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僧功德”系列之十三:板声在耳边响起

标签:
佛教文化菩提心人才培养心路历程参访寺院佛学研究教育 |
分类: 龙泉每日 |
●9月24日龙泉日记
“日本守护大地协会”一行参访龙泉寺
9月24日上午“日本守护大地协会”最早的创办人之一长谷川、经营企划部高桥哲等一行五人,在北京富平学校包旭月及随行两名翻译陪同下参访龙泉寺,受到贤然法师的热情接待。
“日本守护大地协会”成立于1975年8月,1977年,成立了公司企业(株式会社),拥有 36年有机农业经营历史,作为一家比较成熟的社会企业,大地协会的运作模式为:以签约会员的形式,将农业生产者和农产品消费者联为一体,建立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透明、互动的关系,消费者为了更健康安全的食物,与农民共同承担生产风险,分享收益,进而促进土地与环境保护。
贤然法师介绍了“大地心农场”的缘起和理念:社会面临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是个表面,它的背后是道德问题,所以农场的目的 不是商业行为,我们的责任是引导人们正确的生活态度和道德理念,培养人们的平等心和慈悲心。接下来,双方就有机蔬菜的理念和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了坦诚、愉快地交流。
“念僧功德”系列之十三:
板声在耳边响起
前几日,一直遵照师父的教诫,心无旁骛地看戒律。正是昨天的课上,贤信师分享了他没听师父的话,自己设计了一套看《太虚大师全集》的计划,而一直搁浅师父让他看的另一本有关太虚大师的书,后来反省到没听话,并向师父忏悔的故事。他本是通过这件事来说如何依师的,而我却对师父推荐的那本书产生了好奇。用过药石就借来津津有味地翻看起来,书写的很精彩。但是,无形中我又重踏了他的老路,违背了师父的教诫“一门深入,心无旁骛。”正如《广论》讲的“任遇所缘,则终生善行悉成过失。”因为当下就打乱了原有的学习计划。更何况,一直专注看的书,百千万劫难遭遇的渐入佳境,一下子也没了。师父说“我们看经书很难相应,一两个小时有几分钟相应就很不错了。”这句话用在这里,是再恰当不过了,用了几天的时间刚培养起的那些感觉,就因无意中看了一本其他的书,那种对原书的亲切感就顿时烟消云散了。再想找到当初的觉受,恐怕如同烧水又要从头再来了。可人就是这样,好多时候虽然知道,但就是把握不住当初那一念,于是就随自意乐了。这个毛病想要彻底地改掉?对我来讲,恐怕只能依靠师友这个团队了,而且要至诚恳切地祈请大家监督。不然谁愿意干这种吃力不讨好,还影响自己学修的事哪?
就像前几天贤信师打板一样,他把板都放在我们耳边打。人正在梦里的无限遐想中,突然被这一惊,本能的反应就是对抗。贤山师就不耐烦地把身子往里一翻,可能是马上意思到自己的烦恼了,又亡羊补牢说“我昨晚写博文,一点多才睡,您就五点再叫我吧。”而我的反应更差了,一个急翻身,巴掌就盖过去了。还好还没碰到头,正念现起。赶紧“感恩!”再一个鲤鱼打挺就起来了。而接下来的两天,就再也没有耳边响起板声的待遇了。反而是在四点半,被贤睦师在大寮切菜的声音吵醒的。有一天更离谱,近五点才醒,竟然还是被蚊子叮醒的。到佛堂忏悔时,才感到贤信师在耳边打板的日子是那么弥足珍贵。这时贤山师也过来了,我祈请他以后起床后叫一下。没想到他也惭愧地说:“这两天我也没准点起来。贤信师晚上想数据库的事,整夜都睡不着;贤悟一向都起的早;贤睦这一段也很精进,都是一两点起的。可以请他们代叫。”能被人盯着真是件幸福的事,不过自己仅有的福报也被慢心和嗔心销毁了。想起物理学上的蝴蝶效应,原来在修行上也是如此,只是偶尔看了一下其他的书,竟然引起了这一连串的事。正印证了这几天学《行事钞·师资相摄篇》的内容。上面说,除了礼拜佛法僧、大小便、嚼杨汁(类似现在的刷牙)不用告诉师父外,其他一切所办都要提前告知师长,自然所学所看的经书就更应该告知了。在很多地方看似只是打个招呼的无意繁琐举动,在这次改变看书计划的经历中,突然明白了:那是与善知识之间的生命契约,那是自己正念还未现起前的第二道保险,那是由他力到自利的必然过渡。
认识到自己的毛病并不代表就能改过来,拜完佛,我又拿起了贤山师的《曾国藩家书》。这也源于礼拜一的班会,贤山师知道我前一段承担中的一些苦恼后,就推荐看一下《曾国藩家书》。我原本对他那种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学习方法真是不敢苟同,可是在一起讨论时,他常常能及时纠正大家错误引用经典的现行,他那像大藏经一样的知识储备,也慢慢让我叹服了!其中曾国藩的日记对我触动很大,虽然每篇文字不多,但很精到。如果不是看到后来他同皇太后的几篇,对他也只是停留在,起初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失败,而要跳河自尽的晚清官员的印象。没想到他竟坐到汉尚书的首座!虽然身居高位,但写的日记却很深刻谦卑,简直就是标准的反省日记!怪不得“山中无老僧,朝中无大臣。”师父说:佛法并不是告诉我们一个固定的答案,一种感觉,一套知识。而是培养人的智慧,启发人本身觉悟的能力。受曾国藩日记的影响,我心向内看的感觉更清晰了一些,无明的躁动也有所减轻,以至到早斋时,还有觉照力。不过吃饱肚子,人就昏沉的看不到自己的心了。
贤佳法师说过:修行如同打仗,先要战略上把握,再在战术上争取胜利。如果一开始没在道总上建立整体的框架,而是一头扎在别别的法类上,那就很容易得少为足,更甚者,堕入到小乘当中。对于我这个末法时期福薄障深的众生来说,不可能让像师父像教小学生那样,天天耳提面命。一是没那个福报,另外也不够条件。那又如何既能把握战略又能不失战术哪?大概最现实的方法也就是事事向师父祈白,以求大方向不错;平日在工作、学习、修行中多多依靠同行善友的点拨拉拔,当然也隐含着自身的努力和用功向道的内在期许。
用过早斋,大家开始各自忙活。贤悟师、贤睦师、贤逊师收拾大寮卫生,并为午饭备菜;贤双法师、贤信师修理接触不良的电源插座;贤珂法师准备戒律课;贤山师、贤仁师收拾各自的卫生区。等到我收拾完寮房卫生,才发现贤山师已把我的衣服洗了,搞的我挺不好意思,因为昨天,他还洗了我的僧袜。都是自己的无明,本来洗漱间就小,又放一个泡衣服的脸盆,大家就更没有下脚的地方了。怪不得师父说,培养智慧从慈悲心开始,时时有一颗愿别人获得快乐,远离痛苦的心,自然就会对外在的人事物敏感。这样,觉照力才易现起,才易开启智慧。如果只是天天想着自己要如何如何,那只能越来越看不到周围人的苦乐,连身边人的苦乐都麻木不仁,怎么可能对苍生悲悯哪?!没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又怎么会观照到更广大的缘起哪?!没有万物与我同体的心愿,怎么可能产生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的般如智慧哪?!没有彻见诸法缘起的智慧,怎么可能走出生死轮回的黑夜哪?!更不用说带领众生共趣菩提了!
感恩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