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龙泉寺参访团欧洲之行系列报道之十
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在里斯本的一天多时间中,听到了太多关于大西洋和航海的故事。但是,再精彩绝伦的描绘,也抵不过现量看到那一刻的感受真切,这也是参访团要到欧洲实地走一圈的重要原因。下午,我们终于看到了大海。
天涯海角无穷尽
用完午斋,大家准备去参观葡萄牙的最西端,也是欧亚大陆的最西端,欧洲人曾经以为的“天涯海角”——罗卡角(Cabo
da
Roca)。李导说,在罗卡角,有一块著名的石碑,上面刻着葡萄牙诗魂卡蒙斯写的诗文。卡蒙斯并没有参与过葡萄牙的航海事业,但是他的忌日却成为葡萄牙的国庆日,葡萄牙人对其尊崇可见一斑。“因为他是把葡萄牙的航海历史写出书、留下文字的人,而文字可以永远流传下去。”李导解释道。“看啊,写博文很重要!”听到悟光法师不失时机的提策,大家都笑了起来。
13:50,到达罗卡角。到了罗卡角,才知道什么叫“海天一色”——那种纯净到极点的蓝色,从天至海,无有穷尽,让人无法分清何处是苍穹,何处是碧波。身处其中,迎着海风的那一刻,平日里那个强大的“我”似乎都被吹走了,消融在那一片无始无终的蓝色中。

海天一色
罗卡角实际就是一块突入海中的巨石,角上立着一块石碑,顶端是一个十字架,碑上刻着罗卡角的经纬度和卡蒙斯的传世名句——“陆止于此,海始于斯”。崖边,仅有一圈原木栅栏作围,栏内是深茂的绿草和似锦的繁花,栏外是潇厉的海风,拍岸的惊涛,还有望不到边际的大西洋。站在石碑的边上,望着苍茫的海面,想想开启航海大时代的葡萄牙,对于当年的远航者来说,这里是他们对于陆地最后的记忆,但也是海上新时代的起点。站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他们在海上大展拳脚的那种雄心壮志,那种愿望和决心。“弘法也要有这样的精神!”悟光法师凝重地说道。

陆止于此 海始于斯
“陆止于此,海始于斯”——陆,止,海,始,一灭一生,生命无限,希望无穷。这八个字,多一字则嫌繁,少一字则不足,既有西方诗歌的浪漫情怀,又有中国古典文学的含蓄韵味,促发人去思考、去回味,让我们感受到了翻译的力量。
望着大西洋的远处,碧海蓝天,对面不就是美国吗?我们去年美国参访回来后制作了一部记录短片,片名叫做“此岸·彼岸”。去年,我们去了大洋的彼岸;现在,我们正在大洋的此岸。悟光法师告诉我们,就在当下,身在美国纽约的贤启法师和贤威法师此时也会在大西洋边朝着罗卡角的方向眺望。听完法师的话,心中蓦然一动,虽然看不见对岸两位法师的身影,但是心灵的电波却能穿越重洋,瞬间就联通了彼此,让我们现量体会到此岸彼岸相连相通的感觉。
悟光法师说:“去年到彼岸,今年到此岸,在那边觉得此岸是彼岸,在这里觉得彼岸是彼岸。到底是此岸,还是彼岸呢?”
师父曾开示:“此岸彼岸就是在一念之间,此岸就是痛苦,彼岸就是快乐。人活着世间是此岸,所有的元素都是一正一负的,有得必有失,有喜必有悲,何来永恒?唯有抵达佛的彼岸,才得永恒,才得真实。”因为三宝的因缘,因善知识利益众生的悲愿,此岸彼岸联在一起,今生和尽未来际系在一起。

罗卡角诵心经
沿着悬崖的边缘,大家跟着悟光法师,依旧是右饶的方向,从一边经行到另一边。在这里的高处,矗立着一个面向大西洋的红色灯塔,这是当年住在罗卡角附近的亨利王子所建,是为远航的探险家们指引方向。坐在灯塔下的一片草从中,悟光法师带着大家,至诚殷重地诵了三遍心经。就这样,在大西洋边上,140米高的悬崖上,用我们特有的方式种下了一粒种子,结下了一份未来的因缘,那种感觉,异常的殊胜,无以言表。
碧海蓝天风乍起,佛法就在生活中
离开罗卡角,我们前往卡斯卡伊斯(Cascais)地区,它是葡萄牙的富人区,曾经是葡萄牙国王夏天在海边度假的地方。葡萄牙有八百多公里的海岸线,堪称黄金海岸,沙滩是黄色的,并且都是免费对外开放。

黄金海岸
在行车的中途,我们经过一个沙滩——劲松沙滩,那是个冲浪的好地方,因为浪比较高,比较适合照相,李导建议大家下来走一走。
从停车的地方走到沙滩有一段距离,一路上,迎面而来的车里的人们不断向法师们招手致意,法师们也不断地回应,不断地为路人播下善的种子。

打招呼
六月正是欧洲人度假的黄金季节。今天天气很好,又是周末,李导说,差不多全里斯本的人都到沙滩上来晒太阳了。不仅是葡萄牙本地人,欧洲其他国家的人,也都喜欢到葡萄牙海边来度假。大西洋风平浪静,美不胜收,唯一的缺点就是水质冷,大约为15-18度。因此,在海边的人,都是在沙滩上晒太阳,晒热了,就下水去凉快一下,然后又上岸接着晒。
远远看到沙滩上簇拥的人群,两位法师没有下去,让我们自己去看看。我本来也不想下去,但李导的盛情相邀,让人不忍拂其美意。踩在细柔的沙中,面朝大海,在阳光下徜徉,确实很惬意。但转念又想,如果真的让我待在沙滩上,什么都不做,晒一天太阳,一定会是惴惴不安的,感觉浪费了珍贵的暇满人身。正在尝试思维坏苦的时候,被同行们叫了上去。
原来,几位师兄跟着法师来到一片无人的岩石区域,一路走下去,就可以近距离接触大西洋。两位法师行动迅捷,一会儿就到了大西洋边上。相对于刚才沙滩上细沙的柔滑,法师开发出来的这条路真是崎岖难走。我在同行的相携之下,好容易才下到法师所在的岩石群。礁石上上布满了海苔和细小的贝壳,让人感觉无处下脚。站在这湿滑的岩石上,海水也不再平静,在猛烈的海风推动下,一浪高过一浪,一重又一重地拍击着岸边嶙峋的巨石,看着那似乎就要溅到身上的浪花,不由得为之心惊,但两位法师却是一派自在无畏的样子。

惊涛骇浪

在大西洋岸边的合影
这时,其他的师兄也都纷纷聚了过来,在大西洋浪花拍打的岩石上来回穿梭,近距离感受大西洋。浪花一个接一个打来,后浪推着前浪……也在重重冲击着我的心——不管前方浪有多高,海有多深,还是要无所畏惧地前进,弘法事业需要我们勇于承担,要有“佛法靠我”的使命感,一代更比一代强。周峰同学非常主动地发心帮我们合影,大家全部挤在这窄小而湿滑的岩石上,最后我们也将他拉入我们合影的队伍,造一个殊胜的共业。
千山万水喜相逢
因为要等候大巴车,大家走进了海滩边上的一家五星级酒店,里面有一家Muchaxo咖啡馆。由于时间允许,法师同意大家在咖啡馆里稍作休息。坐在屋内,听着音乐,窗外是无尽的大西洋,湛蓝的天空,热情的阳光,长长的沙滩,屋子四周种着美丽的花花草草,这也许就是这里的人心目中的理想生活吧。李导说,在海滩晒太阳是欧洲人喜欢的生活方式,但中国游客却并不是很喜欢,因为“怕晒黑了。”真是一人之美食,他人之毒药,五欲的快乐是如此的不真实。
坐在咖啡馆里,大家围着贤清法师,抓紧时间分享参访心得,请益佛法问题。健谈的周峰此时却一言不发,在旁认真地听着,若有所思。此时,李导问,咖啡店的老板正在店里,要不要见见。悟光法师说请过来,见面就结缘了法宝,还给他带上一串念珠。
经过交谈,得知这位老板已是83岁高龄了。他跟中国的渊源很深,去过香港、澳门、珠海等地。本地中国使馆举办的很多活动,都会邀请他参加,他还说,自己的儿子是学电子专业方面的,他的业务一直在和中国往来。

与咖啡店老板结缘
简短交流后,老板非常热情地带我们参观这家咖啡馆以及他的一些收藏品,其中有一段500年前来自印度的木材,树的名字叫卡西亚。在早餐厅的大壁炉上面还雕了一条龙。咖啡馆内养了一只来自非洲的小鸟,悟光法师对它念了一句“阿弥陀佛”,愿它将来往生善趣。在我们要离开的时侯,老板还盛情邀请我们看了一幅中国客人留下的题字:“葡萄牙天涯海角,别具风情;海南省天涯海角,与天齐美。”最后送行时,咖啡馆里的一位工作人员还用中文和我们打招呼,我们则以葡萄牙语的“谢谢”作为回馈。李导说,这个老板对中国很友好,非常喜欢带着中国游客来此参观。
没想到在这里,还都有人在学中文,让我们确实感到了中国强盛。国家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国力的强盛,必然带来文化的传播,这也是我们这次参访成行的广大缘起之一。
上车后,就一直沿着海滨大道,经过卡斯卡伊斯(Cascais)地区,往里斯本市区方向回去了。沿途的沙滩是一个接一个,正如李导所说,都是风平浪静,游泳、晒太阳的好地方。我们看到,路边的停车场都停满了车,可见沙滩上的人非常之多。

卡斯卡伊斯
在卡斯卡伊斯地区海滨大道的两边,一边是人们在沙滩上支着太阳伞,悠闲地躺着,一边是各式的豪华别墅,并带着巨大的花园和游泳池。“真是在建造人间的快乐生活。实际上真快乐吗?都是业力所引。”悟光法师说了一半,停了一会,“快乐来源于内心的宁静。”平时比较容易感受到“苦苦”,“坏苦”只是书面上的一个名相,没有太多的认识。而在当下的因缘,经法师的数数提示,才对苦苦和坏苦都有了更深的认识:如果心里觉得这是很舒服,很安逸的,就会不自主地把这种人天福报转化成内心的宗旨目标,那还怎么能去超越?
下午六点左右,沙滩上的人们都开始返回里斯本市区,路上有点塞车。虽然已经是傍晚时分,但太阳还高高悬在天上,里斯本的阳光还是那么热情。我问悟光法师:“要不要把窗帘放下来?”
法师:“有窗帘啊,我还以为没有呢。”听到法师的话,顿时觉得非常惭愧。法师这两天都坐在靠窗的位置,猛烈的阳光直接晒到他身上,脸都脱皮了。车上虽然配了窗帘,但收拢在窗边上,不是很显眼。昨天就看到法师在窗边暴晒了,也想到了要不要问一下,把窗帘也放下来,又想,可能是觉得晒晒太阳也无所谓吧。”就没有多问一句。因为视角的原因,法师也没发现窗帘,就这样,让法师多晒了一天多。反思自己的整个心相,发现根源还是自己的习气:不喜欢张嘴问人,妄增益,自以为是。
晚上,结行后,大家开始期待明天的讲座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