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法功德”系列之三十三:受戒日记

标签:
佛教大学佛教文化戒律人才培养心路历程出家修行修行感悟教育 |
分类: 龙泉每日 |
●1月18日龙泉日记
“念法功德”系列之三十三:
受戒日记
——戒律研究班日记
核心提示:今天念知力明显比以往没受戒强,总是从脑海中跳出“我今天受戒了”这样的念头。心里自然很高兴、很放松。有种心境很开阔的感觉,也比较清净没有什么恶的念头。下午看到佛像时,心里从未有过的清净,好像那一刻我与佛陀无二无别,什么念头都没有,一种淡淡的欢喜,身心安详。
得戒
今天农历十四是六斋日,早上受八关斋戒,这次受两天两夜,大家都很希求。能体会到受八关斋戒殊胜的功德,戒体可以任运的防非止恶,在戒体的加持下任运造善业,以及培养持戒的心与持戒的等流。早上法师画了一个图来分析受戒的修行原理。通过受戒得到无作戒体,会起随行不断熏习随中作戒体,又通过随中作戒体熏习随中无作戒体,又返回熏无作戒体。
这是第二次精舍受戒,经过第一次大家认真总结,提前准备,明显感觉和上一次不同。对自己是能得戒是很笃定的,观想这八关斋戒是从本师释迦牟尼佛直接传给我们的,受戒师就是世尊。提起自己的殷重心,发愿对一切有情非情境起大慈悲心,誓愿断恶修善保持正念。所以功德回向给一切如母有情。当时就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很不可思议。体会到师父开示中讲凡夫对时间、空间的概念都是很局限的。
今天念知力明显比以往没受戒强,总是从脑海中跳出“我今天受戒了”这样的念头。心里自然很高兴、很放松。有种心境很开阔的感觉,也比较清净没有什么恶的念头。一有不好念头,马上意识到“我受戒了”,很有力量转过来。下午诵经进到佛堂,看到佛像时,心里从未有过的清净,好像那一刻我与佛陀无二无别,什么念头都没有,一种淡淡的欢喜,身心安详。
下午戒律课关于盗戒中互用三宝物的部分,大家结合各自岗位中的问题热烈的讨论,还提出一些解决办法。如谈到功德箱的摆放,功德箱里的钱算供佛,还是供法,还是供僧?如何判、如何处理这些钱?会不会犯盗——互用三宝物?最后解决办法在功德箱上写清楚——供三宝,这样问题就没有嫌疑了。
还讨论关于庙里的大银杏树,这棵树的守护主是国家林业局,还是我们的寺庙?它的叶子、果子,有居士、游客捡走了有没有结罪?如何判?
讨论结果是我们最好不要有守护意,因为在僧团未入住之前当地人就过来捡了。之前僧团也有过开许,银杏树虽然是国家的,但对树上的叶子、果子没有守护意,可以捡,不犯盗。
晚殿后贤丙师准备水,我们开始帮大家剃头。一是实践精舍的“兄弟文化”,服务上面的法师同学是应该做的伦理。也是受戒的加持,就是想为众付出,让僧团欢喜和合。所以主动去问大家谁剃,没有一点障碍。以往自己还会有非理作意,现在只想去利他,别人的想法我管不着,我知道自己的意乐是清净的。这个大的转变也来自于这段时间带师父开示研讨,都是师父的教授无形中的加持,以前愚痴无知,面对境界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往往都是错误的。更可悲的是不知道自己在错误当中,以为自己对了更加执著。这一点应该常常反省,自己是不是在学佛。
将佛法实践在同行善友身上的收获比自己看书收获大,总结收获有一下几点:
一、自己的技术有长进,现在帮大家剃头又快有干净。
二、和同学的业缘拉近了,很欢喜和同学交流中总是有收获。比如贤丁师说,我的优点是比较谦卑。他说每个人都有业障,等我业障消了以后会很了不起。我一直以为自己在自卑当中,被他这样一说对自己提升信心。贤甲法师对我说,如果记不住别人的话可以记在卡片上随时提醒自己。
三、消业障破我执,从小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眼里根本不能体会到家人、老师、同行、善知识对自己的恩德。总认为就是这样的,别人背后的辛苦付出总是那么轻忽,现在想生命更大的意义是付出,为更多的人付出,为最正确的事业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