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宗教出家人佛法师父龙泉寺文化 |
分类: 龙泉每日 |
7月20日龙泉日记
今天早上图书馆贤才法师和贤超师两人出发去哈尔滨参加全国性的图书馆会议,记得上个月贤才法师与贤林师去南京参加全国性的图书馆学术会议时,还是第一次有出家人参加这样的会议,这在佛教图书馆建设方面又开了风气之先,参加会议主要是学习社会上专业图书馆的建设理念和管理经验,为未来龙泉寺图书馆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也是广结善缘的另一种方式。
下午莆田广化寺的一位法师和一位居士龙泉寺参访。
晚上丁班出坡效果极好,今天法师带我们完整地实践师父对于做事的“前行、正行、结行”的教授,大家集中精力先攻克一个难关,再干下一个,这样就比较容易集中精力,提高心力,提高效率。本来计划21:30完成的两项若任务在20:45时提前45分钟就完成了,而且有了充分的休息和学法时间,尔后大家又在21:30收坡前超额完成了一件任务。大家都干得十分欢喜。法师说,师父虽然每天很忙,但是师父不仅不说累,其秘密就在于每次都是集中精力专注地干一件事,所以在师父眼里永远只有一件事,师父永远是活在当下的。记得去年师父说“以福养慧”,到现在才明白善知识的意趣,看来佛法是从实干中出来的啊!
沙弥日志(46)
回答居士的问题,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事情。
但是,我觉得更有学问的问题是如何提问题,这个比如何回答问题更重要。因为对于出家人来说,用全部的时间精力去学习佛法,体会佛法,所掌握的理论及身心的感受肯定足以传递给居士的。
居士能听进去多少,能获益多少,能对身心产生多大的改变,最先取决于他所提的问题,以及提这个问题背后的心态。
如果问题提的好,提的有足够的能量接通出家人内心的电流,那就事半功倍。
福慧营把学员组织起来,分成圈,每个圈两个出家人,大家分别向这两个出家人提问题。我和中国佛学院的心舜法师一组,回答居士的问题。
http://218.57.142.173/blog/2010/7/7.21/nEO_IMG_IMG_3534.jpg
居士中,有的刚刚接触佛教,有点信心,有的只是作为旁观者、观察者,有的了解一些佛门的名言、典故,有的在近年兴起的儒家文化热中获得一些熏陶,有的是老修行,有的将信将疑,但是迫切地想解决自己生活遇到的一些问题。
在那样一个场合下,出家人总是希望用这一点点缘分最大限度地利益眼前的人,也能够在居士身上学到东西。
此时,发现,在出家人和在家人之间,有一道不太容易突破的隔膜,在家人在这种场合总是把自己保护起来,迫切地想证明自己对佛法是有一些认识的,是有基础的,迫切地想通过种种语言不让别人低看自己。
所以,提出的问题大多与自己的生活无关。
当然,这不是在家人的错,也不是出家人的对,因为这时我才意识到,我们出家人,刚出家,干苦活累活脏活、挨骂、受委屈,包括出家多年始终保持谦恭低下的心态直到生命终结,似乎就为了一个目的,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和浅陋,通过彻底接受和承认自己的无知,然后就能用一种清净、自然、不粉饰的状态接受佛法的教诲。
不知道这么表达,讲清楚了没有。
过去禅门有个公案,师父得了病,很疼,哎哟哎哟地惨叫,叫的声音非常大,周围的弟子们都听到了,侍者觉得很不好意思,就悄悄跟师父讲,师父啊,您能不能小点声叫啊,您是一个大和尚,善知识,我们的师父,病就病吧,还疼成这样,还这么大声叫,实在不合适,让别人听见了,影响太不好了。
师父一听,说,好啊,你把大家叫来,我给你们讲法。
弟子们被召集来了,师父说,我就要往生了,现在最后再给你们讲一次大法,弟子们一听,急了,赶紧竖起耳朵听。
师父环顾四周,片刻,觉得时机差不多了,哎呦哎呦地叫了两声,然后腿一盘就咽气往生了。
http://218.57.142.173/blog/2010/7/7.21/nEO_IMG_IMG_3511.jpg
我理解这个公案是告诉我们,人生无须向任何人证明什么,我们要放下自己的粉饰和伪装。我可以负责人地讲,一个真正的出家人绝不会因为在家人对佛法一无所知而看不起他,反而会对一知半解的觉得比较麻烦,不好交流,在佛法的学习上,我们只需要领纳就可以,我们知道的越多,见解越多,就让想帮助我们的人越棘手,越麻烦。
遇到像我这样根器差的出家人,几乎就什么也帮不上了,比如,当您问我二祖慧可见达摩时,达摩到底是怎么给他安的心。
我要是能回答这个问题,早就去大殿里坐着了。
这个问题,你要是问我的师父,倘使我的师父回答了,您真的听懂了,那您就去大殿里坐着了,根本犯不着问一个沙弥什么了。
我们彼此要更好地沟通和交流,天然、自然、本来的这个状态就是最好,而且不要迷恋名相,佛门里名相很多,出家人都是要一个一个地去破的,何况在家人,我们彼此要用佛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不是增加谈话的资本。
http://218.57.142.173/blog/2010/7/7.21/nEO_IMG_IMG_3520.jpg
唯识、中观、俱舍、毗婆舍那这些怪词都是出家人彼此交流法义时用的词,是佛门一些专用词汇,有其特殊的意义,这样的问题提出来,即便是用极短的时间解释了,而且解释清楚了,那就好比让你懂得了原子弹的发射原理一样。
可是,又能如何呢?你一辈子也不可能去发射一颗原子弹,即便是专业的原子弹发射兵,一辈子也不大可能发射一颗。
所以,用宝贵的时间搞清楚爱因斯坦、核裂变、原子构造这些很复杂的知识,对我们的生命没有太大的意义和价值。一定要讲的话,我宁可讲一讲弹弓的发射原理,那就是,一根猴皮筋的弹力把石子射出去。
导弹、精制制导导弹、洲际导弹,原子弹、航天火箭的发射跟弹弓的发射都是一个道理,
猴皮筋的力和火药以及核燃料燃烧后的力的区别而已。
所以,我觉得除非正式地、长期而系统的学习佛法需要这些专用的名相词汇,短时间的与出家人交流想获得最大的利益,那就是提那些跟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比如,跟公公婆婆的关系搞不好怎么办?单位领导不器重而器重别人怎么办?买彩票买了好几年了也没中奖怎么办?孩子考试总考不好怎么办?失恋了怎么办?丈夫有外遇了怎么办?和别人有矛盾怎么办?自己想学佛但是家里人反对怎么办?乃至那些对很多人都无法启齿的难言之隐。
等等这些问题都很棒。总之,要把你最真实的痛苦,最真实的那一面展示出来,告诉出家人。寻求佛法上的帮助。
我们,真的可以通过佛法来帮到你们,只要你静下心来倾听,领纳,我还只是一个刚出家的沙弥,就已经在僧团里学到了很多帮助他人解决痛苦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何况出家多年的经验丰富的法师。但前提是,您一定要很真实。
因为,很真实本身,就意味着一种生命的超越和解脱。就意味着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烦恼。
当然,这个很真实也是策励我自己的,因为我自己也要随时向自己的师父请益,获得他的帮助,而且,我的体会是,通过他的教导让自己有所领悟和体察的并不是问那些听起来很有学问别人都听不懂的问题,而是那些最最平常的问题。但却是我最真实的烦恼和痛苦。
每一次这样的问题提出来,所得到的回答,都能获得一次思想上的超越。我的师父有一本博客留言书,那本书非常好,都是网友向他提问,他的回答,问题涉及的面非常广,非常有意思,非常生活化,读完后,您一定能够发现,如果从中获得身心上的觉受,大多来自那些生活中最常见的问题。
当然,肯定会有很多居士在佛法的学习上非常的精进和专业,提一些复杂名相上的深入经藏的问题,然后通过这种更深刻的方式契入,与出家人沟通、交流,那非常非常的了不起,但大多数人还是需要用更为简洁和直接方式获得佛法上的受益。
深入学习佛法,像三法印、十二因缘等等类似这些词汇确实需要了解一些,可以通过阅读书籍获得,赵朴初老居士有一本《佛教常识问答》,可以仔细读一下。我也读了,把一些重要的名相背默了下来。以后有机会还会再重读。
安住本位承担就是实践菩提心
早晨八点半,禅兴法师、贤仁师到栗子园,询问菜地的情况。因为现在水库水位下降,法师说菜地从今天往后,不能再用居士楼里的水浇地了。那就意味着菜地没水了。今年寺里的用水一直是靠水库里的水,现在水库水位下降,先得保证寺院生活和建筑用水。法师指着一小块地说,如果没有水,这些菜有问题吗?范居士说,也就几天时间。拔掉西葫芦的几块地原打算种白菜,没有水,白菜肯定长不活。所以,范居士说,那暂时就不栽了。
http://218.57.142.173/blog/2010/7/7.21/nEO_IMG_011.jpg
栗子林里,任居士前几天刚除过草的地,因为下雨,草又冒出很多。现在两位义工,每天沿着栗子林里的坡除草一路上去,过几天,坡上面的草是除完了,回到下面,小草又冒出来了。今天任居士除草,王淑云居士用耙子搂草,将草集中到一起,林中就干净而整齐,也为以后收栗子打基础,避免熟透的栗子掉到乱草里找不到。因为只有两个人,进度就非常慢,但现在任居士也不在那么执着,有人来帮忙,自然高兴欢迎,每天按时出坡,按时收坡,来到林中也认真安排,用心做事。
任居士还计划着,在半坡上,一块荫凉地,再给布置一个大众活动场地。现在大棚旁边的那块空地,白天大部分时间暴露在太阳下,文化部等想在室外搞个活动,也没有场地了。任居士就在山坡上找了块地,准备哪天找一些长条板,架在做好的树库的小坝上。栗子树荫蔽着阳光,在稍大一点的树库的平地内再摆张小桌子,又是一个最佳的室外会客场地。
在德尘居的佛堂里,基金会老年组的念佛团活动依然在进行。今天有48位居士来参加活动。基金会山上的义工依然做护持。
中午十二点多,流通处又进来一批新的音乐CD。王亚芬居士清点数量,杨新双编号入库,流通处的库房又开始忙碌了。
下午,客堂提缘的郑玉琴没有闲着。一点多就有三四个人来询问超荐普福法事。来的客人也是听人介绍龙泉寺,就先来看一看,详细了解普佛的具体事项,因为不懂,同样的问题问了一遍又一遍,郑玉琴也耐心解释了一遍又一遍。前面这一拔人刚走,又有两位居士来交功德款。两位居士和郑玉琴熟悉,二百元的功德款,除固定的每月建寺款之外,剩余的钱,请郑玉琴分配看交寺院做哪项事业。郑玉琴根据两位的心意和寺院的情况,就将剩余的功德款分列几项,一一告诉他们,两人也很满意。
客堂又来两位新义工,除了挂单之外,郑玉琴也将题缘的事情,一点一点让他们熟悉。用心教,也放手让他们去做,目的只有一个,在这个团队当中,有机会就要让他来做事。
http://218.57.142.173/blog/2010/7/7.21/nEO_IMG_P1030726.jpg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都想做好自己的事情,但在一个集体当中,总会有个人和集体,大团体和小团体之间的关系,怎么样来处理这些关系,也是在考验我们的心。为他人着想,为他人提供便利,集体为先,这就是在发菩提心。小事一点点做,积累多了,肯定就能成大事。善行,就是我们每天承担当中的一件件小事。
http://218.57.142.173/blog/2010/7/7.21/nEO_IMG_001.jpg
生而为人,难免有很多痛苦和烦恼,虽然每个人的身份、性格、习性、脾气各不相同,但我们内心那种不安,烦躁,大家是都有体会的。很幸运我们遇到了佛法,更加幸运的是我们又来到龙泉寺这一方净土圣地。我们来这里做义工,在这里生活,学习,有师父和各位法师引导我们,有各位组长带领我们,有各位师兄帮助我们,只要我们好好学,我们一定会进步的很快。
今天,我的心得有三点:
一、学佛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快乐的人,一个平静的人,一个清静的人,学佛从放下习气开始。我们来做义工就是来锻炼放下,我们只要一心一意把组长交给我们的事办好,其他的,我们什么都不必计较。
三、我们要把生活作为学佛修行的一部分,不能把学佛修行作为生活的一部分。
7月20日玉树前线报道
关于《现代心理学与佛教思想在玉树灾后重建中的结合与应用》僧侣部分调研工作今天正式开始进行。僧侣调查问卷这两天一直在不断修改,计划根据今天的访谈再做进一步修改。
早上9点钟,仁爱的四位志愿者及求松老师、彭措老师到赛马场布置接待丹布加才活佛的办公室。9:50活佛来到仁爱社区,先由求松老师带领参观社区,到成人班教室时,看到有这么多同学在认真地学习知识,活佛非常高兴,对同学们做了即兴开示和教导。
http://218.57.142.173/blog/2010/7/7.21/nEO_IMG_01.jpg
活佛对利民学校的同学们做开示
http://218.57.142.173/blog/2010/7/7.21/nEO_IMG_002.jpg
参观唐卡班教室
访谈从10点开始,首先由钟莹向活佛简单介绍基金会及访谈的缘起:“……由于基金会的专职志愿者都是佛教徒,跟随着导师学诚法师,所以我们做作的事情都因循着佛教的指示和教义,现在我们与中国科学院共同做《现代心理学与佛教思想在玉树灾后重建中的结合与应用》课题,考虑到本地是藏地,全民信仰佛教,对于人们的精神生活有不一样的影响,我们想去探讨和学习,如何把佛教的思想更好的传承,为更多的众生带来福利,今天通过对您的访谈,我们想了解藏传佛教在民众中的作用。”然后便开始了正式的访谈内容,由王卫主持提问,彭措老师翻译。
http://218.57.142.173/blog/2010/7/7.21/nEO_IMG_003.jpg
向活佛问好
http://218.57.142.173/blog/2010/7/7.21/nEO_IMG_004.jpg
访谈开始
仁爱:昨天听求松老师简单介绍了仁波切您的功德,无论是从教理的认识还是从修为上都是非常令人仰望,第一次面向出家人做访谈能够遇到您,我们感到非常荣幸。现代很多人对于佛法还停留在迷信、落后、对生活没有实际帮助等等认识上,希望通过今天的谈话,让对与对佛法有一定了解的人可以加深认识,对于对佛法还没有信心的人有所启发。首先想请问您,您对佛教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您是什么时候出家的?”
活佛:大约是7-8岁的时候,在那时候接触佛教并生起不退转的信心。
仁爱:对您影响最大的人是家人还是上师?
活佛:父母和上师两方面都有。
仁爱:请问近几年来每天您的时间安排是怎样的?能否描述一下您一天的典型生活?
活佛:近20年来,我每天4小时用来学习,禅修、做功课、念经;4小时帮老百姓看病,帮助他们解决精神上的一些问题;另外4小时虚度光阴(笑)。
仁爱:您对佛教的核心最重要的教义是什么?
活佛:最核心最基本的是利他的菩提心,利他的根源是对众生生起悲悯心、大悲心。
仁爱:菩提心和悲悯心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活佛:认识众生的痛苦、众生的贫穷、众生的疾病、众生的灾难,看到众生种种的灾难,会对他们生起一种悲悯心,想去救助他们,这样一种心就称大悲心。就像您们住在北京不一定能容易生起大悲心,但是您们来到这个在灾区的时候,看到他们受苦,就想去帮助他们,救助他们,就是悲悯心。菩提心的含义较广,就是消除所谓的烦恼、所知二障,还有具足圆满的智慧,这样讲的话就要广一些,但是菩提心的前提是大悲心,看到众生痛苦生起大悲心,要让他们离苦得乐,看到众生欢乐便会生起欢喜心,这样两点为基础,慢慢便会进入菩提心。
仁爱:刚才仁波切讲佛教的内涵是菩提心、利他的大悲心,那各个不同教派对此有没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活佛:讲到这个核心,当然各个教派都有不同的看法、见解,对如何生起正知正念有所不同,另外对空性的解说也有不同。空性也是大悲心的内涵,可是给大众讲空性不易理解,所以说菩提心是对众生生起大悲心。其实菩提心是空性与大悲心的结合。按佛经上讲菩提心的精华就是空性与大悲心的结合。
仁爱:佛教有不同的传承,能否请教您南传佛教、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之间有什么不同?
活佛:因为佛教有很多不同与共同的地方,三系佛教,在佛经上都讲到了如何去修行,获得佛陀的果位,不同的地方,是如何获得果位的具体方式方法不同,南传佛教在佛世时也没讲到即身成佛的事情。大乘又分为显教和密教,在汉传佛教中密法不普及,但在藏传佛教里,密法就比较普及,他们之间自然也有不同的地方。但是最重要的是,对于一个佛教徒来说,应该精进、圆融、光明的修行。
简单来说,大乘、小乘、金刚乘他们之间本身就有很多修行方面的方式方法,存在着诸多区别,但是无论是南传、汉传、藏传,他们都是从导师释迦牟尼佛那里传下来的,没有哪一个法是好的,哪一个是差的,因为众生根器不同的原因,所以才行成不同的教法,适应不同根器的众生。如果说具体讲到密法修持不共的地方,特殊的地方就是观想本尊、持诵咒语,观想咒语通过气脉明点,这些方便法门让你在短时间内获得一生的成就,这就是密乘不共之处。
仁爱:对于一般对佛法没有深入研究的普通民众到寺庙都会需要哪些方面的帮助?
活佛:对于我个人来说,每天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讲经说法,给他们讲最基础的十善业、十恶业,让他们行十善去十恶,让他们懂得如何去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好人。从这边做起的话,相信对当地老百姓来说是最有帮助的。
仁爱:一般老百姓到寺庙里去是为了什么事情,会不会找出家人问一些问题,什么问题呢?
活佛:去寺院的人是各种各样的,有的人是找上师求取解脱的法,询问如何从皈依、四加行一步一步往上去实修,最终获得解脱的禅修方法。但是也有一些人对教理教义不了解,就是去寺院求师父给他卜卜卦、问问将来的事业顺不顺等,就只懂得问这些。
仁爱:您所在的寺庙有多少出家人?
活佛:100多位。
仁爱:经常去的信众有多少人呢?
活佛:平均每天大概是三、四十位,这个不一定,有时少就是三、四位。人多的时候也会有200-300人。
仁爱:一年之中有多少法会呢?
活佛:法会一般有一百多天。
仁爱:一般都是什么类型的法会?
活佛:寺院一般有禅修的法会,佛学院的话就是以研究佛教佛理的法会为主,有一部分喇嘛会举办为在家人祈福、超度等类型的法会。
仁爱:有没有面对信众讲法的法会?
活佛:对信众来说最大的法会是六字真言念诵一亿遍的法会。大家念诵的遍数加起来要一亿遍,这样的话需要13-14天,在这期间除了念咒之外,最主要的还是为他们讲经说法,通过给他们讲出世间法,告诉他们如何做一个很好的修行人,如何做一个好人,如何面对生活,过快乐的日子,或者说如何用一种不造恶业的方式方法生活,这样一个法会对老百姓来说就能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
仁爱:这是人数最多的法会吗?
活佛:是的,那时候人比较多,各个公社,各个乡那时候就会聚在一起。那种法会上没有人跑来跑去,也没有人乱说话。这样认真听对他们帮助很大。
仁爱:有没有问答的环节?
活佛:有。如果做皈依的话,他们也会问什么是真正的皈依,另外还有什么是菩提心。如何融合汉藏佛教、如何把佛教带到生活中很重要,也会做很深入详细的讲解。
仁爱:关于科学与佛学的问题,现在许多内容也在慢慢被证实,比如《入胎经》中就把胎儿在妈妈肚子里的过程非常详细地描述出来。据我了解,佛经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能否请您举个例子解释一下?
活佛: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大乘经中有讲到关于医药方面的,就像我们现在常常的感冒问题,其原因在佛经中讲的是有一种小虫子颜色为红色,形状是扁的,在虚空中,但我们肉眼看不到。早在2500年前,佛就在经中都讲的非常清楚,但是科学家是在400年前才通过显微镜观察后证实了这个事实,他们就是细菌,进入体内会引起感冒、发烧等等。《入胎经》的确讲的很详细,即使用现代的高科技仪器去观察还没有到佛经中所讲的程度。还有像银河系,星球的运转等等,在佛经中都有非常清楚的讲述,但是这些现在才被科学家慢慢证实。另外佛陀对畜生道的众生也做了很详细的解说,像佛陀讲到海洋为什么分为不同的洋,不同的洲。在不同的海洋里会有什么样的鱼,多大的鲸,甚至那些无法用肉眼看到的生物,他们是怎么互相依赖生存,大的吃小的,小的又是怎么毁灭大的,过很长时间的演变后又会成为什么样子。佛陀甚至讲到海洋的浪是怎么引起的,海洋的宽度是多少,深度是多少,一些生物在深处又是怎样生存的,哪些鱼类适合生存在水底深处,这些都奇迹般的被现代的科学研究所证明。但是科学证明的只是佛经中描述的非常小的一部分。
仁爱:这还仅仅是我们肉眼能看到的境界。
活佛:这些问题佛都在2500年前讲过,经过科学慢慢的证实,人们才开始相信佛所说的话,不然单凭佛在2500年前留下来的经典,没人会去相信,除非你去深入研究,了解佛圆满的智慧,对佛生起圆满的信心,否则真的很难相信。现在科学研究证明的只是佛陀智慧的一点点皮毛。除此之外,像佛讲的在实修的时候,我们要观想这边有本尊,这边有“?”字。这样去观修,的的确确在你的额间就会有佛和种子字,那佛经中这样去讲,不单单是让我们假想,是真有佛菩萨在体内。那怎么去证实,佛经中讲具菩提心的修行者会生舍利子,具有生圆次第的修行者会出现佛像,具有空性正知正见的就会在自己的身体出现“?”字。在他们圆寂的时候,火化时出现舍利子,显现出本尊的像,或者说他们的骨头有“?”字等等,这些现像并不是一种传说,我本身也见过,还有像有的修行人肉体会慢慢缩小消失,融入法界,这种也存在。这些都说明佛讲的都是真实不虚的。
仁爱:科学认为地震的发生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那我们佛教徒是怎么理解灾难的发生的?
活佛:佛经中简单讲到六种不同地震的发生,说到东边高时,西边会低,东南西北有些地方高,有些地方低,但是为什么会高会低,为什么会引起地震,佛经中并没有说明。但是佛经中讲到末法时代,人寿为40-50岁的时候,福报会越来越小,会有很多的地震灾难会发生,但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我不知道,佛经当中只是预言到末法年代会有很多的灾难发生。
仁爱:若不说直接原因的话,有的人会把这当做飞来横祸,大家又是怎么理解的呢?
活佛:当然有很多灾难和自己造的业有因果联系,但并不能说所有灾难的发生都是由人们所造的业引起的。我们还要知道有“缘”的方面,比如说过去你造下了这个因,使你的寿命只能活到60岁,但这一世30岁时出现了一种恶缘,若能躲得过去,你就能活到60岁,但若躲不过,那可能30岁就死掉。所以说到底是因还是缘引起的,那很难讲。但是绝对不离因和缘。
仁爱:灾难发生在这个有信仰的地方,会不会影响当地人对佛教信仰的虔诚?
活佛:不会。因为无论从佛经里面讲也好,从世间讲也好,都有讲到因为发生六大不和而引起种种灾难和地震的发生,并没有讲到地震不会发生到有佛法的地方。佛经中讲地震可能会发生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任何一个地方,因为这样的原因,佛经里面有讲到地震可能会发生,没有讲到不会发生,现在佛讲到的这个事情真实的发生了,所以我们更应该生起信心,而不是失去信心。如果佛说我们把佛法传到藏地就是为了不引起地震,我们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控制地震,那地震时,我们肯定会失去信心,但是佛经讲到的是无常,灾难会发生,所以应该是增加信心,而不是失去信心。
仁爱:好的,刚才您讲到您一天的大概时间安排,那地震之后您的生活有没有变的不同?
活佛:这个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因为我觉得修行我一辈子所要做的事情。一直都是这样的。
仁爱:有没有因为寺庙的一些安排发生变化,所以您和寺庙其他的僧众,您跟信徒之间的互动或者是关系发生变化?
活佛:因为灾难发生后,各个寺院都要去互相的帮忙,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影响。
仁爱:地震之后的两个月以内,您还有您所在的寺庙,给予了当地的百姓哪些物质上的,精神上的帮助?
活佛:外在物质方面,因为刚开始受伤的人比较多,给他们医药方面的一些帮助,比如药物,帮他们去治疗。后来主要是食物。老百姓有什么样的要求,能够配合,能够帮助的就尽量去帮助他们;另外就是住在寺院附近死掉的的老百姓就有70多人,寺院的僧人帮他们处理尸体,做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念经超度;还有就是对他们的家属用佛法做一些心理方面的辅导,让他们不要一直在痛苦当中生活下去。主要就是这三方面的一些工作。
仁爱:面对有死者的家属,您主要是对他们讲哪些话,使他们精神上得到支撑?
活佛:主要讲因果、无常的道理。谁都要面对死亡,不只是他们。除此之外,告诉亲人的家属,对这些亡者,应该做什么样的法事,才能让亡者获得究竟的安乐,获得解脱。
仁爱:刚才您提到,凡是寺院能够给予的帮助,都会尽量的去给予。我们知道,包括您的寺庙在内,有许多僧人可以从早到晚的在废墟上进行援助,有些甚至在自身都很困难的条件下还给予其他的民众一些帮助,那您知道为什么原因他们会这么做吗?
活佛:因为对于出家人来说,一辈子,最重要的就是修如何生起大悲心,如何生起菩提心,平日里他们一直都在练习这些内容。当真正灾难发生的时候,那你的菩提心如果有练习好,你的大悲心有练习好,当你看到这些众生在受苦,受灾难的时候,你就会真正的对他们生起大悲心,当生起大悲心的时候,你就由不得自己,自然而然的,无为的,投入工作当中,实际去做你以前练习的这些大悲心。能够很勇敢的完全投入,是因为他以前练习好了这样一种心。
仁爱:那您认为现在一般的民众在生活上,心理上还存在哪些问题?
活佛:现在的民众还是心理方面的痛苦比较大。比较大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有很多人没有文化,再加上对佛法的究竟的含义方面不是很了解,所以人死了,他们内心会很难过。再加上他们累积一辈子的财富,突然间被地震摧毁,也会产生痛苦。而且如果没有文化,没有远见的眼光的话,他就会想这些物质是当下的,会对这些产生执着;如果有比较远见的眼光,就不会存在这些方面的痛苦。
仁爱:那您认为,失去亲人、财产的痛苦,因为地震产生灾难恐惧的这些人,多长时间能从这种情绪当中走出来?
活佛:我也没有办法确定。因为有些人,他本身就是一点点的痛苦就没办法走出来;有的人力量就会强一些。从整体上来讲,首先能够解决他们生活上的问题,然后再给他们多做些辅导,让他们多了解佛法,相信不会有多久他们就能走出来。我一直都在默默的祈祷灾区的人能从困难中走出来。通过物质方面的救济来解除他们生活方面的困难,这是很必要的一点。但是真正来讲的话呢,还是给他们一些正确的辅导跟教义,特别是佛教的教义,让他们真正的了解什么是佛教的要义的话,那从他们的内心当中,自然而然就会消除恐惧,消除担忧,并且不断消除了对物质方面的执着,甚至坦然面对死亡。所以我认为通过传播佛教方面的教义来改变人们的状态是根本。
仁爱:所以您准备为当地的百姓做些什么?
活佛:不断的用佛教的方法去辅导他们。以前我遇到过这样的信徒,他们因为失去很多亲人,想要自杀等等。我就和他们讲:“你们一定要从困境当中走出来,为什么呢,因为人都己经去世了,你再痛苦都没有用,所以最好用佛法来帮助你们的亲人。甚至可以透过这种灾难,让自己变成一个更虔诚更精进的修行者,把逆缘转为顺缘,透过这些灾难的发生,失去的亲人,对轮回生起出离心,能够把世间的事情看的更淡。”那这样子去教导他们,他们就能慢慢的看开,就会更投入的去做一些佛法上的事情。用佛法来帮助死者,我觉得这样的方法很好。物质方面,我们能做到什么,尽量的去帮助他们,但是物质方面的帮助毕竟还是很有限的。
仁爱:有哪些事情您特别想做,但还缺乏支持,一旦有组织或个人的支持您就特别想开展?
活佛:对失去亲人的老人,能开一个老人院帮助他们;给没钱看病的病人,提供一些医药方面的帮助;给不能上学的孩子提供学习的机会,这也是我目前最大的愿望。
仁爱:那活佛您今天来仁爱社区这儿一定很高兴吧!
活佛:这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一天。
仁爱:最后一个问题,您认为现代心理学的方法在灾区会有些作用吗?
活佛:我对现代心理学不了解。但如果心理学是透过真正的很深入的研究,然后得出的结论,再应用到别人的身上,我相信多多少少会有一些作用,因为人与人之间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希望得到快乐,远离痛苦,如果有这样的一种方法的话,那多多少少会有作用。
http://218.57.142.173/blog/2010/7/7.21/nEO_IMG_005.jpg
提问
http://218.57.142.173/blog/2010/7/7.21/nEO_IMG_006.jpg
合影
11:30访谈结束,钟老师代表基金会给活佛送上供养,但是活佛说:“留给这里的孩子们吧!”我们送走活佛,心里面满是崇敬。
访谈结束后大家就访问形式,访谈的内容做了总结,对于调查问卷的问题又做了一些调整。
http://218.57.142.173/blog/2010/7/7.21/nEO_IMG_007.jpg
访谈总结
下午回到军分区,仁爱的四位志愿者继续开会讨论给关爱生命协会做培训的内容,钟莹老师就讨论的内容进行了整理。
受访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