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0月15日仁爱抵达玉树

(2010-10-16 08:10:52)
标签:

贡唐

玉树

仁爱基金会

拉卜楞寺

军分区

文化

分类: 慈善文教

10月15日仁爱抵达玉树

 

10月15日仁爱抵达玉树

  2010年10月14日,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舟曲联合赈灾行动小组全体成员参访了拉卜楞寺,得到贡唐活佛的加持,仁爱基金会林秘书长和曹丽清副秘书长就活佛的培养过程专门请教了活佛和他身边的出家人。参拜结束后,部分小组成员启程回京。仁爱基金会的七名志愿者夜宿拉扑楞寺,于15日清晨5点继续赶赴玉树。

 

10月15日仁爱抵达玉树

贡唐活佛居所

 

  志愿者们早晨上路的时候,天还没亮,车窗的外面结上了薄薄的一层冰,很长的一段搓板路,看不到路标。大家开始缘念,祈求师父加持。在路上,志愿者们讨论一些佛学的问题和修行的方法。

  下午三点多,志愿者们抵达玉树巴塘机场。吾金活佛和求松的朋友一同接机。在回仁爱社区的沿途,见到有些红房顶的小房子,求松的朋友告诉我们,那是政府刚刚盖好给群众过冬的,还没有入住。街上的流浪狗明显比刚地震的时候少了很多,街道除了惯常的风沙之外,已经变了不少,仁爱曾经驻扎的军分区的楼房已经被拆除了,留下几顶帐篷。玉树第三完小的楼房三层框架已经矗立在原来操场的东侧,此时的孩子们,正坐在仁爱捐助的板房教室里上课。

 

 10月15日仁爱抵达玉树

拉扑楞寺大宝塔的转经筒

 

  赛马场里居住的人们,在自家的帐篷周围围起了木栅栏,多了几个小卖部。还有一些摆小摊的人,门口的大坑曾经好几个月都摆在那里,现在也被填得平平整整。很明显,这里已经有了生机。走到仁爱社区的门口,很是吃了一惊。曾经的两个帐篷变成了一个小院子,利民学堂的牌子挂在崭新的板房教室门口,连同老师宿舍,这里有十几间房子。小一些的孩子们在上数学课,年轻的老师是志愿者,轮替代课。大一些的青年人一个班在学汉语,一个班在学掐丝工艺,一个班在学习唐卡绘画,今天教做面具的老师不在,所以没有学生上课。这个学堂的设立初衷是因为牧民要退牧还草,又赶上地震灾难,想让他们能学些技术,用以生活。诺布告诉我们,现在这里有六十多个学生。他说这里的学生学东西非常快,有些是因为爱好。

 

10月15日仁爱抵达玉树

拉扑楞寺全貌(局部)

 

  仁爱原来留在这里的很多物资暂时找不到了,屠钰斐联系到军分区的马部长,他为大家安排到军分区现在驻扎的板房区,宽敞的走廊,洁白的被褥,每个房间有两张写字台,还可以洗澡。能在玉树住上这么好的板房,是大家始料不及的,都很感念师父的功德。回想起来,如果没有师父,难以想象仁爱在玉树的赈灾行动,能够进展得如此顺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