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菩提心的意义
2012年10月20日上午,学诚法师在龙泉寺见行堂,对来访的北京大学后EMBA培训班一行近七十位学员,以及同场的僧俗大众六百多人,作了题为《发菩提心的意义》的主题讲座。

学诚法师首先谈到,佛门中有序管理的基础,来自于共同的信仰,大乘佛教的信仰宗旨,正是“为利有情愿成佛”的菩提心内涵。在此发心的基础上,大家的行为都是自觉的、发自内心的。
正是因为佛教中无常(万事皆是变化的过程)和无我(万事没有真实的体性),带来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此世界才是充满希望的,在我们发心的基础上,事物可以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当今科学所强调的是发展变化,而社会管理讲求稳定,如何处理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当前重要的课题。

讲座现场
佛教要成佛,是着眼于一个非常长远的未来,尽未来际度众生。发心长远,眼光深远。生命不断流转,主动地去把握我们生命的状态,人才不会退步。
人的思(行蕴)和想(想蕴),是生命中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思的动力,是从诸多丰富的想象空间里头,让能够作为我们生命动力的方向,成为一种习惯,能够持续不断,能够不断突破我们生命的盲点和误区,这样我们的生命才会有方向性和主导性。
人的生命是由我们的思想带动的,要发菩提心来让思想更好。

合影留念
法师最后讲到:佛教的文化和佛教的思想对世道人心能够起到帮助和辅助的作用。从修行的角度讲,要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本心、菩提心,要正确地理解佛法和佛的境界与自己生命圆满的境界是一致的。
讲座之后,学诚法师接受了来自后EMBA班学员们的现场提问,大家都觉得很受启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