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8月17日龙泉日记

(2010-08-18 14:22:19)
标签:

比丘

沙弥

法会

居士

罗松

玉树

文化

分类: 龙泉每日

8月17日龙泉日记

 

安居第八十五天

  上午9点,聂各庄居委会的四位工作人员来到寺里,对所有义工进行身份登记,这是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前期工作。这是一项国情国力的调查,也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在此之前,国家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先对每个地区进行建筑摸底,通过航拍图进行核对,现在是第二阶段初步进行入户摸底登记,第三阶段才是正式的人口普查工作。这次是人口普查以来最正规的一次,工作量,复杂程度较之以前都大很多。这项工作涉及到十几亿的人口,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支持配合的心态就是关键。她们感到寺里的义工都很配合,人也很热情,工作进展的很顺利。

 

8月17日龙泉日记

  今天,北京泰和兄弟文化传播公司的剧组一行人来到龙泉寺,在大殿前举行了一个隆重庄严的开机仪式,导演和剧组的一些成员都是学佛的弟子,他们祈请来贤宏法师带着大家一起做供养。在寺门口开始了他们第一天,第一场的拍摄。他们拍摄的电影是一部反应下岗青年的努力拼搏再就业的主题。

  中午用过午斋,法会处为此次7.15盂兰盆法会订购的1000多把椅子被送到了寺里,法师和居士们集体出坡,不到10分钟,搬运就结束了,大家都有些意犹未尽。对于这样的集资净罪的机会,同修们都很珍惜。这1000多把椅子是为阴历七月十五当天的供斋而准备的。往年的供斋过程,所有参与的法师和居士都只能在西跨院的露天场地过堂,来晚的居士要等到2堂、甚至3堂才能用上斋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法会处的贤生法师亲自去购置,拉回这些椅子。这次的法会里工作难度最大的就是吃饭场地切换的问题,从前一个活动环节结束,到用午斋开始,总共有1个小时的准备时间,需要把佛堂里五六百个坐垫,及五观堂的桌椅撤掉,换上1000多个椅子,这对参与的义工也算是个不小的挑战。

 

沙弥日志(74)

  比丘甲打电话,涉及戒律的事情,依律,沙弥不便在场,比丘甲在电话里委婉地跟对方说,我们的谈话沙弥是不是合适听呢?

  沙弥一听就知道了,赶紧避开。

  比丘乙打电话,也是涉及戒律的事情,沙弥在一边值班,他会和善地说,喂,我帮你值十分钟的班,可以吗。

  沙弥立刻就明白了,开心地离开。

  换我的状态,应该就是直接跟人家讲,你出去。

  比丘甲和比丘乙的这两个小事,看似小,但对我而言,却是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才能达到的内心状态。

  学佛要向内用功,但怎么用呢,以什么来判断是否用上功了呢?我觉得语言可以作为契入的一个豁口。

  通过观察,修为好的,并不在于他是否能说,学了多少经论,读了多少书,而在于他在那一瞬间,是否能为他人着想,能不能着想得很自然,不显得拙劣和画蛇添足,体现在语言上,就是比丘甲和比丘乙在接电话时对沙弥说的话。

  前面的法师有引导,早、晚课时要能听到自己的声音,渐渐地,除了早、晚课和其他的念诵,甚至于平时说话,都开始注意听自己的声音,听多了,就有了一些感慨。

  过去活的真的是蠢啊,现在也不聪明,但摸到了一些窍门。说话,似乎直接就是内心的体现,一个人说话没有逻辑,内心就是混乱的;声音焦虑,内心就焦虑;语速快且说不清楚,内心一般是烦躁的;声音小,却误以为别人能听见,一般是缩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不能出来的表现;声音大,别人都听着大而自己不觉察,是内心麻木的表现。

  总结一下,通过观察和倾听自己说话可以得出如下几个经验,用于通过语言观照自己的内心状态,然后进行调整。

  当然,前提是,不说乱七八糟跟修行无关的话。

  首先,说话要让别人听得见。其实,我是现在才发现,自己过去说话那个蠢啊,嘟嘟囔囔地说完了,就认为别人就应该听见了,后来发现别人没听见,就认为别人笨,认为别人不认真听,不重视自己,然后就发脾气。

  我的小声说话,其实来自社会上的一些企业经营中的谈判培训,那个纯粹是一个技巧,掌握不好就弄巧成拙。那个理论是,在嘈杂而复杂的环境中,你小声说话反而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彰显自己的气质,更容易令对方注意倾听。

  这个技巧,偶尔用一下,行,多了,肯定就不妥,我说话,人家都听不见我说什么,有什么用。

  用适当而中等的声音,让别人听见,也是对别人的尊重,诚心诚意是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的。

  然后是让别人听清楚,以前,我说话,别人是听见了,但是我自说自话,呜呜噜噜地,说个高兴,痛快了,从没有想过在说话的当下,去观察一下别人是否听清楚了。

  一般情况下,除了特殊情况,说话别人听不见,听不清,往往背后有烦恼在作祟,比如,我正在忙,别人让我帮忙,我不好意思不去,人虽然过去了,三下五除二,说话像机关枪一样,快速地讲完,赶紧就回来干自己的事情。

  别人根本就没听清我讲了什么。其实,在内心的深处,是起了烦恼,导致说话过快,想快点敷衍过去。

  很细微,但必须要把它挖出来。晒一晒,晒死这个王八蛋。

  这么讲好像还是不通俗,我们都看过人家吵架,自己也吵过架,吵架的时候自己说的什么,别人说的什么,当时根本就不知道,除了一些特别恶毒的话深深刺激了自己而令自己记住之外,剩下的记忆就全是痛苦的烦恼。

  在道场,粗猛的烦恼一般是不会有了,吵架这样的事情更不可能再有了,应该是到了从内心深处捕捉那些微细的烦恼的时候了,理论上,小烦恼累积起来就是大烦恼,虽然可能不会出现吵架那样严重的外相,但极有可能出现让我们很难捉摸的不自知的东西,因为修行道路是我们过往经验所从未经历过的。

  还是小心为妙。

  最后一个,就是让别人听懂,把自己的意思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让别人听明白。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弘法利生、承担事业都需要好的语言能力和工具。

  我觉得,最难的是让别人听懂,这个可以上升到说话要契理契机的高度,没有一定时间的修行,看起来是不容易做到的。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跟这个人过几句话之后,就知道怎么说,他才能听得懂,听得进,是当时就跟他讲明白,还是先晾他一些日子,再跟他讲;是全都跟他讲,还是只讲一部分,讲哪一部分,在那一瞬间,应该全都是清楚的。

  在什么场合下讲什么话,跟什么地位的人讲什么话。这些东西我觉得都不是学来的,是天生的,然后在一定的环境中锻炼锻炼,就有了。以前,看电视里,很多高级领导,说话逐字逐句,掷地有声,听得见,听得清,听得懂。

  我觉得这是修行人的气质。

  我比较相信古人讲的“山中无老僧,朝中无大臣”这样的古训。

  说话能让别人听见、听清、听懂,然后才有更多的机会把自己的善意、慈悲精准地放进语言里,达到利益他人的目的。

  这个感觉如同骑自行车,上去就知道怎么骑,而无需在事先思维一下上车后自行车为什么不倒如何才能不倒的物理原理和操作步骤。

  初学者当然需要。文中开头提到的两位比丘就很了不起,他们能在第一瞬间就考虑到他人的感受,而且直接就使用了最为妥当的语言技巧。

  像我,就需要通过观察自己的语言来了解和调整自己的内心。快、慢、大、小、兴奋和低落都是内心的具体展现。

  先观照自己的语言,然后来锻炼自己的内心。这一点,在家、出家一样可以干,只是出家人的外在条件更好一些,有足够的时间、足够寂静的环境和氛围来观照自己的声音。

  在家人,有心者也可以试试。

 

 

8月17日玉树前线报道

 

  今天凌晨一点半钟,玉树发生小余震,由于最近甘肃频频发生泥石流,而玉树晚上又经常有降雨,这让渐渐从地震的恐惧中平静下来的玉树人又担心起来,在仁爱社区工作的诺布老师就说,他非常害怕,昨晚一直都没有睡好。但对于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地震的志愿者来说,感觉就淡很多。由此想到,走访的时候,由于没有亲身经历,我们对于百姓们内心真正的感受理解得还是非常粗浅的,因此不太理解的时候就更不能妄加评判了。心理服务者充当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就像雪娇前几天描写孟老师的一段话中所说的,像儿子、像朋友、像哥哥,最重要的是倾听和让别人感觉到温暖,从这个过程中培养一颗敏锐、柔和、悲悯的心。

  钟莹上午九点只身从玉树出发,经西宁再到兰州,赴舟曲前线赈灾。虽然昨天才接到林老师的通知,今天就要走,去的是还在不断报道可能有危险发生的地方,但钟居士像往常一样的潇洒,清晰的交待了在玉树未完的工作,带一个小包就出发了。到机场的时候离飞机起飞还有10分钟,她不着不急,最后给我们留下一个像往常一样灿烂镇定的微笑。

  最近频繁的送行,上午送走钟居士,下午,先后两次来玉树,在仁爱社区工作将近两个月的“中国心”志愿者波若老师,也带着她可爱的儿子“叮当”踏上回京的路途。临行前,波若老师说现在国家灾难太多了,做志愿者都做不过来了,不过老师还是和求松老师约好,明年夏天还会再来。

  留在玉树的志愿者今天去拜访“国际儿童救助会”的工作人员,一位叫罗松的志愿非常热情,他说“国际儿童救助会”在2009年就得到政府的批准,可以在玉树开展学前教育,据统计目前只玉树州的学前儿童就有5000余人,他们现在办的儿童班有200多个孩子。谈到过冬的问题,罗松说目前救助会正在筹建板房,但是冬天的取暖问题还没有解决,如果实在太冷就只能暂时停课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