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292,519
  • 关注人气:66,11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觉(上)

(2012-06-01 07:33:05)
标签:

佛教文化

时代文化

现代弘法

佛顶骨舍利

世界佛教论坛

分类: 随师行记

●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系列报道之二十四: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上)

——记《佛教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及佛教在生活中的应用》分论坛

 

    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的第六场分论坛,于2012年4月27日上午9点在香港富豪机场酒店召开,由两位著名学者——香港理工大学荣休校长潘宗光教授、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黄敏皓教授——担任主持和评议人,是本届论坛上唯一一场完全由在家居士主持评议的分论坛,就两个主题——佛教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佛教在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交流与对话。

nEO_IMG_签到表

 

签到表

 

    到场的发言代表有:觉醒法师、吴国平、pro.kollupitiye mahinda thera、venerable Dr.Dhammika Tawalama、界静法师、大寂法师、胡少伟、李少鹤、陈沛然、谢咏禾、俞学明、谢武宏、李明岩。居士亦占较大比重,以此因缘,并及现场对发言时间的限制等因素,关于在生活中应用佛法的现场讨论尤显热烈,而有关佛教文化的继承与弘扬的主题,需要大量论据支持的深入阐述,则更多在论文集上展开。

    现场主持人潘宗光教授是一位享誉世界的知名学者,曾任香港理工大学校长长达18年,直至2009年1月退休前,致力于推动香港大学教育40年,同时亦是一位知名佛教居士,潜心学佛二十余载,积极投身于弘扬佛法的事业,他所撰写的两部著作《佛教与人生》及《心经与生活智慧》在社会上极受欢迎,一版再版,供不应求,接引了很多当代人走入佛教的大门。

   nEO_IMG_提早到场的潘宗光教授

提早到场的潘宗光教授

 

    和佛教论坛上很多享有殊誉的大德们一样,现入人们眼中的潘宗光教授非常谦逊、平实、低调,当会场还空空荡荡的时候,潘教授就早早来到主持台试用音响、熟悉流程,默默地做开场的准备工作。

 

热烈交流乃至超时

    上半场,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觉醒法师演讲《充分发挥佛教作为文化形态的济世导俗的功能》,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吴国平演讲《灵山对佛教文化继承与弘扬的实践体会》,来自斯里兰卡的kollupitiye mahinda thera教授、来自瑞士的Venerable Dr.Dhammika Tawalama法师分别用英语演讲了《Foundation of family life in Buddhist social Philosophy》、《Buddhist ceremonies at key life events: the application of Buddhist teachings in every day life》,现场有中英双语的同期声翻译,方便中外听众。

    经过短暂的休息,发言者陆续到场,下半场的演讲数量翻倍,非常密集,给定时间相应缩短,提示时间已到磬声频频敲响,为了快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有的演讲者干脆抛开了精心准备的讲稿,即兴发挥。多位嘉宾一致把佛教在生活中的应用改作佛法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个后加入的议题得到了与会者普遍的欢迎,不乏精彩的发言。大寂法师讲述禅修的非行非坐三昧对现代人或年轻人的帮助,企业家谢咏禾分享了他在企业管理中如何灵活运用佛教的四摄法凝聚员工,中国政法大学的俞学明阐发自己对“随缘”二字的独特理解。分论坛的气氛越到后来越热烈,成为唯一超时的分论坛。

 

佛教在学校生活中应用的经验分享

   在香港,有相当数量的佛教小学和佛教中学,向学生提供系统的佛教教育。随着社会的转变和科技的进步,佛学课程和教材也与时俱进,佛教中学在2006年得到优质教育基金的支持,邀请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的参与,一起推行《发展佛教化生命教育课程及学校网络计划》,编制一套适用于高校和初中的佛学课程。课程是以佛教《缘起之生命教育》大纲为基础,透过互动学习和多元化教学活动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觉醒能力,让同学更能了解生命的微妙和运作,掌握正确的处事方法,建立正面的人生观,活用佛法的智慧。

nEO_IMG_论坛开场前

 

    香港教育学院的胡少伟和香港佛教联合会的李少鹤,带着这些佛教教育的经验,发表了题为《佛教在学校生活中的应用》的演讲。从佛教与生活、入世的佛教教育、佛教在学校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德育、家长教育、提升教师职场生活的质素、在生活中实践佛教道理等七个角度加以阐述。即使是非佛教学校,有志于推广世俗化佛教教育的教育者,也可应用这些经验,将佛教的道理融入青少年的课外活动中,让普通学校的学生也能认识一些佛理,让他们的成长与生活得到益处。

    香港的佛教教育经验给我们带了很大的信心,祈愿在未来,通过全世界佛教徒的努力,佛教的理念能够全面地融入青少年的基础教育之中。

 

用时尚的语言阐释佛法

    在本分论坛上,来自香港的陈沛然博士的发言很有自己的创见。他总结出佛教文化的十大特质,将其与生活智慧结合,别开生面地将古老的佛教词汇,重新处理,转成现代人容易了解的语言。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其实就是我们现在的“问责制”,做事情要负责任。“菩萨怕因”,这是事前承担责任的智慧;“众生怕果”是事后对承担责任的恐惧。这些都是要负的责任。

    佛教包括空宗和有宗。“空”是空什么呢?就是空掉我们的烦恼,把我们的烦恼处理好,把100分的烦恼减到0分的烦恼,这是“烦恼解脱观”。“有”就是我们要活得有意义、有价值,从0分增加到100分,把生活从无意义到彻底实现生存价值。

 

nEO_IMG_陈沛然博士

陈沛然博士

 

    此外,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解释为,主体观念论、心灵世界具备主导性;中观之不落二偏,解释为突破相对的虚妄、虚妄的相对;不二法门解释为,活出绝对的风采;不立文字解释为,活在真情实感中;无始以来、无终而往解释为,非神论与不提供第一因;轮回解释为生命之存在永恒地充满无限机会;悲智双运解释为情理兼容;八万四千法门解释为接引多样性之相应教学法。

    陈博士教学经验丰富,佛学视野广阔。擅长深入佛门各宗派,把佛法与现实结合,体证佛教文化生活,致力于推动佛教教育事业,著书立说,在研究所、大学及道场四处讲学,并将佛法的智慧融入企业人力资源的培训中。

    希望未来不止在香港、在内地乃至世界各地也能大量涌现出陈沛然博士这样的广受现代人欢迎的宣扬佛学与生活智慧的演讲家,将佛教弘扬到社会的每个角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