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庆佛教文化系列之三十二:人情练达即文章——记十一法会贤彦法师

(2011-10-07 14:07:19)
标签:

出家人

佛教文化

寺院体验

修行感悟

客堂

教育

分类: 寺院报道

●2011年北京龙泉寺国庆黄金周佛教文化系列活动报道之三十二:

人情练达即文章

——记十一法会贤彦法师

国庆佛教文化系列之三十二:人情练达即文章——记十一法会贤彦法师

 

  贤彦法师,龙泉寺客堂知客,也是本次十一法会的五位法师之一。

  当“十一法会”迫在眉睫,面对临时的调整,客堂要与法会接待处对接,负责起众多学员和义工的接待工作。十一当天,义工、学员又一轮的退单、重新挂单,使得法会接待部和常住客堂义工再次忙得不亦乐乎。但是,知客师也是本次法会接待部主管贤彦法师,面对比平时多数十倍的挂单人群,颇有一种“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洒脱。从写作高手到处变不惊、从容应对的知客师,贤彦法师的一路走来为我们诠释了“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过去的十方丛林,是接受天下僧人挂单的。作为知客师,眼睛是非常“毒”的——从对方的言谈举止往往判断得八九不离十,甚至两三句话便能了知对方的修行功夫的深浅。那看似不经意的几句问话,实则蕴含着知客师的戒定慧功夫以及人情练达的丰富阅历,这恐怕是世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阿庆嫂们也自愧不如的。

  在印象中,贤彦法师在僧团法师中更像一位“两耳不问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生。法师也介绍过他以前的沉默寡言状态,有时十天半月也难得有几句话。甚至就在今年春天法师负责写博客时,也仍然是文章写得好,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文章亟待进一步提高的。仅仅几个月的功夫,在这篇文章方面法师从春播到秋收,究竟是如何历事练心的?

  好不容易等到晚上,才见到了忙里偷闲的贤彦法师。“现在方案调整了,法会系统要跟常住系统对接,相关部组要做的事情要全部移交到常住系统”,法师首先从这次法会的变化谈起:“原来的法会义工除了一部分转为学员以外,其他的要充实到常住系统里,实际上做的还是法会的事情。”面对住宿这个瓶颈式的最大挑战,也就是最关键的挂单问题,由于前期客堂并没有参与这个接待的工作,而这个工作是最繁重的。“之前‘七·一五法会’就没有交过去,因为只有一天,还是客堂在做,而这次仍交给常住系统来做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住宿问题,我们还专门联系了农家院,跟村委会统一签了协议,包括工棚都考虑了。原来是考虑给法会义工的,但现在主要还是给刷瓦的义工。东配楼的部分僧众教室和居士楼的三间教室、云水堂的部分库房也腾出来了做寮房,包括室外部分可以搭帐篷的也腾出来了,这些都是有准备的。”

  贤彦法师谈到了客堂的职能:“传统丛林的客堂的职能,像挂单等,主要是针对僧众和内部僧众的管理。而现在的客堂的职能发生了变化,主要针对的都是居士,且主要职能是以服务为主。”法师介绍到:“师父很慈悲,希望多给大家服务,给大家创造好的学修和积聚资粮的平台,客堂实际上相当于后勤的工作,当然还有些对外接待的工作。人是需要一定功夫的,这是我的弱项。原来我对人特别不敏感,现在来客堂几个月了,客堂内部人事都有调整,有些慢慢形成文字,包括组织架构到各项规约到内部的操作流程。”

  作为寺院的对外窗口,客堂面对八方来客总会遇到各种的问题。特别像法会这样人数众多的情况,会遇到不讲理的人与不合理的事,甚至也碰到过“一哭,二闹,三上吊”的。遇到这样的境况,一般人都觉得很棘手,法师本着一颗为众服劳之心,化压力为动力,尽量能帮人多少就帮多少。他也提到做了这个工作以后,遇到的什么人都有,有无理取闹的,有附体的,……当看到这些人的时候,深感众生皆苦。法师本着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安抚好来寺的每一个人:“别人也奇怪我怎么这么耐烦!我想就是能帮人一点帮一点,因为我自己也是这么走过来的。一、二十年前就接触这些东西,包括儒释道的,自己也是盲学瞎练,没接触过道场和出家人,就跟书学。这些人起码知道来找道场学,我尽管学得不够,但也尽量帮助他们。有些确实给常住带来干扰,那该怎么办还怎么办。确实解决不了的,再跟其他部组或请当家师协调解决。”

  “我来之后是个新人,一个月后我就成最老的了——人全换了,他们以前都是净人。好多事情我是请教当家师,慢慢调整。”当谈到这几个月在客堂的历炼,贤彦法师打开了话匣子:“当时就剩几个年轻的净人,后来我考虑很多老菩萨还是很有功夫的。于是后来就整体做了调整,我看到他们很多方面的功德。最值得一提的是,有两个年近七旬的老菩萨还在学拼音。这两个老菩萨,有一位原来没怎么学过拼音,还有一位学的是以前的古拼音。他们现在从头学起,李老菩萨拿只键盘一个人在那里练,靳老菩萨跟她说了不用她录,可以找人帮他忙,后来也专门找了一位居士来帮忙。但李老菩萨还是坚持自己学,做得非常棒,确实非常值得赞叹和学习!”

  对于做客堂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贤彦法师说没有特别的问题。因为他从一开始就是抱有一颗平常心,工作都是一样的。不管做居士还是出家,做博客做光盘还是做别的,就是师父信任他交给他做。他并没有把它当成天要降大任于自己,就是把事情做好就行了,从来没有那么高的期许,踏踏实实一步步做好就行了。法师谈到与文字打交道同与人打交道最大的不同,也透露出他实现转变的秘笈:“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所以一切都要看淡。以前我都是接触文字、视频,都是二维的。现在接触的都是人,要立马解决问题,而且我现在每天说的话等于原来十天半个月的量。我以前不爱说话,现在不说不行,还不能随便说,想躲也躲不过去。其实,不管是写文章也好,还是以前我做的画建筑施工图也好,或者现在做知客也好,抑或做法会接待部主管也好,我能够做就脚踏实地做好!”

  当问到是不是感到有压力时,法师坦承遇到了不少压力乃至挑战:“至于压力,肯定是有——有些是躲不过去的。我就跟其他法师和部组去协调,还不成的话我就供养给禅兴法师或其他法师,再不行的话我就练一指禅,给师父发短信,就这么解决。所以,我经常说,组织架构搞清楚了办事非常高效,人也不累。这跟世间法是相通的,虽然我们是学佛法,但事项上是一样的。”当法师说到把困难“供养”给禅兴法师,贤彦法师幽默的语言让我们感觉到他平实的心境。正是这样的平常心,才能让他面对纷纷扰扰的境界而不乱其心,从容应对。

  当最后问到一路走来最深的感触是什么的时候,贤彦法师感慨到:“一方面是众生确实太苦,不一定能帮人多少,尽力而为自觉觉他,能救一个是一个。另一方面是‘空花水月建道场’,师父一直在引导我们做事情和发心,发心是最高的法门。一个人从临时义工到常住,直至剃度受戒,乃至到僧团承担事情,就是发菩提心。发心重要,踏实做事情也很重要,不能因为我要修到什么境界就忽视当下的每个细节。文字也好,建筑也好,师父的博客、网站、书、光盘、学佛小组都是道场。”

  听了法师的分享,不禁令人想到“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这首太虚大师的名偈,意思是让我们做一个完整的人、圆满的人。因为佛就是自觉、觉他和觉行圆满的人。每个人必须通过福德和智慧这两个方面,才能达到人格的完善。完成了人格,也就成佛了。这首偈子对出世的佛法修行和入世的人情练达进行了很好的解释,也使常住义工找到了心向内缘的法师能够对外人情练达的缘由。

 

 

 

【视频】2011年10月6日师父早斋开示:《养成好习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