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龙泉日记

标签:
龙泉寺善知识佛法和合文化 |
分类: 龙泉每日 |
12月25日龙泉日记
上午,海淀区人大周来升主任、通州区人大张文山主任等在贤立法师的陪同下,参观龙泉寺的事业部及寺院辽代古遗址。
中午,广而告之董事兼执行总经理邢海燕来寺院参访,贤启法师接待,仁爱基金会的林启泰秘书长陪同参观。
道次感悟:法之尊贵何能喻
法的无上尊贵,决定了为求法而应付出的代价。
佛在因地上,为了求得一四句偈,即便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惜。
玄奘大师为了求得佛法,不远万里,不辞辛劳,宁舍生命,不愿回头。
古来的祖师大德,为了寻求善知识,忍饥挨渴自不必说,来自善知识的委屈责罚,亦能毫无怨言。还记得一位善知识说:打不走,骂不走,才是真宝贝。这个也是代价。
每每想起这些,内心不免感慨万千。
回想一下,今生有缘遇到佛法,好像都是送上门的,之后还有同行善友不断的引导与呵护。时间久了,就以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有时不顺心,再闹闹小情绪,吓唬吓唬周围的人。
现在想来,真是愚昧到了家。
扪心自问,我来干什么?
为了求法,为了学法。这是来自生命深处的需要。
既然为了此,那就要做好充分准备。无论什么苦,都要有勇气去品味;无论什么困境,都要有勇气去超越。在这个品味和超越的过程中,将那颗情绪化的无常心,变为理智化的永恒心。
有一个事实,亦需常在心中掂量:佛法离开自己的生命,照样存在,自己的生命,离开佛法,却非常危险;善知识离开自己的生命,亦不乏可以饶益的对象,但自己的生命,离开善知识,却很容易干枯。
如是思维,亦应如是发愿:愿生生世世,无论遇何困境,终不舍离善知识,亦终不放弃追寻正法。
今生后世修学环境的营造
中午,研修处的几位干事,一起面试几位申请讲师的居士。在面试前,研修处的林老师给大家讲以如何的意乐来做讲师。
首先林老师提出一个很多人都会有的疑惑,我们学佛,知道成佛的时间很长,但我们的人生又很短。那怎么办呢?
在这里林老师建议大家可以去看师父的一篇开示《明记宗旨
林老师讲,在这篇文章当中,师父说,我们无限生命是成佛,那我们这一生至少要从三个方面去设立目标。第一个是自身教证功德,第二个是弘法利生事业,第三个是今生后世的修学环境的营造。在这三个目标当中,最重要的是今生后世修学环境的营造。因为它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弘法利生和自身教证功德没得谈。
那怎么去营造呢?师父说,你要落脚在创建和融入清净和合增上的师法友团队,你要能找到这样一个团队,融入这样一个团队,然后让这个团队更加地壮大。
为什么我们每一生至少要先落在今生后世修学环境的营造上呢?林老师讲,因为我们娑婆世界它是分段生死,你活个七八十岁就得死了。佛陀出生的时候走了七步以后就又变成小孩了。他出生后,指天指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说完以后他就变成小孩了,他又什么都不懂了。佛陀都是这样,他也没搞明白,六年苦行后自己开悟。何况我们呢,我们来了到现在都搞不明白我们自己是谁。所以今生后世修学环境的营造就很重要?
怎么保证我们下一生再来有一个很好的环境?师父讲到要按照业果来抉择。因为我们这个器世间,大千世界运行的基本规律就是业果,业感缘起。那只要能把握这个业果,对未来多少就有一点把握。
那怎么样才能感得下一生再来,还能够在一个清净和合增上的师法友团队里面呢?那你首先这一生要找到一个清净和合增上的师法友团队,找到以后就要融入这个团队。要造和合的业,造和团队相融的业。
林老师最后策励大家,这一生落脚在师法友清净和合增上的团队里面,在这个团队里面当中猛利地造弘法利生的事业,在猛利造弘法利生事业的时候,对境炼心,成长自身教证功德。
这个落脚点落好了,师父所讲的三个目标就都有了。按世间的逻辑规则来推理它也是这样。所以我们一定要搞清楚我们落脚点在哪里,然后怎么去用心,怎么去用力,最后我们能够得到什么,把理路理清楚以后,可能我们走得就更顺畅一些。
周末义工活动
又一个周末到了,在山下忙碌了一周的这些周末义工们就像候鸟一样,在每个周六的清晨都会从山下飞回龙泉寺,在这里干两天活,获得一身的轻松,然后再回到市区。
欢迎大家回家
过了冬至,气温也终于正式进入冬天了。早晨坐公交车过来的时候,脚都冻的有点麻木了,山上风大,比市区自然要冷很多。但是周春海师兄和庞亮师兄已经早早的在景区的门口迎接大家了。冬天的凤凰岭几乎没有什么游客了,从346公交车上一块下来的几乎都是周末的义工。周师兄和其他几位组长拿着名单,和景区的工作人员一起核对每个人的名字,核对完毕,周师兄说外面太冷了,大家先去斋堂取暖。山上的风比市区大很多,他们还要继续在这里迎接其他的义工,这些管理员师兄们,为了周末义工活动能够正常进行,付出了很多心血,看着师兄们冻的通红的脸,几位义工对着他们深深鞠了一躬。
芙蓉师兄,也是老义工了,每周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她总是能给这些新来的义工以无微不至的关照。芙蓉师兄提醒组织的师兄,对于第一次来的义工,要把乘车路线写得清清楚楚,告诉大家先乘地铁4号线,然后到西苑换346到终点,不能只说让大家在景区门口集合,组织的师兄感觉当时就很受教,马上改过来。这些新义工,沐浴在这些组织义工们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有的时候真的让人对这里有一种家的感觉。
用完午斋,西跨院集合,贤兆法师每周都会跟义工们合影。这次法师发现又多了很多新鲜的面孔,让第一次来龙泉寺的举手示意,居然又有20多位师兄第一次来。看出来,义工的队伍在逐渐的壮大。今天这么冷,依然没有阻止大家回到龙泉寺的脚步。
轻松交流
每周的交流会充满未知,大家都欢喜体验“无常”。本来原计划是请贤宏法师给义工们开示,可是由于贤宏法师临时有事情,请贤俊法师来和大家交流。法师是临时邀请来的,所以开示的时候就介绍了这次和大家结缘的原因。法师在分享过程中,谈到了坦然面对一切,皈依三宝,交付给佛菩萨开心去做就好了。
一位师兄谈到了信佛的人和家人相处的问题。她说自己吃素而家里人吃肉,她看见父亲吃那么多,恨不得自己替父亲背因果,自己吃一些。
法师讲说,其实我们古代吃肉是很少的,古人很知道人与自然的平衡,素食为主,这里排除因果,肉食只是过年或过节的一种点缀而已。但现在西方科学观念认为人的营养是肉蛋奶,但结果是现在出现了很多奇怪的病。包括为了满足所谓的营养,饲养中都加入了很多的各种各样的药物,最后都转移到人身上。至于说替别人吃,孝心可佳,但方法欠佳。刚开始可以采取一些折衷的方法,先让他吃一些素食。法师顺便也说,初开始的时候对做这些素食的人也很不理解,但现在觉得这也是佛菩萨的慈悲,不能一下子断掉,可以有一个过渡的方法。
一位师兄问到一些自己不能理解的佛的心理,法师笑着说其实拿我们凡人的智慧去揣度圣人的心理,还是不容易搞懂的。
欢喜出坡
出坡劳动,无论何时都是很殊胜的。传砖,运沙子,拔钉子......在这些劳动中大家动中求静,都能或多或少的放下内心的尘劳,还自己一份自在。
全体义工排班集合完毕,共6个小组,吴志超师兄宣布,今天大家的出坡内容主要有三项,一组是拔钉子,这个任务就交给芙蓉师兄的第1组,孙师兄带领的小组因为都是体力好的义工,毫无例外的被分去运砖,剩下是师兄,负责把山下的砖手递手的传到半山腰。任务分配完毕,各小组领命而去,开始干活了。
有些义工很厉害,在干活中能找到很多窍门。比如传砖的时候,大家都念佛号;拔钉子的时候,想象去除自己的贪嗔痴;运沙子的时候,想象自己的资粮慢慢积累。
大家干的心里欢喜,身体轻松。甚至有很多在山下遇到问题的师兄,干活的时候就豁然开朗。都感念三宝恩德,心里勇喜。而且和十方众生结缘,和这么多师兄相遇,那种喜悦绝非话语可以言说。所以这些情感,就化成了寺院里的一块块转头,一粒粒沙子,一张张木板,当然,还化成了一张张笑脸,一声声感恩,一颗颗净化后的心灵。
师兄们有说有笑的干活,也感染了上山的游客,一位游客看到大家干得热火朝天,就问是否可以加入进来,热情的义工们欢喜地接纳了他。
当这些义工下山,就带给这个社会一份安静,给躁动的心灵一点安慰。他们被寺院改变着,生活被他们改变着,故事还会延续,延续。
佛法不逃避问题
每次相见欢大家都是谈如何与龙泉寺结缘,如何接触佛法。这周就有点不同了,这次法师和几位骨干义工都因为元旦法会没能参加,所以气氛的把握不是很及时,不过也好,这次也提到了一些内心深处的疑惑。
贤如师兄带动大家读法师的文章。文章读罢就谈到了一些现代人的心灵问题。
庞亮师兄积极分享了他学佛的喜悦,大家都因师兄的单纯善良而感动。
杨义法师兄更是结合自己生活经验,紧密结合生活谈到了他所理解的善行。他说其实就是你想怎么样被人待,自己就怎么样待人。这种代人着想的真诚,正好和他这个领队的职位相应,赞叹随喜。
有一个师兄谈到开悟,明心见性等等,这些随处可见的名词,其实际意义只有极少数人理解。至于它的真实意思,大概只有明心见性的人知晓,没有开悟的人谈的再多,也是枉然。
另一位师兄提了几个很多人都在意的问题,吃素是否健康,为什么信佛的国家都不是很发达,有的信佛的人的道德素质确实值得商榷,面对山下的社会,我们该拒绝它的一切吗?
对这些问题,很多师兄发表自己的看法。乐音师兄的看法,面对现代化的一切,佛法不是回避它,而是考虑如何更好的利益众生。问题不在这些现代化的改变,而是使用它们的人类。所以学佛不是拒绝,而是以一种正确的方式处理。另一位师兄则说一切灾难都是人心感召,该改变的是人心。
由于时间的关系,很多师兄的看法都来不及发表。当然,发现问题之后,解决这些问题,也不容易,不过,有佛法,就有办法。希望每一位义工明天也能来,以后也能来,经常来,一定能找到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21点整,踩着一路清风,顶着一轮明月,义工们回到安静的寮房,静静回味这一天的生活。也期待明天有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