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参访行记

标签:
佛教文化寺院体验出家修行佛教图书馆教育 |
分类: 僧众弟子 |
图书馆参访行记
2011年11月9日,北京龙泉寺图书馆一行十人,参访了首都图书馆和北京建设工程学院图书馆。我寺图书馆就现阶段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向两大前辈图书馆提出了具体咨询,他们都热情地一一作答,彼此间交流融洽。互赠礼品后,又参观了其图书借阅室、采编办公室及书库。因为我馆同学大都新接触图书馆,且我寺图书馆亦属新建,所以在参观交谈中受益匪浅,既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经验。
首都图书馆,面向的群体主要是社会公众,藏书面广,藏书量丰富,其中好多珍贵的佛教藏书,也是我馆所没有的。北京建设工程学院图书馆,服务的群体主要是学生教学及建设工程,馆藏特色主要为建筑相关。在交流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两家图书馆根据所服务群体的不同,对参考咨询服务所持的态度也是不同的。前者是根据客户问题,提供其想要的最终答案;后者是学生来咨询,只给提供线索和方向,最终答案要自己动手去找,目的是培养其自主能力。龙泉寺图书馆的用途不止着眼于教内人群的学修,以后更要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所以,要汲取各家之所长,建设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大型图书馆。
回来的路上,馆长意味深长地说,外出参访不止能学到很多经验知识,开阔我们的心胸、视野,不至于局限在自己的小片的世界中,而且,这次我们与两所图书馆碰个脸熟,下次需要找他们帮忙也不至于唐突。
确实是这样的,自己参加图书馆的参访学习有三次了,每次看到之前与馆长碰过面的馆界人士,他们都给热情的打招呼问候。的确作为出家人,参加图书馆界的各种大小会议、学习培训,总是很容易成为一大亮点,给人以深刻印象,老有人好奇地主动给我们打招呼、合影留念,碰个脸熟自然更不在话下。图书馆界打招呼,都习惯谦虚地称呼对方为老师。比方说你姓胡,他就叫你“胡老师”,如果你年纪小他很多的话,他会称呼你“小胡老师”。作为出家人呢,我说我叫贤伟,他就很善巧地叫我“贤伟老师”。现出家相于世人,如果不持戒而损恼到了别人,世人会很容易联想到电视中所熟悉的贬义词:臭、懒、秃等。不光辱没了释风,并且导致了世人造口业。如果你严持净戒,具足威仪的话,单单是出门走一遭,也不失为现代弘法的一种好方式。所以,穿上出家人的衣服,现了出家相,就已经走进了巨力业门。
尽管这次参访,自己坐车晕得够呛,但想到给那么多人种下了善根,内心还是蛮欢喜的。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