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月25日龙泉日记

(2011-01-26 13:03:51)
标签:

水仙花

龙泉合唱团

龙泉寺

老年念佛团

居士义工

文化

分类: 龙泉每日

1月25日龙泉日记

 

  教化部办公室靠南朝阳的窗台上,已经摆放了一排水仙。很多水仙已经长出了花箭,春节前就会开花了。

  水仙被人们誉为“凌波仙子”,素雅洁净的水仙花超凡脱俗,高雅清香,宛若凌波仙子踏水而来。水仙得名“凌波仙子”与宋代大诗人黄山谷有关——他在一首咏水仙的诗中写道“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

 

1月25日龙泉日记
 

  《漳州府志》记载:明初郑和出使南洋时,漳州水仙花已被当作名花而远运外洋了。“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说到种植水仙的缘起,来自福建漳州的方文昭师兄讲:元旦法会后,在筹划春节法会供养鲜花时,方师兄与法会处的李松华师兄发心供养水仙。原计划种植300盆,放在见行楼佛堂佛像两旁,像一条绿色的带子一样。但是因为没有种花的地,该计划未能实施。后来,两人只购买了两箱16棵水仙,用两个脸盆种上水仙放到暖棚中,以供养各堂口。可以摆放佛像前或者接待厅,开花时发出淡淡的清香,显得典雅、精致而和谐。

  从小在水仙花之乡——福建漳州长大的方文昭师兄,在家中耳濡目染,学得一手栽培水仙的技术。她不但会栽培,还会水仙雕刻。可以雕刻出莲花、花篮、凤凰、大象、仙翁等多种造型。如鸟类,能造型出“碧波玉鹅”、“锦鸡啼鸣”、“鸳鸯嬉水”、“春江水暖”、“孔雀开屏”、“凤凰展翅”等等。方师兄讲,水仙栽培有旱地栽培、水田栽培和无土栽培三种。刚才沙栽水仙属于旱地栽培,北方多用水培。

 

1月25日龙泉日记

 

  方文昭师兄拿起花盆中的水仙,对常住义工说:这边长起来,就像是一只花篮,这叫做蟹爪。倒过来,它是一头大象。可惜的是,由于手上没有专门的工具,方师兄不能做较为复杂的艺术造型。接着,方文昭师兄又谈起了冬季水培水仙,温度、光照和给水是水仙能否开花的三要素。养好水仙的要诀有三招:一是勤换水,要保持水的清洁,最好2~3天换一次水,以防止烂根;二是要保温,适宜温度在12°C~15°C;三是光照要充足。最后,方师兄叮嘱:记住,每天要对水仙喷水一次。

  水仙花的花语有两说:一是“纯洁”,二是“吉祥”。让我们佛子的心,像凌波仙子般纯洁清净,愿正法道场六时吉祥!

 

随法歌唱

  下午,郑长玲老师来给合唱团作艺术指导,开始前,先组织大家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然后提策大家的意乐:《皈依三宝》,我们要用心唱出来,要用心去感悟,用声音表现出来,包括我们的表情,我们的眼神,我们的微笑,这也是修行的一种方式。心灵通了,眼神也祥和了,脸上的微笑也就自然了,这是一种身心的统一。自己一边唱,一边感受,去体会,去感觉这样一种感受。三宝歌是歌唱三宝的,这里面佛法僧三宝,表述佛的力量,表述法的重要,表述僧的威仪,赞佛赞法赞僧,是要表达在生命历程当中终于找到了我们心灵的皈依处,三宝才是我们真正的皈依处,我们要把这种感情唱出来。

  合唱团里有几个老菩萨,从开始排练那一天,就坚持每次都来,只要有一点功夫就来到山上,到了这儿,都特别高兴。虽然有的老菩萨根本不会唱歌,也不会认谱,但是这些老菩萨很发心,怎么教,怎么唱。大家歌颂三宝的心特别有力量,把合唱团的排练、演出作为很好的弘法机会,合唱团的心愿就是要通过唱歌把老年人怎么学法给唱出去,要把龙泉寺僧俗二众的学法、弘法给唱出去。

 

1月25日龙泉日记

 

  魏老菩萨是合唱团的指挥,个子不高,瘦瘦的,指挥起来,动作流利帅气。合唱团在重阳节之后,零零散散的排练。从11月份开始,正式准备春节晚会的节目。魏老菩萨原来是搞工程的,根本不会指挥,但是她有信心,老人家说:在三宝地,依师最重要了,上位要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有的歌曲有歌词,没歌谱,郑老师让老菩萨想办法。老菩萨拿着录音机从网上把曲子录下来,一边听,一边记,一个曲子,要听两三天,一点点的记下来的,虽然知道一点点乐谱的知识,但是很不专业。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在心里想:反正在三宝地唱歌,尽自己的力量做这些事情,发心呗。师父说集资粮从各个方面集资粮,以前搞工程也是集资粮,这次在合唱团也是在集资粮,要尽自己的能力去做,做不好、做不到的地方,就祈求三宝。这次排练之前刚刚还去了观音殿,求观音菩萨加持,怎么在指挥的过程中把老菩萨们的心声,把龙泉寺弟子们的心声表达出来.......

 

1月25日龙泉日记

 

  魏老菩萨说弘一法师写的三宝歌,有很高的佛学理论,比如,人天长夜,宇宙黯暗,谁启以光明?是佛菩萨在前面引导我们走向光明,我们就在黑暗无明当中。三界火宅,众苦煎逼,谁济以安宁?三界火宅,就是贪嗔痴三毒。谁帮我们去除贪嗔痴三毒?还是佛菩萨,只有皈依三宝,我们的生命才走向安宁。歌曲体现了三皈依,皈依法,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主题就是这个:我们要时时刻刻的皈依。

  郑容珍负责老年关怀的项目。参与了合唱团的筹建,看到老菩萨们唱歌,而且比以前唱得越来越好,心里非常高兴和欢喜。佛法歌曲,佛教艺术也是弘法利生的方便,所以在师父、法师的关怀下把这个团慢慢组织起来。虽然也遇到一些坎坷,去年也准备了节目,但是因为准备得不充分,被砍了。为了安慰和鼓励大家,法师还特别给每个参与者发了纪念笔。春节过后,调整了一段时间,下半年的重阳节法会,合唱团又开始组织起来了,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有承担就会有收获

  郑长玲教授参与策划、组织了龙泉寺春节联欢晚会的大量工作,又发心承担合唱团的艺术指导,后天就要回老家过春节,今天下午推掉了很多的工作和应酬,特意抽出时间上山来给合唱团作指导。

  郑教授是学音乐的,跟师父认识很多年了,来龙泉寺也有一两年了,一直在思考怎么能为寺院做一些事情。因为本身是学艺术的,能有用自己的专业来做专门的承担感觉很欢喜,欢喜终于找到了能为龙泉寺做一些事情,能为在这里修行的僧俗二众做一些事情的机会,机缘终于到了。

  郑教授在世间的工作很忙,每次上山都是想尽一切办法上来,挤出尽量能挤出的时间。尤其是对合唱团的老菩萨们更为用心,这要从重阳法会说起:重阳法会,因为负责指导合唱团的节目,出于对节目质量的关心,经常去看,去辅导,在这个过程当中,郑教授发现老菩萨们很真诚,很迫切的需要这个形式。有一次因为时间原因,只辅导了半个多小时,时间很晚了,老菩萨们也不舍得走,一直要唱,后来因为时间真的太晚,大家才恋恋不舍的散了,这一件事情给郑教授很大的触动,一方面是老人们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应和师父对老年项目的关心。

 

1月25日龙泉日记

 

  老人的问题是这个社会很重要,也是很突出的问题,怎么让这些老年人快乐?在这样一个道场修行,在快乐中修行?唱唱歌,搞些艺术活动。出于这样的一些想法,也是出于被老菩萨们的感动,因为那一次郑教授要走的一刹那,老菩萨们眼中流露出来的那种眼神,实在是让教授一直不能忘记。郑教授发心:只要有可能,只要有时间挤,都会争取和老人们在一起,给更多的时间陪她们,一步一步的引导她们,让她们在艺术上有很大的提升。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排练下来,感觉和这些老菩萨的业缘越来越深,越来越割舍不下,越来越牵挂,现在合唱团也有一些年轻人加入进来,相信这个团队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慢慢的完善和发展。

  有承担就会有收获,郑教授最大的收获就是: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虽然很执著地追求艺术的质量,但是现在,越来越感觉到形式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要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去体验,去面对这些境界。以前在世间做这样的事情,做过好多次,包括过去搞得很大规模的晚会,如果是作为一个总指挥,更多的是用一种全力去指挥,去命令,去推动,当然它有它在世间推动的方式,可能会很快,但是有一些东西却不能在里面体现。在这边承担事情,大家的心是共同的,能感受得到脉搏的跳动都是一致的,大家是融在一起的。大家同心发力来做,虽然会有一些不尽人意,如果在世间这样的磨合可能就会结下怨,但是在这里大家获得的是共同的进步。

  最后教授谈到佛法与艺术在自己生命中体悟:真正的艺术追求美,也会给人一种教化。美里面一定包含善的内容,佛法是引导众生向善,从这一点,佛法与艺术是相通的。我们对人,事,物,对世间的认识,又包含很多的真的东西,不仅是对真理,也是对真性的认识。真、善、美是融为一体,只不过是它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真是以物质的本性,事物的本性来呈现,来探索它的真,善,实际上是在探索真的过程当中,让人在美的艺术当中达到达一种更高的境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