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龙泉日记

标签:
龙泉生命开示自助旅行烦恼习气 |
分类: 龙泉每日 |
12月23日龙泉日记
冬至过后,“三九”天开始了。俗语有“一九二九不出手”,今天是一九的第二天,早斋前,风在呼呼地刮,吹在脸上还真有点寒冷的感觉。但到上午太阳出来了,风也小了,顿时觉得暖和许多。金龙桥上,来往的游客很少,几位扫地的义工低着头,慢慢地一扫把一扫把地清扫着桥面,寺院里很寂静。
道次感悟:无限生命是一种眼光
无限生命是一种眼光。这种眼光尊重生命的连续性,而不是割裂地看待生命。所谓生命的连续性,就是不但承认生命有过去、现在和未来,而且还承认现在的生命是过去生命的延续,将来生命是现在生命的延续。
这个看起来很简单,但要成为一种看待生命的眼光,并不容易。人们往往会被眼前所看到的蒙蔽,或被当前所能感知的局限。对当前感知的力量是那么强大,以至于让人无法从这种现实的影响中跳脱出来,因而忽略了过去,也无法看到未来。
当人们无法认识过去,也无法展望未来时,实际上不知不觉地就成了当下感知的奴隶。这样一来,人的视野就会越来越短浅,越来越为眼前的需求所逼迫。人的生活,因此变得出奇的被动。
人要从这种被动的生命状态中走出来,首先应学着以无限生命的眼光来观待自己的人生。
生命的无限性,这是一个事实。虽然是事实,却无法用我们的眼睛看到它。眼睛看不到,说明不了事实不存在,只能说明我们眼睛观待事物能力的局限性。
事实上,我们的眼睛不但生命的无限性看不到,就是连具体物质的有限性也无法看到。所以,科学家们才发明出显微镜和望远镜,帮助人类看到只用人眼无法观察到的事实。
遗憾的是,无论是显微镜还是望远镜,这个只是在空间尺度上放大或缩小。人类目前似乎还没有发明一种什么镜,能够在时间尺度上进行放大或缩小。因此,也就没办法借用这些镜,来看到人类的过去或未来。
鉴于这种事实,人类对生命在时间尺度上的透视,不但需要人们的观察,更需要人们的思考。思考,可以让一个人变得深邃,从而看到其他人所看不到的诸多事实。无限生命,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事实之一。能够清晰地认识这一点,人便具有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眼光。
经验在传递
现在天气冷了,没有那么多的游客,大殿前就显得冷冷清清,但义工们的工作并没有丝毫地懈怠。这些天燃烧的油灯看上去有点不太美观,油烟比较大。每天香灯组的几位义工就得用心将那些油烟擦掉。为此做灯的谢老菩萨内心很过意不去,“看那些灯供养佛菩萨不庄严,还让李会、德凤他们几个人在冷风中擦那些灯。”
探讨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时,谢老菩萨说,这也是前一段时间发现,大圆钵内的油无法完全燃烧,和牛老菩萨及李会他们讨论,问题可能出在灯芯上。因为现在天冷了,原来随着大圆钵灯带来的那种灯芯可能有点细,产生的热量不能完全将油融化。所以就想一个办法,在原来细灯芯的基础上再加了一层棉花,没想到的是,油是融化了不少,可随之又出现了现在的这个问题。
谢老菩萨说,还是经验不足,这个方法行不通。
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尝试解决的办法,成功了就坚持,不成功再做新的尝试。生命就是在一点点地发现与尝试中前进。
十一法会心得:新一期生命的开始
十一精进共修结束了,回顾这六天的生命,自己感慨良多。
精进共修前自己非常痛苦,内心被烦恼折磨得要过不下去了。生活没有目标,无所事事,内心极其空虚。每天来到办公室,也没有认真工作,很快一天就过去了。就是每天在混日子的状态,不满于这种状态,生命中那么灰暗,极其没有光彩,似乎是被魔咒咒住了一样。希望跳脱这种束缚,可是自己没有办法。于是决定暂时远离这种生活,十一假期之后请假去自助旅行,希望让自己宁静下来,能够思索出内心真正的所求,能够找到自己生命的方向。所以对于精进共修并没有报太大的希望,并没有期望这六天的共修能解决自己的问题,还是在计划着共修之后要去自助旅行一个月。
当把这种准备去自助旅行的想法告诉贤生法师的时候,法师意识到问题很严重,为了能够利用好这难得的十一精进共修,对自己做了适时的开示,让自己意识到问题不在外境,而是在内心。法师指出自己是受世间的观念影响太深,所学的佛法在生命中并未起作用。
就这样,一个人在栗子园静静思维法师的开示。两个小时后,决定好好利用这几天的共修,让自己的生命有一个大的转变。现在回过头来看,法师适时的开示对于自己的生命是一次超度,让自己找到了生命的方向。
在法会第三天晚上研讨的时候,向贤启法师提问,虽然自己已经比较用心地学修,但是仍然没有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每天仍然有点像过日子的感觉,思维无常等的力量也都不足以转变自己那颗刚强难化的心。
法师开示说,要认真对待自己的生命,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任。
这一句话点中了自己的要害,的确自己对自己的生命是极其不负责任的状态,总是得过且过,有时想改变,不知从何下手。
后面法师又非常善巧地指点了具体如何操作。可以先从一些小事情上去思维父母的恩德,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用心之深之切,对比自己对待父母的心,极大的反差来刺激自己那颗冷漠的心。再回想自己长这么大,一直都是在索取,从父母那里、亲戚那里索取,从学校里、从社会上去索取,自己回报父母,回报社会的如此有限,自己的生命有什么意义呢?
研讨结束,在回到寮房的路上一直按照法师的教授在思维,想到自己很小时候母亲又要照看自己,又要下地干活,还要面临爷爷的冷眼,还有父亲的大男子主义,这些对于母亲来说都是很痛苦的,她为了自己的孩子,吃了那么多苦,受了那么多的委屈。
还有一次暑假回家,到家的那天,母亲为了想要早点看到自己的儿女,在拐弯的时候拐得太急,从车上摔下来了,但是母亲回到家没告诉我们摔倒的事情,而是忙着去做饭……
母亲为儿女付出的一幕幕浮现在脑海中,而自己平常是怎么对待母亲的呢?已经习惯了母亲的付出,很多时候觉得是应该的,对母亲极少有回报的时候,更可恶的是言语上还让母亲伤心,平常能够记挂起母亲的时候更是非常少。这时候自己内心真正转动起来,开始知道要努力用功。
由于前一天贤启法师的开示,在第四天的共修中,内心更有动力去缘到法,缘到母亲的恩德。
当天师父的开示和晚上法师带领的研讨,将自己所面临的问题也剖析得淋漓尽致。
一个是对现有空间不满意,对现在的工作不满意,对现实人生不满意,希望换一个地方,换一个工作等等,师父讲,这都是随着自己的烦恼在走,在不断加深我执和法执,这时候应该靠佛法的力量去转,否则就是随着自己的烦恼习气在走。
意识到十一之前自己想要请假外出旅行的行为,就是这种现行,如果外出了就是随着自己的烦恼习气在走,所以当下知道不能外出,要用佛法的力量去转变。后经贤启法师进一步开示,知道了一方面要多思维无常暇满等策励自己用功修学,另一方面也要多练习观功念恩,执取正面的力量。同时在内心用功,而不是在外在的境界上去分别,甚至是逃离境界。
另外师父开示,我们往往难以思考自己存在的意义和自己造作的意义,未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从而导致生活没有目标,每天都是循环在一些生活中琐碎的细节上,忙于一些事务性的工作,从而消耗了自己的生命。这就是自己参加共修前的真实写照。
师父指出来这种现行,但是自己仍不知道如何来解决。贤启法师又开示到,他自己也曾有过这种感受不到生命意义的痛苦。他是依靠对师长三宝的慈悲心的体会,对师长三宝有信心,所以就像孩子一样听话,从而逐渐建立了生命的宗旨。
贤启法师更加策励大家要努力思维、祈求、拜佛、忏悔,挣脱业网的束缚,让自己的生命透出一点光明。通过共修将最大的潜能调动起来,这是依靠共修的善力和业力的较量。
第六天晚上的传灯晚会,依靠禅兴法师带大家一起至诚发愿,将心专注在手里的心灯上,至诚供养,至诚发愿。这时候意识到自己一直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气毛病太严重了,心念也一直专注在外在的种种利益上面,发愿要突破。
以愿一定不要执着在外在的物质利益上,要超越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到达精神世界,心灵层面;同时发愿突破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更多缘到他人的利益,整体的利益,进而扩展到众生的利益,要突破小我,做到大我,最后是无我。
传灯的路线是师父亲自定下来的,师父确定这条路可以行得通,对我们最适合。真正开始走的时候,法师在前面带路,还有那么多同修一起同行,在走的过程中,发现道路被打扫得很干净,在一些紧要的点,如上下台阶处,有危险的地方,都有义工在旁边适时亲切地提醒,走起来内心非常安稳,非常踏实,也非常笃定,这样走一定可以平安到达目的地。
感觉走这条菩提路的寓意非常深刻,我们所有的觉悟之道,修行之道也是这样啊,师父在前面走过,知道这条路确实可行,最适合现在的因缘条件,而真正开始走的时候,法师们又在前面带路,周围有同行善友相互关照,同行的心灯互相映照,互相鼓励,在黑暗中并不孤独,走起来觉得非常踏实。
精进共修在传灯法会中结束了,这次传灯法会,就像是对自己这期生命的一个超度,使得自己重新找到力量和方向,认识到了师长三宝的功德,对于接下来的菩提路,内心更加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