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292,519
  • 关注人气:66,11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策励发心,成大悲正士——6月27日网络佛学院《道次纲要》之三课堂笔记

(2011-06-29 16:17:06)
标签:

出家

佛教文化

菩提道次第

网络佛学院

道次纲要

教育

分类: 学修笔记

策励发心  成大悲正士

——6月27日网络佛学院《道次纲要》之三课堂笔记

 

策励发心,成大悲正士——6月27日网络佛学院《道次纲要》之三课堂笔记
    

  天空湛蓝,白云悠悠,一进上课的小院,喜乐的心情就欢呼雀跃出来,想到将要饱餐妙法甘露味,一身尘劳消却近无。同学们大都是一下班就往这边赶,常常离上课还有半个小时,就都到得差不多了。有的探着好奇的小脑袋东张西望,有的安静地默念着佛号,有的在忙个不停地调试设备。角落里坐着一个六年级的小朋友东渟,拿着繁体竖版的略论看得很认真。小东渟是妙一师兄的女儿,上周六和爸爸一起去北师大参加师父的讲座,觉得很好玩,这次便一定要跟来。 

  从这节课开始学《菩提道次第略论》的正文部分。为了帮助大家温习上节课的内容,贤清法师提示了上节课大师生平和功绩分享的核心:了解这些大师就像了解佛一样,透由大师的经历慢慢拓宽我们的视野,拓宽我们内在的格局。因为这些大师离我们不是很久远,对我们来说很真切很真实。通过他们的经历,慢慢去突破我们固有的局限性。我们现在学略论也好、广论也好,乃至将来学其它的经论,其实都是希望以佛的视野和格局来重塑我们的生命。

 

策励发心,成大悲正士——6月27日网络佛学院《道次纲要》之三课堂笔记

 

 

  简单回顾上一节课的要点之后,为了更好地进行正文的学习,法师又为同学们做了两个方面的前行:一、讲法规则;二、听闻动机。法师提到,很多善知识讲法一般都会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尤其是汉地和藏地善知识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讲法风格上差别尤其大。现在网络佛学院授课,因为参加同学的来历不一,为了更好地照顾到每位同学的受用,法师以后的讲解准备从三个方面来展开:第一个是“通文意”,就是讲解通顺正文的基本文意;第二个是“明关要”,即在前面通文义的基础上,明确这一段的关键和要点何在;第三个是“定取舍”,结合缘起和背景有所取舍,以便在生活中观察与实践。

  讲到闻法动机,法师问大家为什么来学习?到底是什么动力在推动?法师说到,同样做一件事情,因为内心的所求与动机不同,所得的结果也就会不同,甚至差别会很大,正所谓所求定高下。所求即是发心。法师引用师父的话“发心决定始终”来说明发心对于我们做一件事情的重要性。确定好始终,中间才不至于有太多偏差。我们学佛就是要成佛,但问题是每个人对佛的理解又各不同,所以准确地说每个人要成的,都是自己心中所认为的佛。所以,当我们明确说学佛是为了成佛以后,紧接着要了解的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佛。为了解佛真实的境界,我们就要通过佛讲的法去了解佛的内心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就会在我们内心树立一个生命典范。当内心有这样一种觉受之后,外在就愿意这么去做。另外一方面,当内心还没有的时候,除了学习,还需要通过一些外在的形式来不断启发。对我们来讲,最简单的仪式便是每次学习之前的皈依发心和学习之后的回向。细细品味一下其内涵,都是与生命的宗旨相关的。皈依发心和回向这个头和尾确定了,中间就偏不到哪里去。

 

策励发心,成大悲正士——6月27日网络佛学院《道次纲要》之三课堂笔记

 

 

  我们通过这些仪式来策发内在的发心,这些仪式一般来说都属于宗教仪式,对于尚未建立宗教信仰的人来说,可能会觉得有点不适应,但仪式背后所传递的确有它的内涵。法师在这里补充了宗教的概念。宗是宗旨,教是教育,宗教即是关于宗旨的教育,它所关心的是我们生命最深层次的追求。如果这样来界定宗教,那么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实际上都需要宗教。但另外一方面,我们也不要期望宗教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有关宗旨的教育,虽不能代替关于知识的教育、生活技能的教育,却能够让这些教育变得更有意义。最后总摄闻法的动机是通过听闻佛法了解佛的功德,了解佛的境界,并不断将这种功德和境界,内化为自身的功德和境界。

  谈了讲法规则与闻法动机之后,是开始正文的学习。学习内容为皈敬颂的第一句话:“敬礼于诸至尊正士具大悲者足下”。照着上面所介绍的讲法规则先通文意。

【通文意】

  首先是“敬礼……足下”,这个就是稽首礼,就是以自己的头面碰地,而且是顶礼在对方的足下。头和脸是人最高贵的地方,现在我们要把最高贵的地方放在对方最下的位置,代表什么呢?因为是我皈依的对象,我现在要去学习,愿意把我身体最高贵的地方放下来,这就代表着谦下,代表着我愿意把我所有的知见,所有过去的认识先暂时放下,全神贯注地向对方去学习。外在的是稽首礼,如果是内在的话,那就是归命,我愿意把自己的生命清空,以更好地从您这里汲取的营养,让生命重新焕发新的光彩。这样一种稽首礼,就表示了这样内心的行相与誓愿。为了对照理解这种礼节,法师还介绍了另外两种比较常见的礼:一个是平时见到同行善友时的合掌礼;还有一个是主要用于长辈的问讯礼。

 

策励发心,成大悲正士——6月27日网络佛学院《道次纲要》之三课堂笔记

 

 

  第二个是“至尊”。至是至高无上的意思,尊是尊贵。那这个至高无上的尊贵是什么呢?法师用孟子的“天下有达尊者三,爵一,齿一,德一”引导大家思维佛是哪种评价体系里的至尊。古代在朝廷里,今天在单位里要按职位来分,正所谓的“爵一”;在乡党间就要按年龄和辈分来评定,正所谓“齿一”;而对于辅世长民来说,则要按德行,正所谓“德一”。在这里讲佛是至尊,就是因为他在德方面是至尊。

  第三个是“正士”。法师问现场的同学,“正士”是什么意思?有同学说有正知正念的人。法师引昂旺朗吉堪布的开示,讲正士“有知善别恶之意”。然后用《说文解字》对“正”、“士”分别作了很有意思的解释。“正”由两部分组成,“一”和“止”,徐锴注解说:“守一以止也”。“一”是什么?“一”就是宗旨,就是我们的至尊,这样一个典范就是以一贯之的宗旨,行为中要按着这个宗旨标准去取舍,要止住我们不能成为这个典范的所有行为。“士”简单地来说就是人,在昂旺朗吉堪布的解释里说还有功能的意思。比如说三士道,三士道就是针对具有三种不同功能的人而安立的。在过去我们的传统文化里也有“士”的概念,有两层意思:一个是从爵位上来讲的,所谓士、大夫阶层;另一个是从人的品性志向上来讲的,表征的是人内心的一种追求,这个士将来可以成为君子,也可以成为仁人;可以成为贤人,也可以成为圣人。由于内在的发心不同,结果自然不同。这儿讲的“正士”就是这样一个意思,就是内心要有这样一个宗旨、目标,以这样的宗旨、目标再去取舍抉择的时候就是正士。按照《说文解字》的说法,“士”也可以分解成“一”和“十”,代表的意思是“士始于一而终于十”,这个士就有以一贯之,至始至终的意思。

 

策励发心,成大悲正士——6月27日网络佛学院《道次纲要》之三课堂笔记

 

 

  第四个是“具大悲者”。法师提问“大悲”是什么呢?同学们答:“大悲心”、“悲心”、“菩提心”。法师在这里给悲和慈下了一个定义:悲是“拔苦”,看到别人苦,希望救他一把;慈是“与乐”,即使对方已经很快乐了,还是想让他快乐。所以平常我们常说,看到别人痛苦,就容易生悲悯心;平时也常说慈母,母亲对儿女常怀慈心,希望给儿女无限的快乐。那么“大悲”与“悲”有什么不同呢?“大悲”自然包含“悲”在里面,但是在有些境界里生不起悲心,却一样能生起大悲心,说明大悲心具有更广阔的内涵。这个“大悲”就是以具足出离心的内涵为基础。

【明关要】

   在通过文意之后,法师在明关要部分,又做了总结和提炼。稽首礼也是归命礼,表明要将自己全身心托付给这样一种人生的愿景:在这个愿景里,佛是我们的人生目标,而如理抉择的智慧以及遍及一切有情、一切时处的大悲心则是达到这样人生目标的保障。

 

策励发心,成大悲正士——6月27日网络佛学院《道次纲要》之三课堂笔记

 

【定取舍】

   法师结合现实缘起开示皈依的内涵以及在生活中的具体做法。佛法僧是三宝,而师法友则具足随顺三宝的内涵。皈依之后,还要系统学习佛法,这个时候找到随顺三宝的师法友团队就是一件很必要的事情,这样一来,佛法僧三宝的内涵在这个团队里就慢慢具足了。大家承担网络佛学院,一起学习佛法,实际上就形成一个团队。在这个团队里边,彼此不可分离,佛法在我们的生命中不知不觉就开始沉淀下来了。

  学习结束后,法师又倾听了现场同学的心得和反馈,以期不断改善上课的效果。一个半小时很快就过去了,小屋又恢复宁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