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0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台湾之行系列报道之七:超越时空的大爱

(2014-04-07 06:40:43)
标签:

佛教文化

感悟人生

慈济

参观慈济

慈济大爱

分类: 寺院报道

台湾之行系列报道之七:

超越时空的大爱

 

    3月8日下午,参访团来到位于花莲市风景如画的慈济志业园区,即将开始在慈济功德会为期一天的参访。前来迎接的慈济志工,带领大家边欣赏优美的园林和出类拔萃的建筑,边介绍位于园区中的慈济大学、大爱电视台、慈济医院等相关功用。慈济医院学费位列台湾高校的倒数第二,而对每个学生的投入却名列前茅;运作费用高昂的大爱电视台,作为一家不收商业广告的电视台,其资金全部来自慈济环保志工从事资源回收所得,及“大爱之友”等善心人士的捐款……了解这些事业无不饱含爱的付出,举目所及的一切仿佛更加的清净庄严,而所介绍的9日下午即将举办的“无语良师出殡仪式”,更震撼着参访团同学们的内心:

    慈济大学医学部将捐献的人体称为“大体”,所有被解剖者都被叫做“大体老师”,进而被尊称为“无语良师”。在接到捐献大体的志工往生的消息后,一个由法师、医学部师生组成的小组在助念声中接回大体,迅速做医学处理。在为解剖课程付出了一切的“无语良师”出殡之日,医学部的师生、慈济大学的领导以及大体老师的家属云集慈济大学。医学部以最隆重的礼仪送大体老师最后一程。火化之后,一部分骨灰由校方取回,装在一个水晶做的骨灰盒中,放在医学大楼的“大舍堂”,成为师生和亲属凭吊之所。这样一套完整地以佛教精神贯穿的人体解剖课程,对于亡者及其家属予以了最真挚的尊重,对于学生则是最深刻的人文的教育。

nEO_IMG_3月9日(1):超越时空的大爱 3-576

图:慈济大学


    为何慈济人有如此的奉献精神?“不是一定都懂了佛法才去奉献,而是进来之后才慢慢领悟,所以上人说‘做中觉’。”晚上,慈济发言人何日升先生与大家一个多小时的交流中,再三引用证严法师的开示:“一旦慈悲心被启发,爱被启动了,人人都愿意奉献一己心力。”

    贤立法师赞同说:“任何一件事情,如果内心没有源泉,不可能坚持长久。长久的事业,一定是内心有提升的力量,有佛法的体会,有净化的体会,才会有更大的愿力去做事情。”

nEO_IMG_3月9日(1):超越时空的大爱 3-784

图:干净整洁的志工住宿区

nEO_IMG_3月9日(1):超越时空的大爱 3-798

图:整齐的床铺


    9日清晨5:40,写完了昨天的日记回到寮房时,同屋的慈济志工李绿雅师姐也已上了早课回来,正在安抚着我们旅行社的导游张璐。虽已带团来台30次,张璐说从未经历过如此“精进”的旅程:凌晨三点半起床上早课、赤脚踩在铺着木地板的大殿里、已近夜里十点还专注聆听着某位法师的开示……她说这一群人仿佛让她来到一个从未到过的台湾。休息不足,加上3月初台湾变换不定的气候,让张璐得了感冒,昨天虽然退了烧,她还是很疲惫,刚来到慈济的寮房就躺倒了。昨晚绿雅师姐先让先生送来了感冒药,又请另一位志工师姐为张璐刮痧、按摩。

    见我进来,绿雅师姐眼镜片后面一双弯弯的笑眼向我投来问候,又转头问张璐:“现在感觉怎么样?”

   “好多了!”张璐说:“刮痧太不可思议了!”除了感激,她还有一点儿不好意思。昨天在刮痧时,她总不禁大喊“好痛!好痛!”,绿雅师姐搂着她,教她说:“要这样叫‘好痛——快!’”还像个慈母一样不停安慰着说:“好了,好了,快好了。”

    发自真心的关爱最感染人,张璐对绿雅师姐都有点不舍了:“今天您还一直跟我们在一起吗?”

   “你们先去参加全球志工早会,吃了早饭我会陪你们参观。”绿雅师姐把我们一直送到了住宿楼的门口。

nEO_IMG_3月9日(1):超越时空的大爱 3-1304

图:存放“大体”的静思堂

 

    我们观看慈济全球志工早会的地点,是同在花莲慈济志业园区内的佛教慈济综合医院(简称慈济医院),这所由慈济功德会成立与经营的医院,目前在台湾有6个院区、1个门诊中心。作为最早设立的院区,花莲慈济医院于1986年8月17日启用,2002年升格为台湾东部第一家医学中心等级的医院。秉持救人为先的观念,这里也成为台湾医院立下免缴住院保证金的先例。而关于慈济医院的起源,是每一个慈济人都熟知的故事:

    1966年,证严法师29岁。某天他到一家医院探望一位弟子的父亲。当他走出病房时,突然看到地上有一滩血,感到十分疑惑,便问:“地上怎么有这么多血?”旁人告诉他:“这是丰滨山上一位原住民妇女因难产留下的血迹。她的族人抬着她走了八个小时山路,到这里已经昏迷了;医院说要先缴8000元保证金,才能动手术,但他们根本没有那么多钱,医院又不愿承担风险,妇人只好又被抬回去。”法师听了,心痛不已,惦记着这位妇人的生死,久久不能释怀,更使她下定决心——要努力集合善心人士的力量,把佛教的慈悲精神转化为行动。1966年农历三月二十四日,“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正式成立。经过几年的救助经历,法师又得到一个重要的启示:疾病是痛苦的根源,贫穷的由来。因此证严法师认为:“慈济除了救济之外,还必须建设医院,慈善与医疗结合,从根本终结贫病相生的恶性循环,这才是彻底的救济。”

    慈济医院的建设,经过了一段艰难曲折的开拓。当花莲慈济医院正式开工时,募集的工程款还不足预算的5%。医院的成立,虽有一些名门富豪的捐赠,更有寻常百姓“能舍”的大爱:有的人捐了毕生的积蓄、有的人捐出父母留下的嫁妆金饰,甚至有人捐了房子、捐了地契。证严法师通过号召点点滴滴的爱心的积累,让慈济医院成为了一所千千万万人“自己的医院”。

    我们到达会议室时时间尚早,屏幕上播放的,是今日慈济“大爱电视台”的新闻报道。叙利亚正在发生的武装冲突、德国举办的志工联谊会、澳大利亚举办的捐赠活动、缅甸的小沙弥尼献出爱心……大爱电视台播放着一个个不限地域,发现苦难、伸出援手,又影响着受助者成为慈善家的故事。待医院的医务人员陆续到场后,特意前来陪伴我们的宗教处王运敬副主任才向我们告辞。今天志工们将举办一场植树活动,他因此穿上了鲜亮的慈济志工服“蓝天白云”,活动前还赶来跟大家交流了将近半小时,让我们时时都处在与慈济亲切的交往中,感受到微不至的关怀。

    7点钟,早会正式开始。在台湾各地慈济医院园区的医务人员、台湾慈济人文志业中心志工、台湾教育志业志工,乃至由卫星电视连接起来的全球慈济人的瞩目中,慈济事业的创始人证严法师缓缓入座,开始主持今日的早会。

    在长达数十年的修行生涯里,法师每天三点多起床,四点多上早课,五点半作一场佛法方面的开示,六点钟很快地用完早斋,就开始一天到晚的工作。早会第一部分的内容,是法师结合当日的新闻所作的评论:他对难民遭遇的深深不忍、对德国志工的由衷喜爱……法师柔柔的声音中透脱出悲天悯人的情怀,似乎有着与大家一样的情绪:欢喜、忧愁、悲伤。但是他能够很快地转化情绪和挫折,也转化着慈济人的心念和行动。

    7:30至8:15,是来自各地“提志志工”的七个分享。其中来自一所医院的老志工深情地分享到:感恩上人把福泽带给花莲人!这是另一个母亲让她一定要向证严法师转达的致意。原来,花莲是台湾经济最为落后的农业县,交通又不便。那位母亲的女儿就业面临困难,便有人推荐她到北方大城市做“挣钱的工作”,其实是到夜店和旅馆从事不良职业。在这关键的时候,慈济医院为这个女儿提供了一份工作。几十年来,慈济医院不仅挽救了人们的生命,更给许许多多的花莲人带来光明的生活前景。然而,证严法师却说:“虽然花莲的医院盖好了,但是还有其他的地方是缺乏的。而且要让每一个人,年年月月都有这一份为社会奉献的心还要再持续,所以就不断地呼吁,需要的地方我就去建设,把社会的爱集中在那一个地区,让它再发展。”爱不仅是付出所有,而且是永无止息!

 

nEO_IMG_3月9日(1):超越时空的大爱 3-2938

图:观看大爱电视台新闻报道

nEO_IMG_3月9日(1):超越时空的大爱 3-2952

图:早会,分享心得环节


    除早会外,今天早上的主要安排,是参观设在园区静思堂一层的慈济四大志业展览。在门口脱鞋的地方,绿雅师姐拿着一袋地毯袜,正在等待我们。看到她亲切的摸样,心头不禁一热,昨晚她听说我们可能是因为赤脚踩在地板上不习惯而着凉,今天就为每一个人买了一双地毯袜!而今天为我们做展览介绍的,竟是绿雅师姐的先生刘继瞬师兄。昨夜将感冒药送到寮房的,就是继瞬师兄,不想能在这里见到他!此时,感激之心更大于巧合的欢喜,我们受益与这对慈济志工夫妇的地方太多了。

nEO_IMG_3月9日(1):超越时空的大爱 3-3181

图:刘继瞬先生和夫人绿雅师姐同为慈济志工


    刘继瞬师兄数年前从美国回到台湾,在慈济骨髓干细胞中心工作,并利用一切闲暇时间为慈济做志工。他首先娴熟地介绍了慈济在全球八十多个国家的志业分布,很快带我们走入了慈济“竹筒岁月”,踏上慈济四大志业、八大足迹的成长脚步:慈济的慈善济贫工作,由47年前的6位同修每人每天增产一双婴儿鞋开始。证严法师又利用屋后的竹子,锯成30个存钱筒,发给在家信徒一人一个,要她们每天存进5毛钱。信徒们觉得奇怪:为什么不干脆每个月缴15元呢?法师说:“希望你们每天都有一颗救人的心,节省5毛钱,即是培养节俭的心与爱人、救人的心。”证严法师常说慈善是有心人的志业、不是有钱人的专利。这个理念号召了很多中产阶级、很多家庭主妇,使得大家的爱心都被动员起来,帮助社会上的弱势人群。

nEO_IMG_3月9日(1):超越时空的大爱 3-3526

图:奉献

nEO_IMG_3月9日(1):超越时空的大爱 3-3531

图:在慈济,随处可见竹子做的装饰物


    慈济的四大志业:慈善以艰苦为师、医疗以病人为中心、教育以启发人格为重点、人文深化心灵,启发悲心。后又扩及到国际赈灾、骨髓捐赠、社区志工、环保等方面,数年来在全球从未停歇的慈济志业,焕发出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其中最为动人的“奇迹”故事之一,是爱心如何化解了仇恨:

    1998年,印度尼西亚发生震惊世界的“排华事件”,华人在印度尼西亚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歧视,令当地华人深深反思这一切的原因。恰值在印尼的红溪河河水泛滥,垃圾塞满河道,臭气熏天,蚊蝇滋生,当地居民生活处境堪忧。在印尼的慈济人了解这一情况后,动员爱心,募心募爱,与当地居民一起清理红溪河,通过艰辛的努力,让河水重返清澈的原貌。接着,慈济人对河道两岸的居民进行移居工程,建立慈济大爱村,并成立家庭工业加工作坊,输血与造血兼顾,让居民安心安身。通过点滴的爱心回馈,缓和了华人与当地人的关系,用信赖抚平了仇恨。

nEO_IMG_3月9日(1):超越时空的大爱 3-4061

图:共鸣

nEO_IMG_3月9日(1):超越时空的大爱 3-4066

图:仰望


    不舍还未细细品味的精彩展览,也不舍展馆志工们的热情接待,但是,还有更精彩的旅程在等待着我们:静思精舍——慈济的发祥地,慈济人称之为“心灵故乡”。

    万里白云展,一片桂花香。走在的和风徐徐的田间,我们在走向精舍的同时,回归于平畴的绿野,四周一片静谧安详的气息。接待我们的德悦法师介绍说:1968年静思精舍起建,由证严法师的俗家母亲买了土地并出资20万元,法师协同弟子共同建造而成。精舍采唐式建筑风格,最早只有大殿及旁边加盖的知客室,大殿内供奉本师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

nEO_IMG_3月9日(1):超越时空的大爱 3-4312

图:证严法师居住的精舍


    去年,位于精舍后方的主堂正式启用。在设计初期,曾有弟子祈请:上人,我们终于盖法堂,要盖得大一点!但是证严法师却一再改小了主堂的高度和体量。因为慈济人所要学的第一堂课,便是“缩小自己”。但是这座美丽的道场,却能反映出慈济的精神。因为一切的细节之中,都有《无量义经》在无声说法:主堂的大门以苍劲的竹林为背景,意在提醒慈济人“竹筒的岁月”,勿忘爱心志业的起步;主堂的屋顶,是能够使自然的光影撒播下来的,象征这是一所生生不息的道场;主堂前供奉的,是处于深邃宇宙中,正在安抚着地球的大觉者佛陀;两旁茂密的“竹林”,以“竹”表寓菩萨的一切功德……

nEO_IMG_3月9日(1):超越时空的大爱 3-4592

图:法堂

nEO_IMG_3月9日(1):超越时空的大爱 3-4597

图:到处都是竹子精神


    静思精舍是常住众们修行的道场,秉持“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精神,精舍的法师们过着俭朴踏实的生活,节用资源,爱惜物命,节约开支用于慈善济施。匆匆赶来的知客德如法师介绍说:上人要求的原则就让我们自力更生。证严法师经常鼓励身边的弟子说“我们已经出家了”,身跟心都是奉献给宗教,要真正为佛教为大众做事情,磨炼出一股精神跟耐力,人家不能吃的苦我们能吃,人家不能忍的我们能忍。将一切奉献给佛教、给众生,只将一份质朴、一份自然的生活留给自己,精舍中的一屋一木,也是慈济舍己为人的大爱的体现。

    中午,慈济功德会副总执行长林碧玉居士宴请参访团一行。

nEO_IMG_3月9日(1):超越时空的大爱 3-4986

图:贤立法师向慈济功德会副总执行长林碧玉居士(中)介绍《龙泉寺五周年》画册


   “上人今年已经77岁了,可是她没有懈怠啊!”与所有的慈济人一样,林副总的口中没有自己,只有师父证严法师与慈济。对于自己的付出,她只是轻描淡写:“慈善的工作居士身比较方便,慈济行政作业等方面都是在家居士在承担,上人负责精神面,其他让在家居士更大的发挥。”

    林副总年近70,但其精神面貌和在事业上的担当仿佛正当年,这不仅是慈济的幸事,更是许多穷苦人的福报。她曾在2007年初来访龙泉寺,收到《龙泉寺五周年画册》,对于寺院的发展倍感亲切:“了不起呢!”对于师父的八语微博,她说:“经常上去看!”如她一样的慈济人,在短暂的时间里带给我们太多的鼓舞——胸怀大爱,超越时空。

nEO_IMG_3月9日(1):超越时空的大爱 3-5306

图:仁爱义工与慈济义工合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