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3日“雅安·仁爱行动”:
患难见真情

今天,仁爱雅安救灾前线义工兵分两路,第一组由陈永辉带领2名义工,为宝盛中心小学、中坝小学、玉溪小学三所学校送去炊具、大米、食用油、牛奶和面包等物资,解决了师生复课后缺乏做饭炊具和食品的问题。第二组李韵峰带领熊灏源、李雪燕等6名义工,带着大米、食用油、牛奶等物资到此次地震受创严重的另一个重灾区宝兴县大溪镇罗家村探望孤残老人和重伤灾户。
从芦山县城出发,沿着宽广的青衣江,经过险峻的峡谷,穿过喧闹的灵关镇,李韵峰一行来到了罗家村。江水绕村而过,碧蓝的天掩映着层层叠叠的青山,罗家村的村民们在这里生活了一代又一代。这里怡人的自然环境让大家心旷神怡。如果没有地震,这里会笼罩在一片安宁、祥和的氛围中,但现在萦绕在村民们心中的却是挥之不去的阴霾:村里80%的房屋倒塌,1536位村民幸好无人死亡,6人受重伤,100多人受到不同程度的轻伤。到处是残垣断壁,世代居住的老屋瞬间坍塌,村民们住在简易的帐篷里。即使如此,千百年来日出而做,日没而息的生活并未中断。菜地里的莲花白依然饱满、硕大,像极了在极寒雪山上傲然伫立、顽强绽放的雪莲花。山上成片的茶树青翠而整齐,让人想到了采茶人丰收时的喜悦。

沿路美丽的青衣江两岸的对比

送给罗家村民的物资
去往宝兴

到达罗家村

盛开的“莲花白”
义工们在罗万文村长的陪同下探望了三户特别的家庭。第一户是一对聋哑兄弟,79岁的张明海和71岁的张明友。张明海爷爷被当地村民亲切的称为“哑伯”,由于身有残障,他与弟弟及一条黑色威武的大狼狗,孤独的住在深山里一间破旧的老屋里,地震让这所年久失修的屋子也遭到了重创。当义工们提着沉重的大米、牛奶等,穿越狭窄难行的山路到老人家里的时候,村民们正在帮助老人盖屋顶,用木头将二位老人的“寿木”给垫高,以免受潮。这两口黑魆魆的棺材给义工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没有儿女,身体又不好,老人们早已经准备好了自己的身后事。义工们的到来让两位爷爷很惊讶,虽然听不见,并不知道我们是谁,但一张张真诚灿烂的笑脸让他们心里暖暖的,彼此瞬间拉近了距离。当张明海爷爷接过大家带来的慰问品,虽然不会表达,但他的眼圈都红了。临别时,站在家门口的篱笆变依依不舍的一直目送大家远去,久久不肯离开。

大山深处的人家

送大米给聋哑张爷爷

向聋哑爷爷问好

和聋哑爷爷一家合影

哑巴爷爷养来看家的大狼狗
沿着村路,驶向第二户杨宗玉奶奶家。一路上都是油菜花和玉米田,刚收割的油菜花还躺在地里,无人问津。随处可见受到因受剧烈震动而掉落路边的山石。罗家村很大,分7个组,彼此距离都不近,十几分钟后到了住在一组的杨奶奶家。杨奶奶是远近闻名的“百岁老人”,地震前三天,家人刚给她过完100岁生日,她和儿子一家住在一起,四世同堂。4月20日地震发生时奶奶因腿脚不便逃亡不及被掉落的砖头砸伤了头部、胸部和大腿,因年纪太大,无法手术治疗,所以在家进行保守治疗。当义工们见到她时,她正躺在帐篷里用砖搭起来的床上,满脸淤青,大家向奶奶问好,她期盼地看着义工们,用四川话说“我全身疼的厉害,疼,疼.......”
大家的心都被揪起来了,李雪燕坐在奶奶床边,拆开一包牛奶,送到奶奶嘴边,杨奶奶咬着吸管,闭着眼睛享受地喝着,雪燕握着她的手,看着她青色的脸庞,默默的祝愿着奶奶。奶奶喝完了高兴的笑说“甜,甜……”,孙女在旁边说奶奶特别爱吃甜食。大家都好奇奶奶长寿的原因,孙女说可能因为她爱喝水,脾气很好,不爱生气。为了怕打扰奶奶休息,义工们向杨奶奶告别,老人家不舍得望着我们说:“再多聊会了吧。”孙女说平时家里人都很忙,很少有时间陪她。我们还是要走了,回头再看看这位瘦小的老人,心里酸溜溜的。志愿者解瑶说,看到杨奶奶,想起了自己的年迈的姥姥。

罗家村村长介绍村里受灾情况

义工给杨宗玉奶奶尝尝带来的牛奶

最后探望的是重伤灾民岳云芬。她本人还在成都市康复中心治疗,丈夫裴先生接待了义工们,大家将慰问品送上,表达了我们的心情“做不了太多,就是来看望一下”,裴先生说不需要大家做很多,关怀就是目前他们最需要的。他向义工们讲述了妻子受伤的全过程:当天,他外出务工了,家里只剩下80多岁的老母亲、48岁的妻子及2个分别是4岁和10个月大的孙子。在地震来临的那一刻,房屋剧烈摇晃,墙面瞬间倒塌,媳妇岳云芬首先把年迈的婆婆和大孙子送出门外,然后在返回抱襁褓中的小孙子的时候,家中房梁垮塌,为保护小孙子,她用后背挡住了沉重的房梁,小孙子毫发无伤,岳云芬却身受重创。虽然未见其人,但义工们被她深深感动了,夸赞裴先生找了一个难得的好媳妇。裴先生说:“这是人之常情,危险来了,当然得先顾老人和孩子!”从他们一家人身上,义工们看到了诚恳和坚强的品质,看到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尊老爱幼的传统。相信这些会是帮助他们重建家园的最宝贵的精神食粮。

村长在废墟介绍

解瑶和杨奶奶的小孙子
晚上8:00,大本营,忙碌了一天的义工们重聚在一起,总结今天的工作,分享彼此的心得。虽然所见所闻都不同,但大家都收获了满满的正能量。在座还有两位今天分别和两组一起行动的研究生志愿者解瑶和王玉婷。她俩同时也是芦山县人,家里房子因此次地震倒塌,可以说是名符其实的灾民。但是解瑶的妈妈最近一直在帮助黎明村几位帮仁爱团队做饭的阿嫂们带孩子。因为就读于医科大学,解瑶从20日开始便在医院做志愿者,帮助自己的家乡的亲人们减少痛苦和创伤,丝毫没有因受灾而陷入伤感。解瑶分享道:“今天去罗家村那么美的地方时我想‘如果没地震的话该多好啊。’地震以后什么都变了。虽然天灾无法预测,但人可以团结起来,以后我们一起建设一个更美好的家园。”
灾难压不垮人性的良善和坚强,反而让它们净化、升华,让人与人心离得更近,更加体会到,我们本来就是离不开彼此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