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和是一种品质

标签:
吴志超运料桥t9早春二月苏清现 |
分类: 龙泉每日 |
●2月28日龙泉日记
随和是一种品质
很久以来,总是在思考,什么是随和?
有人说,随和就是顺从众议,不固执己见;有人说,随和就是不斤斤计较,为人和蔼;还有人说,随和其实就是傻,就是老好人,就是没有原则。那么,随和到底是什么?
随和,是一种素质,一种文化,一种心态。随和是淡泊名利时的超然,是曾经沧海后的井然,是狂风暴雨中的坦然。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只有随和的人,才能发现周围的真善美,才可以真正享受生活赐予我们的快乐。在随和中,我们可以拥有宽广的胸怀、高瞻远瞩的目光和无以伦比的智慧。
但随和决不是没有原则。随和的人,首先是聪明的人,他以睿智的目光洞察了世界;随和的人,是谦虚的人,他始终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随和的人,是宽宏大量的人,在人与人之间发生摩擦时,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他能够以谦和的态度对待对方;随和的人,是没有贪欲的人,他可以很好地控制自己的世俗欲望……
我们如何才能做到“随和待人,随和处世”呢?
随和需要有良好的自身修养。要善于和有不同意见的人沟通,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感恩;要真诚地赞赏别人,夸奖别人;要不吝啬自己的微笑。
随和需要有淡泊名利的心境。“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随和需要与人为善的品质。“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为恶小而为之”是做人的准则。善良作为人们最美好的品质永远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一个与人为善从善如流的人总是受到人们的称赞和尊重。对周围需要帮助的人,伸出热情的双手给他一份力量;面对他人过错,善意地给予诠释和谅解……与人为善,善待他人,我们就会多一份坦然,增一份愉悦,添一份好心情。如此说来,善待他人不正是善待自己吗?
品味随和的人会成为智者;享受随和的人会成为慧者;拥有随和的人就拥有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善于随和的人,方能悟到随和的真谛。
真正做到为人随和,确实得经过一番历练,经过一番自律,经过一番升华。
为人随和一点,我们会感受到生活更佳。
奋战西段围墙工程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
刚刚8:00,贤雷法师和贤品师以及工程部的苏清现师兄和董占全师兄,已经出现在西段围墙工程现场。与他们一起出现在现场上的主要有三支队伍:僧团丁班沙弥师、崔航带领的青年突击队和吴志超师兄率领的工程部机动组。还有贤眭师、贤颂师等,都加入了运料的大队中。
贤雷法师、贤品师和施工队负责人唐亮师兄一会儿来到了沟底勘察,规划着施工的具体方案。
运料桥的东边,吴志超师兄与张栋师兄正在将已经淘汰的灰色地毯拜垫重新利用:他们将地毯垫围绕着桥边的小柏树绑上绳子。这样,就可以保证运送建筑材料的车子通过时,不会碰伤小树了。
大寮后门,运来的风化沙已经堆积成小山。贤栋师与沙弥班和沙弥师们将沙子装到编织袋中,然后搬到小车上,运到运料桥北端。沙弥师、突击队员和机动组义工们,越过一段凸凹不平的沟底,再将沙子运到建筑用料堆放处。从开始背着沙袋攀上西南斜坡,到坡中间的用料堆放处,再折回到原处,恰好形成了一个顺时针的圆形循环。
此时净人杨艳文和周春海两人扛着铁锹,正在西南的斜坡上高处披荆斩棘开辟一条通道,这是为建运料斜坡做准备的。
贤书师拎起一袋沙子放在左肩上,又拎起一袋沙子让苏清现师兄帮忙放在右肩上。苏师兄也模仿着贤书师也背了两袋沙子。
机动组一位新来的师兄冲着苏师兄说:“法师成道了,背两袋,你是一个俗人能跟法师比吗?”
苏清现师兄事后总结道:听了新来的师兄这句话,要是在平时或许会嗔心大起,但昨天刚刚听了师父的《百法》第18讲关于耳识的开示:“声音也是色法,到耳朵变成境界。本来一个人说话说完了,随着时间过去了,但我们内心一直在缘它。声音落到心里随时会现起,会起作用。我们从小到大,听到的声音非常多,非常烦乱,落到我们的心里,就成了尘垢,内心就不明亮。”忆念师父的开示,结合刚才的声音,静下来再听风声,轻轻的风声,从耳旁掠过。观察一下内心,没有大的波动,师兄说我是俗人,说的难道不对吗?!午斋前,礼拜观世音菩萨,稍作反省,内心还由衷生起了感恩的心情。
半个小时后,这三支人马汇合赶来。他们从南边堆放砖头的地方,依次经贤志师、贤栋师、贤书师、贤眭师、贤颂师、杨艳文、谢然、崔航等人,采用接龙的方式,将围墙用砖运送到围墙工程最西北边。吴志超师兄与两位突击队员将传来的砖码成砖垛。
据贤雷法师介绍,这三部分约有20人,今天主要任务是我们自己挖出来的运送风化沙以及砖块。包括昨天上午QQ群、学佛小组等义工冒着雪出坡传运砌墙砖,这都是为了明天施工队上山进行备料的。目前确保运料快速畅通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搭建运料桥的目的正是如此。接着,我们还要搭建一个如东段围墙工程那样的运料斜坡,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运料的效率。
10:00,法师安排收坡。贤颂师带着大家一起回向,二十位佛子宏亮的声音回荡在谷底,回荡在凤凰岭的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