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慧双修的一天

标签:
日本地震龙泉寺出家义工大地心出坡劳作文化 |
分类: 龙泉每日 |
●4月16日龙泉日记
福慧双修的一天
上午,中共海淀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彦来,海淀区青联主席、共青团海淀区区委书记张鑫等到龙泉寺参观,贤立法师和贤威法师接待。
下午,清华大学心理学工程硕士研究班一行二十六人来访龙泉寺,贤健法师和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秘书长林启泰接待。贤健法师开示佛法的真实不虚并回答了同学们所提出的诸如“如何安住在当下”、“学佛和信佛的关系”、“是否有来世,怎么修好来世”等问题,同时,林启泰向同学们介绍了仁爱赈灾、仁爱之道和仁爱生命教育等各个项目,他们对仁爱的项目兴趣浓烈,尤其是对清华大学附近的清华心栈爱心粥有切实的感受,他们表示非常愿意成为仁爱的志愿者,将自身所学奉献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林启泰秘书长给清华大学同学介绍仁爱
大地心出坡:作师所喜
周末,除了寺院,还有一个地方,也是别开生面,那就是龙泉寺的“大地心”农场。
随着从农场派来的车队,浩浩荡荡的由寺院出发开往“大地心”农场。一路两旁各色的花树错落,间杂着柔嫩的绿柳,春天的景致令人醒神。想起林徽因那首著名的《人间四月天》,细细品味一树的花开。正自陶醉,车前景象出现一片荡漾湖光。水色潋滟,明丽无边,湖中竟然悠然游着一对黑天鹅,这份惊喜着实超出了所有人对前往农场的期望。农场后勤部王蕊师兄,像领队更像一位导游,爽朗的声音后却有颗细致调柔的心。在拥堵的车道间开车流畅穿行,又接电话调度车队,观照车内承载的义工,沿中还不忘介绍风景。每个人的心里更对“大地心”的喜意由沿途直驶而入。
今天,来农场出坡的由早上和中午两轮的人数213人。兼任大地心农场常住负责人刘满祥师兄现在是农村田间管理,来往车队由他协调及分配新到人员,一到周末这亦是一场小法会,在他的眼里寺里寺外都一样,一样是作师所喜。今天来农场出坡的有讲师班、周末班和qq群义工。上午讲师班上课,下午讲师班的班导悟光法师带领讲师们一起到大地心农场出坡,这样一天的学修,既有佛法理念的学习,又能出坡培福,也就是我们团队一个显著的特点“福慧双修”,这两者不可偏废。
讲师的出坡心得
一大片褐色的土地坦坦荡荡地沉寂着。我们这一群人就像见到了久别的母亲,下了车小跑着冲入。
分配工作的师兄告诉我们今天的工作就是平地,要把这一大片土地弄的尽量平整。大家拿起各种工具,开始干了起来。
开始还比较容易,地上有垄沟,要把高处的土给铲下来,填到地处。都填完了,我就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拿着耙子东一头西一头地乱划拉。后来满祥师兄来了,告诉我们说哪里哪里的地势比较低,要把高处的土铲过去。我怎么就看不出来呢?琢磨了半天,也问过一位看起来略懂的男众,他把铁锹往地上一放,终于发现,原来有的地方可以挨着地,有的地方和地面之间有空隙,那有空隙的地方自然就是低处咯。干了半天,我也不懂,为什么要这样呢?地高一点低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用肉眼都不容易看得出来呢。一直到处出坡快结束时,实在忍不住问了一句,才知道,是为了灌溉时让水可以均匀地流过每一寸土地。看来自己太没有经验了。对于我这样没有干过农活的人,实在是很长见识的事情。
头顶温煦的阳光,脚踏质朴的大地。一身微汗,身心具暖。前段时间感觉有点受凉的膝关节轻松了不少。出坡真好啊。以后但愿一直会有机会来这里体会脚踏实地的感觉,远胜于在水泥森林里对着一台荧光频闪的电脑。
大地如此质朴纯粹,种上种子,就会养育它,直到结出果实,滋养众生。大地如此涵容宽广,不挑你种上什么,是种子就一样会发芽长大。她承载一切,她养育万物。她是一切众生共有的母亲。
大地心这个名字,让我们很自然地想起于善知识应该生起的华严九心,回城的路上,我们几人讨论了一下,“荷负上师一切事业重担,没有任何懈怠、疲倦之心。”对照自己的心,只有惭愧!
▼周末学修心得之一:
我此知识说正法 专心思维而来此
周六的早晨,晨曦破云烟,普摄大地万物,君子以厚德载物。讲师们从四面八方而来此,种种因缘聚笑妍,善谛听闻解惑者。
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非常多的境界,产生身苦和心苦,都是不圆满的坏苦,善知识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让我们趋向圆满,趋向一切智城,从这个角度生起对善知识的感念。忆念善知识功德自然产生信心,产生信心学法就容易,否则纵然是无上瑜伽灌顶也无多大用处,《华严经》这部分偈子实际上是从见道一直到成佛的次第,在暇满时常常去想,去忆念,对我们来说比较有好处。
好久没有给大家上课了,先给大家谈谈心得。我们讲师班从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作为讲师的讲说和听闻有相当的学问,这次出去到很多地方,体会更深了。因为碰到境界强猛,体会自然就深了,触动自己的心呀,一般状态平平淡淡的不容易触动自己的心,很难激发自己的反省,当然,如果水平高的人,平平淡淡就是道,平平淡淡就对了,而我们众生福报不够,只有靠强猛的境界才知道反省,如果没有好好闻思,没有基础、没有条件、没有标准来对此境界学到什么?没有东西拿来历练学习,所以闻思在平常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讲说,在彼此间谈话的时侯,或者作为讲师在与大家研讨交流,传递善知识的开示时候,很容易讲自己想要讲的,眼前这群人要不要呢?很不容易考虑到,特别是两个人谈话,或者讲师带动别人时候,层次更高了,应该时时刻刻观照大家需要什么?法是好的,但这个时候他不需要,给他说就很难受益。一般情况下我们不愿意接受别人的话,这是关键的。什么样的状态呢?别人在讲话时,尤其在研讨时,很少是认真听别人在讲什么?而是别人在讲的时候,自己开始想要讲什么,该我们讲话时候,他又在想他要讲什么了,出现的状况是两个人讲了一两个小时不分胜负,原因是什么呢?常常是自己立了一个宗,然后又扔掉,着在对方提的观点上,开始辩论。应该怎么样去做呢?自己的宗要稳固,然后去认真听他要表达的用意,有的时候一两句话的内容,确在前面做很多的铺垫,很多时候被铺垫所骗,着在上面开始讨论,结果对方宗旨不明确也跟着讨论,造成两个人谈话很久很久,没完没了,在佛门里称作“散乱”。能够训练别人讲话时,我在认真听实在是难。一般情况下是想灌述自己的想法,很难听别人的想法,那怎么沟通呢?这个讲听有很大的学问。
第二个就是谈到依师方面,如论云:“若知彼已能亲近者,必须自具是诸德相。”要想了解老师是否具备德相,首先自己要具备弟子条件,而不是说自己不具备此条件,确用《广论》十条件去衡量善知识,我们成了判官、律师,很难想到自己是否具备条件,所以宗大师在这里告诉我们:“必须自具是诸德相。”又如论云:“是诸堪为尊重引导所有之法,应当观察为具不具。若完具者,应修欢慰;若不具者,须于将来能完因缘励力修作。故应了知能依诸法,若不了知如是德相,则不觉察,由此退失广大义利。”
法师最近由于大力承担团体的事业,经历了很多境界,历练过程中的心灵提升部分润泽于讲师,作为课前提策,让大家从凡尘污垢的思绪中透脱出来,犹如莲花不著水!
中午,法师对讲师们带课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做一一开示,种种纠结,种种思惑,种种烦恼,经法师的点滴设问与反问,瞬间化为无有,守得云开见明月,与此相应故,掌声回应故,以具笑目视,如饮甘露雨,起敬专至诚,善净无垢意,如病听医言,起承事闻法。
于其善法安立住
汝能承事此知识
下午,讲师班再次奔赴大地心农场出坡。春耕的季节,与时俱进!先耕心田意乐心,后于加行播谷种;彼能秋收果实满,当下安住善法田。
步入大地田间小路上,放眼望去,空旷的田野中看到法师身影,处世间清净相,部分讲师随之进入耕耘土壤的行列里,另一部分讲师进入除草行列里。
一个人的个性与习惯决定他未来事业的状态与开展,讲师班新任班长从今天起走马上任了,世间常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而佛门里把这三把火转向内燃,以最大的热情去荷负师长的事业当中去,田野边缘杂草绞盘,难于清理,法师拿来各种工具来去除,班长不负众望,拿起镰刀做开创者走在前头,割断杂草丛生的地带,后续的同行接着用耙子收走一团团杂草、干草,大家互相配合,很快让边缘的地带也恢复原来本色,栅栏上仍有攀附干草,讲师们也不放过于此,大家再次齐动手清除,一阵劳作略有疲惫,远方的田埂上传来法师的身影,带来一大盆洗干净的梨,让大家稍作休息,清凉解渴,此时的梨非比彼时的梨,看着自己的劳作成果,片片干草狼藉,转境露出红墙绿栏,田野里多了几大堆干草垛,准备新的用途。这看似一时劳作,其实是一次历事练心,内心重重烦恼攀附而生,相续中不断散乱中放逸攀缘,而善知识的悲心愿力所摄受,开创善业平台,让我们的身心于此收摄净化,慢慢地从热恼的状态中透脱出来,如论云:“若诸菩萨,为善知识所摄持者,诸业烦恼难以取胜。”
田野小路,春风拂面,杨柳抽枝嫩绿,清净法幢相与此交辉相应,当下感受快乐来自心田,宁静,祥和,喜悦,融入春的气息,大自然的规律中,让心开始舒展,停留,粘性刚起作用,法师又走来了,拿着几把铁锹,让我们的身心不能在此停留,继续耕耘,翻土培土,为未来播种准备条件。而我们当下承事善知识所有事业,何曾不是在为具备做弟子条件而积聚资粮呢?又如论云:“荷负尊重一切事担者,如大地心。谓负一切担,悉无懈怠。”
讲师班一位讲师最近身心很受益,带动家人一起来出坡,夫妻二人分别参加班长班与讲师班的学习和承担,每周带着双胞胎的孩子来此出坡,做的欢喜快乐,促动家人们周末的郊游转移场地。
黄昏渐至,大家随着法师的召唤开始收坡,在大家的希求下,讲师班悟光法师做了简短的开示:
我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刚才走一路,那些烧烤、打牌、钓鱼的,这就是礼拜六礼拜天他们的生活,对他们来说这就是一种休闲,挺好。但是这种休闲,不一定是另一种层次的快乐。因为他借助外在的东西来达到内心的快乐。我们是借助内心的能量,来改善营造外在的环境,能量被启发之后是无穷无尽的,因为我们能够成佛。既然能够成佛,能够了知一切,有无量的功德和智慧神通,难道这一点快乐我们就不能启发吗?我们实际上才启发一点点。我们在社会上的时候,我们的笑容,虽然有时候也是很欢喜,但是比着我们现在内心发出来的笑容是完全不一样的,它具有持久性,具有一种宁静的欢喜,宁静的笑容。社会上因为某些原因,突然捡到一个钱包,股票今天升了,学校今天嘉奖了,单位里升官了,等等。明天可能就不行了。我们这个启发是不一样的,特别是我们现在发心来发心做这个农场。善知识希望我们做什么,我们愿意承担。看起来好像在刨地,在拔草,待会我们再捡垃圾,看起来好像没有修法。这要看你怎么作意,是谁让你做,你在做什么。
接下来,贤然法师提策大家的增上意乐,引导大家地毯式清除田间一切垃圾,让大地在无污染条件下等待播种。
▼周末学修心得之二:
龙泉一天的修行
用修行二字,实在是出于哗众取宠之必要。说的实在点,就是我——一个普通人值遇三宝加持,在善知识的指引下过了快乐的一天。人是普通人,事非普通事,记录于此,供同修参考。
今天是2011年4月16日星期六,天气晴好。上次上山还是两周前,那时的龙泉寺四周都还是含苞待放羞答答的样子,而今天四周已经是桃红柳绿梨花儿白油菜花儿黄争妍斗艳了,凤凰岭景区门口的丁香花儿更是沁人心脾的香,大树小树深绿浅绿,是春光明媚是生机盎然。今天早上的346人也特别的多,一直到终点站,还有挺多人站着。有登山的,有踏青的,自然更有皈依龙泉寺的佛教信众。春天到来,似乎不仅是花草树木冒来出来,人也一下子冒出来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实在是让人欢喜热闹。
龙泉寺给皈依信众今天的安排是上午朝山,中午听取法师开示,下午出坡劳动。这种安排于居家信众,实在是妙的很!如何妙法,且听我慢慢说来。
9点30,贤月法师带我们开始朝山。贤月法师领头,护持的师兄带着播放“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的音箱随行,信众约80余人,统一着黄色义工服,一步一拜。
据说朝山能消除业障,虽然我体悟不到,但是却深信不疑。朝山对我而言,更多的是一种修定。三步一拜,每一步每一拜都要能安住而无杂念。在此我也把我的体会分享给大家:一是步伐要均匀,不能有小碎步;二是跪拜时呼吸要均匀,头面至地的一吐纳要求缓慢从容,此时能感觉到大地的亲切,能呼吸到地面的香味;三是跪拜起身的时候左手持而右手撑地而起,此时右手要稳稳的给一把力才能支持身体能站稳而不至于左右摇晃。这样能让你不至于因为身体及动作而分心。当心里有杂念的时候,可以闻一闻地面,感受感受自己的呼吸,从安住而让杂念自行消散。
有一拜的当下,有只蚂蚁打我面前路过,它寻寻觅觅的样子,跟人一辈子真是有某些相似之处。我从小爱动物,猫啊狗啊总能引起我很大的怜悯。学佛以后,更是如此,每个动物在我心里似乎都跟我一样,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男人,只不过它的心住在它那个身体而我这颗心住在我这个身体里。看到蚂蚁的忙碌,可想到人在为名利而忙碌为习气而烦恼,命终之时方始觉得人生恍然一梦,追求来一辈子的东西最后跟自己似乎没有啥关系,而相比初来时候的无知,终了时似乎也很茫然。这辈子的轨迹,简言之:从无知始,从茫然终。不信轮回不知因果,人生无目标而至于此,实在是可叹可惜。又一拜的当下,我仔细观察了地面上凹凸不平的石子。我想,我若是个微尘,而石子于我则是须弥山。佛法云世间万物皆是因缘和合相待而生,实在是句实在话。我出生那会儿,家里有个万把块钱叫万元大户,手表自行车电视机那是奢侈品,那时的人们邻里和谐,都能常言笑;现在千万富翁那叫小资,手表自行车电视机这都算不上了,人们一直在攀比追求,以陀螺的迷回旋在轮回中。只可笑的是还在最求着加速度。想了这么多,又一念间我便察觉自己在妄想了。朝山的修行在于一心不乱,专心念佛;所谓的启示不过是空幻之法相,切勿贪着,一心念佛方是觉悟之道。
周末义工
中午法师的开示也很有意思,第一个问题便是:“人为什么会做梦?”。法师说“人可能这辈子都在做梦而自己却不知道呢”。不信轮回不知因果,人这辈子只能是做梦。
下午安排在大地心农场出坡劳动。一般人会把劳动看成为解决衣食问题的工具;而修行的人知道劳动更是一种修行。在劳动过程中,能安住当下而不散乱是一门较难的修行。有些人只看到眼前的劳动,大家一齐出力,说说笑笑,乐呵呵,一旦大家都累了歇着了他也就歇着来;有些人心里有大局有目标,知道当下抬的这堆草只是其中的一点而已,并能合理的分配体力,强弩之末时他能给大家鼓劲儿;有些人能一心不乱自始而终都是心平气和的做事儿。团队的力量相当强大,一开始大家觉得似乎不可能的任务,最后也都顺利完成了。
朝山也好,法师开示也好,劳动也好,都是非常殊胜的修行。朝山相对好掌握,今后坚持住就能慢慢有越来越多的体悟;法师开示是深奥的义理,以前有足够的福慧资粮,方能入法师开示的境界;劳动是一门综合修行,它的境界不仅要求以前具足资粮,也要求今后坚持。如此看来,寺院给信众的修行安排妙就妙在一个应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