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佛教文化龙泉寺动漫国际动漫博览会文化 |
分类: 寺院报道 |
●北京龙泉寺动漫组参观“国际动漫博览会”系列报道之四:漫画书展
思想内容为主
2012年12月7日,正值首届国际动漫博览会第六天,漫画组义工一行来到了蟹岛度假村。
日本动漫:取其精华
日本馆举办的是手冢治虫、斋藤隆夫(大家熟悉的阿童木、七武士就分别出自他们笔下)及新世纪福音战士EVA的原画复制展。从日本的动漫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在做一件事情时所付出的精力,及对待一件事物的认真态度,在《新世纪福音战士》中,人物面容精致、身形修长、服饰光艳华丽——精细的人物造型充分体现了漫画家对唯美的追求,也说明靠着线条和色彩打天下的日本动画在愉悦视觉的功能上已发展得相当完善。在接近于原作的复制品前,我们可以学习到绘者是如何创作、如何修改的。不禁感叹,能取得如此成就,还是需要一股热爱,这相当于某种信仰,需要很强大的愿力,再加上发长远心、恒常修持,才能够做到这些。
手冢治虫生于1928年,是日本第一位导入助手制度与企业化经营的漫画家。手冢治虫的惊人创作量是所有漫画家望尘莫及的,他从战争中死里逃生后,就立志不浪费生命,尽情发挥所长,将作品贡献给世人。他的漫画至今影响后世,很主要的是其作品中关于人性的思考和哲学内涵。他强调“不尊重生命与忽视精神世界的科技发展,一定导致人类和地球的灭亡”,因而“生命”与“心灵”是漫画之神。许多从死亡线上回来的人,都能够重新审视生命、满怀慈悲心、发现爱与感恩,生命的意义由此清晰起来。手冢治虫带给后世这样的启示。
日本漫画家手冢治虫展览现场
手冢治虫原作复制作品
手冢治虫的作品
手冢治虫的作品
手冢治虫的佛教题材漫画
斋藤隆夫先生生于1936年,1955年发行首部漫画作品,即单行本《空气男爵》。后成立制作所,在漫画行业首次设立了剧本部,采用分工合作的方式创作。他突破了固有思维模式,实现多部漫画的长期连载。他的作品常使用大而辽阔的场景,交代人物的情境,展示了人与环境的共存共生,这也需要作者具有辽阔的胸襟与多视角的观察角度。《骷髅十三》的取材就以时事为主,三十年来的世界历史、大小事件的发生、来龙去脉,都成为斋藤隆夫搜集的材料。
日本漫画家斋藤隆夫展览现场
斋藤隆夫作品展墙
自古中国人认为苦难之后见彩虹才是圆满、美好的。因此,中国的动画很多不会将“毁灭”放入其中。美与凄美相比,前者让人暂时满足,后者使人意犹未尽,这也是日本动画更让人回味的原因。日本动画在制作技艺上,不论是动画人物形象的刻画、画面的塑造、情节的生动程度还是动画主题曲的创作都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日本动漫发展到现在,也存在着一些缺陷,比如日本商业动画中大量充斥的低级、没有内涵的东西。这都是日本动画中的糟粕,是商业动画在生存和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这些动画纵容了人性身心的扭曲,同时影响了青少年的思想健康。所以,我们应该是秉持一种“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态度,并且把精力、物力、财力全力投入到提高国产动画品质当中,提高质量,突破产业瓶颈,摒弃陈皮破衣,善用民族动画的优点,制作更多品质优良、内容高尚、老少皆宜的真正国产动画精品。
在日本展馆的对面就是日本漫画书展。日本的漫画书分类较细:有给成人看的、给青少年看的、还有给儿童看的等,分类细的好处之一就是作品有针对性,不同风格符合不同年龄阶层人群的品味。此外,日本漫画给我们直观的体验是,出版量大、受众广、分类细,并形成了一股文化力量,对社会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翻译到国内的高木直子绘本,她的“一个人”系列很受欢迎,内容是讲述自己日常生活的点滴。这种一格一格讲述故事的方式信手拈来,使我们体会到日本读者与绘者在长期的漫画阅读传统中,已经具有自然的漫画式叙述与表达思维。对于国内读者来说,我们也应考虑大众的阅读习惯与传统。国内漫画出版物中,并不乏优秀的绘者,有不少漫画家正在努力创作,作品逐渐走向国际。此外,本国动漫行业本身拥有自身过去的经典与传统,这些都是我们的良好基础。
日本漫画书 展览现场
日本漫画浏览
典型日本漫画
动漫衍生品-手提袋
台湾漫画:品牌力量
台湾地区的漫画展示围绕着几个人物而展开,如几米、朱德庸、蔡志忠、敖幼祥等,几位老中青漫画家的作品几乎成就了台湾漫画出版的全貌,成为有力的品牌性力量。
台湾漫画书展区
刘与钦是台湾漫画界的先行者,二战期间飞机投下的传单大都以漫画呈现,拟人化的表现方式竟成为其绘画启蒙,从此,刘与钦与漫画结缘。用心的力量不可思议,小小的缘起成就大使命。1951年,刘从台北师专美术科毕业,当时正流行一些武侠漫画,引发小朋友憧憬求仙、神怪,教育部门于是下令禁止儿童看漫画,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刘与钦突发奇想画了一本《寻仙记》,希望以此内容来扼止这股漫画歪风,没想到反应热烈,给当时的社会乱象带来正面的教化影响。这是刘与钦的第一本作品,他也从此踏上了自己的漫画使命之路。
《老夫子》漫画系列展板
《老夫子》系列漫画展示 局部
几米,本名廖福彬,以敏锐细腻的感受观察、表现周围的人与事,反映了现代人生活中的点滴。其内心独白式的述说引起不少读者的共鸣,使人们的内心回归至美与善。
在各种讲故事的人中,蔡志忠可视为弘扬传统文化的代表,其作品融汇了传统文化与佛学思想。蔡志忠在四岁半就立志一生画图,15岁时将作品寄至台北集美社,接到录取电话后,他带着两百五十元台币北上,成为职业漫画家,而后致力于研读经典古籍和佛教典籍,创作出《庄子说》、《老子说》等中国经典漫画,后又研读物理和数学,以东方思维重新解读物理公论,推出《东方宇宙三部曲》等。蔡志忠40多年来笔耕不辍,作品已发行到世界45个国家,阅读人口上亿。其新作将大写意水墨与蔡氏人物结合,在原来独立创作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二人合作式的表现手法,更富禅学韵味,令人耳目一新。
动漫组义工尹牧观看蔡志忠的漫画书
蔡志忠作品
蔡志忠新作《觉悟》
中国动漫:内容上有待深度挖掘
近些年,我国非常重视动漫产业,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去推动动漫产业的发展。但从中国动漫的当代现状来看,仍不容乐观,儿童类、青春言情类、治愈系等内容较多,受众范围较局限,且内容多忧郁、伤感,整体上难以给人带来光明、正面的内心感受。大部分的漫画书还是以爱情或血腥暴力等为主题去吸引读者。这点很值得我们思考,现在的很多漫画家打着“为消费者喜好创作”的旗号,去创作这些内容空洞、少内涵、无教育价值的漫画,实际上却是受到商业利益的驱使,这样很容易误导国内没有接触过真正优秀的漫画书的消费者,因为在他们所接触的漫画几乎都是这些商业漫画,也就无从衡量作品的价值。
国内出版社
总体上讲,还是我们自身文化的影响力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师父说:“我们的信仰需要通过文化的形式来表达,否则的话我们的信仰都是在内心世界,人家不容易感受得到。”如何把内心世界传达给大众,创作适合本国的漫画作品,将佛法以活泼、生活化的方式呈现,与现代人的生活相结合,成为我们的命题。在这一点上,台湾地区的传统文化类漫画值得借鉴,像蔡志忠最新的作品《觉悟》也不似以前的风格,他采用了单幅形式,且融入了国画技法,使形式与内容得到更好的结合,使人耳目一新,也可视为在量的积累基础上质的飞跃。所以,技法形式的创新、改变都是外在的,而作品所要传达的思想内容才是创作的重心所在。
漫画衍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