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龙泉日记

标签:
德尘居锅炉房法会龙泉寺压力泵 |
分类: 龙泉每日 |
11月9日龙泉日记
总想寻觅这座龙泉古刹特有的气息,特有的神韵,发现那气息和神韵其实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只是需要我们停下哪怕片刻的躁动。去倾听,去凝视,去感知,心会有山泉浸润的清凉,心会有月光朗照的安详,心还会有一种激越昂扬的力量。
当你对司空见惯的事物,仍能灵动地感知时,说明内心的寂静对外境更加敏感而不是麻木。如同领略每天同样的日出,会体悟出不同的胜景妙意。
7:00,在栗子园暖棚,深灰色的棉被已经全部运到现场。到下午16:10,暖棚上已经铺好了塑料薄膜,薄膜上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卷扬机旁,工人们正在最后焊接连通卷扬机和棉被的钢管。与此同时,因地制宜依地势而建的高达2.5米的地窖墙体已经完工,这样将形成9×6加6×4平方米两段连成一体近80平方米的大地窖。16:30,四十多根型号为Φ20罗纹钢运抵栗子园,这是为下一步搭建暖棚圈梁而准备的。
8:00,两台扬程达28米的压力泵运到见行楼锅炉房。下午,配件齐备后,工人们开始切割钢管。安装焊接好后,完全能够保障同时供暖给见行楼、东配楼和北配楼。而拆下的扬程15米的压力泵将运到德尘居锅炉房,与另一台同样扬程的压力泵配合使用,将保障德尘居一带的供暖。
9:00,见行楼佛堂,一周一次的老年念佛团活动开始了。从现在起,经过硬件的三次升级——从西跨院、大众斋堂、德尘居佛堂到见行楼佛堂,在师父关心、僧团支持、贤因法师帮助下,一整套具有龙泉特色的念佛仪轨正式确立并实施。13项念佛仪轨全部圆满,一共需要近两个小时。
下午,僧团丁班在出坡搬运石头后,又到龙泉新区将煤炭运到德尘居锅炉房。17:00,由客堂住宿组、机动组等组成的善行组27人出坡运沙子到工地。
烧锅炉的妙趣
初冬的脚步悄然临近,不知道寺里今年的供暖有何打算呢?前几年负责烧锅炉的一直是贤月法师和陶武贤师傅,于是一早便透过对讲机寻呼:“贤月法师,贤月法师,您在哪里?”“听到,听到,我在见行堂地下锅炉房!”莫非我们还是迟了一步,寺里的供暖已经启动?
在见行堂的北侧,有一间不起眼的小屋子,原来这里就是“锅炉房重地”!门开着,隔着围栏望去,只见贤月法师和陶师傅正拿着铁锨,乐呵呵地站在下面一层和泥。
取暖准备
顺着狭窄的楼梯下去,里面是自己看不大懂的锅炉设备。问法师:“您这儿忙什么呢?”
“清煤灰,是以前留下来的,先要清干净。”
“寺里准备什么时候开始供暖呢?”
“那要看天气,白天气温低于10度,就要开始供暖了。昨天居士楼那边的锅炉已经开始点火试烧了,见行堂也马上要试烧了。”
寺里一共有三个锅炉,一个在居士楼那边;一个在开水房,负责德尘居的供暖;另一个就是在见行堂这里。为了今冬的供暖,贤月法师夏天就从昌平订购了二百吨煤,那里是北京最大的屯煤场。“买得早,便宜好多呢。”法师说道。
居士楼的锅炉一直是陶师傅烧,虽然整个冬天,每晚都是在暖和的寮房里安然入睡,却从来没有想到去看看在背后默默付出的人。而办公室恰好就在锅炉房的上面,所以去年冬天几乎天天都会见到在这里烧锅炉的贤月法师。再冷的天,法师也穿得不多,光光的头露着,脸被风吹得红扑扑的,一脸的阳光,全然不像我们,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偶尔在外面走走,一阵寒风吹来,赶快裹紧羽绒服。记得有次问法师,每天几点从内院赶过来烧锅炉。法师带着永远轻松的微笑说:“我就住在锅炉房旁边的小隔间里,凌晨一点起来,然后黑乎乎地跑回内院叫醒另一位轮班的法师一起烧。”白天工作的时候,法师常常轻轻地敲开编辑室的门,摸摸暖气的热度,问冷不冷,让我们的内心不由得生起隐隐的愧疚。
“今年您还烧锅炉吗?”问法师,心里暗自体会着一个个漫长冬夜的辛苦。
“应该是吧!今年该是我第三年烧锅炉了。”那口气和神情依旧是充满阳光和朝气。
“我看您挺喜欢烧锅炉的,能不能说说好在哪里啊?”
“烧锅炉可以为很多人供暖,让大家安心办道,集的资粮多着呢!”
“可是天天都得起早贪黑,冰冻三尺,北风呼啸,心里有没有过不平衡呢?”
“那倒没想那么多,这是师父交给的任务嘛!多承担,才能成长快!而且也没什么困难的,干干活儿,身体更壮实了,对磨练意志也有帮助啊!”
“那有没有过分别心呢?比如像我吧,感兴趣的事情就喜欢做,不感兴趣的就垂下眼皮不吭声了。虽然明知道都是集资粮,可心里还是会有这样的分别。”
“其实不在事上,关键是用心啊!”法师停下手中的活儿,真诚地说道:“烧锅炉也有佛法在里面,你用心去做,心里就会容下很多的人,这样心量就会慢慢打开。烧锅炉的时候还可以体会专注,减少散乱心。修行不就是要去除心里面这些不好的东西吗?烧锅炉看着是体力活儿,可是同样是完善自己的过程,同样可以帮助自己提升到很高的境界,甚至是成佛。所以,有这么大的好处,为什么不去做呢?”
运煤忙
离开锅炉房之前,忍不住对贤月法师说:“我哪天也跟您学烧锅炉!”
在这座纯朴的寺院里,何处都可以看到法师和义工快乐忙碌的身影:传砖运沙、照看香灯、清扫寺院、捡拾柴禾。在这座清幽的寺院里,时时处处都流淌着那样一种妙不可言的安详与愉悦,仿佛那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蕴含着不尽的慈悲与智慧之光,尽情地让每一颗寻觅的心灵沐浴其中。
深信今世可超拔——两届总召集人的心得
伴着满天祥云,风和日丽,“九·一九法会”结束了。与往常不同的是,心里没有以往欢快愉悦的感觉,取而代之的是心灵的沉甸与平静的反思。
为了将法会呈现得圆满,“十一法会”结束后一直住在寺里。准备好了所有规化、人员,满怀激动、希望、自信地迎接法会的到来。
离总前行还有两天,法师突然告知朝山当天会下雨还会刮风,朝山仍会继续。一下子蒙了!静静地坐在电脑前思想却无法集中。正在思考该如何应对时,又被告知,朝山当天皈依取消,改成学修处成立一周年供花发愿的活动。随之而来的是学员报到的数量增加,用餐人员的增加,使用场地的增加,朝山时存包量的成倍增加等等一系列问题。一时间,除了皈依祈求外,思路怎么也无法理清楚。
这时,法师提示“所有境界都是成佛的资粮,可以突破这些境界的时候,就可以提升一大节”。心如揣着十五只吊桶,勉强地笑了笑,仍然努力地理清思绪,却不知道已经种下了一个巨大有漏的种子。纷乱的思绪没有就此停止,当自认为所有一切都准备好的时候,进入了法会的前行会,果在这个时候呈现了。
由于我个人的纷乱,没有仔细关注流程。离前行会还有十五分钟才发现没有布置法师讲台,忙乱地布置完以后,和副总护持说准备请师,自己忙着去处理别的事情了。副总护持似乎也处于纷乱的状态,以为说给当时在场的别的义工,也忙事项去了,结果法会的前行会向后推迟了三十分钟才开始。
经过一整夜的思考,终于明白了自己的问题出自太过凭经验做事情,一切在按照以往的经验来办,认为自己的下位也是十分有经验的人,从而忽视了流程、细节,更忽视了关注缘起。这个境界深刻的教训是,在引领一个团队的时候,领头的人一定要宗旨目标明确,流程清晰,清楚流程间需要处理的事项,在排好事项工作后,一定要纵观全局。不要因为自己纷乱,不明确方向,导致整个团体方向不明确,做事出问题。
吸取了教训,进入了正行的第一天。当天下着小雨,法务组的师兄们用过早斋,开了个简单的分工会,披上雨衣冲入淅淅的雨水中。感动由心而生——为大家的发心、认真、努力,深深感动着。这时,供养组师兄们也在努力地捧着供果布置西跨院。
天色终于亮起来了,对讲机里传来贤生法师的声音,朝山取消改为诵经。这时第一个想法就是赶快招回大家,让他们可以在屋里坐下来,喝点热姜糖水。然而,他们直到收完已经布置好的场地以后才回来。下午,大风起来了,好在大家都坐在佛堂诵经,自己也在办公室里坐下来,理清后面的流程安排,以及需要宣导的事情。爱心大使组的师兄们送来了热姜糖水,看着他们被风吹乱的头发,以及冻得发红的脸,冻得发紫的手,说:“大家休息一下吧”,得到的答案却是:“没事,还要去工地呢,那里的师兄更辛苦”。感动得再次说不出话来。
庆幸一天终于平静地度过,放心地去用药石。当第一口馒头放进嘴里的时候,“啪”的一声,东配楼的斋堂进入黑暗中,接着对讲机里传来辅导秘书于少娟师兄的声音“居士斋堂停电了”。脑子里突然一个念头:见行堂是不是也没有电了?收起餐盒冲到见行堂,发现整栋楼都没有电,好在应急灯亮着,没有完全黑下来。
广场上已经有很多居士在排班,告知辅导员风大不要让居士在广场上排班直接进入见行堂后,转身冲向僧团。刚上楼梯,看到贤立法师等几位工程部的负责法师已经在商量如何紧急的处理。这下放心了,转身走下楼梯,想着:如果一直不来电会怎么办,蒙山要不要继续进行?
此时,除了祈求已经无能为力了。看着场地里静静坐着的居士们,拿着手电来回引领的义工们,以及山头上呈现出来一团黑色的乌云,头一次感到我是那么渺小。以往一直认为自己福报满满,可以控制一切的自信通通没有了。一场法会又下雨又刮风,好不容易风停雨歇,停电又来了。怎么自己承担总护持,遇到了这么多的境界!收回念头继续祈求……灯亮了!一口气终于松了下来,蒙山顺利进行。
正行第一天结束,风雨也像商量好了似的就此停止了。明月当空,留有一丝似龙的白云,围绕在月亮周围。望着山下的万家灯火,怀着沉重的心情进入了晚间执行组正行第二天的会议。
正行第二天,在平静中度过,一切都是那么有序。上午借着大家在诵经的时候,执行组第一次坐在借来的戊班教室,平静地沟通着。大家说出了前一天发生的所有问题,疑惑,烦恼,彼此之间的碰撞和矛盾。问题被一个一个地解决,隔阂被一点一点地消融,彼此渐渐充满了喜悦。这时我才知道,如果早一天将这个场景呈献出来,之前的纷乱就不会发生了。此时,深深体会师父常说“要沟通”有多么重要。
正行第三天,朝山在一切准备就续中有序的进行着,没有周日那么多人的参加,但大家的至诚之心,依然感动了佛菩萨及龙天护法,天上的祥云不断。这时,西跨院里的布置也在紧张的进行。为了呈现庄严殊胜的场景,让大家更加坚定学佛修习的信心,贤生法师不顾自己的手已经冻得发紫,指挥着供台及场地的鲜花布置及摆放。当最后一篮鲜花摆放好的时候,朝山的队伍已经进入了西跨院。望着法师们磕破的额头,汗湿的僧服,心灵被深深地震憾着,感动着!
朝山结束,大家都去用午斋了,这时自己站在西跨里,心里默默地把这些天的情景一一串习,深深地体会着师父及法师的教授。在每一种境界到来之前,贤生法师都会有一句话来提醒,只是自己的慢心过重,没有去深思法师的语意。自己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决策力,当突发境界到来的时候,却不知该如何应对。凭借自己以往的经验做事情,还总认为自己一定会做得比别人好。其实,师父在七月三十日的早斋开示中就教授过“你可能觉得上面人怎么这么差,真正轮到你去做的话,你更是一塌糊涂。你只有自他相换,将心比心,你才知道里边的难处,里边的苦处,才知道人世间有多苦,要做一件事情有多不容易。然后你慢慢包容心就有了,慢慢人就越来截止走上轨道了,对佛法的体会和认识就会越来越深刻”。
两次法会的承担中,我学会了如何放低自己,去成就他人;如何配合他人共同承担;怎么样才是真正地帮助别人。看着大家都如此认真、努力、用心地承办着每一场法会,在学习中飞速的成长,心中深深体会到师父及法师们的良苦用心。深刻认识到法师常说的“保护每一个人的发心”有多重要,在每个人的心中种一下颗种子有多么不容易。
龙泉寺一天一天地成长壮大着,信众一天一天地增多着,参加法会的人在成倍地增长着。承办法会已经不再是一个处,一个部门可以办到的,不同的人可以带动不同的人群。愿我们大家可以共同协手努力,共同完成师长的志业,共同承担如来教法,共同建设好我们心灵的家,共同来迎接回家的亲人们。
义工心得:向“我”开炮
(五)言不慎
通过这几天的忏悔,想必大家体会到了我说话爱开玩笑。是的,这个习惯给我曾经的现在的朋友都带来了好多好多的快乐,然而,好多好多时候也让我陷入进退不得骑虎难下既尴又尬不上不下“卡”在那里的境界。本来我准备给大家分享我以前如何从孝顺走向不孝的故事的。可就在今天中午因为开玩笑地说话我又被“卡”了一回。一言不慎,惹恼了师兄,师兄要和我翻脸断交,我又是道歉又是认错又是解释,人家还是怒火难遏,拂袖而去……一句话、八个字、三秒钟毁了我们三个月、九十天、2160个小时朝夕相处、促膝长谈、利行爱语、相见恨晚、小心翼翼地培养起来的友情。让我翻来覆去,白躺了半个小时,连做恶梦,白睡了三十分钟。要是以前,还有情可原,现在自己都在天天磕头忏悔啦!发生这样的事情,就不得不恨恨的先开“我”一炮了,也好让我长点记性。
我知道这是菩萨在加持提醒我了……来到龙泉寺已经有三四次被“卡”的情况了。记得,上一次被“卡”时,还专门请教过班导,班导给我开示:“我看呀,有意伤害别人的话,你基本上是不会说了;这无意的伤害别人的话或者开玩笑让人产生误解而受伤害的话,你现在这个程度,最好多在佛菩萨面前祈求加持,尽量坚持每天祈求一次。”可惜没有总结记录在案,也没有听师长的教导,更没有真正的力行于日常生活中,这颗粗乱浮躁的心当然又“好了伤疤忘记疼”的没吸取教训了。现在师兄听不进去我的解释,我理解他。俗语云: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句三伏寒。这绝对是真理,因为千古真理才能得以流传。我自然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了。活该!自我惩罚磕头一小时。同时,我也希望菩萨加持师兄能看到我的第一次实时忏悔,希望师兄:大人不记小人过,不要再伤心,和我重归于好,为盼!
痛定思痛,我是一个从来不想一本正经地好好说话的人,随时随地随机都在想如何创造笑话逗大家乐哈乐哈,那词也是不假思索的往外蹦,甚至于有的时候还自己回味回味偷偷傻笑一会。因为我轻视了语言的重要性,不注意语言对人对己产生的巨大影响力——会说话的人,能把话说好的人,能用语言鼓舞别人和自己团结一致,同甘共苦地完成任务;不会说话的人,不知道怎么把话说好的人,尤其是象我这种有意无意专门不好好说话的人,能用语言把好朋友打击的忍无可忍想来想去忍痛割爱和自己断交。我的家乡有句老话:会说话当钱使,不会说话挡门市,正是这个意思。虽然我不拘小节,我有接受别人说一些冷嘲热讽诬蔑诽谤伤害我的话的能力,但这也不能成为让别人理解接受我“胡言乱语”的理由啊!
博文的侍师日记里有一篇讲到师父如何善巧方便契理契机和人谈话的文章,旨在提醒大众要重视语言,说话时一定要用心。我学习过这篇文章,很惭愧:学而不用,知而不行是得不到一点利益的。
我的反省:笑话讲的好确实能调节一下心情,融洽一下气氛,但也存在一个契理契机的问题,一定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实在不行就不能讲了,不能老由着自己的性子往外蹦。说话很难:不该说的时候说了,该说的的时候不说,失时;不该说的话说了,该说的话不说,失言;不该说给这个人的话说了,该给这个人说的话没说,失人。
我的检查:今后一定好好说话,要么不说,要么三思而后说。继续向《和尚.博客》学习,碰到关于为人处事的文章做笔记,多复习,同时身体力行于日常生活中。
再一次请大家监督:看到我乱说,狠狠地批我。不管是谁,只要您能批我,就是帮我啦!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