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遵文六艺陈

(2011-06-08 13:16:29)
标签:

出家

端午节

法会

佛法

龙泉寺

艺术

遵文六艺陈

教育

分类: 龙泉每日

●  6月7日龙泉日记

禅兴法师一行参加海淀区民宗办财务培训课程

  上午9:00,龙泉寺禅兴法师率贤威法师、贤今法师和贤悟师一行四人,参加了区民宗办组织海淀区各宗教团体及场所代表开设的财务培训课程。

  今天的课程主要落实2010年由国家宗教事务局颁布的《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办法》。经过一年来的宣传和试点,今年全面展开。《办法》对维护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作用,对促进道场的公信力和规范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遵文六艺陈

 

净人班、准净人班参拜佛牙舍利

  上午,贤锋法师、贤书师带领净人班和准净人班同学去八大处灵光寺朝礼佛牙舍利。

  为保证各堂口的承担,同学们分成两批前往参拜。今天有十位准净人和十二位净人前往,明天贤书师将带另外九位准净人和十一位净人前往。

  在昨晚的前行会上,净人班和准净人班的全体同学观看了短片《佛典故事:从诞生到涅槃》,贤锋法师领诵佛陀因地为海尘婆罗门所发的五百大愿(节选),贤龙法师为大家作了关于参拜舍利中如何用心的开示。

 

遵文六艺陈

 

 

 

遵文六艺陈

——艺术组2011年端午奉献

  又是一年端午,时光总是如此神速,让人时常恍若昨日。去年在见行堂佛堂铺满艾草、香包、粽子的景象还时常在眼前显现,今年的端午却又悄然到来……

  首先从5日的端午晚会开始,有传统的梵呗、昆曲、古琴、古筝,还有德尘居同学们自编自演的话剧《屈原》,生动地再现了古人的生活!如研修处的方文昭师兄说:“看节目时,觉得一下子进入到了另外一个我所不知的年代,完全陌生的时代,很震撼!”艺术组绘画小组邱成龙同学说:“看了节目,感慨中国以前有那么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但现在丢失得太多了,觉得挺可悲的。因此我心里发愿以后在学佛法时也多学一下国学的东西。”


遵文六艺陈

 

  6日,艺术组在德尘居二楼举办了版画结缘和手工制作香囊的活动。这个活动的缘起是2011年3月13日下午15:00,贤启法师在流通处旁的接待室给艺术组的四位同学的开示,当时法师率领基金会的部分同学从南方的几个寺庙参访回来,给大家分享南方寺庙在艺术方面的发展都已比较成熟,因此鼓励艺术组的同学也要好好发心。倪达阳同学跟法师汇报了观摩星云法师书画展中获得的灵感,法师听后非常支持,于是开始着手准备和召集。

  早在5月16日下午,艺术组的负责人和达阳一起拿着端午活动策划方案找贤启法师,法师看完后便安排次日下午由德尘居几个部组的人力资源在流通处旁的会议室一起讨论这次活动。

  5月17日下午14:00,法师跟大家定了举办端午节晚会的大方向,然后让几个部的人力资源负责人自行讨论端午法会细则问题。当天就将晚会的大致节目内容及时间都定得差不多了,还将版画和自制香囊及其他活动的相关负责部门也定了下来。

 

遵文六艺陈

 

  当特殊而忙碌的一天活动结束时,艺术组的同学们聚在云台,举行了一个小结行会,下边是几位同学的感言及回去后发来的总结:

  达阳:这件事情从头到尾法师很支持,也很感恩欧阳老师,开始接到欧阳老师派给我的任务时,很逆反和抵触,想:“为什么让我做?”因为我还有别的承担。后来听欧阳老师说:“让你承担并不是让你亲自去做,而你只是此次活动的召集人,让下边的同学去做,你安排就好了。很感恩同行善友的拉拔,在整个过程中现很多相,后来又现慈悲相!她很信任每一个同行,交给你去办就好了。其实这是对同学的信任,可我却做不到。

  今天,这么多同窗四年的同学在一起干活,才发现同学们的手工活那么细致!原来在学校时,因为有竞争,所以看同学的画就看缺点。但现在看他们的画就觉得很有艺术特点!今天看到同学们手把手地教每一个客人来印,像老师一样!很感动!非常值得学习!这次的版画结缘活动大都是月铭供养的,而且还通宵赶活。还有高振鹏和张婧雅,接到任务后,二话没说就开始画稿!我以前一般情况下是不求助的,自己能做就自己做了,但现在学会求助了……如果没有师长三宝,这件事情几乎是不可能呈现的。

  于月铭:这次在艺术组的承担,收获的不仅仅是感动,还有内心的成长。这些来自于大家的信任,来自与同行善友的支持和拉拔,给了我更多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遵文六艺陈

 

 

  在刚开始加入艺术组的时候,就一直在想,我们能为寺里做什么?看大家画高僧图,画菩萨像,供养在寺里,特别庄严,也特别随喜和赞叹大家。但是一直以来,我们更希望能够利用自己的专业便利,为寺里做一些更大众化的事情,期待更多的人能够从中得到欢喜,开始感受佛法的温暖。达阳同学记起之前星云大师在中国美术馆作书画展览的时候,用到了木版画结缘的方法,鼓励大家参与印制属于自己的版画作品,这样一来,大家更加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也让整个结缘活动变得很有感召力。

  这时候我们注意到版画独有的复制性,它可以用一种简单直观的,而且相对便捷的方法,把我们想传达的祝福迅速地传达出去,这也回到了版画刚开始产生时的最原始的作用——让艺术贴近生活!所以我们也就借鉴了之前的结缘方式,鼓励大家亲自体验版画的制作方法,并完成出自己的版画作品。与此同时,我们这次还准备了以端午节为主题的丝网版画。丝网版画是在一种绢网上通过干过显影的过程将图案转到网子上,用漏板印刷的原理印制成画面,并可印制出颜色丰富多彩的画面。只是由于设备复杂,我们就只好在山下提前印好带上去,大家也就少了亲自体验的机会,稍微感到有点可惜。但是即使这样,我们也的的确确通过版画结缘,把关怀、把佛法带入每一位到来的菩萨心里,这才是最最欢喜,也是觉得最最值得的地方!不管这中间的过程有过多少纠结,步骤有多么复杂,只是那一句“感恩”、“很欢喜”就已经足够我们开心到不行了,发现自己原来也有能力让别人快乐,也开始感恩佛菩萨,让我们能够融入这样一个和合增上的团队中,心中对佛菩萨的信心也在瞬间倍增!

  早上的时候听一位常住的师姐介绍说,这次的结缘活动主要面向皈依信众,常住义工及其家属。因为有好多师兄师姐勇猛承担,他们总是默默地工作在最细微的角落里,有的是审稿编辑到半夜;有的则是带回家中,每天下班之后,顾不得照顾自己的父母,也顾不得照顾自己的孩子,却总是坐在电脑前做网站上自己承担的项目,当母亲不理解她的工作并劝她退出时,她却坚定的说:“我是不会放弃这份工作的,您以后也不用跟我商量这些了。”听到这些,心中的感动溢于言表,这时我才知道,“护持”的含义。而我们今天的版画结缘,也希望能够传达出我们对义工及其亲属无限的感恩。

  在这样和合的环境下,带着感动,带着满足,我们顺利完成了艺术组的活动,十分感恩大家的付出,感恩佛菩萨,阿弥陀佛!

  婧雅:今天的端午法会上,能与大家一起给义工及其家属结缘版画实在是很感恩,随喜大家。由于水印木板的特殊性,可以把制好的木板拿到山上来,并且让每个人都能亲手印制,这实在是太殊胜了。这次一共有8张板子,其中6张是弘一法师的书法,分别是“欢喜”、“安住”、“发心”、“清净”、“无上清凉”、“但念无常,当勤精进”,另外还有两幅小画。我们艺术组的同学分好工后,很有序地指导大家按照正确的步骤印画。

  最有感触的是,同样的板子,但每个人印出来的感觉都是那么地不一样。有几幅我印象非常深:有一位师兄印“发心”,由于他上墨的时候有点多,并且纸比较湿,所以印出来有的地方就散开来了,我担心印坏了,但把画揭起来一看,“发心”二字的边缘都微微的往外散,“心”字右上的那一点还散成了一朵传神的莲花!阿弥陀佛,实在是太随喜了。另外一个师姐印“清凉”,墨上的时候速度有些慢,所以印的时候有些困难,她还很担心会印不出来,但结果整个画面上两个淡淡的“清凉”,字里斑斑驳驳,像大理石的纹路,美极了,正是“清凉”的感觉!真的是随喜。

 

遵文六艺陈

 

 

  看着大家把自己亲手印的版画盖好章准备结缘回家,看着每个人从心底散发出来的笑容,我的内心也发出阵阵平静的欢喜,感恩大家。

  苑艺凡:整个环境氛围特别好,大家很开心,很随喜!我内心很欢喜。

  明亮:这种方式挺有创意的,让大家在工作和修行当中得到快乐和彻底放松,亲切佛法, 实现了“禅在生活中体验”,以后多搞一下类似的活动,同行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同时也是聚人气,吸引大家都来参与活动。

  张国:挺好,能亲手做和学到一些东西,自己亲自参与到工作当中去。

  雨曦:感受挺多的,学习到以前没有接触到的东西,一边做针线活一边听外边的音乐,整体感觉很舒服。

  伍琳:在龙泉寺度过的每个白天与夜晚都像梦一样,它与山下的生活交替变幻,相续不断,分不清哪里才是真正的醒来,也记不得熟悉的人们是属于哪个世界、哪个梦……这次回来依旧有这样的感觉。端午法会两天,却好像过了一世,那里的一屋一草都历历在目,这是往常的经验。而这次来山上比起往次却有了特殊的受益,它来自于在艺术组承担的版画结缘工作,这是我第一次感到自己的专业在更广的范围里起到作用,能够为更多的人们去做,这是我在学校里从未体验过的经历,也是我常常梦想的事情,今天便在这个乌托邦似的国土成为现实。我感到很幸福。

  我想将这件事的缘起分享出来,因为自它出现在我生活中开始,便不断地在教我各种各样的事情了,直到今天是为它做了个总结,才算是圆满的结束了一期的课程。

 

遵文六艺陈

 

  大概一个多月前,倪达阳有一次特意把我叫到家里讲艺术组想组织版画结缘的活动,她说我学木刻,可以做一些版找一些字或画,让大家亲自体验一下自己动手印制版画结缘回家的感觉,这样做的原因和好处很多,她站在我的角度想了几个理由:

  一:这是一次很好的向大众推广版画的机会。因为目前无论艺术市场还是人们日常审美

  都更多的关注油画与国画,对版画的了解非常不够,以这种形式可以让更多的人去了解版画的制版和印刷过程,为大家的文娱活动增添一种方式。我是学习版画的学生,这对我来说真是一件高兴的事。

  二:木刻版画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它的起源甚至可以追溯到汉朝,举世闻名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卷首图便是版画作品,古代版画初期的功能就是作为宣传佛经故事而发展起来的。现在印刷技术早已取代了版画当年的作用,但它的审美价值依然很高,当我面对一张手工刻制印出的《金刚经》图解时,崇敬之情便在水与墨的自然变幻中升起,这与我们常见的机器印刷品是很不同的。并且宣纸所带来的温润品质也同样应影响着人们的心,那是一种美好品德的象征(关于版画的种种我不在这里多说了,以后会有一些关于版画的系列信息,让大家更方便的了解这门艺术)。

  三:这是一次真正的历事练心。对我来说独自一人完成一项在自己掌控范围的事不难,

  而聚集大家共同做事却没有经验,而这次一是要找来同学一同完成初期画稿制版的工作,二是要在法会现场指导来参加印画的的众菩萨们完成他们自己的作品,这都是需要沟通与协调的事,也是我需要锻炼的方面。(在今天傍晚结行时,欧阳师姐的话让我更加清楚这一点:将工作分配出去,让更多的人共造善业,才是大乘佛法修行的做法,如果只是自己一人包揽大小事情,反倒只是将福德资粮归为己有,而不是利益广大众生的心。我因此很受益。)

  三:给予的快乐。(这是我今天感受到的,这样的快乐的确不虚:当看到许许多多

  人拿着这些书画作品离开时,当看到无论小孩还是老人,都认认真真动手印制自己的版画时,心中仿佛有温暖的泉水在流出,这就是一种满足。虽然忙乱和有些累,但却不会厌倦和抱怨。)

  四:让义工们和他们的家属在这里感受欢喜,亲近道场,同行和合。这也许是这次活动的主要目的吧。

 

遵文六艺陈

 

 

  这是当时她的考虑,我很赞成,并马上决定答应此事。因为找图集字刻版都不难,又是件没做过的事,很想尝试,顿时心生欢喜。还有许多在过程及细节当中体现的智慧和美妙,都是这个清净庄严地藏着的秘密,只有亲临此地亲身承事才会发现。

  后来,在夜幕笼罩的美院露天剧场里,倪达阳又给我和于月铭、戴梦怡、唐博几个同学开了个小会,还有月色和杉树是见证。就像佛菩萨的化现,将过程中产生的退心和纠结一洗干净,重新调整了状态,心中也更清楚了此事的意义。直到今天,这样心力的渐弱与增强一直是反复着的,可当我看到德尘居二楼的内院,大家一起支起黄色帐篷摆上条桌时,我才阿弥陀佛,感恩感恩!

 

 

遵文六艺陈版画组的同学

 

  又回想当初倪达阳刚通知我端午法会艺术组要举办版画结缘活动时,心里有些担心,怕印不好。但今天一天下来,发现不是印不印得好的问题,而是大家高不高兴的问题!有时反而觉得印不好更好看……这种形式让大家学到了做事发心更重要,而且要让大家参与进来,大家一起做才更有意义,而跟事情的结果没有关系。

  ……

  看完同学们的总结,不知为何,脑海里冒出的是当年唐玄宗写的《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一诗: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遵文六艺陈。

  股肱良足咏,风化可还淳。

  不知这位“性英断多艺,尤知音律”的皇帝老儿,如今到了什么地方。阿弥陀佛!

 

 

 

郑州学佛小组回寺参学系列报道(之四)

  今天端午,郑州学佛小组此次参学的最后一天。

  寺里活动很丰富,大家一起采艾草,参加放生。几位手巧的同修还制作了香囊,讲师带着大家又认真地介绍了山上各个部组。小组的成员中有几位就是网站、微博的义工,这次在山上见到了很多平日只闻其名而不见其人的同行。郭红梅说:“在家过节可能就那么一天过去了,没留下什么,但在寺里过节,感觉非常欢喜充实。”

  短短四天,大家有太多的感动,她们已答应回去会把心得分享给大家。

  下午山上的同修给郑州学佛小组的同学送行,来时天气炎热,离别时风送清凉。

  她们带着同修送的艾草、版画,带着或流出来或忍住的泪水,带着无法用言辞表达的感恩,带着师长的关怀鼓励,带着无尽的法喜,带着同行的祝福,带着佛陀的关爱,带着佛法的润泽回去了。

  世间有多少首关于离别的诗歌,大都带着伤感,又有哪支能表达我们离别时的感受?我们的离别也有泪水,不是因为痛苦而是因为感恩;我们的离别也有拥抱,不是因为不舍而是因为鼓舞;我们的离别也有顾首,不是因为绝望而是因为希望。

  这份感动会化作大家精进学修的动力,这份感动会化作对师长三宝坚定的承诺。法谊不会因为路遥而减少,我们相信郑州学佛小组和外地的居士的心一直和我们在一起,一直和三宝在一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雨中的庆莲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