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的周末

标签:
八正道龙泉寺发心六字大明咒网络佛学院道次纲要多语种教育 |
分类: 龙泉每日 |
●7月3日龙泉日记
师父的周末
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每个人就像上了传送带一样,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偶尔在周末爬爬山尽然也成了一种奢侈的时尚。
7:30,师父悄悄地下了楼,自然被一些眼明嘴快的弟子发现并传开。大家紧跟着挤进了工程办公室,正在电脑前设计艺术石窟的贤立法师,赶紧向师父汇报工程思路。法师本身语速就快,又加上反复在电脑和窗外的工程现场指来指去的频繁切换,我们这群工程外的弟子,纯粹只是个师父的“陪衬”。没想到师父竟然对工程如此详熟,关键时候,都会暂停法师的汇报,谈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好像是个天天在工地盯班的工头。就在用动漫做成的工程效果图从不同角度切换时,师父问:“那个是什么?”
法师:“是个亭子,既能在散步后歇脚,又有美观的作用。”
师父指着旁边一本建筑书上的“亭子”说:“我感觉这个好。”
旁边的居士说:“那是榭,亭台楼榭就有它。”
师父:“亭子是好看,但放那儿就不象个庙了。改成这个榭,既不失传统,而且开法会时,能当签到处用,地方也大。”看来在美观和使用间,师父选择了务实!
师父的工程思路让人想起师父的用人标准:能力固然重要,更关键是发心。当弟子们有自己的想法、抱负向师父请示时,不论弟子的抱负再“伟大”,前景再“美好”,但发心偏离“度生成佛”的宗旨,师父就会果断地拒绝这个“因上不正,果遭迂曲”的要求。反之,那怕就像贤志师收拾个垃圾,但是他勤勤恳恳,老老实实得为大众服务,师父就“任他折腾”。我起先还“看不起”这个刚二十出头的小沙弥,没想到他竟成就了龙泉寺可以为五种垃圾分类的垃圾箱。因此不知摄受了多少来寺参访的高级企业老总,赢得大家赞叹龙泉寺的环保理念先进而细致。在纷繁复杂的外境面前,师父镇定地直视其中的内涵。把握到一切形式是为内容服务,就不会被这个幻化的假相转动。无论艺术石窟,还是见行堂、东配楼、北配楼,美观大方必不可少,但核心是为了让人住,为了好好培养人才!这也许是师父改“亭”为“榭”的用意吧?
电脑上交待后,不忘到现场核实。一路上,师父开始给这两年新盖的楼“安立名言”。
师父说:“佛法有八正道,我看见行堂就叫正见楼,南配楼(即客房区)就叫正语楼,北配楼叫正业楼,东配楼叫正思维楼,艺术石窟上新起的四个楼区分别叫正命楼、正勤楼、正念楼、正定楼。”
外在的名言是为了提策正念,如果以后再有同学拉着我要自习时说“走,去正思维自习!”,那一定比听到“走,去东配楼自习”要给力!
下到鳌狱沟回望见行堂,想着从西而下的魏老爷塔、还没命名的亭子、见行堂、明心阁、大平台、三个配楼,还有这未来建成的廊和榭。百米之内竟集中国传统建筑“亭、台、楼、阁、堂、塔、廊、榭”与现代建筑元素为一体,师父的心胸格局在这小小的建筑群中,也能被窥视一二。
师父常说:再宏伟的蓝图不去落实,也只是个梦想。跟随师父从不允许空谈。
药石后,师父一样一个人悄悄下楼,一样被弟子们“尾追”。我也拿起相机,跑向久别的工地。师父常说:通达缘起就是要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在工地上师父一样时而站在最高点;时而下到沟底;时而从东边看;时而从西边看;时而从中间往四周看。我们这群弟子只是干抬着头看师父,也问不出个道道。师父也不会赶我们走,那种感觉恐怕只有学龄前儿童才会有,这就是慈悲的力量!
正当我们陶醉其中时,师父趁我们一不留神,竟然跑到一边,独自一人拿起铁锹,像工人一样干起活来。虽然无数次见师父亲力亲为,但今天的示现,让弟子惭愧无比。放下相机,也放下一身的书生气,脱掉大褂,像师父一样开始猛干!
机遇
雨后的夏季潮湿,给大地带来一片生机,各种植物在这种环境中得到滋泽。今天虽然没有讲师课,中午,研修处干事们还是从城里赶到山上。
研修处悟光法师带大家缘念后,首先随喜大家在很热很忙的情况下聚集到一起来参加研修处日常例会。法师环视一圈大家的状态,做开示引导:
调心用心,发心放心
通过例会的召开,慢慢各项工作也比较顺利,讨论的事情也比较有序化,这样有助于我们在事项中提升意乐,在事项较熟的情况下,就要考虑如何调心、用心。首先要承担,先提起来才能放下。承担就是要提起来,要敢于做,要能做,敢做、能做也得放下,放什么?放下自己的执著,放下自己贪嗔痴,并不是放别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才能够身心得到快乐,身心才能够得到调伏,这是一个阶段的转型!昨天是建党90周年。对我们研修处来说,借此因缘,干事们在下一步多在用心上努力!
用心的特点是我们能够在承担、成长的发心过程中。越来越自在,越来越快乐,越来越能看破放下。但是这之前必须有承担,用师父的话来讲,没有承担就谈不上放下,就是没有条件说这话,对世间人及刚学佛的人来说体会不到,我们长期以来在社会上熏习学习了一些东西,常常用这个标准做判断,这就是我们的价值观。
用功的地方
这个时代是因位成就的时代,是种因的时代,如何种因?需要智慧。那如果只发心种也不行,种的因是歪的、邪的、坏的。了解因位的时代,就知道我们的位置,坐标值的位置,懂得如何做,并不是说很多人是利根人,水平很高的人.实际上要靠发心承担三宝的事业,靠粗猛的境界来磨练我们的心。居士本来的正位是护法,否则我们一个人坐在关房里能闭出什么呢?很难呀,不容易,就得靠有形有像的三宝境,在这上面去承担,这就是我们的所缘境。境是清净的,我们心不清净,就会爆发凸显出来,在清净的境上面我们就看得比较清楚。如果你承担世俗事情,承担觉得很好,其实是你没有仔细分析,看不清。也就是说我们在社会上无法看清楚,因为染污的心对染污的境怎么能看清楚呢?只有染污的心对清净的境,然后心才能被显露出来。所以在因位成就上面,对于我们各位干事来讲,承担一件事情是必要的,很重要。如果你只是来学习,掂个书本来上学,几乎很难面对自己的烦恼,学十年也很难。你觉得好像我最近修行很有进步,那只是好像,没有面对境界。如果遇到粗猛境界,没有一定的忍耐力、调伏力,忍辱心,没有一定的心胸格局,我们怎么能过去呢?修行是很微细的,微妙的,是在于心念的活动,在于心念的交流,心对心是对人来说,心对境是对事来说,心对心,心对境的时候,如何作意,再起下一个心念,这是我们要用功的地方!
接下来,法师对研修处干事提出的研讨议题给予相应的引导开示:
1.一切境界是调心
修行都是在境界上修,一切境界都是让我们调心,你不能说谁对与错,他忙与不忙都没有错,错的是我的心。如果他忙的时候,你说他不务正业;他要很专注时候,你说他把我的活都干了,这些都是非理作意,修行就是这样修的,你起错了心,动错了念就错了,没有起错心,动错念,看起来好像错了也是对的。
你在这个位置就有这个责任,你不愿发心,这个责任在你身上是失效的,没有这个责任也谈不上放下。没有放下也提不起来,没有放下与提起来,也没有境,没有境也无法练心,没有练心,因位成就是失败的,没有因位成就对修学佛法的人来说,活着是没有多大的意义……
2.把握核心去变通
我们承担的时候,上下左右的关系都要处理好,不要伤害一方,辅助一方,最后就不圆满。师法友是圆的,师法友一个都不能伤害到。我们依师到最后只听老师的,同行全都伤害了,这样也走不上去,为什么?单线,没有环境,也就没有土壤,也长不起来,所以师法友一个都少不了,都要保护好,维护起来,自己才能茁壮成长。众生的心性是复杂的,在各种环境之下,每一个人的需求也是复杂的。为什么有的人就能转心,有的就转不了心呢?并不是法的好坏的问题,而是对方是否欢喜听你讲,他想听,他欢喜就能转心。学佛法就是为了调伏心,转大家的心。大家能够改善生命,不在于是在寺里还是寺外,不在于听谁的?只在于她能转心,这是核心,是目的。我们了解了目的在哪里,把核心把握住,具体事项上再怎么变通都可以。如果核心没有把握住,再怎么变通都有问题。
所以中秋晚会上师父开示中讲到做事的时候如何用心,然后学佛法要在事情上承办。要多元化铺开格局,各种人才积聚。只有这种心胸格局,才能成就更多的众生。
龙泉寺文档数据库系统第四次项目研发例会小记
今天是龙泉寺文档数据库项目组的第四次例会,而我是第二次参加。上周末我来的时候,实际上还没打算把自己全心投入到这个项目中,只是想上来看看,已经做了哪些工作?还需要做什么工作?对于自己能做什么?心里是一点谱儿都没有。真是做梦也想不到,我这样一个在世间熏染了七八年的程序员,竟然会跑到寺庙里做项目,而且是以志愿者的方式,当初接到寺里电话的时候就心里打鼓――虚拟团队、远程合作、兼职参与,这样的形式能做项目吗?如今我不再去担心这个问题,特别是当我看到诸位师兄不可思议的发心和出色的表现。
下午出席的成员有项目牵头人贤信师、弘宣部技术组负责人江红、项目负责人张琬钰以及其他十一位山下义工。鉴于有几位师兄是初次与会,我们再次简单地做了自我介绍,张静师兄负责需求分析,陈志华师兄担当数据库设计工作,最近面临企业年中考核,工作特别忙,正好擅长数据挖掘技术的廖海仁师兄发心协助他一起担当;杨云涛师兄擅长基于.NET技术与SNS系统开发,当初来凤凰岭爬山偶遇龙泉寺,不久发心皈依,如今打算开始PHP和Yii框架的学习;孙宏志师兄则擅长自动化测试技术,正好和熊金良师兄一起担当测试的规划和实施工作;易晓亮师兄的出现也颇让我惊讶,前几天我还担心,咱们的项目需要一套网站及应用安全性方面的Check List和实施方法,正好他是信息安全、服务器调优、防火墙方面的行家;刘皓师兄是经朋友介绍曾在元旦法会承担并在219法会上皈依,后曾长期担任周末义工领队工作,最近加入项目组;长期从事PHP开发工作的徐刚师兄今天花了四个多小时才从通州赶到寺里,真不容易,也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发心担当项目工作。末学谢雁辉,目前承担Yii框架的学习引导与开发。负责全文检索功能实现的文荣师兄今天有事没能上山,但是他已经发送给大家的一份“全文检索实现方案”也是今天要讨论的一个议题。
今天的主要课题是需求文档评审,我也忍不住首先要狠狠地赞叹一下张静师兄,在逆缘重重的条件下(因为这个大家上周还专门为他念佛回向),把上周短短几页纸的初步需求,魔术一般变成一个四十多页的完整需求文档,怎么可能啊?利用下班后的时间,文档还是在“安全模式”(电脑工作不正常时的功能受限模式)下做的。回头想想自己在这一周的工作成果,佩服的五体投地之余,羞愧难当。我从未参加过需求评审会议,张师兄的“扫盲”让我增长了见识,原来需求评审会上,作者是不能自行宣读文档的,需要由他人逐字逐句宣读,同时由诸位评审员对文档内容提出疑问,作者再解释、阐述、澄清,如某处不能自圆其说则视为有待改进。
会议上我们探讨了诸多需求方面的问题,澄清并细化了一些术语和概念,初步考虑了对于一些关键需求的技术实现性和可选方案,陈师兄、刘师兄等都是面向对象设计方面的人才,大家和张师兄形成了很好的互动,大概这就是面向对象分析走向设计的桥梁吧。贤信师跟大家分享了悟光法师曾经说过的一段话:世间企业做项目,大多做“减法”,一开始提出一个大而全的需求,然后根据各种制约因素去剪裁,经济利益是主要;而寺里做项目,则是做“加法”,在保证核心需求的前提下,有多大的因缘,做多少的事情,慢慢地改进,逐步逐步添砖加瓦。后来我回想了一下,寺里从当初的几间小平房,到今天的见行堂、东配楼、水塔、水包、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工地等,不都是凭着师父的悲心愿力,感得殊胜因缘,一点一滴慢慢积累起来的么?
山上的时间总是过得飞快,两个小时转眼就成为过去。末学因为其他事情要先走,匆匆忙忙简述了一下自己这边工作的半成品,惭愧之余深感,需要更坚定的发心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更需要祈求三宝的加持啊!至此,如果让我说一下自己的感想,只有一句:三宝的感召力不可思议。当项目组需要需求分析人才时,张师兄上山了;需要数据库设计人才时,陈师兄加入了;需要全文检索人才时;文师兄到来了;需要测试人才时,熊师兄到位了,需要安全人才时,易师兄出现了……如此等等,殊胜因缘不一而足。
那么,我们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身体内的诵唱
初夏的北京,似乎雨水充沛。当清晨行至凤凰岭下时,霏霏的雨点似乎小了些,整座山氤氲着郁郁葱葱的水气、鸟声、虫鸣、草香在行者的思绪中弥漫,心情也由因担心天气不能朝山的略微沮丧,变的轻松而释然了。远远看见等在半山腰的义工师兄,那一抹黄色,让人安然,于是脚底加快与他们会和。
合掌敬礼,大家相视而笑。虽然来自天南海北,从事职业也各不相同,但龙泉寺却将一颗颗向佛的心集结在了一起,义工兄弟们虽然彼此之间并不熟络,但却可以坦然相对,交流各自的见地和困扰,由最初的不相识到相见欢。
此时的雨虽然停了,但由于天气仍不可测,同时山路潮湿,朝山活动改为了在斋堂诵读《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于是,负责领队的贤呐师兄开始向大家说明情况和具体诵经的地点。这时,一位义工兄弟因匆忙赶来,一边收伞一边询问朝山情况,贤呐师兄看见他身上的水渍关切地问是否被淋到,这位义工兄弟赧然地笑道“是汗并不是雨水,因为怕朝山迟到,多跑了几步。”真是令人钦佩。
诵经、法师开示,让我身心澄净;出坡之后,更是意外地聆听到了贤月法师讲《六字大明咒》。法师还对初学佛者答疑解惑,且带大家一起诵读《六字大明咒》。
小小山林中,正身垂目,感受来自身体内在的力量在诵唱——嗡~嘛~呢~呗~咪~吽……
求学的路上,有师亦有友,我之所幸。
今天,很圆满。
我的家
——天津学佛小组学员心得
无奈……人生总有些时候觉得自己的力量很微弱,无法与命运抗衡。回想一年前,我怀着那颗对北京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了我心灵的栖息地龙泉寺。乘着城际高速,到达天津。那一路,我痛苦万分!
“我不能屈服在命运的安排下!我不能因为离远了龙泉寺就退失了最初的发心!”来了天津,第一件事就是找到学佛小组,对我来说,学佛是无限生命一步步走向光明的源泉!
听说,这个学佛小组是贤书师供养的场地。
贤书师出家前一直有个心愿,希望在他自己白手起家的广告公司里能开设学佛小组,让天津的居士也能得到师法友团队的保护,共同精进闻思修。他出家后不久,他的侄子刘炳琦接手这个公司,刘师兄也是位善根深厚、福德具足的居士,他联系上天津发心做讲师的第一人——刘静,在环湖中路滨成立了第一个天津学佛小组。听了这些,心里暗暗的升起了对这个学佛小组的希求。在这个有法师加持的学佛小组里学习,我的生活会有哪样的转变呢?
第一次上课,让我好惊讶!怎么会有忆持力这么好的人?!他是人还是菩萨,是不是阿难尊者的化身?以前在甲一班学习时,一直因为自己能够全面、如理的笔录师父开示而沾沾自喜,没想到今天竟然遇到了一位能把师父开示全面、如理忆持的人!真是自愧不如呀!他就是学佛小组的副班长——崔珺。从那次加持后,我开始不用笔记录了,改用心去忆持!让佛法在我的内心中扎根,指导我的起心动念!
就这样尝试了2、3周,发现有意识的培养自己忆持力时,忆持力真的有所提高。从开始的只能忆持师父讲的几句话,到后来听法时能够抓住师父讲法的理路和主线,渐渐的内心中增长了对学习佛法的信心。真是开心呀!
在寺里的建议下,天津学佛小组组织了第一次的放生,大家对这个缘起非常的重视,开了3次放生小组的筹备会,五大部组分工合作,每项承担都落实到人头上,尽量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放生当天,几位参加过其他团队放生的同修说,咱们组织的放生井然有序!一些同修在船上看见鱼跳下水时,内心升起了些许的慈悲......
不知不觉中,来这个天津学佛小组有8个月了,在这个过程里,发现同行善友越来越像自己的亲人,当初那种因距离而担心远离龙泉寺的纠结心理,一去不复返!在大家的拉拔下,我也承担了讲师,这是天津的第三个学佛小组,真希望在天津学佛小组学习的同修都能承担讲师,让学佛小组在天津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