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欧洲之行系列报道之二十三 : 问答中的法喜(上)

(2014-02-28 09:16:06)
标签:

佛教文化

感悟人生

出家体悟

分类: 寺院报道

北京龙泉寺参访团欧洲之行系列报道之二十三

问答中的法喜(上)

    听了一个小时的佛教基础知识,同学们早就难抑心中的好乐,有很多问题想要和法师交流。接下来的问答环节,一下让会场活跃了起来,几只手同时举起,大家都不想错过在西班牙土地上难遇的中国佛法交流机会。

nEO_IMG_答疑

答疑

 

 nEO_IMG_讲座现场

讲座现场


 nEO_IMG_金凤也在做听众

金凤也在做听众


 nEO_IMG_我要问

我要问


 nEO_IMG_西班牙语交传翻译何莹

西班牙语交传翻译何莹


 nEO_IMG_想知道

想知道


 

大乘的心法

    第一个同学的问题就有些锐利:“对于现在佛教越来越多地用旅游或休闲的方式,而不是单单通过法会或讲道接纳信众、进行传播,您怎么看待?”

    悟光法师答道:“大乘佛教是具有包容性的,不管什么样根器、什么条件的人,他都会接收。人进来之后,再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适应自己走的路。条件不够的人,或者说是想根据旅游达到学习目的的人,那就到寺庙去旅游去。如果说想更深入学习,那就通过讲道这种方式。要再深一点,那就去参禅。如果还要深,那就去受佛教的戒律,再深就出家。我们会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来接引不同的人。特别是在现在这个社会,大家普遍来说是比较躁动,都没有心思去坐在一个地方思维甚深的佛法,所以只能讲浅一点的东西去跟他结个缘。这一生不行,下一生再来,无限生命嘛!”

    之前对佛法有过了解的同学,问起了他一直的疑惑:“作为修行人,我知道应该爱自己的国家,但这种对自己国家的爱和对别的国家的爱,应该是一样的,还是要偏爱自己的国家呢?如果对自己国家偏爱,怎么能说是众生平等的爱呢?释迦牟尼佛能解决一切问题,平等地看待众生,但是释迦牟尼佛为什么又会几次拯救自己即将灭亡的国家呢?”

    面对一连串的问题,悟光法师从业感缘起的角度作了回答:“在佛陀的内心当中,确确实实对于各个国家都是平等心来看待。至于为什么他救释迦族,这就是一个因缘所生法,也就是佛教里说的业果和缘起的道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你跟在你的导师身边去学习,,有好的东西,你的导师肯定优先让你受益。但你的导师并不是说对别人有任何看法,如果有人想学习,他也会帮助他。虽然是平等心,也是因缘所生法,因为这是佛陀的国家,离他比较近,他自然是去帮忙他,但这个时候并不否认他不帮其他国家。就好像我肯定是想拯救、帮助我的父母,或者是让我父母学习佛法,或者我有好东西希望给我父母,因为熟悉嘛。我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其他人不认识,也不找我,虽然想帮助他,也没有因缘。在我内心当中是这样作意的,何况佛陀呢?他的心是极其平等的,只要是各种条件成熟了,佛陀就去了。”

    最后,法师又幽默地当场举例:“比如说我现在手里拿了一个冰激凌,我发心想给所有人,但就一个,你现在在我身边,我就给你了。”

    “感谢法师对我的偏爱!”提问的同学也立刻睿智地答道。现场的同学们都被这段智慧风趣的问答逗笑了。



自我的修行

    这位同学马上又提出了新的问题:“我们留学生,如何在西班牙这个佛学不算太发达的国土进行自修,如何找到自己的上师教导我们呢?还想问一个比较私人的问题,您当初为什么要去求佛?现在又为什么要去修佛?我怎么才能知道我已经求到了?如何证果呢?”场下又是一片笑声。

    悟光法师答道:“第一个问题,对于现今的地球村时代,如果想学习佛法,单单这一点不是什么问题。比如说,刚才我来的时候,看到你们这里就可以上网,你们在宿舍、公共教室里边以及很多地方都是可以上网的。你只要能够上网,网络上世界各地的佛教信息,中文的、英文的、西班牙文等各种文字都是非常多的,都可以学。我想你说的西班牙这边佛教不是很兴盛,主要是指现量的人,也就是出家法师和寺庙相对少一点。我觉得就如佛教的业果缘起理论一样,只要我们有这个心,你愿意发心,你就能够组建学佛的居士团队,慢慢里边就有人发心深入佛道,就犹如我一样,通过学习慢慢我就出家了。也就是第二个问题,我为什么出家。我觉得佛教的教理教义,对我自己、对整个人类有巨大的帮助,并且我觉得出家这条路更适合我一些,如果要西班牙佛教能够越来越兴盛,就要靠这样做,这两个问题一起回答。

   “至于如何证果,得学佛教的教理教义,慢慢地去证,一分一分地断证,一点一点地去,这个急不来。通过这十年的学习,至少自己的心态更加平和了,碰到各种的困难和障碍,更容易去突破。碰到一些事情,更容易从积极的角度去思考,碰到一些不好的境界,试着不发脾气。当我们的心一直趋向善良光明的一面时,内心就会越来越宁静,越来越祥和,越来越快乐,这就是我们的所愿,我们已经达到了,何乐而不为呢?”

    一位同学说自己对佛法早有好感,她向法师提了自己困惑的三个问题:第一,如果自学佛法,有没有一个系统的、从简到难的方法?第二,在佛教里,“快乐”的定义是什么?是否是一个很平和的心理状态。第三,如果说色相都是过程,色相灭后的未来期许是什么?

    悟光法师回答:“关于第一个问题,佛教各种经论里头都有相关修学的法门和次第,我今天的准备里边都是有的,但没有时间跟大家说。但是可以介绍一本宗喀巴大师所写的《菩提道次第广论》,这个是比较系统的一部论典。因为佛陀所讲的经典非常庞大并且高深,我们一下子不能够了解地很清楚,只能靠读诵去领悟,靠祖师所讲的论典去理解。论典会给我们讲得比较清楚。南传的《清净道论》,也是比较系统地介绍佛陀所讲的这些法理。

   “第二个问题,你说的快乐不是我们目前所认为的快乐。我们所认为的快乐都处在分别当中,我们认为的快乐都是在欲望的驱使之下,或者是没有欲望的禅定之乐、无色界之乐,或者是四空之乐,这些乐都不是佛教所认为的快乐。佛教所认为的快乐,是灭尽各种烦恼后所得的乐,也就是解脱之乐。我们目前所要的快乐,最终都是让我们痛苦的,只是眼前有时候感觉会快乐一点,但是最终的结果还是受苦。佛陀所讲的灭尽一切烦恼的解脱究竟之乐,现在来说是没有副作用,又环保的。(众笑)

   “第三个,色相是不会灭的,因缘所生法啊。就好像人死了以后,会产生新的生命状态。”

   “那您有没有想过您之后的生命状态是什么样的?”同学追问道。

   “那就要看现在怎么努力。一直在付出,心地一直处于善良状态的话,那么你将来的生命状态会比现在还好。必须去努力。”法师答。

   “是得到成佛吗?”同学继续问。

   “没成佛之前就可以得到各种自己想要的快乐,也就是各种的结果。成佛是最后的结果,最究竟的。先翻译吧。”虽然问答紧密,法师还是不忘观照身边翻译的同学。



有神与无神

    接着,另一位同学问道:“我听说佛教的理论是一个比较高层次的无神论。我想知道,在您心中,佛教和无神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佛教的教义里面,认为每一个人,是靠自己来创造你的命运。你将来是什么样子的,你想当公司的总裁,还是当大学的老师,要靠自己努力的,而不是别人给你的。别人给你的,不会是你想要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是无神论。因为没有一个唯一的神去创造万物,每一个人都要靠自己去努力。就像这个房子是靠自己去盖的,自己去设计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是无神论。佛陀他本人也不是神,他就是人,一个活生生的人,通过修行越变越好,最后成为我们心目当中的圣者。

    问题过半,讲座已经持续了两个半小时,大家却丝毫没有倦意,热烈的提问还在持续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