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僧功德”系列之三十一:日记三则

标签:
佛教文化修行感悟皈依三宝出家修行使命和责任出家日记教育 |
分类: 龙泉每日 |
●12月3日龙泉日记
“念僧功德”系列之三十一:
日记三则
心 物 有 别
人不是物体。如果一件物体的位置偏了,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把它扶正,如果一次没有扶正,可以再扶第二次,第三次……,直到最终达到我们的预期目标。物体绝不会有任何的抗拒反应,人就不一样。有的时候明明看到他是歪的,你去扶他,他反而歪得更厉害,或者明明已经扶正了,手一松开,他就又歪了。反而是你不去扶他,他过了一会儿就自己正过来,你说这是不是很诡异呢?物体越扶,用的力气越小;人有时越扶,反而越费力!这里的原因既复杂而又简单,因为人是有心的。
这个体会来自于刚刚发生的境界:晚上,我正要准备开始工作,一位法师进来问我一件小事,问完他就离开了。这本来没什么事情,当我转回头来,随手翻起一本今天刚从网上订购的书,翻了几页,突然惊呆了,明明一本新书,怎么像受潮了一样,书页卷曲变形了,合都合不平整了,从侧面看去,就像是一道道深深的皱纹,有的书页甚至突出来,缩不回去了。这令我一阵心酸,就像是一位二十岁小伙子转眼间变成了六十岁老头,这还是我的书吗?下午我刚拿到它的时候,应该不是这样的,如果那时就这样,我应该早早就发现了的。
是不是别人看书粗心,弄成这样的呢?我看到下午某人翻我的书,难道是他弄的?我本可以马上起身去问个明白,但是想了想又没有动。因为无论到底是不是他把书弄成这样,我去问他,这个做法本身都会对他、对我产生不可预料的后果。我去问他表明我知道他翻过我的书,他之前没有经我的同意,所以内心可能会产生不安的想法。而且无论我用何种柔软的语气,我去问他本身就表明我怀疑他可能对我的书造成了损伤,他可能很想打消我的误解,但又不能确信我是否真的相信,这又会让他产生不安的想法。总之,种种不安的想法可能会困扰他,就像我为此而困扰一样。这就是人心的微妙。心不是电脑,输入一个A,电脑绝不会显示B。心也不是自动售货机,按下一个瓜子,售货机绝不会掉出一瓶可乐。如果没有这件事情,我就不用为此花一个小时写下这篇东西,难道我希望他为此花一个小时吗?我们的任何讲话、任何表达,都会对别人产生一个效果,如果没有智慧和慈悲,这个效果就是不可控的,如果是以一颗散乱的心讲话,那么就更有问题。所以,最终我选择沉默,慎用语言,少让别人动心,少让自己费心。
学修的殊胜
感觉学修氛围越来越好,以前有时还有些小境界,什么不配合了、不公平了等等,那种状态已经成为过去了,每人都在往内用功,每天都在观察自己内心的状态;每个人的承担都很认真,都希望自己能够多付出一点、做得好一点。学习的劲头还是那么足,又加上每天反省、观功念恩、培养承担心等,这种氛围使得同学越来越和合,每个同学都有不同方面的成长。
师父只能把握总的方向,不可能每一个弟子都要亲自去带,只能像火车一样层层带动。层层带动也不可能一个不落地每一个弟子都带起来,一定有带不起来的弟子,并且现在发展越来越快,人越来越多,什么习气的人都会有。需要有一个环境、一种氛围去相互影响、激发善根。
我现在感受到这种模式太好了,在这里如果想散乱一点、放逸一点,就会浑身不自在,因为和这里的气场不相符。在这里在学习上必须要精进,不然自己和大家就是分开的,会有“孤身一人”的感觉;在这里对境起烦恼时必须自己去调整、去突破,因为如果在寺里,不喜欢的境可以远离,可以不去面对;在这里想远离也远离不了,就这么大的房间,就这么几个人,不想面对也要面对,要面对就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否则就会很苦;在寺里,你可以不去承担,一样可以呆下去;在精舍不行,你要懈怠,没有和你“志同道合”的人,所以必须努力。
学习当严谨
晨未起,4:30被坤法师叫醒,方觉,急盥洗,顷坤法师打板,众共读戒本。自省放逸、懒惰、懈怠之相,堕落之因,实堪惭耻。
缘念时,宏法师忏于众,白未准板过,今法师同忏,余众恭惕随喜。
午后研学《资持记》,讨论激烈。觉超法师治学严谨,有疑直下诘问,必求“推寄有本”,此实持戒之行。《资持记》前“妄语戒”中:“多云,不妄语法者,若说法义论传语。一切是非。莫自称为是,常令推寄有本。则无过也。不尔,斧在口中。”省己,尝犯斯过,可不慎乎!
忆昨“柚子皮”公案:有柚者三,前食其一讫,余皮,余思弃之消福,乃切丁加水和糖以为羹,思与众分食讫。时过四五日,食之者寡,所剩尤多,现余二柚已食,皮故在。昨海法师调至大寮,至教室呼,“柚子皮,有食者否?欲弃之。”余劝之留。后超法师诘:“此法可有据?”辩之:“一则前有韩国柚皮,曾行之,次则居士曾作此而供众。”对曰:“韩柚与此柚不同,做法亦殊。”当日不了。
今晨海法师言,超法师于网络查之,此柚皮之做法,须配料者众且贵,仅蜜者一,其价超皮值倍矣。余言下悟,言,勿惮,下不为例。其释然。
有感者众:柚皮有苦味,众不喜食;知不喜食而做,是谓拂人之性,非善观缘起,非恒顺众生,非慈悲之行;己心之狭隘偏执,有一叶障目之患,缘己相应之点,不见和合之重……
感恩之余,始觉超法师:好读书,必求甚解,超法师之行,兹堪效学。
今众皆精进用功,一日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