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佛教文化系列之二十七:让承担心发起来——记十一法会总顾问禅兴法师


标签:
出家人佛教文化寺院体验重阳修行感悟文化 |
分类: 寺院报道 |
●2011年北京龙泉寺国庆黄金周佛教文化系列活动报道之二十七:
让承担心发起来
——记十一法会总顾问禅兴法师
在千年古刹龙泉寺,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一位面庞清癯、身材颀长的僧人忙碌的身影——那就是禅兴法师。
禅兴法师在大众心中以谦和与调柔出众,而谦下寓意着崇高,调柔蕴藏着力量。正如《憨山大师醒世歌》开头所唱:“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
禅兴法师是这次“北京龙泉寺十一黄金周佛教文化系列活动”的顾问。在组织架构里面,总顾问是放在总召集人上面的。当问到法师作为法会顾问,是如何“顾”与“问”时,法师自谦地淡然一笑,一如既往地心向内缘,带着虔诚的自责说:“我这个顾问确实没做好,没把自己的角色安立好。”然后进一步解剖自己:“作为顾问,我就想你们有事来问一下,来顾来问那就顾问一下,你们不来的话,我也就没太多精力关照他们。”
法师的话是非常由衷的,在整个龙泉寺,除了师父最忙的就数这位当家师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寺里大事小情,事无巨细,方方面面都需要法师关顾。特别是一些重大事项,法师必须亲历亲为。佛门有句话“宁带十万兵,不带一队僧”,不难想像带大队僧众的难度了,更何况寺里还有近二百位常住俗众。“十一法会”已经开了七次筹备会,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这样一个大型的法会,而且是首次按照“精进共修·集聚资粮·生活体验”三大版块运作,也不会没有问题,更不会避开无常。
遇到问题,“行由不得,反求诸己”。法师还是自省地缘自己的心:“主要还是自己,没有把这个意识处理好……至少我应该有这个心来关照法会这方面,这个是我没有做到的地方。”事实上,法师多次出席十一法会的筹备会议。还数次与贤益法师、贤富师商讨法会运作的方方面面,甚至还陪同挨过“批”。而从法师对本次法会的整体情况的介绍,可以看出他对全局的把握。
这次法会有三个会场,主要是方便不同层次的人进行提升:僧团、山上山下的居士骨干们要深入提升,所以是以精进共修为主。虽然名字有所不同:僧团叫做精进共修,居士叫做集聚资粮,但它们的内容是一样的——都是拜35佛,都是诵《广论》,密集用功。对外,我们要更多接引新人。生活体验类似于“福慧之旅”与“法门之光”的形式,来接引更初级的大众。所以,课程也有所不同:生活体验类似于“福旅”与“法门之光”的形式,主要以课程引导为主,而前两项还是以密集用功为主。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方便不同程度的人更好地提升。生活体验有四天的课程,师父在今年的“法门之光”第一节课中,提到了人生命的四个方面:生命、生存、生活、生死。人的一生会面临这不同层次的几个问题,来让我们更完美地认识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这四个主题,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区别就是,一个人他的生命有几个层次:第一个他要生存下去——就是一个人生命得以存在和延续,主要是指的物质方面的。一个人作为生命体,有两部分组成:一个是肉体,物质方面的;另一个是心灵,精神方面的。当然,人的心灵要依托肉体来发挥作用。人要生存下去,首先要满足人的物质需求,让肉体的生命得以延续。这是讲生存的问题,生存主要是处理人与物的关系,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除了生存之外,再高一层的就是生活。生存这个层次,与动物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区别。动物也是要生存,也是要衣食住行。那么,在生活这个层次,人就高于动物了。人的生活,既有物质生活,也有精神生活。精神生活是非常丰富的,细的开演有宗教生活、文化生活、艺术生活等各方面的生活。
最后,法师做了总摄:“这几天的课程,只是一个初级的接引。在新人对佛法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和好感之后,再吸引他们渐渐地继续深入下去。慢慢慢慢也来参加法会,亲近三宝,参加学佛小组,甚至皈依,做义工。每个人学佛的心路历程,是一个层次一个层次进行的——这个生活体验营只是第一个层次。我们的目的,还是一个一个往后面的层次接引。即使因为因缘,他不能走上学佛的道路,至少这些概念会对他有很大的帮助。就是人生的追求,不仅是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知道人生是有这样一条可以走的,世间带给我们的方向都是误区,都是追求物质的,都是向外求的。而我们告诉他,还有一条路是向内求的——有这样一群人,在这么走。他可以随喜这群人,也可以随份随力地来接触这样一群人,甚至可以成为这群人的一份子。这也是办这次法会的因缘和意义。”
听到法师对法会整体情况的介绍,不禁深深地赞叹。更加值得赞叹的是,法师一路走过的坚实步履和心路。原本他将沿着家长期许世人钦慕的道路走下去:高中时因品学兼优即被保送到名牌大学,本科毕业读研士,研士毕业读博士……但在最重要的生命拐点被善知识改变了生命轨迹。对于不了解法师的世人看来,原本这位前程似锦的名牌大学博士自打接触佛教特别是“遁入空门”之后,似乎“混”得越来越不堪了——从天之骄子名牌博士“堕”到没有一分钱单资的贫僧,甚至怀疑他是不是书读的太多反而读傻了,要不怎么会放弃了马上就唾手可得的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名利双收,成名成家!殊不知“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而“穷释子,口称贫,实则身贫心不贫,穷则身常披缕褐,道则心藏无价宝。”出家乃大丈夫之事,法师的出家使得世间少了一位才华横溢的博士,却为法界增添了一位佛门龙象。法师虽然衣带渐宽,日渐消瘦,但身心日益轻安,“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戒定慧功夫在辗转增上。
其实,生命轨迹的改变在无限生命中具有重大的意义。芸芸众生的生命只有两种状态:要么轮回,要么出离。只有值遇善知识,才能够从旷劫已久的无明轮回中走向解脱。法师从北京到福建广化寺,又从广化寺到北京柳芳精舍,再到北京龙泉寺,六年多来在师长的耳提面命的教授下,正一步一个脚印地一路走来。
我们不会忘记,法师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中仍身先士卒,带头出坡;我们不会忘记,当大家都安然入睡后,法师仍在继续工作每每到子夜;我们不会忘记,法师依师笃行,迎来送往,请进来、走出去——甚至应邀为神哲学院的学生讲佛法;我们不会忘记,法师百忙之中为学佛小组班长班、沙弥班、比丘班上课……
当请法师总结一下“这两年的承担,最有感触的一句话,或者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的时候”,法师的回答淡定而有力:“最大的收获是,承担心慢慢地发起来了,心力也逐渐增强了!”
承担,才能成长。师父曾在博客留言时回复过:“并非什么都要做才叫广大承担,首先要‘担’得起来,才能叫做‘承担’。”非常随喜、赞叹法师发起广大的承担心,并身体力行。只有勇猛承担,在承担中历事练心,“近光遗法,远绍如来”,最终才能荷担起如来家业。
透由法师笃定的神情,坚毅的嘴唇以及从容淡定的回答,感到这次法会是值得大众期许的。
【视频】2011年10月5日师父早斋开示:《坚持与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