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南少林寺禅武之旅大学生夏令营今开幕 为期7天

标签:
佛教文化寺院生活少林武功南少林文化 |
分类: 寺院报道 |
莆田南少林寺禅武之旅大学生夏令营今开幕 为期7天
本网讯 22日上午,2013年首届福建莆田南少林寺禅武之旅大学生夏令营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全国50多所高校的110余位营员将在未来一周内在南少林寺感受佛门礼仪的庄重威仪,体验禅武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禅茶物语的宁静详和,解开农禅文化的生存密码,倾听法师们心灵交流的专题讲座。
莆田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局长张元坤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中国佛教界有爱国爱教、庄严国土、护国利民和慈悲济世、利乐有情的优良传统。参加夏令营的大学生们可从佛教和谐的理念中获得启迪,学会与自然相和谐,与社会相和谐,与他人相和谐,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青春才华。
23岁的王思远是上海东华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回望过去的四年大学生活,王思远感慨万分:“有多少个夜晚,我们是凌晨两三点才睡,直到第二日正午太阳高挂才起,大好的光阴有许多是在毫无章法的作息时间之中被白白浪费的。今天还有多少大学生记得《朱子家训》中的那句‘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回望当今社会,更奢华的酒店、更高档的餐饮、更周到的服务让许多人忘记了古训、忘却了返璞归真”,“就如眼睛是最好的光学镜头一样,正因为它太过于合身,我们常常忽略它的存在,文化也是如此,尤其是那些源自祖祖辈辈的文化,绵长而悠远。”王思远认为,“科技进步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快捷,然而今天的年轻人即使发送了一千条短信,又哪里比得上亲朋好友齐聚一堂的粗茶淡饭?”
据介绍,少林文化素以禅武并称天下,武以禅名,禅以武扬。禅武合一蕴含了佛教禅宗文化的智慧,它是一种对于超常生命力的追求和对超常智慧的追求,其所表现出来的大智大勇的武道精神已成为人类精神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已成为国际性的民族文化。透由禅武认识自我、超越自我,不仅是禅武文化的魅力所在,也是少林功夫与其他武术不同之处。
福建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莆田南少林寺方丈空性法师表示,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物质生产充盈丰富,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生态灾难,如雾霾、酸雨、沙尘暴等灾害频繁光临,都与人类贪心无边,物欲膨胀,过度开发、破坏环境所致有关。而由于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空前,人与人之间失去信任,许多年轻人在面对逆境、面对挫折时,总是不能勇敢面对,甚至会采取一些极端的方式,这结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都造成了相当大的伤害。“佛陀的教育就是教我们两件事情:一是做人,二是做事。”空性法师呼吁,作为21世纪的青年,应把握时代机遇,珍惜青春岁月,可将传统的佛教文化运用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去,以便能更好地服务社会,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他希冀大学生们在南少林寺一周的传统丛林文化的体验,不断优化自身素质,不断和谐自他关系,真正认识人生、认识世界。
福建莆田南少林寺是历史上的武林圣地,曾因“南拳北腿”与河南嵩山少林寺遥相呼应,世称“南北少林”,是我国佛教禅宗文化遗产和少林南拳的发源地。它的前身“林泉院”,座落在莆田市西天尾镇层峦叠嶂中的九莲山麓,始建于南朝陈永定元年(公元557年)。历史上,少林寺方丈昙宗曾派十三棍僧中的道广法师等带领五百僧兵入闽平定海盗,就以莆田的九莲山为根据地。海盗平息后,沿海人民挽留这些救苦救难、平定海盗的“活菩萨”。唐王李世民念少林寺十三棍僧救驾之功,恩准在福建莆田修建少林分寺。(本网记者
黄开兴)
【来源:莆田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