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282,835
  • 关注人气:66,11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0月20日龙泉日记

(2010-10-21 09:57:45)
标签:

贤俊

大寮

广论

学诚大和尚

龙泉寺

文化

分类: 龙泉每日

10月20日龙泉日记

 

  凌晨四点起来上早课的时候,天空飘落着细润的雨丝,大地显得更加空寂宁静,西跨院里传出潺潺流水之声,仿佛在表达着这座千年古刹中的灵动之气。

  一整天,凤凰岭的山峰云雾缭绕,宛若仙境。


10月20日龙泉日记

 

道次感悟:片眼如何观佛语

  《广论》中说: “此中总摄一切佛语扼要,遍摄龙猛、无著二大车之道轨。往趣一切种智地位胜士法范,三种士夫,一切行持所有次第无所缺少。依菩提道次第门中,导具善者趣佛地理,是谓此中所诠诸法。”

  这一段,总共有三句话,从大的方面来说,可分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分说,包括第一句第二句话。第二个层次,总说,即第三句话。

  第一个层次分说,又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即第一句话,是讲教理方面的殊胜;第二个层次,即第二句话,是讲行持方面的殊胜。

  因此,有人说《广论》是实修的教授,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或者,有人说《广论》涵摄一切佛法精要,这句话,也只说对了一半。要么偏于行,要么偏于见,而这正是广论要破斥的。

  所以,我们学《广论》,弄不好,都是与《广论》本身背道而驰,用自己的巴掌,扇自己的耳光,让别人看笑话。

  那么第二个层次的总说,细的来看,同样是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即前面半句话:“依菩提道次第门中”,强调行持次第;第二个层次,即后面半句话:“导具善者趣佛地理”,强调的则是佛之地理。

  很微妙的地方。前一个层次,先讲教理,透由教理引导行持;后一个层次,先是行持,透由行持趣佛地理。教、理、行、果,就这样在悄无声息中被涵摄无余。

  本论的殊胜,在此已尽显无余。

  附带一说,这段内容,在结构上是算是够严谨的了。那么严谨的背后,说明的是什么呢?

  古人说:有德者必有言。内在有德的人,说出来的话,便具足功德。作为学者,若能虚心学习,便能体悟到有德人的境界,并以作为自己生命努力的方向。

 

 

包饺子

  一早就听说老菩萨们今天又要给大众包饺子了。才过七点,推门走进斋堂,里面好不热闹,好几条长条桌上同时摆开龙门阵,四五十号人,擀皮的、包饺子的,分工合作,井然有序,全都乐乐呵呵地,让人一下子就忘却了外面的阴冷。

  一眼看到祖老菩萨站在人群里包着饺子。祖老菩萨算是寺里最年长的义工了,家住朝阳区,上山来一趟,坐着公交车得咣当咣当四个多钟头,可就是这样,也挡不住老 人家上山。几年了,不论春夏秋冬,每次法会老人家必来大寮当义工。干起活儿来,老人家从来不甘落后,麻利劲儿年轻人都要挑大拇指。老人家说话也一向直爽, 有人问他:“您平常不来寺里的时候都干嘛呀?”祖老一边包着饺子,一边撇撇嘴说道:“打坐念佛,你说我还能干嘛呀!家就我一人,一天打坐六个小时,念三万多声。”一说起念佛,老人家就来了兴致:“告诉你吧,这念佛没有好受的,得逆着自个的性子修啊!可咱们就是得多念佛,天天积德行善,多关心他人,关心众 生。东北那边的雪都下了一个礼拜了,一米多厚,得给他们回向。”老人家很善谈,只有一样例外——对于自己的年龄守口如瓶,无可奉告。碰上有哪个毛头小子缠着问,老人就会半装糊涂地摇摇头说:“我不识数!”旁边的老菩萨就会低声说:“别问,他就不愿意让人觉得他老。”

 

10月20日龙泉日记

 

  72岁的徐华芝老菩萨今天也难得放下在基金会分拣衣物的活儿,抽空来为僧俗二众包饺子。这位老人家半年前就住到了山上,天天和成堆的衣物打交道,从不厌烦,用他的话说:“永远分不完,捐的人多,灾区人民也需要啊!从小我就是受苦的人,一看到灾区的样子,心里头就难受得不得了,都是我们的父老兄弟,都是我们的亲人 啊!他们让我休息休息,我就想,一切都是无常的,像我们这个岁数,不定哪天就走了,我们得一心一意把衣物整理好,让灾区的人穿着暖暖和和、舒舒服服的,这 也是弘扬佛法啊!师父心里头一直装着灾区人民,我们做的就是代表龙泉寺,代表佛教,没有权利不把这个工作做好!”

  焦润清和郑素珍等几位老菩萨一边包着饺子,一边回忆几天前的九九重阳法会,焦老菩萨说:“都是哭着走的!这礼物又有咱们寺里的栗子、白果,还有师父的法照和法语,从吃的、到穿的、到学的,师父全给咱们想到了。法师们还亲自给发到手里,每发一样,我就……一说到这儿,我又要掉眼泪了,真的是太感动了!等出来的 时候,有那么多的师兄一直送到山门口。我都70岁了,有生以来没有这么快乐过,一直都在哭,感动,感恩!”焦老菩萨和他的老伴每次都来包饺子,几年了,从来都是包完饺子就走,坐着公交车赶回太舟坞回家吃。他们说饺子还是留给大家伙儿吃,自己就做了那么一点微不足道的事情,要珍惜福报。

  刘菊生老菩萨是他们学佛小组年龄最大的学员,他今天一大早坐车赶来:“供养三宝是一件很欢喜的事!在这里特别和谐。寺院里的东西特别香,我带一盒饭,那桔子我孙子吃了,特别甜。咱们家也是一个个炒,但就是没有寺院香。我家先生问我去哪儿?我说:上山包饺子去,回头你把孩子送学校去。他特别支持我!我从小奶奶家有一佛龛,奶奶天天磕头拜佛,我爷爷不信但也不管这事。奶奶有时候让我捧着一个馒头说,去,上供去!什么“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等名句,就是奶奶教我的。我信佛,可能潜移默化受奶奶影响。”

 10月20日龙泉日记

大众齐力包饺子,造共业一起回向

 

  最令人感动的是一位年近花甲的张老菩萨。他患脑血栓,后遗症造成半身不遂,右腿脚右手都不方便,只有左手一只手正常。只见他,用一只左手不压饭子面皮。似乎是慢动作,要比常人慢上好几拍。他是只身一人从丰台来寺院的,不堵车也要近3小时:先从家到公交车站乘323到六里桥;又换乘968到温泉;再换乘346到凤凰岭。正常人也嫌折腾,何况一个半身不遂的老人!

  9点 钟,正是文化部工间操的时间,不少排版的同修也赶过来加盟。看着大家热情高涨的样子,大寮的靳淑芹师兄很感慨:“每月供饺子都快坚持六年了,每个月大家都特别踊跃,都想尽力所能及,跟大众结个善缘,这份心真让人感动。大家借着这个因缘,一起造共业,感觉到大家都在互相拉拔着往前走!”

 

 

围墙出坡

  斋堂里面暖意融融,不远处围墙的工地上更是一派热火朝天。今天山下又上来不少前来支援的居士,仅弘宣部就来了十多位。大家一边传砖,一边说:“寺院的围墙也是千秋万代的工程,咱们传的可是成佛的金砖哦!”还有几位居士了解到这个项目要赶在上冻之前完工,时间紧迫,于是很热心地找到法师,提出要请朋友公司的建筑工人一起来帮忙。

  工地上依然活跃着法师出坡的身影。他们从石拱桥上快速装满一车车砖,然后在起伏不平的小路上一溜小跑着往前推,遇到上坡的地方,三位法师就一起牟足劲合力推,让人觉得他们内心散发出永不懈怠的热情、身上洋溢着永远使不完的干劲。

  法师们一天出坡四个小时,出坡早就成为他们修行当中的重要功课,连中秋晚会上法师们表演的小品都是关于出坡的。问一位沙弥师内心的感受,他说:“能为师父弘法建教出一份力,虽然微不足道,但是感觉心里很踏实。”

  谈到出坡的利益,班导贤俊法师一边装车,一边说道:“师父说佛法从行门入手,佛法是内心的一股力量,我们一天能把出坡的内容做好,本身就是内心里面佛法的一 种展现。”法师说,在出坡中也是需要不断突破自己的,一方面要训练自己专注和寂静的功夫,另一方面需要相互配合、磨合,这样呈现出来的就是依着师父的教 授,发菩提心,承事师长,广集资粮。

  询问贤俊法师出家以来,内心对于人生有了怎样不同的体会,法师坦诚地说:“对生命的认识更加清楚了。以前是完全的迷茫,不知道很多的痛苦,很多的问题都来源于无明,而现在有了方向,了解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改变。”

 

10月20日龙泉日记 山下义工赶上来出坡

 

  阴历九月十九很快就要到了,这是观世音菩萨出家日。寺里的法师们对于出家修行之路是非常笃定的,然而对于世上绝大多数的人来说,这或许还是一种难以理解的人生选择。那么,怎么样才能让世间的人能够更多地了解到出家人的内心世界呢?

  “ 师父开辟了很多平台让社会大众了解佛教,比如办法会、开博客,这都犹如面向社会大众打开了一扇扇窗户。”贤俊法师说:“同时,佛法强调的是向内求,我们的 着力点无需放在改变别人身上。要让别人了解我们,不光是靠讲出来的,更是要靠干出来的,行动证明一切。只有通过改变自己,才能逐步感化别人。”

  今天上午,出坡的居士义工除了弘宣部十几位山下义工,还有近来一直在坚持的一些学佛小组的同学。

 

妈妈是第一个善知识

  下午15:30,整天在工地上忙的贤日师,难得忙里偷闲,分享了他出家以来在工程部历事练心的成长过程。首先,谈起了他出家的因缘:

  贤日师与汉高祖刘邦是老乡——出生于有“千古龙飞地,帝王将相乡”美誉的江苏沛县。他的父母,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学佛了。家里有两张照片,看到母亲天天顶礼膜拜,当时好奇的他问母亲:“这两张照片上都是谁啊?”

  妈妈告诉他:那一张是日常法师;这一张是学诚大和尚。少年时代的他,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贤日师当时刚刚上初中,母亲禁止他与姐姐看电视,家教甚严。那时候沛县的《广论》班也是依止广化寺的理念去做的,是一位周老居士带动的。当时,母亲学《广论》要骑车几十里路。他对母亲跑那么老远,花费那么多时间学佛不太理解。后来,母亲在他放学后,常常给他讲许多佛经中的公案。除此之外,母亲还给他讲了很多祖师大德的传记,如六祖慧能等等。潜移默化中,他的八识田中种下了菩提种子。因为妈妈讲的时候就像讲故事,所以他意乐很高。慢慢地,他开始读一些祖师大德的传记,如《米勒日巴尊者传》。他还看了一些佛教光盘,如海涛法师讲法的视频等等。

  转眼到了2003年,放寒假时,母亲给他报名参加了广化寺举办的第一届福慧之旅。这次福慧之旅,给贤日师留下最深刻的烙印的,是见到梦寐以求的学诚大和尚。

  大年初一上完早殿后,他去大雄宝殿拜佛,刚好见到学诚大和尚——那时师父看上去特别年轻。大和尚用特有的看人的方式看着他,脸上充满着慈悲的笑容。他从小看着大和尚的照片长大的,知道是仰慕已久的师父,就马上向师父鞠躬致礼。

  贤日师分享道:“我想是善知识的摄受力——那一幕,到现在还没有忘记,而且历历在目。”

  到了2005年, 由于《广论》班开得多了,母亲终于可以就近学习《广论》了。那时,母亲开始拉着他一起参加学习。第一次听《广论》,贤日师听不懂,就不想听了。为了让他学习下去,母亲就想出种种办法——先是用软的,他就说不去了;母亲又换了硬的,他就改口说“去,去!”父母在他学佛上配合默契,无微不至:到晚上学习时,母 亲把自行车推到他面前;父亲及早就把饭做好。然后,还将书包给他拿到自行车前面的车篮中。母亲为了陪他,又跟着他所在的《广论》学佛小组学习。

  学佛小组的组长跟关怀委员,对他学习也特别关怀。每次学习上课之前总会给他发来短信——通知他,今天要去上课了。哪一天他没有去,也会发来短信:我们已经学到哪了,你要赶快复习 。想起这些特别感动——那就是一种拉拔啊!如果两次不去,他们就会问你:你家里出现什么事情了,要不要我们去看看你……那时候实在是不好意思!硬着头皮也要去学习下去。

  就这样,慢慢地,他就跟上了团队。

  在组长及关怀委员的关心和鼓励下,贤日师一直坚持了下去。到了2007年,学佛已经很受用的时候,出家的心就很坚固——真的想出家!并于同年在龙泉寺出家,那年他22岁。

 10月20日龙泉日记

年轻的工地法师

 

  贤日师回忆道:“在此之前,母亲就一直劝他出家——你出家吧,世间多苦啊!用多种办法。对于我来说,学佛,一个是靠我母亲,我把他当做一个善知识看待,包括他的行持,给我很多的动力。”

  从一件小事上,可以看出善知识的重要性,贤日师分享:“ 那时候,我牙特别疼,自己就觉得念佛就好了,就念佛,但因为怕母亲知道,晚上我起来到大街上,一边念佛,一边疼的睡不着觉。连续过了好几天,在一次吃饭的时候,我对母亲说:我牙疼得特别厉害,我以为是上火,多喝点水吧!妈,我念佛怎么不管用了,念好几天了怎么还疼?那时我妈就提醒我:念佛你怎么不去找佛菩萨?我说我在念佛。他说:你怎么不去医院啊,你把医生当成佛菩萨。他一提醒,我就去牙科一看,牙烂了一个窟窿,后来补一下就好了。后来我想想,对我触动很大,我对正信的佛教有一个正确的了解。从另一个角度,突然对依师的道理稍微有点清楚,这个就觉得自己受了很大的痛苦,自己牙疼受受了很大的苦,疼了一个星期,你看找我母亲,一点拔就没事了,当天晚上就没事了。自己搞的话永远也不懂,白受罪,白受了几天疼。”

 

 

出家后的依师承担

  从依师最重要的、依师的内涵、依教奉行三个方面,贤日师对依师进行了分享:“依师最重要的一个,是要听话。当时没有听父母的话,没有听广论组关怀委员、组长他们的话,我今天可能不会出家。这是非常关键的!出家后,2007年出家就在工地,跟着贤立法师、贤然法师两位法师。当中的时候,法师安排什么,尽量按着法师说的去做,每次做错了,法师不批评,只是指出来哪里错了,非常慈悲,并没有怪你做错了。真正去讲这个依师的话,我个人理解,实际上就是如果能让我做的这个事情让法师高兴,那我的目的就达到了。从另一个角度,法师做的事情是做师父所欢喜,我做的事情,让法师欢喜,也是让师父欢喜,也是同样的道理。都是很关键的!最重要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对两位法师对师父有足够的信心,所谓信心,都是建立在他的功德上面,你如何能看到他的功德,这很关键。贤立法师的腿连续两次骨折,但他也是怕花钱,他回寺里,没有完全好,他就下工地了。2008年的时候还有很多照片,他坐着小推车去指挥铲车挖土很感人的一幕,非常尽心尽职的,这都是世间没法比。包括我个人很欠缺,一生都值得去学习。师父改方案,贤立法师都是仔仔细细去达到师父的要求去做,从来没有因为改,皱着眉头,总是把他能想到的,能够做到的,尽量去满足师父的要求,那就是他不共殊胜的地方。”

  贤日师从贤立法师的功德,又谈到贤然法师:“贤然法师也是身体不好,见行堂装修都是他一个人亲自抓起来的。那个装修调整的更多,我觉得方案每个都调整好几次,他这方面也会找最好的设计师,亲自主抓,按师父的要求去做。贤然法师胃不好,工作的时候带着药,疼得厉害时吃。”

  关于依师的内涵,贤日师说:“依师的内涵也是很深的。比如说,贤立法师对工作要求特别细,有时候一次细,两次细,每件事情都细的话,自己内心也会不耐烦。觉得没必要,心里会这样想:法师要那样严格?潜意识当中会有。但实际上也是自己调整自己,也是多方面,法师这样做也不是为自己,为百年大业,千年大业。自己是比较粗心大意的人,遇到贤立法师一个细心的人,应该向贤立法师学习,不应该走自己的路。出现境界的时候,尽量去缘这方面,多按法师要求去做。自己的目光比较短浅,法师看到的更多长久 ——就像师父一样,他做一个事情,不是从一个因缘上去看问题。我们种种条件不够了,把问题看死了,出现了错误的理解。慢慢地从工程现场有这样的感觉。从一 个地方考虑,不一定会觉得这样做会有道理。我个人理解,实际上这样做他已经想了很长时间为什么要这样做。法师他经验更丰富,像师父他看问题看得更仔细。实 际是他说的话是经过周全的考虑,所以说非常重要。

     第三点的话,我们做一个事情,做得如何也非常关键,也就是依教奉行。比如说,我做这件事情法师说让做,那自己就是有没有对法师讲的话,当成一种责任,给自己一种真正的内心深处有没有答应,有没有按法师的标准去做,做事情的时候马马虎虎,实际上看了是做了,但有没有达到善知识的那种标准,这也是很关键的。慢慢自己就按法师的标准去做。要我们做到什么程度,在做之前都要去考虑。慢慢把工程的质量抓得细致一点,尽量按要求,按质量满足法师的想法。”

 

 

观功念恩与放弃受戒

  贤日师的观功念恩法门修起来了:“感触最深的是,佛门里面做事,是靠师长三宝,靠同行善友,靠大家,不是靠一个人能做出来的。实际自己是真的没有能力,如果没有大家的帮忙,没有工程队的帮忙,自己能力微不足道。在工作中,我觉得有一种很受用的法类——观功念恩。比如单居士,苏居士,吴居士他们都是对工程非常尽心尽责。我们又不是圣人,犯错误是很正常的。但我们一般还不承认我们犯的错误,很容易原谅自己的错误,别人为什么不能原谅!从多方面讲,感恩的角度讲, 真的需要感恩的人太多了,身边每一个人都值得自己去感恩、报恩。包括苏居士,工程现场他负责,单居士车方面他来负责,维修李源泉,带山下义工出坡的吴志超等。特别感恩他们!如果没有他们自己也肯定做不好。像刘满祥,实际上是他们在做,我起到配合,起到缘的作用。有时候也会把他们看成善知识,我母亲学得太好了,我出家了她不给我打电话,一旦打电话,她给我讲什么呢?讲世间的种种过患啊,让我坚定道心。我母亲的功德太多,我一直认为她是佛菩萨的示现,真是一个大善知识。因为她很明白,打电话他就问我:有没有好好听法师的话,有没有按法师要求去做——这很深的一部分就是依师的内涵。

    贤日师谈到师父对文字和建筑两大敏感中的建筑,从设计方案的确立、主体工程、室内装修、工期完成等等,师父都料事如神。他认为师父到工地察看并不是简单的检查,更不是只看工期。贤日师所称的“灵感”也正是在现场闪现:“师父那种灵感马上显现出来,这里如何去做等等。”让弟子承担工程,以及僧众的出坡,重要的是对弟子们心灵的历练:“师父考虑的事情不是说没有他的计划,只是看弟子做得如何,有没有跟上他的脚步。你这个做完了,师父他就会指给你下一个再去做。 这与我们内心的承担很有关系。这也是师父的慈悲,说得太多了怕我们做不到,有大的压力。看见行堂做好,建东配楼,东配楼做好了,做北配楼,北配楼做好了,做围墙。实际上他早就有一个思路了,这个做完了下一个做什么。都有他自己的思路。围墙怎么做,很多细节都参与了。比如东配楼里的两个厕所是师父定的,原来只做一个,现在看厕所留得很好,法会期间也能够用,游客也可以用,也为大家都种了一个善根。师父定十月底完工,实际上能完工,主要是看我们如何来做。”

  龙泉寺的常住知道,贤日师为了工程放弃了出家人很看重的受三坛大戒的良机。为此,他是怎么想的?

  贤日师真挚地说:“贤立法师讲的时候很善巧,问我愿不愿意去香港受戒。那时人很少,施工也有很大困难。贤立法师拆掉腿中的钢板,还拄着拐杖。自己有一种感觉,如果贤立法师去工地比我早,就很惭愧。就觉得他太辛苦了,自己没做到位。他跟我说,他的事情很多——护坡,铺路,也真是没人。自己很想去,法师也很慈悲,看我愿不愿意去做,也是从多种角度说。当沙弥条件不够,不用那么着急。第二是贤立法师行走不便,扔给他太残忍。经过抉择,就决定不去了,配合东配楼。 也是苏清现、单纪明他俩,跑前跑后的。我现在也感觉选择是对的,没有选错。

 

居士分享:心态平静的秘笈

  傅青文,现在基金会的骨干义工。2008年他曾在寺院里做了几个月的义工,2009年年初因为工作而下山。今年大半年时间,在法会期间做义工,现在又来到基金会做义工。

  近两年的时间,傅青文师兄的感觉是,学佛之后,尤其是承担做义工之后,内心发生很大的改变。

  傅青文师兄讲,在2008年在寺院做几个月义工之后,2009年下山工作,也经常去基金会粥铺做义工。在那一年中发生了很多的事情,当面对事情的时候,对照自己学佛之前,心态发生很大的改变。

  2009年在山下,发生一段自己不愿意接受的感情。当面临这件事情的时候,傅青文师兄那时候内心也很平静。一直就想:要妥善处理这件事情,不要给自己和对方带来烦恼,所以开始和对方去沟通讲清楚自己的想法,后来也向一些山上的法师和同修请教。为这件事情也换了几份工作,换了几处住的地方。曾有几天,因为换房子,没有地方睡觉,自己就在楼道呆一晚上,天亮了就去上班,困了就趴在办公桌上休息,或在公交车上睡一会。纵然发生这样的事,他也没有觉得有多苦,当时也没有和 别人讲,只认为是自己目前的一种状态,以后总会好起来的。

  能有这样的心态,傅青文师兄总感觉和在寺院里做义工有很大的关系。他说“在寺院里做义工,就像师父讲的,你的所缘境都是善的。在善境中造的也都是善业,这些善业的不断累积,当碰到境界的时候,就不容易跟着烦恼转。”

 

10月20日龙泉日记

 

  而对于做义工,傅青文师兄更看好法会义工。感觉在法会中做义工,那成长简直太快了。他认为成长快的原因有两个:一个就是法会期间工作量集中,这时候承担, 对自己工作能力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另外一个,法会期间境界也多,这时候就看自己如何用心了。如果能把这两个方面突破了,那提升真的是很快。

  所以当别人说自己改变大的时候,傅青文师兄总说:“很感激过去曾经碰到的那些境界,也是那些境界历炼了自己,才让自己现在的心态变得这样的平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