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刹重阳,孝亲暖心
——北京龙泉寺举办九九重阳节法会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九月初九,北京西山凤凰岭,千年古刹龙泉寺举办了以“孝亲暖心”为主题的重阳节法会。
一千余位老人,由子女及义工陪伴,参加了吉祥普佛、“夕阳红”讲座、重阳论坛、“孝亲暖心”联欢会、参观佛教艺术展以及坐花车、穿唐装、吃素食、爱心屋等活动,在龙泉寺度过了一个温暖祥和、独具中国传统特色的重阳佳节。
重阳节的前日,正值北京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隆重举办。论坛主题即是“信仰·伦理”,中、美、印、韩等国家和地区的近三十名专家学者、宗教人士以及中外嘉宾数百人共同探讨了有关“信仰”和“伦理”的传统价值和当代意义。
孝亲敬老作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体系的核心价值之一,绵延中华大地几千年。寺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北京龙泉寺一直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2005年开放为宗教活动场所以来,每逢清明、端午、重阳、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都要举办各种类型的活动,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方式,使大众认识和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达到净化身心、教育自我、增进道德、觉悟人生的目的。
今年的重阳节法会是龙泉寺自2009年以来举办的第五次重阳敬老活动。
贴心暖心的一天
一大早,由义工自驾车组成的花车队赶到景区大门,陆续接参加法会的老人们上山。山门的“福、禄、寿”三个大型人偶挥手作揖,向老人家们致敬。法会为每位报名的老人准备了一件红色的唐装上衣。一时间,龙泉寺内一片红红火火的热闹景象,红色的唐装映红了老人们的笑脸。
西跨院的全家合影、书香苑的书画展览、爱心屋的洗脚按摩、见行堂的龙泉剧场和联欢会以及针对老年人的祈福绕佛等活动,无不体现出龙泉寺的法师和义工们的精心、诚心和感恩心。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很多之前未报名的信众甚至游客。

重阳节联欢会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年人一辈子都在为国家、社会、儿女付出,我们每一个个体成长的过程,就是父母衰老的过程。今天,能有机会为老人们服务,义工们以及所有参加活动的人们也收获了一份沉甸甸的感动。
福慧庄严的岁月
上午,龙泉寺夕阳红讲座在明心阁三层举行。主讲人贤双法师就生活的心态、人生的真正意义等与老人们进行了分享交流:
今天重阳节,见到大家特别的亲切,因为见到各位前辈,我就想起了我的爷爷和父母,记得我的爷爷七十岁时还一直背着我;我学佛之后,才了解到人到老年“坐时如袋断索,起如拔树”,所以每当想起爷爷内心就很感动。
您们这一代人很值得尊重,一生都在为社会为家庭奉献,环境苦、工作累、生活条件低、负担重,但您们也是福慧的人生,因为您们品德好、觉悟高、责任重、贡献大,撑起了中国最艰难的时期,也担负了沉重的责任。现在又皈依了佛门,真是福慧庄严。
一起观看了《人民画报》从1950年到2009年的封面图片,一起把老年人带回到那令人难忘的岁月。虽然在当年是很重大的社会事件和文化符号,但过眼云烟,一切过去就像一场梦境一样,如《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夕阳红”讲座现场
生命之流是不断延续的。要做到生活心态三要和学修三要,这样的生命才有保证,才有价值——
生活心态三要:1、看得开(社会、家庭、经济、健康、老病等);2、放得下(执著、负担、担忧、焦虑);3、皈依三宝而安心。
学修三要:1、依靠一个师友团体,结交佛友,一起学佛,如北京仁爱慈善基金会的老年关怀组的活动,龙泉寺每周六都有老年共修活动;2、目标明确;3、精进学修。
最有,法师引用学诚大和尚的法语,鼓励大家要发菩提心,拥有乐观积极的心态:学大乘佛法的人看到太阳升起来,认为说今天自己又有一天的生命可以做事,可以用功,可以修行,可以工作、可以学习。小乘人看到太阳落下来,又少了一天,每天看到日落西山,今天又少了一天,又少了一天,人就会悲观;如果每天都觉得又多了一天,又多了一天,人就会越来越乐观,越来越积极。
首届重阳论坛
9:20至10:50,由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四和仁爱项目组承办的主题为“少有所敬,老有所为”的龙泉寺首届重阳论坛在明心阁召开。龙泉寺监院贤启法师、国医路志正教授、社文委首席专家衔梅教授、四和仁爱负责人陈芳、槐北社区王琪主任、九届丰台政协委员王俊、法国神父高照明、仁爱老年关怀组负责人丁桂莉及几十位高龄老人参加,论坛特邀原央视主持人罗珺文主持。

重阳论坛合影
首先,由衔梅教授做主题演讲。衔教授任职于中国文化管理学会社区文化工作委员会,是驻会专家组首席专家。衔教授现场讲述了四位九十岁以上高龄老人的故事,阐述了子女应该如何去尽孝,老人如何去慈爱。他说现在年轻人都很想孝,但不知如何孝,其实身教胜于言传。
衔教授还从父母儿女的慈与孝的相互关系引伸到国家与人民的关系,他说国家就是人民的母亲,五千年的国土养育了我们,我们就要有一种儿女孝敬父母的情怀,去爱我们的祖国,弘扬她的精神。现场他还分享了他写给自己百岁祖母的贺词及藏头诗。
之后,仁爱慈善基金会四和仁爱项目组负责人陈芳分享了长期从事老年关怀项目的感触,在谈及一位百岁老人时一度哽咽,她感觉每位老人都很象自己家里的老人,从事老年关爱项目,要全身心地为老人去着想,真正走进老人的心灵世界去,关怀他们爱护他们。她说:梁启超过去写《少年赋》,我要写《老年赋》:老人安则国安,老人富则国富,老人无价则国无价!
接着,92岁高龄的国医路老做了简短发言,他直言自己还没有退休,目前还在北京市康复医学研究会担任副会长,根据自己的中医专业结合目前社会的老龄化、食品安全等问题,分享其长寿密决:要戒口,要活动。说到兴起,老人现场咏诵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今日此诗感染了在座每位异乡人。
槐北社区的王琪主任从细节上讲述了社区的服务工作开展现状。王琪主任带领的社区工作站已形成了一个生活服务链条,活动丰富多彩,给槐北社区老人的晚年生活带来无限生机。
法国天主教高照民神父,讲述了与龙泉寺的渊源,也非常感恩与学诚大和尚的相识,现在几乎年年都要到龙泉寺来。谈及今日的敬老话题,他认为:老人应当是有智慧的,只有智慧才是幸福和永生的来源。从天主教角度来阐述智慧:人生首先是短暂的,其次幸福不是享受荣华富贵,是把自己的生活奉献给别人,是一生服务于别人的,仅有如此方可得永生智慧。
仁爱基金会老年关怀组负责人丁桂莉从常住龙泉寺的老人们,得出一些体会:生命是无限的,我们在学会观功念恩后才能放下自我,才能给下一代一个好的表率。
最后,龙泉寺监院贤启法师对今日的重阳论坛主题做了简短总结。他表示任何问题归结于自己,只有解决自己的问题才是最大的智慧,我们一生要做的就是培福与修慧。佛教讲生命无限,就是一段一段的、一站又一站没有终点,此生为下一世做准备,只有培更大的福,修更多的慧,才能使下一世更幸福。祝老人心灵之花常青不败。
生命无限,希望无穷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能够绵延不断,国家稳定、社会和谐,这和极为重视孝文化是有极大关系的。传统文化中,我们每一个家庭都是以老人为中心的,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了,国家就稳定了,社会自然就稳定和谐。

重阳法会,合影留念
10月12日开幕的北京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中国佛教协会驻会副会长、北京龙泉寺方丈学诚大和尚发表的演讲《多元对话化解信仰危机》中提到:“当今世界,几乎所有优秀的信仰传统都面临着危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断层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穷尽毕生的精力去接续……”
“心是需要不断被照亮的,世界也是。”
相信,以此次龙泉寺重阳法会为契机,孝亲敬老的时尚新风必将得到倡导和弘扬,中国文化的涓涓清流也必将汇入茫茫的人海思潮,成为照亮世间的灯塔与指引人生前进的航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