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旧话新提”系列之六十一:我的老师

(2012-04-20 07:54:48)
标签:

时代文化

修行感悟

心路历程

人才培养

分类: 龙泉每日

●4月19日龙泉日记

“旧话新提”系列之六十一:

我的老师

  以前和大家分享生命故事,讲到自己的人际关系的时候,我把周围的人分了几类,其中把老师放在了最后一类;自己学生时,总感觉现实中的老师和自己理想中的老师差距很大。有同学问我为什么在对老师不认可的情况下依然能很努力,自己当时觉得是出于自律,心里还很得意。法师在做点评时,提到了我在承担方面似乎有些欠缺。自己听了内心有些反弹,说不是因为自己不想承担,而是因为当时老师不好自己就不想做了。

 

nEO_IMG_IMG_8884

 

  分享过后,回忆起大家的种种反馈,我意识到需要重新审视如何看待老师。之后不时思考,自己上学10几年来老师给予自己的到底是什么。且不说广论里善知识十德相的高标准,现实生活里自己理想中的老师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如果自己的老师总是像自己希望的那样来对待自己,这个,对自己是不是真正的好?

  上小学的时候,我曾是班里的宣传委员,和班里的同学一起出板报,印象中不论我多么认真地写整齐,老师总是会把我写的文字擦掉,认为字体不美观;老师规定读书要家长签字,我没签,老师就当着全班同学撤了我的班委职务,而那天正好是我生日……还有一次老师觉得教室前面的卫生不干净,让我到前面去做,我没听清,做的和老师说的不同,老师就当着同学的面训我,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有一次教室窗子没关,刮大风把窗子关上了,发出很大响声,我坐在靠窗的位子,老师批评我为什么不用手挡着;上初中时,下课了我去问老师问题,老师拒绝回答我,因为觉得这种问题不值得回答,到了中考答疑的关键时期,也出现不给我解答问题的情况,我只好去找别的老师。

  在我关于老师的回忆里印象深刻的多是这样的场景,我的不止一位老师,多少次当着同学,不给面子地批评我。这种种的经历让我一度很怕在众人面前做任何事,即使是上课回答问题这样的小事。

  恐惧和自我保护,让我形成这样一种思维方式:“老师不喜欢自己,我也不需要老师喜欢,我学习是为了自己,在成绩上下功夫去证明自己。真正称得上老师的人,是自己要仰望的,这些普通的老师不够格。”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这些也成为了自己成长的动力,但也在我内心投下阴影,一直挥之不去。这加强了我看起来很孤傲的性格,让我对于自己尊敬喜欢的老师不敢去亲近,对于别人的表扬也不会当回事。认为我不要别人的关注,不在乎别人的褒贬。

  现在体会到其实在心里,自己本来希求的不是“法”,而是一种特殊的关照和爱护,当自己不能得到时就会幽怨。因为害怕得不到,所以会表现为不屑。因为怕批评,怕没面子,所以不愿意去做事。自己做的好的,会把功劳归结于自己,不会觉得别人做了什么,不好的,则会推到别人身上。

  今天,读了其他师兄分享的《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留下的4个心愿》,其中印顺方丈分享了他随侍本老这许多年,本老对他的“严厉”:“但你想尽办法、绞尽脑汁好不容易完成了,兴高采烈的告诉他时,却发现他自己已经把这事忘干净了。每天你做事,老和尚永远说你是不对的,总是错的。他把你所有的信心、所有的自尊都给击得粉碎……当时真有一种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感觉,连痛苦、绝望的念头都生不起来。后来我才理解,这是师父治我们凡夫‘我执我慢’习气的一种训练——他把你以前头脑中建立的东西击得粉碎,然后把你真正的信心、真正的智慧、真正的自信,从内心深处训练出来。”读到这里脑海中再次浮现起从小到大多少次在学校老师“不留情面”地批评和对我劳动成果地“不尊重”,然而,现在内心升起的是缕缕感恩之情,不论这一切是他们有意训练我或是他们自己烦恼的显现,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更加坚韧,想到这些,压在内心许多年的幽怨慢慢地散开去。

  提到老师,人们都有会有一种庄严凝重的感觉。无论是世间的尊师重道,还是佛法中的依师,都让我慢慢反思到自己成长过程中对老师的认识的偏差,进而不断加深对依师的理解。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抛开特定的职业,本来,一切人都可以是自己的老师,关键不是对方是什么水平,而是自己有没有一颗谦下的学习心。之前老师对我的磨砺,没有把我的慢心磨掉,反而让我更加保护自己。究其原因是自己没有弟子相,并不是没有遇到过好老师,老师就站在面前,但看到的却都是人家的缺点:抱着这样的心态,哪里能找得到自己所谓的好老师呢?

  所幸生命的成长没有止境。只要自己条件够,愿意跟随善知识转变自己生命的轨迹,依报就会慢慢改善。

  依师从依友起,作为在家人,接触最多的还是身边的同修和引导的法师。我上述心路历程的转变,主要得益于龙泉寺各位师兄、法师的引导,根源于师父的愿力,源于大家身后的诸佛菩萨的慈悲和智慧。2008年,从和一位同事聊天认识龙泉寺开始,和寺里的缘分便“链接”了起来。从上广论课、参加早晚课,到2009年的法会义工、参加基金会的各种活动,从2010年进入讲师团,到2011年开始沙龙生活,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地发生着,我的生活也悄无声息地发生着改变。2009年春节从贤健法师手里接过压岁钱的欢喜、五月第一次朝山的凝重,2010年开始带班的尴尬及不断求助得到回馈的感动,“十•一”精进共修后对佛法升起极大信心的快乐,2011年沙龙对贤清法师思维敏锐地赞叹以及偷偷想着什么时候可以超过法师的冲动......这一幕幕,历历在目。

  表面上的场景、故事,由一个个生命穿起来,缘分就这样慢慢展开,像一张巨网,连接彼此。我们其实一直在一起。动一动,自己还不觉得,大家就已经感受到了。内在的期盼、感动,就这样在人与人中间渐渐弥漫,像一盏盏灯,互相点燃,一切都明亮起来。从此,也就不再分你我,彼此互动,相互学习。这时才真正感受到,一切都在表法,如果我们能纳法如心,慢慢就能看到别人的长处,从事项中学习,就不会再执著于学习的对象是不是一个圆满的人,而是一切的美好和崇高都值得自己仰望,这种希求成长的愿望透由心灵之网,会让其中的每个人感受得到,就会得到佛菩萨——生命教育课的老师——真正的加持。

“旧话新提”系列之六十一:我的老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