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法会正行第一天

标签:
出家道心楞严经五一法会放生慈善诵经文化 |
分类: 龙泉每日 |
●4月30日龙泉日记
法会正行第一天
4月30日,是北京龙泉寺“五一精进共修楞严法会”正行第一天。
凌晨4:30,法会义工、学员与僧团在见行楼佛堂上早殿,然后用早斋。以学员为主力的法会行堂组分别在五观堂和居士斋堂为大众行堂。
与此同时,百名法会学员在辅导员的带领下,到大银杏树下排班准备出坡。在贤月法师、贤颂师和工程部机动组组长吴志超师兄的安排下,除了第1组跟随贤颂师到熬狱沟工地出坡,第17组跟随吴志超师兄到围墙工地出坡外,第2组至第5组、第13组、第14组、第18组至第21组,以及第41组至第43组的学员们来到栗子园农场出坡。
工程部贤雷法师已经在这里等候大家的到来。为造清净之业,法师带领大家缘念。法师给大家分配了出坡的任务:第13组在高源师兄率领下去栗子园蘑种植基地出坡,第41组由田老菩萨安排出坡;第4组、第14组、第18组、第42组在冷暖棚中间新开辟的菜地出坡。
学员们在欢笑声中一同出坡。贤雷法师来到学员中间,给大家布置了出坡任务:清理建筑用砖、石头和木板——建筑用砖搬到大停车场的东边聚集地码放好,石头装车运送到路西,作为石料备用;木板抬到北边堆放处摆放整齐。之后,法师抡起了大铁锤,将埋在泥土中的大石头松动出土。大家开始有的搬砖,有的抬木板,有的拉车,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跟随田老菩萨出坡的第41组女众学员,以及前来帮忙的男众学员,来到冷棚南边的蘑菇培育菌种室。两位男学员随着田老菩萨上了房顶,下面的学员给他们从梯子上递上大棚草栅,然后铺在房顶。田老菩萨说,这样可以起到阴凉、降温的作用。随着高源师兄去栗子蘑种植基地出坡的第13组学员,在《大悲咒》唱诵声中开始出坡。他们大约十五六人:一半人在东边的栗子蘑小凉棚处,负责将棚边的砂土装入编织袋,然后运送到下水沟的北侧。余下七八人又分成两个小组,任务都是运送砂土垫到两个平台上。这两个平台垫高,高原师兄计划在上面搭起凉棚,这样可以禅茶一味,让大家体验一把农禅生活。
8:40,由于运输动物的车辆被堵,原定放生活动改为在见行楼佛堂僧俗二众诵《楞严经》。接着,仍是吉祥普佛和上大供。
今天的天气也演绎着无常,突然间狂风大作,还夹杂着沙尘,一时刮得昏天黑地,连铁制的展板也被掀倒。但是,狂风中,小停车场的万缘茶棚的义工们,在山门口咨询、登记学佛小组的袁艺凡等义工,以及在扇形广场咨询的张晓东等师兄,仍在努力坚持着。风稍稍平息后,禅兴法师等人在山门迎来了景区胡经理陪同的海淀区原区长林抚生一行。
10:40,平安小吃在云水堂如期开张。虽然在风中,义工们的服务仍一如既往。虽然在风中,品味者的欢快也依然如故。爱心大使组的卓子、李金茹和孙绒花三位师兄顾不上自己品尝,就带上平安凉皮、平安烧饼、平安红果和平安糖果来到景区大门,把龙泉佛子的爱心传递给景区工作人员。虽然大风降温,但大家的心里却是暖洋洋的。
下午,在诵完《楞严经》后,晚殿改为较简约的随堂普佛。
晚上,贤益法师、贤双法师在见行楼佛堂与法会义工、学员进行了良好的交流互动。经过一天楞严经文的洗礼,平日里很多工作、家庭等等方面的纷扰已静息不少,很多发自内心的思索开始呈现。于是将一直以来累积的问题写成纸条,递入两位法师手中,以期得法师善巧的解答。与往届法会相比倒是颇具新意。
融合中开启多语种法会
多语种法会第一天,全体多语种义工参加中文早课。前几次法会都是用英语读诵的《楞严经》早课。中英文的互换学习,对义工们对大乘佛教经典的学习与理解很有帮助。接下来,随众参加中文法会的各项活动。
下午13:30,在东配楼521教室,贤双师带领英语义工读诵英文版《楞严经》。多语种义工在法师领诵《开经偈》之后,日、韩、法、俄语义工们分别来到602和409室读诵《法华经》。今天参与诵经的多语种义工共50名。贤双师在诵经后与义工进行交流时说,读诵英文录音《楞严经》很好听,诵经的时候感觉身临其境,好像佛陀就在我们身边。
3:30,在见行堂五楼禅堂,50位多语种义工参加体验活动。贤峰法师首先让大家坐禅十分钟,而后就大家坐禅的感受进行了开示。
19:00,禅兴法师在东配楼521教室带领大家读诵英文版《楞严经》。其他语种义工各自诵读《法华经》一卷后,回到521教室,禅兴法师为义工们作了开示。
有义工分享,汉文的佛经看不懂,英文的佛经反而能看明白。禅兴法师说,中国古汉语非常精炼,有时古文一个字代表好多个意思,如果古文功底不扎实,直接读古文确实比较难懂。翻译成外文后,确实比古汉语容易理解。如果从学习佛法的角度来讲,学习英语是对古汉语佛经的一个很好的补充与辅助。多掌握几门外语,对学习经典和锻炼思维能力都有好处。
有义工提问:以前我曾发愿一年内诵完多少经,给家人回向,但是一段时间后发现当时愿发太大了,念不完那么多遍怎么办呢?
禅兴法师开示:要量力而行。我们自己的心力没有那么强大,发的愿超过我们的承受能力,我们就会感到愧疚感,一种欠债的心情,就会感到痛苦。如果在我们能力范围之内去发这个愿,能够把它完成,那我们就会产生欢喜感,成就感。这个很重要。我们修行要不断地往上走,必须内心要强调一种成就感,就是我修行是有效果的。这个事情是能够完成的。如果每天都觉得自己很有负罪感,很有挫败感,修行变成一种压力,变成一种负担,这样就修行就很难。愿发得太大,太过了,跟佛菩萨启白一下,说以前没定好这个量,去忏悔一下,改一改,把目标改小一点,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把它先完成。如果觉得资粮不够的话,可以随喜别人,随喜大众的功德,随喜是很容易修,认真的随喜,真诚的随喜一样可以得到很多的资粮,可以把这个功德回向。
有义工谈自己的感受:刚才听到您说的感触很深,因为从小在国内长大,受到的是佛教的熏陶。在我读高中的时候,老师是美籍华人,给我们讲的是基督教。到现在学习阿拉伯语,也会受到《古兰经》的影响。这次我来参加多语种法会,目的是更多地学习,然后做一个宗教之间的比较。我觉得西方对于佛教的理解是非常浅层次的。我经常跟西方人讨论,他们理解的佛教无外乎是空、无我。我也曾经跟我的伊斯兰的同事讨论过,佛教的很多思想其实是折射出它的真善美,不光是空、无我。我也去过很多地方,包括去尼泊尔的蓝毗尼,追寻佛家的起源,想更深入地了解。但是我觉得在座的师兄们对佛教的了解应该比我多得多,对西方传授佛教一些思想的重任真的在我们身上。
境界·生命·承担
法会活动中有个很重要的环节是——放生,法会随缘满足大众的希求,把放生安排在
·境界是变化的因缘
这一次法会放生的仪式计划在消防大队对面的停车场举行,寺里在这里举行活动还是第一次,因为离寺院还有很长一段路程,很多物资需要从寺院里运到停车场,所以布置场地很不方便。总护持于少娟说:“法会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改变一个环节,其他的全变;一个部组的变化,同样牵扯到各个部组。”
放生仪轨8:30准时开始,虽然天气不如意,法会流程依然按照计划进行着。供养组的居士们端着供果和供花走下山来,一位居士紧紧地抱着果盘,盯着手里的供果,小心翼翼,生怕果掉下来。供果是供养三宝的,如果掉下来,就不能用了。端花篮的居士说:手都打颤了……原来花篮下面装着浸满水的花泥,沉甸甸的,走这么远下来,真是难为她了。肖金兰、曾丽芬带着几名法务组的义工把放生仪轨需要的桌子,法器,拜垫等一路抬下山。停车场上贤富师带着几名义工在把发电机运过来准备发电。雷居士和几名同修在安装音响设备……场地一切准备就绪,学员和义工也排着队来到了停车场。这时候负责买鱼的居士打电话过来说:路上堵车了。
路上堵车是很常见的,今天是五一放假的第一天,外出休闲的人会增多,堵车已在意料之中。吴居士负责这次放生鱼的采买,一共买了2662斤鲫鱼。吴居士说:附近没有鱼可买了,特意在东郊买的鱼,回来在路上堵车,北五环上八达岭高速的一段一直堵车,堵了十多公里,车队一眼看不到头。堵了一个半小时后,又有一辆货车横在路中间抢修,又等了一个多小时,虽然有交警疏导,但是效果不大。心里挺着急,但也没办法。
10:00,装满鱼的车驶进了景区。但是最终因为天气的原因,放生仪式被迫取消。为了不延误法会其他活动,法师及时调整了法会流程,先诵经、普佛。
面对变化的境界,吴居士说:很长时间才举一次法会,都没能把事情办好,挺惭愧的。我们也在检讨,刚还在和张师兄商量,下一次我们早点出发,大不了我们辛苦点儿,计划遇到突发事情,有个缓冲期。
曾居士是法务组的组长,法务组负责场地,临时调整法会流程对法务组是个考验。曾居士说:刚开始在耳机里听到上位指示,赶紧在佛堂摆经书,第一个反应就是:下午才诵经呢,怎么现在摆啊?根本没必要啊!因为不清楚《楞严经》在哪里,就赶紧呼另一个师兄。缘起这么迅速地变化了,中间耽误了五分钟,忏悔自己以前的行为,反省自己,前行的时候,法会需要的物品需要落实一下,当时就想:反正经书在库房,应该没问题。但是库房有很多很多的箱子,根本就没法找。另外遇到突然事件反应更快一点,不要想着,为什么?不是等在那儿问:为什么?啥情况?怎么了?明明是放生,不是下午才诵经吗?然后还跟法师问,上午的活动不是这样这样吗?下午的活动不是那样那样的吗?面对无常,面对缘起随时随刻都有可能发生的变化,要有一个更好,更快的接受,就不要考虑那么多了,赶紧让干嘛干嘛,就这么简单!好在大家都没有起烦恼。说赶紧搬,虽然经书很沉,但是大家行动很快,最令人高兴的是大家仍然还很欢喜,而且有的学员一起跟我们摆经书,也非常非常欢喜。
·生命是流动的色彩
中午11:30左右,肖金兰带着14名居士,分别乘三辆车跟在装鱼的货车后面从大停车场出发,到房山一带放生。1:30左右,车子到了目的地,这里是一处相对安静的湖泊,远处有个人工的小岛,上面长满了高高的小灌木,水面上布满了密密的水草,两岸都是蓊郁挺拔的树林。虽然有风,但是没有黄沙,空气干净很多。
车子停在一座小桥边,放生开始啦!大家为了能让鱼儿早些自由,抓紧时间,有的两个人一筐,有的一个人抬一筐,两千六百多斤的鱼不到半个小时就放进湖里。张居士是经常放生,非常有经验,提醒大家动作要轻点,尽量把筐放进水里,或者放得低一点,让鱼儿在经受了这么长时间的车箱颠簸之后,最后一步走得轻松些。小谢是第一次参加法会,第一次放生,但是他很怜惜这些小生命,一直叮嘱其它的义工轻些,再轻些。他说:把筐放进水里放吧,有的鱼鳞都脱落了,一定很痛苦……
水面上开始游动起欢快的鱼儿,有的跳出水面,有的自由自在的甩着尾巴,还有一条翘着尾巴在水面划出一条孤线,小心地试探着周围的环境,穿梭在绿色的水草间。很殊胜的是,风停了,阳光洒在水面上,绿树,阳光,水草,自由的鱼儿,远处的小岛,还有义工居士们的笑脸,象流动的生命音符,奏出自然和谐的精彩。
·承担是增上的智慧
这时候,桥上聚集了一些当地人在观望。大家议论着、询问着,大量的放生引起了一些人贪心,有一些人跃跃欲试,回去找工具准备捕捉。为了这些放生的鱼儿安全一点,大家决定在岸边看管,并且用一些工具搅动水面,希望这些生命能远离危险。工具不够用,有的义工捡来石头,或者捧起沙子洒向水面,目的是提醒鱼儿游离岸边。最后,王居士租来一条船,和几名义工在船上搅动水面,把鱼儿引向湖心,岸边的义工甚至顺手捞起水里的鱼,扔向湖心的方向。
回头看看桥上围观的人群,一名义工叹口气说:“很多众生不知道自己有多苦。”肖金兰说:“想要把一件善行做得圆满真是很不容易。”黄明杨说:“看到鱼不走,停在岸边,我们轰它们都不走,真是愚痴。就象轮回中的我们,上班,生活,其实也是在原地不走,甚至往下走,自己平常意识不到,还以为一天一天往好日子奔。我们的手总是抓不住善知识拉拔我们的手,善知识看着我们,现在也只能是结个善缘。”
一位老居士说:“我们放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长养我们的慈悲,更好地体悟生命。这些鱼是我们放的,所以我们会执著这些鱼是我们的,有人伤害它们,我们就会很愤怒、很气愤、很烦恼。当然桥上的人是不理解的。事情没有绝对的对和错,关键的是作为一个学佛人更应该关照当下我们的那颗心——我们自己当下的心念在不是在法上?如果我们烦恼起来,往往是被表面的事相所纠缠,所以历事练心也是修行,做事的过程中,每时每刻都得关注自己的起心动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