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0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系列报道之六十:由近彼故其德尘——一位记者眼中的师父

(2012-08-07 07:47:03)
标签:

佛教文化

时代文化

修行感悟

佛教大学

世界佛教论坛

佛顶骨舍利

分类: 随师行记

●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系列报道之六十

由近彼故其德尘

——一位记者眼中的师父

   在浴佛大典的现场,我们遇到一位记者,一聊之下,发现她到过龙泉寺,曾经多次采访师父,当下就攀谈开来。下面是她的心得感言。

   你们的博客稿我们都有关注,经常会有文化界、艺术界、甚至政界、商界的人来龙泉寺。不管他是什么目的去,我想会和我一样,去了龙泉寺肯定会赞叹,不管他程度有多高,都会赞叹。我看那个影片,师父最开始找水源,克服各种困难。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师父当时那个过程的人,现在看到这个寺院能这样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垒起来,都觉得很不容易。悟光法师给了我一张光碟,讲到龙泉寺的历程。里面,有一些跟随师父的法师去年译员交流会看到过。当时,我们中午去,吃饭的时候师父邀请我们参加译员交流会。

    我们去过非常多的寺院,有千年历史的,也有新修的,感觉到师父的这个道场特别不容易,听介绍说从设计到建筑他都整个跟着。师父还有社会上的一些职务,需要国外、国内到处走。做这么多,真是特别让人赞叹,但师父听了只一笑而过,很淡然。到你们寺里,法师引进山门时看到很多义工,有年轻的,也有阿姨,每个人发自内心的微笑,很有感染力。感觉他们都很充实,气场很感染人。从接待的师父到每个义工,能感觉到他们内心的东西。

    从前我在北京待了七年,也去过凤凰岭,但是当时寺院还没有起来,就是去爬山。第一次去的时候,很荒凉,很难想象如今这里是一个这么好的道场,感受特别深,觉得师父挺不容易的。我觉得它不仅是一个寺院,能吸引文人墨客,也能吸引各个阶层的人。所以有朋友去北京,都让他们一定要去龙泉寺,无论他们信不信佛。我和悟光法师说,希望假期能在龙泉寺做义工,待一个月。作为记者,来回于各个道场报道活动,是很难深入到道场里面了解内涵的。而佛教真正的发展需要思考,龙泉寺是个启发。无论是在有些场合听师父讲话,还是有时候和师父个人交流,都能受启发。”

    曾经问师父:“您今天在这,明天在那儿,累么?”师父说:“怎么会累呢?”我问:“每个人每天的时间都一样,为什么每个人做的事儿效果不一样?师父,你把自己的时间安排的特别好,是怎么安排的呢?”师父说:“事情既然是事情,那就一件一件做,怎么会乱呢?”不会觉得事情多,或者说事情有多么复杂。看过师父的博客书,各个场合的发言稿,还有回答大众的问题,包括法师记录师父的事情,感觉师父不需要特别安排。其他人要想怎么样才能做好,可是师父好像不想,理所当然地就做下来了。

    有时候特别想一直跟着师父,学习他这些德行,能感染他人,希望自己先把人做好。所以特别羡慕师父身边的人,羡慕随时随地有时间到龙泉寺做事情的人。但后来我看了师父的博客,就觉得不一定要在师父身边了。无论什么时间和空间,碰到什么事情,师父的一些话总是能够浮现起来,影响我,让我在自己的圈子里面做一些事情。其实,师父对我说的话也不多,可是对我影响很大。从一开始想一定要亲近师父,到最后,比如我做佛光文化,从我力所能及的去做,把师父的话,用到做事里面去。在印度的时候,我一直跟着师父,看师父怎么样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怎么去处理事情,对我都会有影响。比如说,上次在龙泉寺,他送我们出来的时候,一直到停车场,当时遇到一个乞丐,和师父说话,感觉不是很亲切。结果师父一两句话就解决了。我当时想怎么不恭敬师父呢?可是师父很淡然,对任何人都平等,把众生都当作自己的亲人。这件事对我触动特别大,有的时候我性子比较急,不能周旋身边的每一个人。比如我比较忙的时候,就顾不到他们,甚至伤害到他们,但我不是故意的。我见到师父之前,并没有这个感受。但,现在就有改变。带一个团队很辛苦,团队水平参差不齐,必须要有耐心去教。一旦我有很多事、特别忙的时候,我就会对同事很急躁。但是,师父的影响让我对待事情的心态上有了变化。

    师父很忙,可能他也有稍微注意我一下,能感受到我的变化。我2009年硕士毕业后就到了广化寺学习,其实在之前就听说师父,但是没见到。去南少林,发现南少林的小师父特别喜欢和师父拍照,后来才知道是为了给信众欢喜,所以才拍照。

    对我来说,佛教就是一种文化,现在经过深入的了解佛教之后,认为佛教不只是一种文化,还是一种人文精神。就好比这次论坛讲的,是一种心灵科学,不是说就是拜佛或者说是法师的事情,是针对生命的,就是怎么样去知道人的身心。但是现在大多数人,对佛教了解太少了。我就在想为什么大家仅仅把佛教理解为甚至是迷信的成分,为什么没有人去了解?觉得普及佛教的基本知识是很重要的。但是即使有这种认识,做起来也需要一步步的,因为有历史和环境的原因。比如我们在广州办活动,不会给他们说去信佛吧,我们会让他们去感悟,去体会;或者你自己去寺院找师父,去夏令营,去禅修……让你知道,原来佛教是这样的。去年,我们组织了一次心灵音乐会,其实就是佛教音乐会,在中山音乐堂,把寺院的唱诵搬上了舞台。我听到旁边的人说:和尚也会吹笛子,也会弹钢琴……我当然不会去嘲笑他,但是至少让他们了解出家人那么多才多艺。下次他见到僧人之后,就会去恭敬。我们没有师父那么大的愿力,能影响那么多人,也没有远大志向,就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nEO_IMG_香港体育馆内座无虚席

香港体育馆内座无虚席

   “谁有此妙力,除暗生欢喜?”在座无虚席的体育馆里,听她娓娓到来,点点滴滴分享师父的功德,充满了欢喜。我们这一生,能有多少这样的机会,因为某个人开启我们内在的光明,而体悟到一个全新的世界?能有多少这样的机会,因为遇到某个人,生命的轨迹彻底发生变化,走上寻求自他解脱的道路?难遇能遇,于斯时幸逢,应具大精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