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东北采风记行之十五·朝阳站】
寺院参访记之夜宿如家朝阳店

天王酒店对面反映古代蒙族风情的墙面浮雕
在赤峰的两天里,所有的食宿和参访都有贤信师叔叔一家安排或作陪。一家人对两位法师恭敬有加,对我们两位居士也细心照顾,关怀备至。除了第一天的午餐被安排在一家当地的风味面食店外,其他的食宿都是在赤峰市档次颇高的四星级天王酒店里。虽然法师一再要求简朴一些,但究竟挡不住他们的热情好客,只好坦然听任安排。

法师赠送从寺里带来的礼物
从梵宗寺出来,直接回到酒店用午餐。因为下午就要告辞,自然多留些时间叙话。席间所谈最多的还是世间百态、人事的酸甜苦辣,法师们自然也善巧地开导现实苦乐的因缘和求得真实快乐与幸福的方便途径。一个多小时的交谈里,氛围轻松而温馨,我们也算是代贤信师陪伴家人,一起领纳三宝在各自的缘起上所带给大家的加持与祝福。

法缘已结,同祝吉祥
真正的辞别是在我们驶入通往朝阳的S206国道。挥别之际,心里充满感激,也有一些惆怅,这浅浅的爱别离苦啊,已经颇有些让人揪心了,更不用说那些几十年的人间恩爱。看不破,放不下,也便因此生生世世割舍不断,厮守相缠,同甘共苦,解了无期。
半个小时后,进入辽宁境内,车子在丹锡高速路上风驰电掣般行驶,窗外已经少有如赤峰那边连绵起伏的山岭而多半是一马平川了。因为朝阳那边并没有事先预约的地方要去,所以法师便建议在高速路附近找些有人住持的寺庙探访一下。长海居士通过联系,找到对朝阳有所了解的王志峰居士,他推荐可以就近去凌源的慈云寺。很快便到了高速路的凌源出口,下了高速路后,开车的满祥居士用车载导航查出到凌源的距离竟然比去朝阳市区还要远出很多。法师斟酌之下,决定不再他想,直接前往朝阳。可已经出了直接通往朝阳的主路,返回便要白跑几十公里。半个小时后我们才从杨树林收费口重上去往朝阳的高速路。

在车上通过无线网络查询参访地点信息
暮色渐浓,我们进入朝阳市区。法师在网上找到朝阳保安寺的电话,打过去问是否可以挂单。对方接电话的很是热情,告诉我们可以挂单并详细地介绍了去往保安寺的路线。放心之余,法师接着询问了朝阳市区的寺庙情况,了解到佑顺寺也可以挂单并且是男众寺院。考虑明日主要在市区活动,权衡之下,法师谢过保安寺的法师,带大家拜访佑顺寺。18:00,夜色渐临,我们来到佑顺寺。
进去通报之后,很快有一位当值的法师来接待我们,了解我们的来意后,便带我们去办公室负责挂单的居士那里。办公室在地下,负责的是一位女居士。略作寒暄后,问两位法师是否带戒牒在身。因为两位法师都没有携带,其时当家师也不在寺里,居士不便做主,有些为难之意,却仍然热情地请当值法师带我们上楼用药石,并安排人去找管理房间的居士询问情况。这上来的地方就是斋堂,当值法师安排厨房给做了一大盆面条和两份素菜。
药石期间,两位法师跟当值法师聊起来,得知最为外人所熟悉的朝阳双塔就在佑顺寺附近。佑顺寺新近筹办的永惺佛学研究中心马上就要开学了,总共招了二十多位学僧。虽然人少,但意义重大。
快用完药石时,安排挂单的居士打电话给当值法师说,因为可以挂单的厢房长期没有人入住,因此暖气一直没开,现在要开启暖气有些困难。当值法师向我们表示歉意,说可以帮助我们安排寺外的招待所或宾馆。贤立法师见状,恳切地向当值法师表示感谢,至于在外边寻找住处的事情,我们可以自行解决,就不再麻烦寺里,并相约明日上午再来正式拜访。
出了佑顺寺,满祥居士情不自禁地一番窃喜。因为满祥看时间将晚,未进寺之前便想着要找个招待所或宾馆住,而且很早就打定主意要住全国连锁的如家快捷酒店。既然是这样的因缘,所以一切也就很顺利。19:30,我们已然办理完手续,坐在如家装修风格清新自然的房间里,听贤立法师对如家运营理念连声赞叹。简洁:房间装修连同起居用品干净整洁,空间利用巧妙,无一丝多余;实用:提倡环保和简约生活,没有任何摆设,对入住者生活和工作细节给予充分的考虑,物品分类放置,摆放位置和方法便利使用和事后收拾。法师一边赞叹,一边欣赏,一边说着将来龙泉寺新客房的种种设想。看着法师如此用心,大家也都跟着留心查看起来。
一番欣赏后,法师招呼大家坐下来,稍事休息,然后开始一天的结行。结行前,法师为令大家收心,带领大家皈依发心之后,用普宁寺慈诚法师教给我们的方法诵六字大明咒十分钟。
诵咒毕,大家开始分享各自一天的收获。
长海居士:我先说一下。今天上午到梵宗寺,有几点感触:一个是看到这个寺庙的好多殿堂的佛像和壁画以及装饰都跟我所熟悉的龙泉寺不太一样,这给我一个提示,佛法是非常的博大精深,对我这种初机学人来说,还有好多都没有接触到,但是我内心里作意将来有机会一定好好去学;也希求将来有更多的机会接近更多的善知识,能够学到更多的佛法。
还有就是吴活佛,他在见我们的时候,谈笑风生,爽朗地大笑,给我的感觉是,善知识给我们一般人的感觉可能有点不一样。我感觉,我们通常喜欢设想善知识应该是什么样子,应该是那种大德的形相、圣贤的形相,其实善知识一方面要随顺我们,就我们的感受,示现跟我们比较相近的一面,同时他又有一种超越常规的东西,就像他所讲的他在阜新那边有很多传说,真假莫明啊。这些东西我想它最后的作用都是能够引导大众去对佛法生起好乐,生起亲近善知识的愿望,也就能够接引他们走进佛法的大门。所以对于善知识来讲,也就是不常不异、亦常亦异。他的境界不是我们所能揣摩的。从我个人的角度,我所观察的,就是希望能够从他老人家身上观到他的功德,能够看到一个善知识他是以这样一种方式去利益众生。这些东西也会给我很多方面的启示和提策。
最后一个就是下午我们走错路,或者不叫走错路,而是说有这么一个机缘,我们下了一个道口就绕了这么一个圈子。路上法师、包括满祥师兄都说了,这就像我们修行一样,我们肯定会有各种机会接触到别的有可能是正法或者相似法或者是其他的什么东西,让我们觉得相应,我们就会走偏了,就会让我们多生多劫多走很多的冤枉路。所以在这一点上,尤其是在一开始依止师长的时候,我的认识是,应该从最基本的修信开始,这样的话才能坚定自己的道心,能够让自己老老实实地跟着善知识,不去有那么多的想法,这可能是一条最便捷的路,也是最快的路。
满祥居士:我今天的感受就是观功,昨天观贤信师他叔,今天是他弟弟,高速公路的过路费竟然也在他过去时顺手就代我们交了,能做到这个地步,真是不容易!而且在加油的时候还争着付钱呢。安排吃,安排住,连这些个也争着做,这反映了他们一家人的善根和纯朴。
再一点,就是去梵宗寺里面,觉得有好几个小品挺让我眼前一亮,有龙的灯柱子,有咱们去活佛院里那个我叫不上名字的,中庭摆的那个,都是铜的,好几样都是。还有晚上在佑顺寺没看清的那几根柱子。我觉得我们寺里缺少这种小品。它不起眼,很小,但是摆在那里,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具有一种代表性意义,寺院的一种说服力。我看这些照片都拍了,将来可以对这些进行单独的总结,弄一个系列,我们建筑工程上可以借鉴。
长海居士:这个创意挺好!
满祥居士:而且从这两个寺庙的庙门来看,它们的规制,其实都不是想象的要多大,真不是的。旧建筑,包括梵宗寺的正门,它也不是很大,我觉得是按规制来的。还有佑顺寺,外边那个庙门没有按规制来,很大,看着就不如里面那个正宗。我想云居山云居寺那个庙门也是,它那个正庙门几次重修,也是不大。好多人嫌龙泉寺门小,这并不是小不小的问题,它是有它的规制的。
贤彦法师:今天早上拜访活佛,觉得善知识的形相,确实跟你们两位刚才说的似的,示现得不一样,不是咱们想象的正襟危坐或者不苟言笑的。咱们有些法师,乃至师父或者其他一些善知识都是那样的。我头一次来龙泉寺的时候,在景区门口看到一个大展板,上面画着一位那么年轻的出家人,还带着眼镜,原来对这些事情是不了解的,虽然觉得这十多年自己或多或少也是在希求佛法,但是跟寺院、跟出家人接触非常少。后来才知道,竟然是这个寺院的住持,后来慢慢过来学习。实际上善知识已经超越了这些境界了,重要的倒是咱们怎么去观的问题,说观功也好,或者说自己要具足弟子相也好,怎么去观他的功德,至少不去起些不如理的念头,这个是非常考验自己信心的。
贤立法师:梵宗寺的寺庙建筑,活佛的那个房子,很好。活佛楼的藏式建筑,我认为很适合现代,既保温又防风防土,对不对?但夏天会不会太热?夏天顶上大玻璃罩着,人在底下晒得难受。如果打开天窗,就不会那么热,能对流通风。
看到活佛为管庙也是四处走,再一个就是看到佛学教育,他也没有人,三十个人分两拨,梵宗寺二十个,包头那边十个。这个佑顺寺,朝阳政府跟他谈,他也不敢接。给师父庙的人也很多,师父不会说我不要,也不会说我要,总是说,好好发心,好好准备条件——师父总是很善巧,不让人家感觉很失望。所以自己培养出家人的任务很重;佛教的社会需要很大,我们肩上的责任很大。他们讲他们是内蒙古排名第二的庙,不晓得是怎么评的,是属于优秀寺院还是什么不清楚。能评上第二,肯定有它一个因缘。管理的规范化啊,道风啊,学修啊,说明吴活佛对出家人的培养教育是非常重视的。今天我给他那几本书他就很高兴。他原来就跟我说过,早就要搞一个图书馆,培养他的学生,这一点我觉得他们也是在抓新人,你看他们都是年轻的出家人。原来我们想的五部大论,他这里就更没条件了。基本上这里还是在学字母、学文字、打基础,他就学这些东西,还谈不到学经论呢。然后可能是念诵仪轨,这些都要学,就像咱们念功课一样,这些要做。
还有他做蒙文的推广。我觉得蒙古族经典的学习很重要。我原来有个印象,藏传佛教在蒙古族推广是有困难的,就是蒙古族的普通民众是没办法学到经论的,了解不了——看经文必须使用藏文,出家人才有这个条件。一般人因为不懂藏文,连经都念不出来,也就只能念个“唵嘛呢叭咪吽”,可能跟汉族一般民众都没法比——汉人读不懂古文,但有很多大德的白话开示可以接受。蒙古人我不晓得,一般民众除了拜拜,还能有什么,只能靠他们淳朴的民风来传播佛教的一些观念——我估计可能是这样子的。只是估计啦,因为这个咱们没了解,但是可以观察。所以一部经典、一个宗教,语言文字太关键了,经典翻译对佛教的普及发展非常关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