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8,310
  • 关注人气:66,1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012-03-12 09:32:47)
标签:

佛教大学

寺院体验

法会报道

慈幼

教育

分类: 寺院报道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当今社会,也许大家谈论最多的问题就是孩子问题,大家最关心的事情也许就是教育。没有哪一个家长不为孩子的教育发愁。当今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以说孩子一出生就要面临各种各样的启蒙教育。一岁的孩子要上亲子班,两岁的孩子要上英语班,三岁左右就要学习绘画、舞蹈、钢琴等种种的特长技艺。在孩子们稚嫩的脸上很少能看见他们本应天真的笑容。孩子们没有了娱乐的时间,没有了天真的童年,可是在社会上却依旧弥漫着这种让孩子们不断学习技艺的攀比之风。

  在北京的近郊,在一座人们认为可能是一个世外桃源的清修的佛教寺院,却看到了孩子们久违的笑容,看到了他们愉快嬉闹的影子,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力量能使孩子们恢复这种愉快之情。于是,我们便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访了龙泉寺的爱心大使慈幼组,采访了负责的骨干义工胡师兄。谈到当初设立这个部门的缘起,胡师兄说,有许多的义工因为要照顾自己的小孩子,在寺院里做义工的时候就不够安心,有一些做幼儿教育的义工就自发地组织起来照顾这些义工的孩子们,他们也很精心地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些活动,包括安排讲授《弟子规》的国学课、组织少儿厨艺班以及歌唱舞蹈班等,让孩子们在道场也能够获得欢乐,学习到知识。同时,孩子们还随同爱心大使们去对其他义工进行关怀,赠送水果等等,从小便为孩子们种下了关爱别人的意识。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俗话说:“三岁看八十”。而当今社会上的年轻父母,大多数已经是80后。他们本身就生长在六个大人一个孩子的年代,父母们对孩子都是百般疼爱,而年纪稍长的时候,又都受着社会“竞争教育”的熏陶,在80后父母的内心深处多多少少都存在着“个人主义”。所以在教育下一代的时候,这种思想也就难免不会遗传到孩子的身上。孩子们没有伙伴就无从学习如何关爱他人,而龙泉寺的爱心大使组正是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在这里,孩子们找到了伙伴,学到了关爱他人。这也许会成为他们在未来社会生存的一种最好的技能。

  中国社会自古最重视孩提的教育,甚至是最早提出胎教的国家,在中国古礼里面就有对怀孕妇女的要求。在怀孕的十个月内,要求母亲“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而古人中遵循这种古礼最杰出的代表就是周朝建国时期的三位伟大的母亲,分别是太姜、太任和太姒。她们分别培养了文王、武王和周公等贤圣之人,才奠定了周朝八百载的江山社稷。“太太”这个词汇并不是从西方传进来的,而是中国古人对自己妻子的一种尊称,是希望妻子能够效法此“三太”,故称太太,也因此,中国人开始把妻子称为“太太”。中国古人最重视对女孩子的教育,所以才有了“富养女子贱养男”的俗语。当然,“富”并不等同于“娇”,“富”是要求女孩子要有德行,这也是人生最重要的宝藏,以后婚嫁了才能持家。而“贱养男”则是要让男孩子学会吃苦,以后才能养家。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中国的五伦关系分别是“君臣有义,父子有亲,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夫妇有别”。“夫妇有别”说的正是家庭分工,其中母亲肩负着教育子女、料理家务的重任。民国时期的高僧印光大师曾经把母亲说为“天下太平之根本”,而孩子出生后,父母又需要把我们现代社会热衷学习的《弟子规》的每件事情表演给孩子看,直到孩子三岁。所以《弟子规》不是背的,不是念的,更不是讲的,而是需要做的。而父母恰恰正是这个教育的关键环节。用身教去教育孩子们,让他们从小就能看到父母是如何对待自己父母兄弟姊妹的,是如何对待身边的每一位人的。中国文化五千年能够生生不息的传承下去,外国的专家学者对此做了一个结论:正是由于中国家庭重视家教,中国文化才能传承。所以中国古人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后最重要的是能传“家道、家规和家学”,这才是中国古人的深意之所在。而现代人所抨击的“五伦关系”,过去所打倒的“孔家店”,正是导致现在社会动乱、人心不安的根源所在。我们身为华夏子孙,却没有真正明白祖宗说话的真实含义,我们当代人真是感到汗颜。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们现在遇到了困难,就想起了祖宗。可是如果我们要想真正把古人的这些好的宝贝利用上,我们就要把教训落实到生活中,我们才能真正享用这个宝贝。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中国的佛法现在主要学习大乘法,而佛教刚刚传入中国的时候是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同时传入。目前大藏经里面中国翻译的小乘佛经只比南传佛教巴利文翻译的小乘经典少不到20部,而中国是自打唐朝起才不学小乘经典。佛陀在世的时候曾经说过:“不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我们的祖师大德是否背离了佛陀的教导?答案自然是否定的。那么中国为什么不再学习佛陀的小乘经典?正是因为中国的儒家经典和道教经典完全可以替代佛陀的小乘经典。而中国过去的所有受过教育的人士都接受过儒道教育,自然有了学习大乘佛法的根基。而我们现在既不学小乘又没有儒道的根基,所以学习佛法就如空中楼阁。

  中国民族文化的复兴,中国大乘佛教的振兴,不仅仅需要我们当代人的努力,更需要的是我们的下一代的传承。而慈幼组恰恰是做着累积下一代德才兼备人才的工作。

  “人之初性本善”,我们要善用祖宗和佛陀的教导,来恢复我们本性,去掉我们身上习性。孩子不仅是祖国的未来,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未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