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宗教间的沟通与合作从相互了解开始——法国神父高照民与龙泉寺僧人的交流

(2012-07-05 07:27:22)
标签:

佛教文化

时代文化

寺院体验

现代弘法

心路历程

修行感悟

分类: 寺院报道

宗教间的沟通与合作从相互了解开始

——法国神父高照民与龙泉寺僧人的交流

 

   “我想,我们宗教之间的交流是很重要的事情,所以虽然年纪大了,能力也有限,但我也希望在这方面尽一臂之力。尽管不能做很多事情,但是向你们表示出天主教对佛教的好感,互相了解,互相尊重,这样来慢慢增强我们宗教间的友谊,为了和谐的世界而共同努力。”今年83岁的法国神父高照民(Christian Cochini,S.J.)刚刚到来,就操着流利的中文做了这样一番开场白。

    高神父已经是龙泉寺的老朋友了,两年前的夏天他初次来访龙泉寺,受到师父的接待,并且在见行堂为僧俗二众做了一场演讲,讲到了自己与中国和佛教结缘的经历等等。师父博客上有两篇文章记录了那次来访以及讲演内容:《一位老外看中国佛教》(http://t.cn/bOJpO)及《中国沙弥和法国神父的对话》(http://t.cn/bO9JK)。去年他也曾到访。

    促使高照民神父与中国佛教结下甚深缘分的是一本名叫《中国佛教寺庙指南:汉族主要寺院的历史及文化遗产》(Guide to Buddhist Temples of China, History and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Main Monasteries of the Han Nationality,Macau, Macau Ricci Institute, 2009, 526 pp.)的书,从2003年到2006年,当时已经跨入70高龄的高神父,亲自探访了中国157座寺庙。

 nEO_IMG_Guide to Buddhist Temples of China  

 

    发起方“澳门利氏学社”网页上关于《中国佛教寺庙指南》及作者的介绍

    尽管人们可以将这本书当做是一本旅游指南,但是高神父的写作初衷却不限于此,单从体例上来看,本书分别从八个角度来对各寺庙信息进行组织、对照和标准化:

   1、寺庙的地址、电话号码、传真号码、电邮地址或 URL;2、到达各寺庙的途径和方式;3、各寺庙所属的佛学宗派;4、各寺庙从其创立到现在的简史,包括那些通过口述传达的史料;5、各佛教寺庙目前的情况,包括方丈的传记、庙宇社区的构成、以及对以往男院主持或女庵主持的简要传记;6、介绍创办寺院的祖师,并讲述关于那些灵魂仍长存于寺院的著名尼姑/僧侣的传奇故事;7、对寺庙建筑及其随后历史转变的概要;8、各寺庙的“文化和艺术遗产”清单,其内容包括古墓、神树、古迹、刻有佛经的石碑、礼拜用具、以及乐器。

    高神父来自天主教的主要修会之一:耶稣会,明朝时入中国传教的利玛窦,清朝的汤若望、南怀仁、郎世宁等,都是该会成员。耶稣会最主要的任务是教育与传教,其组织严密,纪律森严,成员多受到过比较高的教育。

    20世纪以来,世界越来越呈现出地球村的面貌以及多元化的趋势。为解决新时代教会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罗马天主教会于1962年至1965年,集全球近2200名教长,召开了著名的“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简称“梵二会议”),整理、修订了个整个教会从组织、仪轨、教理到法令等的诸多文献,发布对外宣言。其中在《教会对非基督宗教态度宣言》中写到:“教会劝告其子女们,应以明智与爱德,同其他宗教的信徒交谈与合作,为基督徒的信仰与生活作见证,同时承认、维护并倡导那些宗教徒所拥有的精神与道德,以及社会文化的价值。”

    当时还年轻的高照民神父,深受“梵二会议”跨宗教教育与交流思想的影响,加上其本身的传教热情,随着后来在台湾与日本工作期间与佛教的接触,使他越来越萌生出深入了解佛教的念头来。他在书中写到:我们每个人现在都可以“与多种宗派的佛教徒展开友好且富有成效的对话,以此共同建立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一个和平、公正、友爱的世界”。

nEO_IMG_高神父 017

“我们在这里!”

 

    中午禅兴法师接待了高神父,不同于两年前的讲座,下午常住安排高神父与几位出家众进行了近距离的自由交流。东方与西方、法国与中国、天主教与佛教、神父与和尚、老人与年轻人,这种种的不同让大家之间的交流充满了张力。

    有人很关心地问高神父:最近有没有回过家,家人如何?这样在我们的文化中表示关切和礼貌的话。高神父说他很久也没回去了,法国还有哥哥和妹妹。因为天主教神父都奉行独身的传统,所以他也没有其他的家人。在我们对其家人进一步表示关切的询问中,高神父说,对他们来讲,尽管家人也是很重要的,但是没有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与自己所负责的信徒们之间的关系。这就提醒着我们,首先要从自己固有的文化观念中跳出来,才能避免一些基本的误解。

nEO_IMG_Apostolic Origins of Priestly Celibacy - Christian Cochini

高神父的神学博士论文《僧侣独身的使徒起源》

 

    说到这里,正好这次高神父谈到了他自己的神学博士论文,主题就是关于天主教教职人员的独身传统,这本名为《僧侣独身的使徒起源》(Apostolic Origins of Priestly Celibacy)的五百多页的专著1981年出版法文版,1990年出版英文版。在书中高神父通过扎实和广泛的资料研究、列举,将天主教僧侣的独身传统一直追溯到耶稣的十二门徒那里去。他认为,因为耶稣是“出家修行”的,他们门徒们也都效法他,尽管至少其中一人当时已婚,但跟随耶稣之后,也离开了自己的家人,而选择将自己的全部身心奉献给天主的事业。“我做的这样一个研究,当时就是一个研究,但是现在却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价值,”高神父如是说,“当今这个时代,天主教僧侣的独身传统越来越受到世俗观念的质疑与挑战,在全世界范围内也逐渐成为一个话题,甚至有少数教内人士也开始发出了反对的声音。”正是基于他们这样的一种传统,也常常让我觉得与天主教的神父之间好像更好沟通一些,因为我们同样都是“出家修行”的,也都在不同的程度上节制着自己的欲望,都是将自己的全部身心与生命奉献给自己的信仰与追求。

    关于天主教与基督教之间的不同,也是很多同学比较想要了解的。高神父首先谈到,在英文中表示新教的是Protestantism这个单词,Protestant本来是抗议和反抗的意思,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所说的基督教,直译的话就是“反抗教”,这显得不太好听,所以翻译成中文的时候就选择了一个更响亮的名字,叫做“基督教”。16世纪初,在当时的罗马天主教会长期腐败的情况下,马丁·路德发起了宗教改革运动,他们反对与否定传统的天主教神职人员充当信徒与上帝之间的沟通桥梁的作用,而主张个人凭其信仰而建立与上帝的直接沟通,新教由此而生。也是在这一时期,由于受到新教力量的不断冲击,在天主教内部产生了一股维新改革的思想,高神父所属的“耶稣会”的成立正是这个势力的一部分,其目的是从内部改革教会。作为对新教主张的抵制,耶稣会的成员必须对教会绝对服从。

   “天主教神父之所以能成为神父,是受到天主的选择,他们负责着信徒与天主间的沟通,有几样重要的圣事为其职责,比如‘圣餐仪式’和‘告解仪式’等等。”高神父说到。

   “那么新教信徒在宗教生活中失去这些仪轨的话,对他们的信仰状况是否会造成影响?”

   “我认为是会有影响。比如一个人犯了罪,去找天主教神父告解,当然他要接受世间法律的惩罚,但是通过这样在神父参与下的告解仪式,他的罪就能够得到天主的宽恕。如果没有这样的告解,就只能凭借自己与上帝的沟通了,是否得到宽恕,谁说得准?”高神父说到,“另外在对《圣经》的阐释上,也有不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天主教会对圣经的阐释是有其传统(传承)的,这一传统可以追溯到耶稣的十二门徒。比如在著名的最后的晚餐上,耶稣拿着一块面包说:这是我的身体。按照天主教的传统,耶稣当时讲这句话的时候,他已经将这个面包的性质改变了,它真的成为了耶稣圣体的本身。这一理解是来自当时在场的耶稣的门徒们,作为他们的继承者,我们一直按照这样的传统来理解这句话。而对新教来说,他们对《圣经》有自己的解读,那么他们就可以说,这句话只是一种象征的意味。”

nEO_IMG_高神父 033

神父与法师的交流

 

    20世纪以来,欧洲各国纷纷走向了政教分离的道路,在多元宗教文化混居的情况下,奉行着信仰自由的原则。各国原有的占主流地位的传统宗教,逐渐淡出一些原本由其主导的社会生活领域,比如教育、卫生等等。近年来也呈现出一些进一步世俗化的趋势,比如1999年,法国强烈反对即将通过的《欧洲基本权利宪章》中提到任何有关欧洲基督教传统的字眼;2000年5月,希腊政府删除了公民身份证上的“宗教信仰”条目等等。

   “法国现在的年轻人选择作神父的人数有何变化?”有同学问道。

   “在法国这个数字在降低。”高神父说,但同时他也表示,在世界其他的地方如拉美等这个数字在提升,所以从全球来看,还是上升的趋势。

   “您认为我们应该如何来面对这种世俗化的力量对传统宗教的影响?”

   “我认为最重要的,你们佛教要有一些高僧大德,我们天主教要有一些圣人圣女出现,我们最需要的是人。因为圣人最成功地效法耶稣基督的榜样,最成功地按照耶稣基督的福音去生活,所以叫做圣人。而佛教的高僧大德也不在于外在的名声与才智,他们是最了解佛陀的道理,并且按照佛陀的要求去生活的人,在道德方面达到一个最高的境界。”高神父说。

   “那么如今这样的社会环境,是否会对您所说的这些圣人的出世造成不利影响?”

   “可能会有影响,但是同时也是一种激励,愈是这样的时代,愈是需要这样的圣人的出现。”高神父说到。这让我想到两年前上一批比丘法师们去受戒之前,师父对他们的策励:要希求成圣成贤!

   “您当神父已经有五十多年了,能不能谈谈这么多年来您在宗教生活中的体验?”有同学问到。

   “最重要的一点是我越来越体会到天主的存在,以及他对我生命的安排和主宰。”高神父说到。

   “您是否对法国年轻人如今加入教职人数的减少而担忧?”因为一下午的谈话中,我都没有在这位老人的身上感受到这一点,所以特意如此发问。

   “耶稣与我们同在,我们会越来越好的。”高神父的回答让人感觉到他根本上已经超越于悲观与乐观,而纯然是一种信仰的境界。

    尽管与他持有不同的世界观,但我还是被他那笃定的信心所感染。如同他们笃信天主,我们笃信的是三宝。我想,单说这种笃定的信心,也是大家之间一个根本的相通之处,它应该也能够成为不同宗教之间相互尊重的基础,而不是从这一点走向对立。

    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在我们结束谈话的时候,高神父拿出了装订的几页书稿,我看到上面有弘一大师的法照。“我最近在写作一本新的书,这本书会介绍50位中国佛教的高僧大德。我知道你们的寺院与弘一大师有渊源,所以将弘一大师的这一节拿来请你们帮忙看一看,有什么问题请告诉我。”这又是一个惊讶。原本写作上一本书,高神父已经走访的当代中国150多间寺院,并且和其中的很多大德都有过深入的交流,建立的深厚的友谊,这次又为五十位古今高僧做传,看来他与佛教的缘分确实不浅,而且这缘分也正在越结越深。

nEO_IMG_高神父 048

“也许下辈子我会再来!”

 

    禅兴法师送给高神父我们这年新出版的八语微博书和师父的感悟人生英文版等图书,高神父很喜欢,他也表示今天能够和大家在一起,感受到大家对基督教的关心和了解,他感到非常的开心。

   “我会为你们祈福的,也希望你们祝福我。”在告别的时候,高神父这样说到,“我已经八十三岁了,不知道是否还有下次机会来到这里。当然,也许下辈子我会再来!”

    我们也相信,凭着这样深厚的缘分,我们将来一定还会相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