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龙泉日记

标签:
云水法会皈依法务文化 |
分类: 龙泉每日 |
1月4日龙泉日记
常来做义工——法务组的总结交流
法会要结束了,法务组的王国银特别想开一个组内的结行,想着自己承担法务组也都这么多次了,总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发心承担,也让大家都有锻炼的机会。但是发现有的人只来做义工,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干完就走了,团队的向心力不够强。期望大家愿意来法会做义工,并且愿意主动发心做小组长,大组长,以至往后一直往前走。
所以在三号下午找一个大众诵经的时间,法务组的义工相对工作量少的时间,将法务组内所有的义工都招集到一起来,大家一起谈谈参加法会的收获。
王国银先请大家给自己提一些意见。因为感觉自己一个人承担,没有能让更多的义工来承担,也是自己带动有点问题,所以想让大家发现一些问题,能够让个人及团队走得更稳,更快。
陈雷与王国银平日业缘比较近,第一个就让他来提意见。平日里话就不多的陈雷说,挑不出毛病来。看到的就是王国银发心很大。不过也给这位平日里的搭档提一些建议,发心大了,要求也就高,如果做不到就容易退失信心。所以对于最后的果相不要太执着,这些不是我们个人所能掌控的。
当说到法会会场曾有一小段时间的混乱,陈雷说,那督察马上顶上去啊,正因为乱才会有督察这个岗位,不乱那也就不会有督察了。就像世间有交通堵塞,才会出现交警。他对这件事情倒没有太大压力,反倒认为每一位义工都尽心尽力去做了,挺好的。
做为当事者的曾丽芬曾有很大的压力,感觉自己没有做好事情。但后来在同组的师兄的安慰开导下,也放下了压力,敢于面对境界。
陈雷和曾丽芬的分享,让在座的一些师兄很有感触,认为做为上位要有规划,要有风险预估。出现问题时知道如何来面对。如果有压力一定要对别人讲出来,这样释放自己的压力,以后的事情会做得更好。
每一次法务组都会有新义工来,今天也有几位新义工,因为不了解很多的情况,也就不可能说提意见了。于是新义工们就说出自己做义工的体会。
小宋师兄话很简短,也很真实。“这次做督察,感觉睡觉很少,整天站着,但是不觉得累,很开心。”他的话让大家都笑了起来。这也是几乎所有督察的写照,督察的工作就是站在会场四周维持秩序。
还有几位是第一次来,感觉很新鲜,看到的体验到的,在原来的生活当中没有,所以感觉“有很多值得回味的地方,以后有机会还会来。”
王思洋对于场地组团结人气的解释让在场的义工们全都大笑起来。他说,场地组义工,干是一起干,饿也一起饿,一起吃东西,干什么都是在一起。
原想让大家给自己也提点意见,预期的结果没有得到,但听到大家的这些分享,王国银还是很开心,因为从大家的分享中感受到,大家对于法务组内各个岗位还是那样的喜欢。
而陈雷则对于凝聚人气,提出自己看法,建议大家能参加学习,一定要参加。一方面得到法的提升,另外也加深彼此之间的业缘,在以后的承担中就更加的顺畅。
同时陈雷也告诉大家寺院里一贯做事的要求,那就是“用欢喜心去做事”,并特别强调我们这里才是真正“以人为本”。在这里做事目的是为了锻炼我们的内心,在做事的过程中,让自己的心变得敏感,让我们对人、事、物的关系,变得和谐、顺畅。这才是在师父、法师让大家做事的用意。
通过各自敞开心扉的交流,彼此之间增进了解,相互之间也拉近了业缘,也为以后的合作承担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住宿组的“哼哈二将”
元旦法会后勤的另一大版块是住宿组,自从赵玉荣师兄调离客堂后,住宿组走马上任了“哼哈二将”——刘伟师兄与卢金书师兄。刘师兄是住宿组长负责整体,兼管男众寮房;卢师兄负责女众寮房。
刘师兄以前在酒店做过管理工作,对住宿工作并不陌生,谈起来颇有管理之道。我们的主要工作是在法会之前准备场地,法会结束后恢复场地。期间,工作量不是很大。另外,大家毕竟是学员,又是信众,是比较守山上的规矩的——即使他不懂,我们要是按照规定做,他也会守规矩的。
刘师兄介绍,因为住宿硬件上的问题,我们暂时解决不了太多人的法会住宿。男众寮房由于见行楼交付使用后,有了200人同时住宿的大寮房,住宿问题不大。信众中女众人数众多,因此制约法会期间接待的颈瓶是女众寮房。特别由于基金会使用、取暖等现实问题,菩提包不能在法会期间使用。硬件上,除了接待能力有限外,条件也相对简陋。
但是,刘师兄与卢师兄他们,硬是在现有的条件下,尽心尽力让大家住得温暖、温馨、整洁、清净、有序。刘师兄的理念是“高效率地把事情做好”,并且落实到行动上。法会期间,入住人员增加,住宿组义工比平时应该增加吧?刘师兄的回答却出乎意料,法会期间,义工比平时反而少了。
究其缘由,卢师兄提前一周,已经把云水堂床铺定下来了。那时,法师就给他们说要打地铺。因为义工、学员要在年前的12月31日上山,因此必须赶在30日落实下来。12月31日法会总前行的上午,卢师兄已经带义工在居士楼的三个房间202、213和211,同时打好了地铺。
三天法会下来,住宿上基本上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当1月1日学员入住之后,卢师兄从细节上发现出一些问题,手机充电用的插座有些欠缺,以及云水堂C区的保暖不够。
发现问题马上解决,插座很快配备了三个,当天马上解决了第一个问题。
元旦当天晚上风很大,云水堂C区的窗户由陶师傅用木板挡在窗外。但是,无孔不入的风还是透过来。于是,卢师兄找了褥子挡在窗户内,暂时能遮蔽一下风寒。为了彻底解决保暖问题,第二天一早,卢师兄与住宿组义工又找来塑料布盖在窗户上。
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刘师兄等几位没有抱怨,没有等待,而是找寻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能够以积极的心去面对这些境界,也是数数思维师父的“心向内缘”。
当心真的向内用功时,就不会抱怨外在的这些环境,用一种光明、积极的心去面对的时候,你会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善缘就会聚过来。
做再多也是应该的
于少娟是元旦法会执行组秘书,负责辅导组。最初安立于少娟负责供养组,但在法会开始前两周调到辅导组。
当听到安排时,于师兄没有表示任何的异议,当时就答应“我听从法会的安排”。
因为是突然接手,而且距离法会正行也没有多长时间了,就沿用以前的做法,但发现很多的工作不像自己原来想像的那样,因为之前也在辅导组做过,感觉没有完成正常情况下该做的程序,有点慌乱,就与总护持交流。总护持安慰说,不着急,只要尽心尽力去做就好了,并帮着自己想了不少办法。
法师说,承担是为了历事练心,想得再多,还是一点点的干吧。就照着法师说的,给自己也设定一个目标,1、观功念恩,2、对治自己的慢心。
看到有些事情不像自己原来想象的那样到位,想想前面的师兄也一定克服了很多困难,以他当时的条件能做这么多的工作,应该感恩师兄。现在自己承担了,也努力去做吧。
法会之前的一天,在上班的路上,想到还有很多的事情没有做,内心想要抱怨的时候,家人就说,别人可能工作压力很大,不可能全部精力都忙到这里来。这一下子意识到自己要包容别人,关心大家,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别人去做事。
一天晚上在和总护持沟通一些事,发现他打字经常打半句。他说,对不起,手太冷了,不听使唤,开着电暖气,屋里才3度。问一下自己,在那样的条件下,自己还是不是能像他那样去尽全力,那样发心承担?
也因为这样的因缘,看到别人的不容易,自己在接下来做骨干义工培训时,也和师兄们说,这次法会自己不再抱怨了,要学会代人着想。
以前如果一件事只涉及个人,自己能做到95%随顺,但涉及团体的事,基本上不随顺。因为自己没有智慧,想像不出放手后会出现什么状况。
经过一段时间的反省,觉得自己已经可以放手一些事情,让师兄们自己,能更随顺心一些。但前提是,自己能确定那样做不会出乱子。事后想想这样也不对,还是对师兄们不太信任,相信每个人都会在他的缘起点上努力。
当法会结束,想到那么多的法师,那么多的义工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发心承担,想想自己,做再多的付出也是应该的。
做好自己
10月14日,第一次参加学佛小组,至今有81天了。2011年的第一天终于有了因缘,得以受皈依,正式踏入佛门,自己修得福报,成了一位真正的在家佛弟子。
皈依法会上,第一次见到了师父。当师父进入见行堂时,全场静寂无声,无声中散发着师父威仪的光芒。
皈依开示上,师父的音容如之前看过的视频里一样,依旧慈悲睿智,循循教化只是为了让更多的众生得以升起皈依佛法的希求心,得以获得正信,不再迷茫,不再在痛苦中反复。周围的几位同行都流泪、感动哭泣,自己几度也鼻头发酸、眼眶模糊,只是想到不能如此爱落泪、也担心自己情绪万一控制不住而哭出声。忍了忍,还是把泪憋回去了。
与师父共诵皈依经文时,师父的声音不是很大,但是声声威严有力。只是自己当时俨然不知仪轨,而且很多句自己都没听清楚明白,跟诵的时候,更多时候自己只能闭口不语。事后很是懊恼,如果自己事先能够知道这些仪轨,把这些经文背住,能够与师父大声共诵皈依文,那就更能入情入境,也更能感受皈依仪轨的摄受震撼魅力。
皈依只是学佛道路上的第一步,自己迈开了这一步,就不会再犹豫不决、止步不前了。短短的两个多月里,已经切身感受到了佛法给自己带来的改变。潜移默化之中,自己树立了崭新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只是这些观念自己目前还未成系统、也无法清晰地表达出来,还是需要在修习中不断改进、完善。
较之未接触佛法前,自己现在已逐渐淡化对物质的依赖和追求,虽然还是爱打扮爱吃喝玩乐,但是更多的时候,自己愿意去阅读佛法,愿意去承担自己的义工责任。对于他人也学会了感恩、懂得了顾及他人的感受。
对于之前漠然、又不愿直视的自身缺点,也能够较为坦然地承认和改进了,只是改进过程中,自己还是会反复纠结,不能够彻底地如法如理实践改变。
接触佛法给自己带来了一个崭新的生活面貌,也认识了一个全新的自我。在学佛这条漫长的道路上,也只有做好了自己,才能以自己的力量去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如此智慧圆满的佛法,帮助他人、利益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