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龙泉日记

标签:
亲情友情小舅善果睡眠诺布龙泉文化 |
分类: 龙泉每日 |
8月22日龙泉日记
沙弥日志(78)
最近一直是四点整闻板起床,晚上十一点睡。或者会再晚一点。
这样的生活很有规律,出家以前觉得,这样不正常,认为,应该是早上七、八点钟起,那样才叫正常,偶尔有人听到这样的作息规律,会惊讶。
在世间,有个口头语,叫钱多活少离家近,一觉睡到自然醒。这是很多人追求的幸福生活的标准,前面那句就不提了,后面这一句,在佛门里,比较可怕,一个人天天睡到自然醒,身体或者大脑、心智,不知道会慵懒成什么样子。
出家人有出家人的圈子,中医、道家等等,都坚定地确认人的作息规律应该是晚上九点多,到早上四点多。认为这样对合乎人体和自然规律。有益身心。
一个人的睡眠时间六个小时就足以,再少一点也不是问题,乃至于,有的修行人就不躺下睡。
早上早起,真的是很幸福的事情,没有体验过的人确实是不了解。
就我自己的体验来看,早起确实对身体有好处,对大脑有好处,记得小的时候上学读书,常常会被功课逼得早起,背书,那一段时间,思维清晰,身体健康,记忆力好。
但是,那样的日子很少,之后,特别是成年以后,就开始过脑满肠肥地生活了。夜里睡得很晚,早上起的很晚,要睡很多的觉。
现在,才明白,那是一种多么可怕的生活。
在道场里,基本上人一进来,很快就被早起的清规保护起来,渐渐就习惯这种生活方式了。我在想,在家人是不是可以做到。
我觉得,只要想做,就一定能做到。倘使做到了,对身体健康、学佛、事业、智力、精力都大有好处。
后面是一些早起的经验,记录下来,供借鉴。
早起的前一段时间,确实是要咬牙坚持,不能懈怠,一般通过发愿比较好,乃至于发个毒誓什么的,在家人没有清规约束,没有监督,所以难度会大一些。
早起了以后,诵经,读书,感觉会很好,但大多数都会犯困,跑跑步,找点略有运动量的活干干,冷水洗洗脸,就能解困。
我有一段时间是早上洗冷水澡。
然后会出现回笼觉的情况,就是早起是起来了,做完功课后,又很困,实在扛不住,就睡一会儿,但是要给自己定时间,二十分钟,三十分钟,上好闹钟。
渐渐地,把回笼觉缩短,最后不再睡回笼觉。
这个过程,很重要,特别是掐时间睡觉,就是一个控制睡眠时间的过程,能够渐渐地获得控制睡眠乃至梦境的经验和力量。《四十二章经》里就提到要少睡。
我想,长期对治、控制睡眠,对临终时面对的境界一定会有帮助。而且,对现实的工作、生活、学习都大有益处。
人的很多毛病,我觉得一是吃出来的,二是睡出来的,尤其是女性,听中医和道家的人讲,睡多了,会发胖,臃肿,长痤疮,皮肤蜡黄、早衰,长皱纹等等,对男人而言,早衰,多病,提前痴呆等等毛病估计都跟多睡有关。
所以,这个来自佛门的对治睡眠的经验记录也可以看成是健身、减肥指南。不用吃药,不用花钱。
回笼觉的时间因人而异,有的人需要睡半年乃至更长,有的人则很快就不睡了,这个取决于决心、信心、道心,可能跟年龄也有关系。
我咨询过前面有经验的法师,获得另一个经验,就是对治睡眠时,一点一点地来,先清楚地了解自己每天究竟要睡多久,比如八个小时,那么第一步减半个小时,分半年,每个月少睡五分钟,半年后就睡七个半小时了,接着干,慢慢就少了。
我知道这个经验的时候,已经晚了,因为我盲修瞎练地直接就猛干,企图从六个小时直接就减到四个小时,未遂。
最后停在五个到五个半小时之间。这半个小时的差异至今也没有找到规律,有的时候,今天睡五个小时,够了,第二天也不困,有的时候就需要睡五个半小时。
一直反复,但最近有稳定的迹象。
总结起来,还是前面的法师教授的渐次地降低睡眠时间比较好,像我照样猛降的,似不妥当。因为中间曾经有很多次强猛的境界,难度挺大,至少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每天早、晚课都站着睡着了,摇摇晃晃,几乎摔倒。靠咬牙硬扛。
不过,因此也意外获得了一些突破极限的机会和经验,每次到了极限的时候,恨不得立刻跑到佛堂外边,倒头就睡,但咬牙坚持过去,最难的巅峰感觉只要一过去,眼前就忽然一亮,不困了,周围的念诵声一个字一个字地都很清晰。彻底醒了。
还有一个体会,如果有一个晚上没有睡觉,倘使意识里老是告诉自己要补一觉,那第二天就真的需要补一觉,如果真的就不去补了,那就不用了,第二天照常。就等于有一个晚上没有睡觉。也没事。
这个经验来自一个居士,她说,当年生产积极性高的时候,经常加班,几个晚上不睡也就不睡了。
看来,肉身是由心摄持的。
很遗憾,我已经没有机会尝试一点点对治睡眠的经验了,所以也不能留下这方面的记录,但是,我猜想应该和强猛对治的结果是一样的,只是时间长短不同,而已。相信,慢慢对治感觉会更好一些。
每个人都希望长寿、健康、美丽、富裕。
我看,早起就是一个法门,每天节约下一、两个小时,一年就是上千个小时,一辈子下来,不就等于长寿了吗;早起就有健康的身体,中医和很多理论都铁证如山;美丽就不用说了,减肥、美容、治疗各种因不健康生活习惯而造成的斑什么的等等,都有好效果;富裕也不是乱讲的,一个男人,每天早起,工作时间多了,身体健康了,大脑清晰了,经历充沛了,自然工作效益就会好。
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团体,都早起,家风就会好,团体的风气就会好。早起,就要早睡,就会少受或者不受电视垃圾信息的侵害,其意义和价值非同寻常。渐渐会少做很多不好的事情,能投入更多的精力做好的事情。人生自然就不一样。
儒家讲早起,我们学习的佛门中的沙弥律仪里也讲早起,古先贤、大德为我们开启的法门,定有他的道理。对我们后人而言,绝对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真的早起。三点、四点、五点、因人而异。看似简单,但里面的内涵却绝不简单,做到了,坚持下去,坚持一辈子,那就了不得了。
作为佛弟子,深知早起对修行的重要意义。将来要靠内心的力量去操持点什么,超越点什么,早起应该是一个入门处。否则,后面的就很难谈的上。
留待以后慢慢地讲。
学修心得:学佛学什么?
每周日都会有学习,学员们每周都会从四面八方赶来,到这里来学习,学习佛法。学佛到底我们学什么?
每次的课上都会有研讨,就是大家学习的分享。今天乙三班研讨内容“我们如果想得到善果的话,应该怎么样去努力”。
李师兄分享:师父给大家一个做善业的机会,去基金会奉粥。这是善业啊。但是在奉粥中,个人的起心动念,到底是善是恶?比如一个人走来了,看他穿得破破烂烂,心里如果想,看他那副德行,像个要饭的。另外一个人来了,穿得整整齐齐,看他顺眼,就将粥给后面的这个人了。这时候造的业就是杂染的,不是纯善的业。那将来感得果就不一定是善果。所以这些细微的东西,不是一下子能做到的。知道了,脑袋里面有一根弦了,内心有警觉了,啊,原来是这样的,那照着这个一点点去做到。
蔡晓华分享:感善果,一定要造善因,关键还是意乐和发心。我为什么来奉粥。一种是说,啊,苦难的人太多了,我要让你吃饱;还是究竟的,从无限生命来说,要让你与三宝结个解脱的因。同样的一群人来奉粥,同样造的是善业,因为各自的意乐不同,所造的善业,所感得善果也是不同。
丁桂莉分享:我觉得造善业就要在团队当中承担做事。当你去承担做事的时候,就会想到别人,这个过程就是在造善业。
还有对家人。以前我在家,我就对家人说,我要去修了,我要度众生,这么大事业你应该支持我。但对方可能还会想,我上班还赚钱,还养着你呢。所以现在我上山,我就会想他的内心,他怎么想。他一个人在家可能也会孤单。当这样去设身处地为别人想,这也是在造善业。
如果不能细微体察他人的心。家人都不能体察,你还度众生,包括周围的同行善友也是一样。如果不是这样,那我觉得就是在做表面,是不真实的。
还有一位学员分享:我觉得首先要分清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分清这个我们才能去造善果的因。我们平时脑子总在不停地想,从来没有停下来过。连睡觉做梦都在想。这也是造业啊,但这是造的善业还是恶业?这些就要善知识来告诉我们。我们就要照着善知识告诉我们的方法,一点点去分析我们的状态,这样就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没有学习之前,脑子就是痴痴呆呆。现在知道了,心里有时想着就害怕,但知道了,那就一步步去做,一点点地向那个方向走去。在团队当中,大家相互提醒,将各自的学习体验说出来,这样我们就能互相学习,就能共同进步。
学佛学什么,学的是对自己心里状态的了知,学的是对自己周围环境的感知,了知与感知之后,进一步是要让自己,让周边的人,周边的环境能够越来越好。那我们就是在造善因。好的环境,好的人际关系那就是善果啊!
8月22日玉树前线报道
又是一场秋雨,气温持续下降,非常寒冷。周末都休息本来打算继续走访,但是上午雨很大,而且老师同学都累了一个星期了,正好休息,不便打扰。于是雪娇回军区继续总结这两天的走访,好多符合大病救急的条件,为了让病人的信息准确详尽的展现出来,雪娇在原有的表格上做了一些修改。中午马上返回赛马场照相机补拍昨天的病人照片,于是请卓玛老师帮忙,到那边以后,补拍几张又有新户,这次的感觉让雪娇有点意外,表面上他们看不出很痛很苦的样子,而且大家都会聚到一起来,热情的帮忙,努力的配合我们的走访调查。
第一家是位31岁年轻女人,他家里有7口人,一妻二夫。其中3个孩子是亲生的,最后一个孩子是他夫妻二人收养,是残废人,因为地震后坐车就吐得厉害,没办法的带过来,就交代给女人在囊谦的爸爸妈妈照顾了。很有爱心,他说那个孩子很可怜,一岁的时候从马上摔下来致残,亲生妈妈不要了,女人便收养了,孩子的样子很可怕,只是没钱医治。
有爱心的妈妈
第二家更是可怜,一位45岁的男人,妻子离异,只有一个女儿是尼姑,目前在佛学院。他自己全身上下都是病痛,15岁便得心脏病,3年前腰部以上沿着脊柱长出三根骨头来,每天起卧都会很痛苦,除此之外乙肝、手脚疼痛,下半身麻木、上半身烧热、胃病,一直以来都是靠大量的止痛片来减轻痛苦,没钱医治,平日里帮助别人看点东西,会得到一些食物和生活费,痛苦难忍,只是日子得过,看他时手里还拿着一大堆的止痛片。
第三家是一对近60岁的夫妻,夫妻二人病痛很多,平日里就靠仁爱社区的医生可以免费给治病,但是他们夫妻二人生平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孩子们上学,不管多苦,自己再受罪也要给孩子上学机会,那样才能培养出人才。他们共有7个孩子,老大32岁,与女孩私自生下一女孩,便跟着另外一个女孩跑了,再也没回来,后来孩子刚出生就被放在家门口了。其余6个孩子都在读书,就是地震后二人受伤了,连虫草都挖不了,学费的问题很难解决。
决心一定要让子女上学的父母
第四家是一位50岁的女人,家里7口人,5个孩子,她自己有肝病,而且医生说她有子宫肿瘤,平日还老健忘,因为没钱,所以一直没看病。但是丈夫4年前脑部受伤致残,地震中腿折了,住在一个16岁的女儿家里。这个女儿是阿尼,震后心脏病发,时而就会晕倒。自己的两大个儿子在外流浪,一个尼姑女儿,还有两个3、4岁的孩子。
第五家是位44岁的男人,家里7口人,全家老小就靠他一人。爸爸是77岁的老人,高血压、肠胃问题拉血,现在吃藏药维持。妈妈是71岁的老人,长疙瘩极痒,吃藏药维持。哥哥是48岁的出家人,但是是残废。妹妹是尼姑,自己的一个儿子还要上学。困苦无比。
晚上雪娇本来打算和丽妮一起去“小舅”家,后来因为有很多贫困家庭的资料需要录入,还有基金会的玉树赈灾周报要做,雪娇就先回军分区了。丽妮到“小舅”家时,看到“小舅”戴一个口罩,正在修理帐篷。走进帐篷,“小舅”家的炉子己经烧起来了,,新加完烧的牛粪,“小舅”便把炉子周围从上到下擦得非常干净,他穿的还是上次见时那件红色的运动衣,人显得很精神。
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会触动“小舅”想起他在地震中离开的妻子。以前他当老师时,许多事情,比如写教案,统计班里的学生状况等都是由他的妻子来做,他说她做的既快又好,这些事情从来不用自己操心。现在每当要做这些事情时,“小舅”就很难受,统计的工作全部交给学生来做,教案,实在没办法硬着头皮,到最后一刻熬夜写。说起现在许多学生在学校里面乱花钱,不珍重父母的辛苦,“小舅”又想起了他的妻子,他说他的妻子在上大学的时候,没钱吃饭,就和她的另外一个同学一起买学校里最便宜的饭菜,而且还是一次只买一份,两个人分着吃,“小舅”指着他家床上己经很薄的一块被子,说这是他妻子以前上大学时用过的,结婚后还一直在用。亲人离开了,能不怀念吗?丽妮觉得静静的听“小舅”说起他妻子以前的点点滴滴很舒服,亲人不在了,至少可以有温暖的回忆来安慰孤独的灵魂。
二、社区见闻
今天是周末,但是赛马场的工作继续进行。“中国心”的高队,非常热心的向求松老师传授宣传协会的经验,从他们的对话中,丽妮终于开始有点意识到宣传,意识到拍好的照片的重要性了。
成天乐呵呵,天真可爱的诺布说他最近有点疲惫,需要输几瓶氨基酸。有大夫可以帮忙,但是诺布说他可以自己给自己扎针。果然他很熟练的把针扎进去了,但是不一会儿他的右手上是肿起了一个大包。医生说他扎偏了,所以才会肿,但是诺布对自己的技术非常自信,坚持说是不小心睡着的时候,输液的手被压到导到处的。
天才诺布生病了,自己扎针输液
诺布还是理发师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