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龙泉寺参访团美国之行系列报道之四十七
6月30日
世界西方的西方寺
从清晨出发前往郊区的庄严寺,中午到纽约佛教发源地大觉寺,下午再到美国最大唐人街的东禅寺……今晚,我们仍将有幸在寺院度过,参访一家新兴的汉传佛教道场——西方寺。在这里,我们耳闻目睹了一位年轻法师,白手起家在美弘法的传奇经历。
唐人街上的新兴道场
和东禅寺的通智法师合影告别后,我们启程前往今天参访的最后一个道场——位于纽约布鲁克林区唐人街的西方寺。我们刚从东禅寺出来,就看到了西方寺的住持宽能法师为我们安排好的小巴车。在美国,为了保证安全,旅游巴士行驶超过十个小时就会被罚钱,所以宽能法师特地让居士Jenny提早来接我们。听Jenny说,今天正好是西方寺举办梁皇宝忏法会的最后一天圆满日,宽能法师正在做佛事。法师这么忙碌还能为我们想地如此周到,虽未谋面却已让大家温暖于心了。
我们的车子渐渐驶上了横跨纽约东河的布鲁克林大桥, Jenny向我们介绍,这座大桥连接着布鲁克林区和曼哈顿岛,全长1834米,距今已有一百多年,是当年世界上最长的悬索桥,也是世界上首次以钢材建造的大桥。这座桥还曾与帝国大厦和昔日的世贸中心双子塔楼一道,作为纽约的标志性建筑。

走在布鲁克林的大街上
半个小时左右,我们便到达了布鲁克林区。布鲁克林人多地广,是纽约五个区之首。这里的建筑与曼哈顿的高楼大厦迥然不同,都是19世纪两三层楼的连栋房屋,能感受到一种古雅的气氛。“这里好像也是唐人街啊!”我们发现前面又出现了那熟悉的街景。“对,这里是布鲁克林唐人街,它是纽约的第三唐人街,第一、第二分别是曼哈顿和法拉盛唐人街。”Jenny回答。据说在上世纪70年代,这里最初只有一间华人杂货店,但因当地房价和房租比较便宜,现在已有愈来愈多华人搬离曼哈顿的唐人街,定居在这个新社区,使这里成为发展最快的唐人街。
同愿人的再次相遇
18:30,我们来到了西方寺的门口。寺庙共三层楼,位于两条街道的拐角处,在临街的两面墙上都有它高高的名牌,所以不管从哪条街过来,都能很容易地看到“西方寺”几个大字。它的外观没有传统寺庙的古典装饰,只有简单大方的灰色调设计。在寺庙外围的墙壁上刻满了供养信众的功德芳名,足有七八百人,可见在建寺之初曾得到众人支持。从门口的法会通知栏中,我们了解到这里经常举办传统法会。

法会公告

功德主
我们随Jenny进入寺里时,法会还在进行中,便先到三楼的一间会客室等候。不一会儿,我们就见到了宽能法师。法师看起来年轻而和善,一见面就赶忙招呼大家“辛苦了,辛苦了,法会刚刚完。大家坐啊,你们拍照也坐下慢慢拍啊。”法师的平易近人,让大家一下子都笑了。
宽能法师19岁在五台山出家,毕业于福建佛学院。2010年7月8日,宽能法师来到北京龙泉寺参访,受邀为僧俗大众作了一场美国弘法的心得分享。当时,法师以他的亲身经历,为大家讲述了他在上世纪90年代赴美国求学、弘法的经历。两年后的今天,我们也将这份口传的了解变为了实地参访,真正踏上了美国的土地,见到了宽能法师和他的西方寺。
说起师父的博客和网站时,宽能法师说:“我会经常去看看,因为我在广化寺的时候,学诚大和尚是我的老师。我们在国外的出家人,会经常看看大和尚在做什么,这会给我们信心,大和尚是我们的榜样。”接着,法师又谈到了在美国佛教的一些情况和西方寺的发展:“其实,在国外的弘法是很艰苦的。要想推动西方的佛教发展,汉传佛教要多交流。如果要靠汉传佛教的出家人这样单打独斗,确实需要很漫长的路。我们这里建立才十年,属于很新的道场。那些在郊外的道场面积还比较大,但是要想在纽约这种城市里有那么大面积几乎不可能。像西方寺刚开始是租用的。我来的时候,是这里的唐人街刚起步的时候,等这个寺庙成型的时候,这个唐人街也成型了。如果现在再想挤进这个地方,就几乎不可能了。现在这样一栋房子需要大概四百万美金,而且很少能买到了,这是很现实的问题。郊区的寺庙地方大,但信众去不方便,方便的地方面积又小,如果搞一些大的活动就需要去租场地。”

西方寺内座谈
“现在的场地好租吗?”悟光法师问。
“也不是很好租了,原来可以到学校租,但现在政策改了,已经不允许了。所以,这边的佛教发展是有一定的难度。”宽能法师道。
“所以你们在这边的法师功德无量啊,不过以后会越来越好的。现在政策越来越开放了,就会有更多的人来到这边发展。”“对啊,现在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就是随着移民的不断增加,汉传佛教的发展是非常快的。就像这条街,这条街是所有唐人街中发展最快的,是十几年内形成的。在美国,很少有一个唐人街是十几年形成的,都是少则三四十年多则上百年。大家看这里,感觉有点像福州的乡下,但是这里的信息交通是非常发达的。办什么事情都可以不用离开这个地方,单是银行就有几十家,这是其他地方比不了的。其实文化也需要扎根的,不扎根形成不了力量。为什么西方的基督教、天主教对世界影响那么大,他走到哪里都有融化一方的感觉。”宽能法师说,他到纽约是因为这里的经济文化气氛比较浓,起步快,“走在曼哈顿就感觉通往世界了,在这里一天可以见到全世界的人。其实在这个大都市里大家都非常喜欢和人交流,美国人是非常友善的,只是缺少更多的交流与沟通。”
悟光法师也向宽能法师介绍了我们此行的因缘:“这次来主要是源于学诚大和尚的理念,现在全球一体化了,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走出去,这就要靠翻译,把汉传佛教翻译成其他国家的语言。这靠一两个道场是不能完成的,需要一大批的人来做。因为这个原因,我们要出来看看。”共同的心愿让两位法师一见如故地。
单打独斗的着实不易
宽能法师接着带我们参观了这座年轻的美国寺院。西方寺因为面积的原故,地势狭长,所以走廊都很窄,并排两个人就可以把过道占满,这样设计可以把更多的空间留给房间。法师说三层是几间僧寮和会客室,西方寺的几位出家人就住在这里。
我们在往楼下走去时,一阵孩童的笑声马上传了过来。宽能法师告诉我们,二层都是教室,这里长期开办慈光中文学校,招收对象都是5-12岁的孩子,主要教授《弟子规》、汉语拼音(标准普通话发音方法)、简体中文(正确书写方法及阅读能力)等,现在已经有150个孩子在这里上课了。这个数量也让我们赞叹不已,这对于一个刚刚兴建不久的道场是相当难得的。

慈光中文学校教室
教室里干净明亮,因为要节省空间,摆放的都是一排排长条桌,电视、投影等现代化设备也都一应俱全,墙面上还贴着同学们的图画作品,并在画中写着对应的中文。后面的板报上,贴着钢琴声乐教学的照片还有同学们参加比赛时的照片与获奖证书。可以看出,这里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是丰富多样的,而从孩子们的笑脸中也可以想象到在这里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孩子们的绘画作品
宽能法师说,这些孩子有三分之二都是来自信佛的家庭。在美国这个快节奏的都市里,都是快餐式的学习。因为地方有限,就需要分批学习,现在分为八个班,每个班不超过二十个孩子,分为早上九点到十一点半、下午十二点到两点半、两点四十五到五点半三个时段。因为教室不多,每一个时间段差不多有五六十个孩子。现在,有五个来自中国大陆的老师在这里教书。这里每个月会给老师开工资,宽能法师说这样可以保证教师的稳定,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法师还特别强调说:“孩子是佛教的未来,教育非常重要。”这一点我们来到美国也很有体会,从万佛城的法界佛教大学、培良小学、育德中学、到西来寺的西来大学,再到庄严寺的夏令营,各个道场都将办教育提到了重要的位置。我们走到一楼的大殿,法会刚刚结束,有些居士正在打扫。大殿中间供奉着释迦牟尼佛,旁边还有个地藏殿,地藏菩萨周围的墙面上是可以放牌位的地方。宽能法师说,这里地方小,所以就会想各种利用空间的办法。

参观素食馆
接着,法师又带我们参观了因为准备开办素食馆而正在装修的地下室。法师说,开了素菜馆就可以让大家随时有地方吃斋饭,这样也能接引更多的信众。来到地下室,宽能法师在一面墙壁上轻轻一拉卷帘,我们面前竟然出现了一扇门,门外几节台阶之上便是热闹的大街,这个看似平常的墙面还能有此“秘密通道”。
“这是专门打掉的吗?”悟光法师问。
“原来就有的出口,为了有效利用空间,就把它当作了另一个门,这样大家想来吃饭也可以不经过佛堂大殿了。这会是一扇玻璃门,这样也会给大家带来宽敞的感觉。”宽能法师说。
“那下雨会不会漏呢?”悟光法师继续问。
“会的。所以我就在下边加了盖子,雨水会从下面流走,外面的墙都是用石头做的,上面也可以再加个棚子。在大陆可能很少有地下城,但美国有很多地下城。”宽能法师介绍道。建筑上的很多细节都会影响到今后的使用,这个巧妙实用的设计让我们很是赞叹。
我们看到,在未来用餐区的一面墙壁上贴满了红色的斋条。法师说这是居士供斋的,寺里的斋条一般很大,因为这里地方小也都相应地缩小了。

地藏殿
法师又带我们走进了刚刚装修好的厨房。这里的水池、灶台一应俱全,几个大炒锅也已经架好了。在这里处处能看到设计者的用心。我们很快又在一个凹进去的墙壁内发现了机关。宽能法师把墙内的灯打开后,我们看到了一些管道和阀门。法师说:“这里是这幢大楼里最直接的东西了,电表、水表、瓦斯表全部在里面。”又是一个节省空间的设计。佛教建筑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里面蕴含了很多佛教的智慧和对缘起的把握。这次的参访也让我们对此有所体会,而更让我们感受深刻的则是建立一个寺庙的艰辛,如若在异国他乡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则更是不易。
最后,我们随宽能法师带来到了寺庙门外,法师介绍起了整个寺庙的设计因缘:“因为一开始买下的是旧楼,所以就需要重新装修,当时请的是一个现代派设计师设计的,整体比较西化。在美国西化一些会让人觉得没有距离,另外从成本上来说也比较合理,因为中式的建筑很多材料需要从大陆运,也难找到建的好的工程师。”

信众心中的璀璨明珠
在寺院门口合影后,宽能法师建议我们一起去唐人街的“涮涮锅”用药石。法师说,“汤汤水水的中国饭对于我们这些出门在外的人会很舒服的。”这个贴心的建议让大家感到非常温暖兴奋,于是我们便随法师一起行走在了唐人街上。
刚一走上大街,我们便发现在西方寺对面咫尺之遥处竟有一个基督教堂。教堂的牌子上用中英文写着“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宽能法师说,在美国这种情况很常见,各种宗教在这里都各据一方,互不影响。美国是个由世界各地的语言和文化塑造而成的“熔炉”国家,随之而来的各种宗教从相互陌生、不满、容忍到并存,也将美国变成了一个很宗教的国家。

相邻的教堂
在我们的行走途中,不断有人和宽能法师打招呼,看得出法师在这里已经结下了很多的善缘。在走了一段路后,法师指着路边的一处房子告诉我们:“这处房子也已经被我们买下来了,而且面积比西方寺还要大一倍,准备要在这里开个寺庙,这样两个地方就可以比较集中了。在美国购买土地要比购买楼房更有价值,可以不受楼层等太多的限制。在纽约的寺庙都会比较小,而教堂很多都很大,在里面办活动也会很摄受人,所以寺庙要想突破就要努力。在美国发展,想要更多的人过来,硬件设施是很重要的,否则也不会有那种庄严的气氛。”法师的话,让我想到了刚刚参访过的东禅寺的住持通智法师,他也提到了寺庙的硬件建设问题,看来这是在美弘法要面对的实实在在的一步。

唐人街街景
万事开头难,宽能法师当时只身来到美国建寺弘法,也遇到了很多困难,经历了很多挫折。法师告诉我们,刚到美国的时候,人生地不熟,自己买了张地图,每天拿着干粮开车出去广结善缘,这样渐渐才有了信众过来。法师刚来的时候也很艰辛,有了前面的艰辛才有了后来的成绩。这里的一位居士告诉我们:“这里的法师对待每个人都很诚恳,是真心的对大家好,就像兄弟姐妹一样去帮助。所以,西方寺的信众已经有几千人。在美国大家都比较现实,为什么大家都愿意跟着西方寺,就是因为法师们真正做到了这一点。”

唐人街上的浓浓中国味
在路上,宽能法师谈起了他对来美弘法的一些感受:“汉传佛教要想很快发展,必须凝聚力量,靠单打独斗是需要经历很漫长的过程的。在美国的华人很多,但真正信佛的却没有那么多。来到美国的僧才也还是不够,台湾的法师过来的比较早,做有一些慈善和教育,但是大陆的法师就很少来。教育是很重要也很漫长的过程,其实美国的资源很丰富,只是缺少来组织和交流的人。”法师的话诚恳而又实在,让我们也深有感触。相信“德不孤,必有邻”,我们相信,同心同愿的人会越来越多。
药石后,已快晚上十点了。宽能法师又安排好了几辆车,在门口准备接我们回酒店,并相约第二天晚上带大家好好看看曼哈顿和华尔街。法师的悉心照顾让大家极为感动,在异乡又找到了家的感觉,难怪会有如此多的信众支持。一位居士饱含热情地对我们说“西方寺就像布鲁克林区的一颗佛教明珠,在灿灿发光,是一种精神和文化的象征。”
在回酒店的路上看着纽约的夜晚,高楼林立、灯火辉煌。在这个美国最大的城市的世间繁华之中,一个个道场就如同一朵朵清莲开放其中,为这个花花世界带来出世的芬芳。语言学家阿尔布雷希特·韦伯说过“佛教从一开始就在伸张人的普世权利”,“超出了种族的局限,成为一种最古老的普世宗教”。回想起今天走过的一个个道场,一位位法师、居士和一例例感人的故事,也让我深切的感受到了这种佛法的力量与希望。“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我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佛教的清流必将广布人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