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龙泉寺参访团美国之行系列报道五十八
7月2日业果与生活
悟光法师讲座的内容在之前的几次讲座中虽然都有涉及,但是法师根据现场听众的身份、反应等不同,对演讲内容做了更为契理契机的调整,让现场的同学都听得入了迷。
佛教的核心价值
这四个原理是什么呢?第一个是“业决定一切”。就是一切都是由业决定的。有些人脑子里面可能会蹦出一个想法:“那你这不是宿命论吗?那我干脆找算卦的好了。”错了!“业决定一切”绝非宿命论,它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今生所得到的一切果报,就好像我现在这样,穿的这件衣服,我的这个身体,我目前眼睛还没有瞎,耳朵还没聋,嘴巴还会说话,这就是我这一生的前几十年以及上一生努力经营得来的,塑造了这么一个悟光的形象。这就涉及到缘起性空的道理,就是“我”是怎么组成的,“悟光”怎么组成的?色受想行识。由色法、受法、想法、行法、识法这五样来组成一个人。举一个最简单的譬喻,一个建筑设计师,我在美国看的最多的就是桥梁的设计,都是用钢铁。这个大桥已经100年了,怎么干的?设计师设计的。设计之后,很多工人去建造,就成了这个桥,让很多人受用。

再谈业果
人亦复如是,是我们上一生精心设计的我们这个样子。每一个人长的是什么样子,都是上一辈子他自己努力的。也就是说,“业决定一切”来自于此,绝非是外来者或者天人给你塑造的,是自己塑造的。所以业决定一切就是指我现在领受到的、我受用的一切的东西,是自己努力得来的。现在,自己在领受这个果报,并没有否认未来的生命、未来的业不能改变,这就是佛教最核心的点。为什么要学佛教?因为我要改善我的命运,我不想就这样活下去,我想更好。所以任何一个人他都是,他想更好,没有一个人说碌碌无为,就自己一个人算了,没有!即使一个乞丐,我们上次走到波士顿,看到两个乞讨的乞丐,在乞讨的过程当中,没有人给他钱,堵车了,他就开始指挥交通,指挥你往那边走,他往那边走,他在努力创造,他希望改变他自己,他不希望就这样结束了,他不希望一生就这样就混过去。让我们看了很赞叹。
任何一个人都想改变,所以这就是业的核心价值,也就是佛教的核心价值。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上学的就好好上学。通过学习佛教的教理,我们上学会更好,身心安宁,学习踏实。我如果从小接触佛教就好了,接触地太晚了,我上学的时候才算开始接触。要从小接触,我们师父,16岁出家,那是非常好!一个人一辈子能够接触到这么好的教育,可以说是极其幸运!业决定一切主要诠释的角度是过去世我造业了,我过去努力了,今生必感这个果报。
业的基本原则
第二个就是“业增长广大”。我造了这个业,它会随着内心一直在串习,会一直在增长,现在说的全是心法,不是色法,就是内心的一种状态。比如说某一个慈善家捐建了一栋楼,比如说这一栋楼,咱们在其中讨论,我在说,你们在听,这是个善业。捐建这一栋楼的慈善家,叫什么名?汤姆。汤姆这个人虽然死了,但从佛教的理论告诉我们,他所造的善业还会继续增长。不管他的生命在哪一个维次空间里面,他还会增长善业。为什么?因为他捐建了这栋楼,这栋楼一直在用于做好事,在培育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让大家都成为社会的栋梁。然后,还传播宗教,还传播文化。这个人一直在增长福报和功德,这就是“增长广大”。任何一个人就是,恶业也亦复如是。有些人,有了钱之后,不知道怎样用自己的钱,最后寻找刺激,享受。对不起,渠道走错了,方法搞错了,最后刺激的把自己毁了。所以,我们懂得佛教教理之后,佛陀就告诉我们你怎么样增长的,你增长的是什么东西,而不是增长负面的、不好的,要增长好的。
第三个就是“未造不会遇”。我们凡是没有做过的坏事,不好的事,放心吧,决定不会遇到的。你不用担心某些坏事会轮到你头上,不用!反过来,也就是第四点“已造之业不会失”,我们做了一个好事的时候,你放心吧,一定会轮到你头上。

听得入神
为什么人到一定的时候都会有一种觉悟,包括大慈善家、大科学家,这是人的本性。在《法华经》上说,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可成佛,就是人都有善良的本性。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三字经》中怎么说?“人之初,性本善”,对吧?真的!这是善良的觉性,它都会自然地显发。
造了这个业,它自然就会显现出来。这在我们的论典里面有一个比喻叫“盗等难携最胜财”——小偷偷不走,就在你身上,你做了好事,一定是会感好报。所以,很多人到晚年的时候觉悟,在美国很多,他就做很多好事。因为他认为到这个时候,他应该做这样的事情。包括很多的科学家,大家比较熟悉的爱因斯坦、牛顿晚年都是往宗教方面走。生命到那个时候,他就有一种觉悟,他自然就往这个方面想。佛教教理告诉我们,我们往这个方面去努力,你自然就会得到你想要的,真正的你想要的,不会失去的。
“业决定一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每时每刻都要安立一个动机。因为业决定一切,所以每时每刻尽量起善念、说善话、行善行、做好事、好好学习。因为“业决定一切”,所以我将来的人生道路将非常幸福、平和。你干什么事就有贵人相助,你做什么东西都是一马平川,都有很多不可思议的人帮忙。你说是神在保佑你。不对!你自己保佑你自己。我为什么最初学佛呢?我觉得佛法讲的是很科学的,不是迷信,所以想学。
因为有业增长广大、未造不遇、已造不失这三条,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我们过去世肯定造过恶业,对不对?百分之百的。比如说你对什么人不高兴,骂他一句呀,有时候我坐出租车,别人挡他路了就可能口出恶言。所以,了解这个道理之后,在恶业未感果之前,要造善业。这个恶业通过忏悔来解决它。就做善业,让善业先感果。恶业通过忏悔可以忏悔掉,所以不领受这个恶果。
佛教的入手处
业有最基本的十条概念。也就是佛教三藏十二部包罗万象,从哪里入手?第一皈依,第二就是这十条。十恶业,把恶改掉就是十善业。看到十恶业的时候也别害怕,因为把那个恶字改掉就是十善业。所以咱们讲的时候一般都是反过来讲。
第一个不杀生。不杀生应该符合目前全世界所有国家的法律,都不允许杀人。佛教也是不允许杀人,杀了人你会感恶果。为什么?他也是生命呀,他会不高兴,这是最基本的。当然,动物也不提倡杀。杀人会有一种过患,什么过患?短寿多病。寿命会减短,并且会多病。为什么?他也是生命呀,他也会产生痛苦。我如果杀他的时候,我于心何忍?对不对?

讲座所在地
第二是偷盗。偷盗感的果报就是贫穷。你不是偷别人的吗?结果自己会穷。所以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第三是邪淫。邪淫就是除了跟夫妻之外的其他一切人发生不正当关系,感的果报就是亲属不好。亲属不好什么现象?好吵架,动不动想离婚。家庭不和谐,人活着啥意思?不幸福,难受死了。六年前,我去台湾的时候,在一个讲座上,一位法师跟大家讲,说台湾是三对夫妻中就有一对离婚。但现在据说,北京已经赶上了,或者是快要赶上了,可见家庭不和谐现在多么严重。当然这个因素可以说是众多,佛教来讲,邪淫的问题,这个导致的。
第四是妄语。说假话欺骗别人,感的果报是最后被别人欺骗。佛法就是这么现实,你不是老欺骗别人吗?行,你最后被别人欺骗,很现实的。
第五是恶口。你不是老骂别人吗?最后被别人骂。所以当我们被别人骂的时候,我们作为一个了解佛法的人,就知道,当被别人骂的时候,我要干什么?我要修忍辱,来消这个业。消这个业呢,就是过去我曾经骂过人,这就是第一条,业决定一切。我曾经骂过人,现在我不能再骂,为什么?我要再骂他,来世、下一辈子,或者再过十几天,他不是照样骂我吗?就这么个道理。
第六是离间。什么是离间?我对他说你的坏话,我对你说他的坏话,这就叫离间。造成双方不和合。离间感得的果报是亲属不和,自己的亲属老吵架。
第七是绮语。什么叫绮语?说一些没意义的话,让别人苦恼。感得的果报是自己说的话别人不愿意听,听不进去,言不威重。
而还有三个就是贪、嗔、痴,这三个是根本烦恼,佛法真正需要解决的就是这三个。贪欲,喜欢这个东西,内心当中一直执取。执取什么意思?就好像心里面有一只手一样,一直想抓,想要它,不想舍弃它。这本身就是一种痛苦、烦恼,要不怎么叫它“三毒”呢?执取,不想放下,内心当中就苦了,不自在。整天吃不下,睡不着,经常喝闷酒、喝醉酒,造成诸多困难,最后甚至会造成社会问题。有一个人,跟他太太吵架,要离婚了,但还没离,他自己气的,到外边抢别人的东西,结果被抓了。嗔恨,脾气大,内心当中对别人发脾气。痴,邪见,不信因果。
如何造业
这就是十种恶业的情况。这十种恶业呢,总摄下来叫事、意乐、加行、究竟。事,是造业的对象。比如说我今天跟大家分享佛学的教理,这就是一件事,所谓对象。意乐,就是我的心,我真正发心想跟你们分享,不求别的东西,这个是自己的心态。加行,我的身体在动,然后嘴巴在说,就是身语的造作。究竟,这件事情完成了,到一会儿讲座结束的时候,这个善业就造好了,就在我们内心当中累积了一份善业。你们在座的也是一样的。事,这个对象,你们知道有这么一个讲座,毛晟有通知大家。意乐,你们本身也想,是吧?如果他说了,你们自己不想,你们没有这个想了解的心,你们也不会来,这是内心当中的想法。加行,你们来了,通过各种方式,搭车呀,步行呀,骑自行车呀等等,然后找门牌号,319是吧?究竟,你们坐在这里了,咱们结束了都走了,你们这一个善业也造完了。
这就是造一个业到底是怎么造的,这是适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不管你学不学佛都能应用,并且是很好用。一个善良的人在社会上生存,可以说总是受人欢迎的,心地善良的人,因为他内心中散发出的力量是不一样的,总能让人感觉出很快乐、很欢喜。
当然了,业也有轻重的差别。我们造一个善业、造一个恶业,你对的境不一样,业也是不一样的。这点我现在就说地比较简单一点,这个相对比较深。佛、菩萨、阿罗汉、凡夫,你要是对着佛造一个业,做一件好事,和你对着凡夫做一件好事是完全不一样的。你对着一个教授,你的导师跟对一个普通的游客,你做一件事,所产生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譬如今天我们去看费城的自由钟。实际上那个钟没有什么作用了,对不对?还烂了。但是,反而因为烂起到作用了。我本来是在钟的背面照相,他们告诉我别在那照,为什么?因为那儿没有烂。我们一般会想,没有烂多好呢?他们说没有烂就不能代表这是美国的自由钟,必须在它裂缝的地方照相。它本身打烂卖钱不一定能卖多少钱呢,是不是?但是它产生作用。如果我们去供养佛陀,在佛殿扫个地,境很殊胜,所以你感的果报非常的殊胜,不可思议。就如你给你的教授做事一样,你给他做事,能够帮助你学业提升,顺利毕业。你给一个游客,可能就不行,这是一个道理。
在造业的过程当中,最后三个“贪、嗔、邪见”最重,而这三点轻重顺序是:贪欲重、嗔恨第二、邪见是第三。而在实际的造业过程当中,是什么最重啊?邪见最重!不信四谛、因果、三宝。就是刚才告诉大家的,如是因感如是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不信这个道理,这个业反而是最重的。然后嗔恨是第二,贪心是第三,贪心算是比较轻的。

弟子相
这个业在造的过程当中,有一个东西在推动,什么东西在推动?刚才已经和大家提到了,有一种业力在推动。所谓的具力业门,有四种业门在推动:所依门、意乐门、福田门、事物门。所依门是什么呢?是自己的身份,我是什么身份。比如说你是一个总统,你是一个出家人,你是一个博士,你是一个卖菜的,身份不一样,造的业有差别。
意乐门,内心的状态。我恨这个人,恨之入骨;我对这个人想报他的恩,可以说是一想到他,我痛哭流涕,我想把我所有的好东西都交给他,心态不一样,造业就有差别,你造的善业、恶业就有差别。福田门,就刚才说的是佛陀还是凡夫,你对着他造的业也就有所差别。事物门,用什么来造。你花多少钱,你出多少力,用的是什么,都是有差别的。
三种果报
由于这种原因感得的果报,就不一样了。感三种果报: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异熟果是什么?就是我们的身体。为什么有的人这一生很聪明,有的人出生在高贵人的家里,这就是异熟果报。你感得身体很好、很健康,脑子也聪明,这个外在的身体很不错,就是异熟果报。一个人的心很好,或者是这个人心很毒辣,这就是等流果报,为什么?前世努力造的。还有增上果,增上果是什么?你的环境。比如大家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你在这里面上学、生活,环境非常好,这是我们的增上果。
有这种果报,感的这种果报让我们再造未来几天、未来几年、下一生的善业。或者是,如果不知道这个道理,就造恶业。就如此这样的循环,就是佛陀讲的轮回。轮回并不是一个形象化的东西,它是一种重复性的东西。就这一生办这件事,下一生还办这件事;这一生犯这个错误,没有改,下一生,亦复如此,一样还犯这个错误,一直就这样重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