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讲座报道:中国佛教思想的现代意义
(2010-10-30 18:13:31)
标签:
魏道儒佛教思想中国佛教玄奘大师和谐世界文化 |
分类: 寺院报道 |
中国佛教思想的现代意义
10月29日上午,龙泉寺三位法师和四位义工应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的邀请,前去北大参加北大宗教文化研究院虚云讲座,此次讲座的主讲人为人民大学佛教研究所所长方立天教授,题目是《中国佛教思想的现代意义》。
讲座从上午九点半开始,十一点半左右结束。开始一个半小时是方教授的演讲,中间十五分钟是社科院魏道儒教授的评议,最后的近二十分钟是互动提问部分。
方教授的演讲主要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讲中国佛学思想的特质,即:重自力、重解脱、重入世。方教授分别从与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其他世界性宗教的对比中阐释佛教重自力的特质;与中国传统儒家重社会、道家重自然相比,佛教更注重解脱;经过两千多年发展的中国佛教较印度佛教的偏出世而言,更有积极入世的倾向。
第二部分方教授将佛教思想的精华概括为四句十六字八个范畴:缘起因果,求智修善,平等慈悲,中道圆融。方教授分别就每一个范畴从哲学的角度作了深刻的分析。并且在其中还穿插了一些小故事,小公案。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两个。
一个是在讲到佛教核心思想的因果报应时,方教授亿念起五十年代登在报纸上的一则社会时事:当时在山东有一家鞋厂,工人下班后经常趁机带鞋子回家,厂家损失不小,也采取了很多防范和惩罚措施,可是就是不见效。后来有人提议在厂门口建一座庙,塑上一尊菩萨像,后来果然在建庙塑像两个月之后,厂里丢鞋子的现象基本就没有了。这就说明了人们在内心还是畏惧因果报应,对佛菩萨是有崇敬心理的。
在讲到佛教的圆融思想时:方教授提到了一则佛教公案:说是古代有一位禅师,出门前讲养的花放在门口,后来不小心被弟子踢倒了。禅师回来以后,有一位小和尚就向师父报告:说是花被某个小和尚踢倒了,师父要批评他,让他不要再犯;师父说你说的对。另一位小和尚对师父说:不应该责备踢倒花的人,因为是早起上早课,天太黑看不见不小心踢倒的,不是故意的;师父说你说的也对。第三个小和尚就很纳闷,问师父:他们两个人观点正好相反,怎么师父都说他们对呢?师父这不是折中主义吗?没想到师父还是回答:你说的也对。方教授说自己看到这个公案时也一直困惑,后来想了几年才想通,明白禅师这样说是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在肯定一个的对的地方的同时就包含着对其他观点的错的地方的否定。目的是让三个小和尚都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别人正确的地方。
第三部分,方教授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的大的社会背景,论述了佛教思想对于促进个人文明建设,社会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特别是提到佛教缘起论的世界观,平等、慈悲、求智的价值观和中道圆融的方法论对于处理当前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促进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建设的积极意义。同时方教授指出与西方文艺复兴是提出的民主、平等、博爱的等价值观一样,佛教的这些理论在未来的数百年中必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积极影响。
魏道儒教授在评议的时候将方教授的讲座概括为:时代性,丰富性、真实性,启发性。并称赞方教授的的确确是佛学研究领域名副其实的大师。魏教授指出三十年前整个社会学界对佛教批评,指责,讲糟粕的多,赞同,理解,讲精华的少,现代这个时代正好相反,大家都逐渐认识到佛教思想对于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建设的积极意义,这也成为社会的共识。方先生就是站在时代发展的潮头,来讲佛教的精华,既有理论意义,也有现实意义。而且方教授的乐观思想,也让我们佛教思想在未来人类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充满了信心。
最后方先生还非常精彩的回答的听众的问题。在回答关于玄奘大师的问题中,方教授指出:玄奘大师可以说是世界文化名人,更是中华民族的一位伟人。他所翻译的经典,对于丰富中国文化,中国人的思维,中国人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都起到积极地作用。
方教授在其他问题的回答中还对于包括佛教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转化,在构建世界多样文明和价值观方面的积极意义作了展望。最令人欣慰的是,方教授对于佛教,对于中国文化,对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所持的那种乐观态度,是值得每个人学习和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