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佛教文化寺院体验现代弘法心路历程人才培养慈孝文化 |
分类: 龙泉每日 |
●4月17日龙泉日记
“念僧功德”系列之五十九:
大寮劈柴体验记
核心提示:你看这下午阳光多好啊,每砍一根柴,你就想到净除自己的业障,这样干真欢喜呀。
为了帮大寮收集《大寮饮食文化》这本书的素材,今天下午随贤喻法师去劈柴。
中午拜忏完,贤喻法师已经在走廊里等我了,我有点不好意思,法师近一段对我生活上的关照,让我觉得非常愧疚,没有为法师做些什么。“法师,我需要带手套吗?”“你有吗?”“有,不过不是干活用的。”“那先去给你拿一双吧。”法师就带我走向大寮。这时正有一位山下居士供养豆腐,工地施工,车开不上来,碰到法师,法师找了几个义工去取豆腐,要他们先去,自己到工具间里帮我找手套。找好手套、套袖和围裙,随法师先一起去取豆腐,五位义工已经搬完了。这位居士每周都会供养一次有机豆腐。我帮法师把豆腐倒在大寮的盘子里,好让居士把他的盘子腾出来带回去。我问法师:“这些豆腐够吃几天,一盘有几斤?两三斤?”“够吃一顿,一盘约二十斤吧。”我这时又想起一位法师的教授:“提问固然好,要多观察,很多问题是可以自己观察出来的,然后再问印象就深。”想想自己笨手笨脚的,恐怕要给法师添很多麻烦了。
去劈柴的路上我对法师说:“我从小干活少,觉得自己很需要接受这方面的教育,没经验,恐怕要给您添麻烦了。”法师说:“对对,多干就好。我现在一干活就觉得特别充实,内心越来越欢喜,如果不干反而觉得心里空空的,一下午晃悠晃悠也就过去,晚上吃饭就没有那么好消化。”简单的几句话,代表法师的心境,这就是在告诉我什么叫“积资粮”,同时我很惭愧。上午禅兴法师有事,临时让我帮他校对一段话,当时心里就有点提不起来,觉得自己还有别的事情。我注意自己的脚步随在法师身后,又不太远,让法师对我说话不太费劲,这是沙弥律仪要求的,不能和法师并排走,也不能走在前面。
我们走到一个放了很多柴的地方,像小山一样堆在一起,我们要把它们劈好,整理成一捆一捆的,运到大寮柴房去。远山环绕,近处两三种花绽放不同的色彩,一片春日的生机。法师告诉我,这些像小山一样的柴堆是大家一个冬天的劳动成果。有居士帮我们联系哪里有柴,然后开车一家一家地去拉,都堆在这里。
中午太阳有些晒,法师说:“没给你拿水。”我赶紧说:“不用不用,回去再喝水也可以的,昨天到农场出坡,就是回去再喝水。”法师给我三把刀,让我选一把,我挑了一把轻的,砍了几下,法师看看我说:“还是重的好用,你用这把吧。”
约摸砍了四十分钟,净人甲和乙也来劈柴了。法师就回去,说是叫一下其他的净人,当然,也顺便帮大家拿一些水。
“在大寮待下去真是要有功夫的。”法师走后,我和两位净人聊起天来,乙这样对我说。
“为什么呢?”我问。
“你想,每天没有休息,一直干下来,而且都是干同样的事情。没有佛法怎么坚持得下来?贤喻法师真是有功夫的人,他说可以一辈子给大家做饭,那真是菩萨境界,我觉得自己可做不到。”
“怎么会一辈子做饭呢?”
“法师就是这样给我们说的,要发一辈子护持别人去修行成就的心。”
“那大概是法师在鼓励你们要有长远心吧。”
“这个很难啊,我会觉得自己要去念咒、诵经、打坐,怎么到了寺院,却当了一辈子的厨师。”
甲说:“在世间要是这样干一辈子,肯定是大厨了。”
我说:“对呀,世间的厨师不是每天也忙同样的事情吗?”
乙说:“他可以休息呀,而且他是为了挣钱,为了享受,就有动力。我们不是,我觉得自己的意乐总是提不起来。”
这样谈了许久,从他们的话中,我能体会到大寮的辛苦,体会到贤喻法师的功德。
法师来了,带来几瓶水,大家接过来,法师劝我们先喝点水。
“法师,我最近意乐提不起来,该怎么办?有时是很辛苦,有时就是不苦不乐。”乙问法师。
“你看这下午阳光多好啊,每砍一根柴,你就想到净除自己的业障,这样干真欢喜呀。”
“在世间的时候,我是稿设计的,这些真干得很少,干什么我都会想怎么设计出一台机器,尽量用机器代替人工,工人只要按一个按钮就行了。”
我说:“那人就磨练不出来了。”
法师说:“把你从烧火调来炒菜,现在怎么样?”
“法师,劈柴还是不苦不乐,炒菜是苦啊,手臂力量不行,那个铲子翻不动,到时就急呀,一糊就是一大片。平时掉了一粒米我们都要捡起来吃掉,心里愧疚啊,对不起居士们的供养。”
甲说:“你现在知道炒菜的辛苦了吧。”
“是啊,还是烧火容易。”
法师说:“看来调换一下工作还是有好处。其实烧火挺难的。”
“我还是比较适应烧火。”
“要不你炒菜再干十天吧,然后再回去烧火。有时是累一点,前几天我也很累,摇摇牙就挺下来。挺下来也就过去了,想想挺充实的。最欢喜的,还是看到大家吃我们做的菜那样津津有味,很满意的样子,心里特别舒服。”
我说:“体魄能锻炼出来,修行需要好身体的,我就亏在这里。”
法师说:“可不是,现在劈材,我觉得自己力气更大了。”
我说:“成佛就是要修改习气,不习惯的就是要去干,逆着自己的习气来。我很惭愧,自己身体不太好,来寺院这么久,也没在大寮干过几次。”
法师对我说:“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前生修行的偏差在哪里?为什么你没有生在一个有佛法氛围的家庭,你这么聪明,如果早点去学经论该有多好。”
我愣住了,没有想过。
法师说“你们的业障都比我轻,我在世间干的是厨师,鸡鸭鱼,杀了多少生命啊,前半生就这样荒废了,造了多少罪业。到佛门里面来我就努力地忏悔。真的能体会到消业障,以前记忆力很差背书记不住,学习也学不进去,现在都能记住了。以前要受戒,禅兴法师总说担心我背不完五堂功课,结果我是班上前几个背完的。还有前一阵,劈柴的时候磕到了嘴,大家都看见我流血了,照以往要肿好几天,这回居然没事,也不疼,不觉得什么,自己的身心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
听法师这样讲,对“净罪积资”这个概念有了更深的体会,原来佛法的修行、生命的改变就是在为大众的付出中悄然发生的。我反省自己,如果是我,有没有像法师一样的恒心,愿意把一件简单而有意义的事情一辈子做下去?我知道法师动力的源泉是对三宝,对无限生命的信仰,因为生命轮回是无限的相续,成功不必在今生;又因为生命有无限提升的可能性,当下每一刻的付出都蕴含着无限的希望。
不知不觉,太阳快落山了,我向法师告辞,回来将这一下午的收获记录下来,希望能珍藏在自己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