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292,519
  • 关注人气:66,11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那些爱技术的年轻人——QCon 2012 全球软件开发大会(北京站)参会纪行

(2012-04-23 07:25:44)
标签:

佛教文化

现代弘法

修行感悟

人才培养

时代文化

分类: 龙泉每日

●4月22日龙泉日记

“念僧功德”系列之六十一:

看,那些爱技术的年轻人
——QCon 2012 全球软件开发大会(北京站)参会纪行

  终于来到京仪大酒店门前的时候,我还是不由得放慢了脚步。尽管已经不是第一次参加这种大型的IT技术会议,但正是因为经历过,所以会知道一会儿又要经受无数异样目光的洗礼,乃至之后网络微博上的猎奇与调侃。那种业力从会场散出来,仿佛有一种密度,让人胸口有点闷,一丝畏难在双脚间纠缠起来。

  这种时候,必须提策自己的宗旨,就像逆水行舟时攥紧撑船的竹竿。我来做什么?为什么?学习、交流、结缘、为了项目和项目组等等一大堆,但总挡不住一问:不能换种形式吗?是否过于散乱、杂染?我发觉只有将宗旨缘到利他的时候,才能让内心变得坚定,摧破了那些无形中的我法二执,让我在尚且缺乏足够智慧观照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义无反顾地去行事。我深吸一口气,稳步走向那扇装潢闪亮的玻璃大门。

nEO_IMG_4月22日龙泉日记——看,那些爱技术的年轻人1-365  

 

  QCon大会主办方InfoQ(www.infoq.com)是一个专业软件开发领域的在线社区,受众群主要为架构师、团队带头人、高级开发人员和项目经理等。内容包含语言与开发、架构与设计、过程与实践、运维与基础架构、企业架构等几大社区。QCon大会每年会在伦敦、北京、东京、纽约、圣保罗、杭州等城市召开,是同类信息技术大会中,技术含量和影响力比较高的。印象里的InfoQ是比较专注,比较纯粹的。

  在大堂签到处用打印的电子门票换了入场证,这时InfoQ的市场经理杨蕾蕾过来和我打了招呼,图灵教育出版社的谢工就是托她为我申请到一张嘉宾入场券,不然对外全价的门票要4200元,够买一台时新的iPhone手机了。就是因为票价比较贵,不好意思让谢工搭太多人情进去,只要了一张票,所以没带义工,只能自己过来了。好在现场应该会有一些熟人,以后能够一起做事情,也未可知。

  主会场比较大,当天到场据说超过千人。落座之后,InfoQ的策划编辑贾国清也过来和我打了招呼,让人觉得他们很友善。这次InfoQ的专职员工都统一穿着红色套头帽衫,显得很朝气。

  静下来翻看会议手册,三天的大会按照如下方式组织。每天上午是主会场内容,先由下午各个分会场的主持人介绍各场地当天的内容,然后是主会场的三场主题演讲,每场50分钟,中间10分钟短歇;下午有四个分会场,每天主题不同,每个主题四场演讲,每个讲一小时,中间20分钟短歇。相当于三天共有9场主会场演讲,12个分会场主题,和48场分会场演讲,内容可以说是相当丰富。

  十二个分会场主题分别是:4月18日的“知名网站架构分析”、“大数据和NoSQL”、“重拾程序设计之美”、“量体裁衣的项目管理”;19日的“优化你的架构设计”、“Html5和JavaScript”、“Java平台与应用”、“敏捷实践的秘密”;和20日的“系统转型之痛之喜”、“云时代的开发策略”、“企业级移动开发”、“看板和精益开发”。

  肯定不能说全部都懂,但基本也都有所耳闻。实际上知识并不是我能从这里获得的全部信息,信息是很立体的一个概念,知识只是其中的一个切片。

  上午头一场演讲题目叫《缓存、NoSQL和网格计算——银行业能交给我们什么?》,演讲人John Davies曾经为VISA做过架构设计和技术服务。他的演讲从当今金融业所面对的大数据交换、业务关系复杂、全球互联和风险控制等等角度,谈到了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的力有不逮,和当前NoSQL技术的产生前提与应用背景。

  之前总以为NoSQL是从社会化网络中应运而生的,按John Davies的说法,这种技术在金融行业中的应用,实际上要早得多。佛教讲缘起,我们对因缘的了解也就是对事物本身的了解;反之如果我们不能充分了解背后这些重重缘起,那我们也很难说真正了解一件事物,因为这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技术)是能够孤立存在的。

 

nEO_IMG_4月22日龙泉日记——看,那些爱技术的年轻人1-1542

 

  中间休息时在第一分会场门口看见了图灵教育出版社摆起的图书摊位。和谢工聊了一会,拿了一本他们最新出版的《Linux/Unix设计思想》,这本书先前在图灵社区(http://www.ituring.com.cn)上做过开放出版。图灵社区按照社会化网络的形式搭建,他们在这里尝试着很多诸如开放出版、协同翻译、读者参与审读书稿等等,这些很启发人。出版业将来受到来自互联网的冲击会越来越大,图灵的探索与实践走在了前面,也是一直关注他们的一个原因。

  盛大创新院(北京)的周裕波和支付宝(杭州)的王保平在旁边的沙发上休息,和他们在一起交流了一会。裕波之前来过寺里,商量和技术组联合办讲座的事情。王保平之前在淘宝,也是前端开发圈子里的高手,隔天有他一场演讲,他近来对佛学和传统文化多有关注,感觉人很踏实、很坦诚,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已经开始对精神世界有所追求和探寻的人。

  果然第二天听他的演讲(《小脚本、大世界——专业化前端开发面面观》)就感觉很不一样,他用自己很小的一个项目的开发历程向大家说明的是,对开发者来说,想要有所超越,其实有些功夫是在编码之外的。他在演讲最后一部分向大家谈到了前端开发者的自我修养问题,在技术提高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只有迈出这一步,才能海阔天空。他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多年来所积淀下来三条原则:1、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开发层面)。2、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心态层面)。3、保持宁静(修养层面)。他特别提到,做这个行业的人,特别容易浮躁起来,因此也就更能显出一个宁静者的珍贵。我想这可能也是本次QCon大会上,唯一谈到这个层面话题的人。后来裕波对我说,他感觉王保平的演讲有了质的飞跃。

  第一次参加这样的IT技术大会,是半年前的“移动开发者大会”,那次有那么二三十个人找我“换”(我没有)了名片,而相互能有交流的也就三四个,大家在表示差异的同时,还保持了一定的矜持,可能是太突然了,还没反应过来。那次主办方发了一则我去参会的微博,被转发六百多次,大致读了一下,除了多数围观调侃的人以外,还是有不少人表示不太理解甚或挖苦的。那时技术组第一个项目(文集库)正在做,其它什么也没有,大家对我们一无所知。

  这次就不太一样了,半年以来,技术组和外界开始有了一定程度的沟通交流。这几天有很多人主动过来找我交流,基本上态度都是比较平等的,简单沟通之后也能够知道我们在做什么,也有一些谈的深入一点,还被包围过几次。因为技术组建立了微博,我们所有活动都会在上面有所记录,十分透明,人家点微博链接进去一看,自然知道我们在做些什么,因此不会造成太大的误解,也不会传的太离奇。有几篇微博被多次转载,其中一篇转载过千。读了一下,主体上自然还是围观调侃的居多,但是贬斥的意味少了一些,纯负面的观点已经很少,也有一部分人基于对龙泉寺和技术组的了解而持正面的看法。

  因为在技术组的介绍卡片上,我们写了组内开展的一些活动,诸如集中开发、IT培训、有机农场劳动,栗子园采摘,登山远足等等,这些内容勾起的相当多程序员同学的神往。读这些留言也挺有意思的,从中我们能够了解到这个人群的一些心理状况。相对来说,这些搞技术的同学多数还是比较单纯的(可能因为太忙了,没太多时间去被染污)。当然,从中也能看出佛教在一般社会大众心目中的形象。

  佛教消失在主流社会的视野中,已经很久了。

nEO_IMG_4月22日龙泉日记——看,那些爱技术的年轻人1-2929

 

  那我到底来这里干什么啊?这到确实是个容易让人糊涂的问题。在现场向大家解答的,也基本上是这个问题。其实本来很简单,大家来干嘛我就来干嘛,学习交流,不是吗?但人家问题里的潜台词是:“出家人学这些干嘛?”我需要进一步说明:“我们有一个义工团队在为寺院做一些信息化的工作,我带一带大家。”如果从对方的眼神里面读到了进一步的质疑的话,就还需要再加上一句:“我业余时间搞这个,主要还是佛法学修……”云云。

  需要提到的一点是,不知道有多少出家人在外面被人称为“大师”,其实这一直是一个比较困扰我的问题。“大师”这个称呼只针对那些极少数的有很大功德的高僧大德才是有效的,如果普通的僧人被人如此称呼,特别是我这样出家不久的小和尚,“大师”听起来就像是“大仙儿”一样的感觉。被人称为“大师”,仿佛后半句就要说:“您帮忙我算算命,看看风水吧。”究竟如何称呼,不同地方会有差别,但普遍来讲,如今教内还是用“法师”这个词来称呼出家人的居多。

  后面的两天里,和“禅道”(开源项目管理软件)的创始人和开发者王春生交流比较多。技术组的文集库项目,就是用“禅道”做的项目管理和测试管理,对我们的帮助着实不小。王春生和他的公司在青岛,因为在一起的时间多一些,谈得也就相对比较深入,让我也能对IT人的内心世界多一分了解。王春生说,他之所以给自己的软件起这样的名字,也是希望能够通过它带给人们更多“道”一层的启发。

  当时正好在“看板和精益开发”分会场,因此就和他说起来,其实“敏捷软件开发”的思想和佛法有很多共通之处,比如“结对编程”的效用来自破除我执,“小步迭代”的优势在于善观缘起等等。

  “那么‘初心’怎么讲呢?”王春生听得来了精神,马上又问我。因为除了软件研发,他同时也是敏捷思想的“布道者”(讲师),这次来京也有另外的一场讲座要做。

  “‘初心’在敏捷场景里面具体指什么?”我问道。

  “就是说我们在接受新的观念时,要尽量放下自己的成见。”他说。

  原来如此,我和他说,佛教里面讲,作为一个学生,在学习之前先要去除自己的三种过失,所谓“断器三过”(覆器、污器、漏器)的道理,也就是佛陀常和弟子们讲的:“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第三天上午的演讲中,Mike Lee说:“工学(Engineering)不是这个世界的规则,而是人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Facebook的工程总监Robert Johnson说:“重要的不是属性,而是关系。”

  其实这两句话背后都蕴含着很深的道理,我想,以后我们总会有机会再次探讨这些。

  几天的会议下来,学到很多东西,也增长了见识,更重要的是,身处在这样一种氛围中,能够直观地获取到很多信息。大家的所思、所言、所做,身语意三业的氛围中,很多东西不言而喻。

nEO_IMG_4月22日龙泉日记——看,那些爱技术的年轻人1-4054

 

  我想,更重要的是,如今我参与了这样一种共业,我的生命就和大家多了这样一个特别的因缘,也许我能够出现在这里,也是过去某些特别的因缘所致。在无限生命中,不断去加深这种业缘,我们相互都能成为生命转变的契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