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寺院的用斋礼仪

(2011-02-22 10:42:43)
标签:

斋堂

利民

引领

寺院

行堂礼仪

仁爱慈善

基金会

北京龙泉寺

美食

分类: 龙泉每日

2月21日龙泉日记

寺院的用斋礼仪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无论在哪里,每天或多或少,都得照顾这个口,在寺院里也不例外。有人说,“寺院用斋饭,都是些粗茶淡饭,不是更简单吗?”。一听这话就知道,这人是外行。可知道寺院大寮里每天的三顿饭可是件大事。

  社会上的“食堂”,寺院里是“五观堂”,也称“大寮”;社会上的“大厨”,在寺里称“典座”;就连社会上负责给大家端茶倒水、上菜的“服务员”也不同,寺里称“行堂人员”,并且还有“宣导”和“引领”。这个职称也只是个称呼而已。内在的实质是非常精彩不同的。

寺院的用斋礼仪

 

  很多第一次来寺院体验生活的朋友、或来参观的客人等,常常会被寺院用斋威仪所吸引。他们会惊讶,这么多人一起用斋,居然可以让整个斋堂如此的安静。甚至法会期间、或者是周末有讲座的时候,常常是几百人,从佛堂退场后,就直接排班来到斋堂,没有拥挤,没有喧哗,一切都在安宁和谐中进行,这与世间饭堂的那种氛围是截然不同的。

  大家就座后,会有专门的行堂人员一一为大众行堂,能营造这样的一个用斋环境,在于背后有一个行堂组的承担。行堂组,有专门的法师负责,有核心骨干义工,以及来自寺院各部门的义工一起承担。他们有召开定期会议,对行堂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以及互相交流行堂体会,不断调整完善。

  如果,用斋是修行;那行堂,也是一种修行。大家通过行堂法门的历练,也成长了不少。

 

行堂会议

  中午12点半,贤睦师、十二名行堂骨干义工在东配楼六楼会议室召开了行堂会议。法师先引导今天会议的主题:通过前一段时间的行堂工作,主要是看看大家在工作中有没有用上佛法的力量,真用的话,是会有体会的,这个体会是大家内心当中最宝贵的收获。于是,每个人依次做了分享汇报,法师针对性的相应做了开示。

 

寺院的用斋礼仪

 

 

  行堂组的组长:众缘和合,关键在于内心的成长

  袁芳这一周最大的收获就是感受到几位菩萨同行的大力支持,赞叹和感恩大家的发心,能一直努力把行堂的事情成办下来。以前法师的一句话:事项没有太大的关系,主要还是人的成长。只要人成长了,事项是其次的。这句鼓励让袁芳对现在的承担有了更深切的认识:可能我们在事项上还需要一些改进,还有一些没有做到位、没有想到位的,以后一步一步来完善,大家在实践的过程当中一步一步来尝试,三宝地做事没有最好的,只要大家慢慢来尝试,慢慢来努力就是最好。 

 

宣导人员分享:放下自己,服务他人

  杨娟第一次做引领时特别不自然,引领时自己戒备的心,警惕的心就会出来,特别不愿意去当引领。第一次引领之后反省,发现自己的关注点全在自己身上,没有观顾别人,所以就会觉得不自在。第二次,第三次就好多了,然后觉得引领也挺有意思的事情。

  贤睦师鼓励大家说:能力是慢慢锻炼出来的,现在我们有这个缘起,有这个条件,大家抓住一个机会,尽量让自己去锻炼和突破自己,如果没有这个平台,大家很难找到这样一个机会。

寺院的用斋礼仪

 

  宣导和引领的同学要特别注意,对于用斋迟到的义工,我们的宣导同学一定要微笑,态度一定要好,不符合吃饭要求的还是不应该让他吃饭,但是态度一定要好。亚心为恶,如果 你心里有一点着急,就属于亚心状态,说出来的话可能就带着烦恼。亚心状态就是你心里有一点不舒服,口里说出的话可能就会带着伤人的味道。所以引领的同学一定要微笑,他来得再晚,有再大得过失,我们只知道他来晚了,只看到呈现的果相。一些义工加班、值班晚了特别辛苦,或者其它的原因,有很多时候我们看不到大家背后的付出。

 

后勤服务:勿忘发心,坚持承担

  谢惠慧每天都会在行堂的同修吃完饭后,默默地把桌子擦干净,感觉在做这个事情的过程当中能让自己的心能够安静一点。擦桌子的过程当中也会发现自己的问题,比如早上擦了,中午擦了,晚上的时候就会觉得,这个桌子也不脏,就不想擦了。最后体会到在一次一次做事情的过程当中,坚持着最初的发心很重要,你还能象第一次发心的时候那样认真去做事吗?这也对内心的练习。

 

行堂分享:善用其心,广结善缘

  杨新双,行堂的时候每盛一勺都会在心里说:当愿众生得阿耨多罗,下面一勺:当愿众生得三藐三菩提,打一勺饭就会在心里说一句,感觉这样给大家打饭,把这些心愿送给大家,种下这个善因,每一堂行下来都特别欢喜,感觉现在的吃饭不只是吃饭,而是一种安静用功的状态。

  贤睦师很适机地提策:大家吃饭先从身、口、意,先从纪律做起,行堂的人员行堂用上功、有体会,斋堂有序之后考虑让用斋的信众也用上佛法。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和更多的人结缘,让龙泉寺成为更多人成长的平台。

 

寺院的用斋礼仪

 

  董燕君有感于法师观顾整体的观念,分享说:这个道场越来越受到关注,我们的义工团队也越来越大,这时候就需要有一个组织架构来保证整体的运行,这个整体的观念非常非常重要。如果一群人做事,心往一齐使的时候,它的力量是很大的。不只是行堂,所有部组的工作也都是这样的,以前贤启法师一直在引导我们这一点,要放下自己的执著去营造共业的环境,这种共业产生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

  邓雪娇通过自己的承担,感觉到佛法的学习特别重要,外部环境是自己的心营造出来的,如果一个人的心没有变化,这个环境怎么能变化呢?所以特别感恩大家,团队的配合越来越好的时候就特别有安全感。感觉到对团队信任的时候,看到每个人的功德都不可以少,包括新来的人、老的人都特别重要。既使事项上可能会出现错误,哪怕是很严重的错误,也是很欢喜的事,因为有这么大的资粮赚到了,资粮赚得越多,成长的越快,站得也会越来越高,才能做得起大事。

 

行堂“引领”的心声:挡枪子的故事

  行堂“引领”,职责是每天提前半小时到达斋堂,清场并把碗筷准备好和框子;穿好行堂衣服,擦好微笑,然后就可以拿着标有“止语”、“短身正坐”、“默念佛号”的牌子,站好位,就开始迎接本次用斋的人员。负责让大家安静的拿好碗筷,依序做到相应的位置上等候。唱供养偈时,已开始行堂,我要站到进口,请迟到的人员,先等候唱完供养后,给佛菩萨磕三个头忏悔,方可取碗筷引到位置上。大家都用完斋饭后,引导大家离开斋堂,保持静心。行堂人员吃饭了,引领负责站岗,护持行堂人员的用债顺利。直到最后,引领才可以吃饭。这个对于我们来说,也没什么,来寺里修行,为的就是服务大众。但是不好的是,这个差事很招人讨厌。

 

寺院的用斋礼仪

 

  时常会在别人说的尽兴时,我会出现在她面前,尽管很小声,还是会被发现。时常翘起二郎腿的人,会出现在她面前,请她放下来。有时想图个方便,不依序坐座,会出现他面前,请他随众。迟到了会请他留步,拜佛。过点了,会告诉他,用斋时间已过,请回吧。说到这里,你的出来吧,这差事就是吃力不讨好。时常遭到别人的埋怨,尤其是用斋的人,心力低的话,还真过不去这坎。常常想这人怎么就不着样子呢。

  不过心里也很受启发,在作意的时候用功,我自己是佛菩萨的使者,在座的都是我的父母、六亲眷属,都是佛菩萨,我理应孝敬。当看到很累的师兄趴在桌子上睡着时,心里很心酸,山下的师兄这么发心,承担很多,休息很少,真的难为他们了,不过修行就是如此。于是忍不住把他的帽子挡住脖颈,以免进入寒气。看到有腿脚、手或者意识有点不方便的同修时,也会忍不住内心的怜悯之心,会上前帮他准备碗筷,把凳子拉出来等等。看到行堂人员里年纪大的人,我心里也感动,他们真是太发心了,那是深深的爱。看到很多山下来的同修提着那个盛饭的桶,摇摇晃晃的,心里很是感动,站在那里,觉得眼泪都要留下来。连续几天的活动,他们付出很多的精力,却能坚持为大众服务。这些都是我成长的动力,感谢他们,提策我不断地努力承担,不断地发心。激发出自己点点滴滴的慈悲,麻木的心可以慢慢苏醒,不知道用什么词汇,可以形容,也许社会上有钱有势的人很多,但是这样一段平平淡淡的斋饭,后面都是师父、佛菩萨,与同行善友、十方信众一起承办的。

  心里有种声音,想告诉大家,“有时间长回来看看,我的亲人”。

 

寺院的用斋礼仪

 

  行堂人员,可谓是最光荣的为大众服务的人了,因此也常常被不熟悉的陌生人来个雅称“服务员”

  一周的行堂分享,让大家满载收获,满心欢喜,师父说:历事练心,要在承担中成长。义工团队也在师父搭建的一个个弘法平台上,在法师们的悉心关注下快乐地成长起来。

 

 

仁爱社区服务中心报道

  2010年4月地震后,5月13日北京仁爱慈善基金会联合当地志愿者在玉树最大的灾民安置点赛马场建立仁爱社区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内创办有玉树利民学堂、免费医疗点、公益图书室、儿童乐园、学生和病人的免费就餐点。2010年6月25日,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国家民政部指导,中国社工协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的会议上,仁爱社区服务中心获“民族社区工作优秀集体奖”。现在,仁爱社区服务中心由玉树州关爱生命协会管理,会长求松老师负责日常的工作。

 

2011年的第一个志愿者

  2011年的第一个志愿者霍大夫。一大早,求松老师和闹布老师前去接远从西安来的霍大夫,一见面霍大夫感慨的对求松老师说:能再来玉树是我一直地牵挂,上次协会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回忆,我再也忘不了协会的工作人员。看协会的博客是我每天的必修课,看到协会一天天的成长,我很感动,这更加深了我想再去玉树的信念。求松老师说:这也是玉树群众的喜讯。以前霍大夫在医疗点的时候,救治了很多病人。霍大夫医术精湛,待人亲切,获得了当地老百姓的一致好评。

寺院的用斋礼仪
第一个志愿者霍大夫与求松老师合影

 

寺院的用斋礼仪全体学生欢迎霍大夫的到来

 

  现在,协会的工作慢慢走入了正轨,“利民学堂“为牧区儿童教授知识,技能。“免费医疗点”救治了很多灾民及牧区人民。“图书馆”让学生们可以从书中了解外面的世界,学到更广泛的知识。“扶贫”让部分灾区人民及偏远牧区的老百姓过上了一个温暖的冬天。这些成就并不是协会工作人员个人努力的结果,而是在各慈善机构,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和帮助下累积结成的善果。

  “仁爱社区”是传递爱心的桥梁,社区的工作人员向各慈善机构及各界爱心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希望参与爱心活动的慈善机构及爱心人士越来越多,让灾区人民可以感受到更多的爱。

 

学堂开学了

  2011年2月20日,利民学堂已正式新年开课,前来报名的学生也很多。

  学生们无论在文化课或技能课上都很用功,在学习成绩上也有很大的突破。在利民学堂上学的孩子大部分来自牧区,以前他们随着父母四处迁移,无法在同一个地点固定学习,所以失去了很多学习的机会。现在,利民学堂地开设给了孩子们新的希望,他们不仅能在这学习基础文化还可以学到一技之长。孩子们上课很认真,期盼好学的眼神让人感动。希望:他们的未来是光明的! 

 寺院的用斋礼仪

求松老师给学生上思想品德课

 

寺院的用斋礼仪

班会

 

寺院的用斋礼仪唐卡班

 

寺院的用斋礼仪
专注听讲的学生

 

寺院的用斋礼仪学生画唐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会心的交流
后一篇:参加法会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