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宗教扬法佛法师父赵丁龙泉寺文化 |
分类: 龙泉每日 |
7月16日龙泉日记
安居第四十九天
早上7:00贤扬法师去对外经贸大学接前天在寺里讲座的法国专家高照民神父,去位于通州香河的“天下第一城”景区的大安寺参访,途中贤扬法师和高神父一起探讨了佛教和天主教的一些相通之处,提出佛教和天主教应加强沟通和交流。参访活动上午十一点半左右结束,在大安寺用过斋后,贤扬法师将高神父送回到对外经贸大学。高神父特别感谢贤扬法师的陪同和接送。
上午7:30,由丁班的贤前师带队,丙班的贤星师、贤悟师、贤林师、贤梦师,戊班的邓羽六人组成的赴平谷农场有机蔬菜采摘队一行出发,到晚上20:00他们满载而归,满满两车九百多公斤的茄子、辣椒、豆角、西红柿等,即是采摘队的劳动成果,更是农场居士们辛苦劳作,供养三宝的至诚心结出的累累善果。
前两天来寺的道伟法师,上午9:00从寺里出发,只身前往法门寺,出席第五届法门之光福慧营的培训讲座。
http://218.57.142.173/blog/2010/7/7.17/nEO_IMG_082.jpg
在下午班导带队出坡三个小时后,丁班的同学仍然继续出坡,甚至冒雨抢工。师父前几天一直为工程的进度操心。同学们也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两天更是落实在行动上。师父也发来短信问丁班晚上什么安排,贤地法师回复说“一如既往地出坡!”
沙弥日志(42)
出家前,有些佛门专用词汇虽然是耳熟能详,但却不清楚它的真正内涵,天天挂在嘴上念,念的都烦了,对这些词已然没有什么好感了。
出家以后,心里安静了一些,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咀嚼,体会这些词,才恍然明白,这些词不是闹着玩的。
像“随顺”这个词,一般是在佛门里用,但佛教气息不是那么浓厚,以前不太在意,现在看来,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法门,真的要是在这两个字上用上功,那可是了不得。
刚进寺院的时候,有些师兄包括我自己都是很有主意的人,做事时,一不小心就栽进我执的陷阱里,不顺着自己的意见,心里就不高兴,世界上,哪里能有那么多事情都顺着自己的主意和想法的呢?
有一次出坡干活,两个主意都很强大的师兄为一件事情如何做才能更有效率顶上了,其中一个师兄忽然间就不情愿地说了一句,那就随顺你吧。
当下的气氛立刻缓解,矛盾和对立顿时烟消云散。
那个场景让我意识到这两个字有说法,值得将这个词牢记在心,并随时随地的提起来,改变我们的身心和习气。
佛法浩如烟渺,确实不好找一个下手处,有一天晚上听别人讲唯识、讲俱舍,听得我心生焦虑,因为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上手学这些经论。
当夜,师父随谈中应另外一个机,师父有一句话,化解了我的这个焦虑,他说,在修学的过程中,跟我们生命有关的就是佛法,如果跟我们生命无关那就不是佛法。
我想了想,当下,最咬紧的是能有一颗随和的心,让自己的生活、生命平静下来,再去逐步学习更高的法门。
随顺这个词对初学者、在家居士是个很方便入手的法门,因为我自己尝试用了一下,非常好使,真的用上功了,非常灵验。
这个方法就是随时随地地随顺他人。
只要不是事关人类生死存亡的大事,就随顺他吧,况且,我们遇到这样的大事的概率是很小很小的,在寺院里一般是出坡还是读书的分别,是喝汤还是喝茶或者是喝水,是三点出坡还是四点出坡,是用铁锨还是用铁镐,是左还是右,是上还是下,是你还是我,还是他。
我的实践是,全听你的,我都没意见,随顺你了,皆大欢喜。
在世间,这个方法大致可以用在居家过日子时,周日是去公园还是去集市,是吃川菜还是吃沪菜,当月是资助丈母娘还是资助老婆婆,这道菜是放红糖还是放白糖,新买的抽水马桶是选流线型的还是梦幻型,墙纸是冷色还是暖色的等等。
全听你的,随顺了。这个努努力,似乎还能做到,做不到也要做到,否则下面的话,只能是看个热闹了,不能对我们的生命产生作用。
孩子考了五十分,随顺了,你就是把自己活活气死,他也就是这个分数,你就是打死他,又能如何呢?现在的孩子跟以前不一样了,没智慧地硬来,只能换来更糟糕的结果。
如果,能做到了,或者暂时做不到,但是至少理上接受了,慢慢地努力以后做到。那么就有机会再往下。
房子以及相关重大家庭财产被冤家处心积虑地搞走了,算了吧,随顺了,就是争回来又能如何,最后难免两败俱伤,是你的谁都拿不走,能被别人搞走,说明就不是你的。
继续往下,老婆跟别人跑了,老公不要你了。怎么办,当然还是随顺啊,算了吧,走就走吧,缘分尽了,这个冤家总算是走了,应该高兴才对。
真的,世俗生活很残酷的,不跳出来就永无出头之日。可是,这么讲,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嫌疑。但,又能如何呢?我在世间有一个朋友因为媳妇出了这方面的问题,他亲手将她掐死在床上,然后自己下了大狱,这辈子算是交代在里面了,留下当时只有五岁的儿子,孤独在长大,据说,他在监狱里痛悔不已,无限地思念他的儿子。
何苦啊,这是。
有人会想,佛法吗,当业余爱好学习学习,让自己充实一点,精神上有点寄托,现在你明白了吧,佛法不是精神寄托的问题,不是学习一个技能、知识的问题,而是帮助我们活生生地解决问题,帮助超越痛苦,你超越也得超越,不超越也得超越,和我们的吃饭睡觉一样重要,没有就死路一条,就这么回事。
你是选择呈一时的愤怒,然后让自己和周围的人全都陷入痛苦和黑暗之中,还是以智慧让自己从中解脱出来。全看你自己的。
所以啊,还是随顺了吧。随顺自己的亲人、邻居、同事、领导,随顺周围一切可以随顺的人和事,随顺自己的国家、社会,随顺他人的理想、抱负,热情。
哪个社会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不合我意的地方,我不随顺,又能如何,愤世嫉俗只能让自己面目狰狞,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
真正能解决个人和众生痛苦的还是要靠智慧。不是靠愤怒、清高和冲动。
有人会说,那人岂不是逆来顺受了。不是这样的,你随顺别人,别人再随顺里,世界就安静了,我们的生活就改变了。环境就改变了,互相随顺,生命质量就越来越高。所以,要普及佛法,弘扬佛法。不是为了一个教派的利益,而是众生的福祉。
继续往上,我们的佛法本身,有人看似不如法,有人不精进,有人好像知见不正确,有人习气毛病很重,等等,不随顺又能如何,如果我们真的相信无限生命的话,那就意味着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自合他人去成长。
不随顺,只能使自己痛苦,也让别人痛苦,而且,这个痛苦,竟然是为了使我们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的佛法而痛苦。这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这个世界上,唯一不能随顺的就是自己,自己的习气,自己的烦恼。绝不能任其摆布。
一个沙弥在佛门中学到了随顺这个词,用它来改变自己的生命。其实,这个词有很多种说法,出家前,我曾经接触过一个企业管理的培训,有一句话,当时听的内心里砰然一动,但当时只是觉得词句很漂亮,没想到出家以后算是有点读懂这句话了。
据说,这是一个印第安长老讲的话,他说,小时候,我决定改变这个世界,大了以后,发现做不到,于是我决定改变自己的国家,再大了以后,发现不行,于是我决定改变自己的家乡和部落,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现还是不行,于是,我决定改变我的家人,结果发现,依然做不到,如今,我已经老了,即将死亡,我才明白,真正需要改变的是我自己。
我觉得这些话概括成“随顺”,就全搞定了。当我们遇到境界的时候,不管这个境界是多么的简单,多么的痛苦,多么的让人难以接受,最关键的就是那一刹那需要提起来一个力量,而不是被烦恼和痛苦冲昏了头脑,让自己做丧失理智的事情。
如果在那一瞬间,能想起来“随顺”这两个字,就随顺别人一下吧,给别人一个机会,也给自己一个机会。
如果我们真的有坚定的信仰,对佛、菩萨有着无比的信仰,那就在最关键的时候想的起来直接向他祈求,他绝定会给予我们帮助,给予我们力量,给予我们慈悲和爱。
让我们拥有随顺的力量和心胸,以及智慧。
走向专业
在商谈中,从事了15年影视导演的赵丁居士,感慨道:目前很多居士,有发心和热情,来做弘扬佛法的事。但就传播人才的专业技能及公益技能上来看,都有待提升。概括一句话是:佛教缺乏专业传媒人才。
针对目前的现状,赵丁居士及其所在的正心堂佛教文化传播中心发起了这个公益人才培养计划。这是一个纯公益性的培训机构。是为有发心,愿意对佛教文化的传播有所奉献,却缺少专业的传媒技能的居士,所作专业化的培养。经过半年至两年的培训:包括国学、佛学、公益知识及实践在内的基础课;包括电视编导,动画合成等在内的专业课,还有琴棋书画在内的选修课,从而使他们能够对佛教和公益有正确的认识,同时又有专业化的技能训练,最后得到很好的社会实践,这些人不论将来到哪里,都是有效实用型的人才。这是公益计划的初衷。
他们希望所有的培训能够在寺院进行。如果能够在寺院进行这些培训,学员在寺院中生活,在晨钟暮鼓的的陪伴下,必定会受到佛教文化思想的熏陶影响,而龙泉寺无论是从师父的理念,无论是从道风建设,还是硬件设施方面,目前都是可行可信的。希望能为正确的传播佛教,弘扬佛法贡献出好的人才。通过培养合格的人才,能够令佛教发展适应社会,服务社会。
http://218.57.142.173/blog/2010/7/7.17/nEO_IMG_09.jpg
贤启法师赞叹道:赵丁居士在做着佛教传媒界最需要做的事情。
在交谈中,赵丁居士偶尔会咳嗽,他讲到自己的身体状况目前很不好。在拍摄《超越轮回》时,曾经在雪山上受过严重的冻伤,有过几次急救,中医说能活过来简直是奇迹。他深切体会到三宝的加持不思议。当工作量很大,在遇到身体撑不住的时候,他经常会想起寺里的“不休息菩萨”贤启法师,想想师父每天三两个小时的睡眠,有这些榜样的力量,也就熬过来了。
一个国家,一种文化,一个民族的思想,能够代代相传,靠的就是很多人的前仆后继,令其绵延不绝,不曾止息。
师父曾讲过:现在弘扬佛法,不是靠个人能力有多少,而是要把所有善缘组合起来。佛教能够健康的发展,优秀的人才一定是不可或缺的。有了善知识的大愿,还要靠种种善缘的汇聚,才能承办广大的佛法事业。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滴水。
博客日志天天有,但图片里和现实生活中龙泉寺,还是有差距。中午午斋时间,有位学佛多年的梅居士,路过北京,带着家人专程来寺里看看。经常上博客的他,来到龙泉寺,亲自见到寺里的事业及发展后,倍受启发。
义工心声:我和我那难改的习气
今早缘念的时候,我被分配到了住宿组。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像突然被巨石压着,快喘不过气来,眼泪在眼眶中直打转。住宿组,不就是洗厕所吗?天啊! 这么脏的地方让我去打扫,这不是要我的命吗?缘念结束,像丢了魂似的跟着王师兄一伙回到居士楼。一进通道,开人群,眼泪就再也控制不住哗哗地往下流。心里是多么地委屈。千里迢迢寻求佛法,竟然跑来洗厕所了。最要命的,从小我就特别特别讨厌厕所。因为厕所是每个人身上最脏的东西都往那倒的地方,是世间最脏最脏的地方,为什么要安排我去干那活?同行的王师兄似乎看出了有人不情愿洗厕所,大声地在房间门口说:“我跟你们说,洗厕所最好,洗厕所功德最大,消业障最快……”。
屁话,我才不要什么功德,消障,难道干别的活就消不了业障?“出坡了啊!大家出坡了啊……”要出坡了,我可不能让他们瞧见我在哭。可这该死的眼泪,就像断线的珠子,想止也止不住。只能趁着阴暗的环境,加快脚步侧身避开同修跑到厕所,蹲在厕所里背对着同修,拿着刷子拼命刷便盆,眼泪哗哗地流。
心里想到了佛,更加地伤心,一遍遍地问佛,您为何要让我如此痛苦地追寻。心里起了要回家的念头。这时就想到了师父“师父啊,您让我来广集福慧,难道洗厕所也是广集福慧吗?我受不了。”此时,耳边响起师父的开示:温室中培养不出参天大树,烈火的锻烧才见真金。这时,王师兄发觉了我在哭泣,惊讶地问:“哎呀,你哭啦?干什么哭啊?家里有事?我跟你说咱不哭,是您的人他不走,走了就不是你的人……”我知道他误会了,可我不敢说原因,说了怕被人笑话,都快四十岁的人了,洗个厕所也哭。
“没事,我就喜欢哭,你去那边打扫卫生吧,这儿我一个人就行了。”王师兄很善解人意地走了,我一个人静静地洗着厕所,脑子里又想起了师父。师父啊您就是这么欢喜您的弟子洗厕所吗?给我境界?对,烈火的锻烧才见真金。又想起了师父的开示:在任何境界都欢喜,师父啊,那么说我现在洗厕所也应该欢欢喜喜了?那么我该如何才能欢喜呢?
反观自心。我现在为什么会因为洗厕所而痛苦呢?因为洗厕所丢面子吗?噢,好像是有点儿这个想法,但并不主要。因为自己平时对世间不同层次的人都平等对待,但如果自己会顾及这个面子的话,证明还执着这个面子的问题。是因为厕所脏不情愿洗吗?眼中又浮现了那些屎、尿、痰等等污垢的东西。哎呀真是太恶心了。看来自己真的是放不下这个“脏”的问题了。为何家里的厕所不觉得恶心,常常还在卫生间边洗澡边唱歌,这回在公共卫生间就嫌弃脏呢?噢,这是因为自己与别区别开来了,自己不脏,别人的排泄物才脏。从这看,这不是强烈的分别心又是什么?
渐渐地,泪水止住了。
这时一位老菩萨一手拿着小盘,一手拿着个小铁丝走了进来。只见他蹲在厕所便盆边,不戴口罩,脸直接就对着便盆入口,他也不戴手套,满是皱纹的手就这么细细地抠起便盆入口处的黄斑来。“老菩萨,这些便盆我都刷好了。”我说。“你那样刷不干净,要像我这样刷才干净,”一边说,手还一直往便盆间隙抠,哎呀,真的是太恶心了。要是手指甲上沾上细菌就麻烦了。“老菩萨,您怎么不戴上手套啊?那样手会很脏的”。“手脏了可以洗,铁丝球容易把手套搞坏。”此时,我的心深深地被眼前这位看上去极不起眼的老菩萨打动。他的每一念,都在为着别人,惜福惜至忘了自己。相比之下,我是那么地微小,为了自己,连习气也放不下一点点。
想起曾经跟师父说要发菩提心的。为同修们洗厕所,也是在发菩提心啊!想想寺院里的每个人,他们都是在为了别人而工作,再想到一次见一位法师在工地上双肩都扛着长长的铁管的情景,心里非常之惭愧。我只有在心里默默地对师父说:“师父,弟子错了。弟子会好好地学习发菩提心,放下执着,放下分别,改掉怕脏的习气。弟子愿意去洗厕所。因为弟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强,会在保护自己身体不受污染的情况下去工作。不能再让老菩萨洗厕所了。一不小心污染的手没洗干净生病了就麻烦了。佛说要自利利他,保护好自己的色身,并没有错,对吗?师父弟子现在心力低下,真不知能否改掉这些习气,也不知道能在龙泉寺坚持多久,祈求您的加持,只有您和佛菩萨的加持,才是我前进的动力。看着龙泉寺清净增上和合的团队,弟子心里是多么感恩您。如果没有您的加持,弟子不会有福报到这么好的地方来体验,以前弟子一直不知该如何学佛,也不知该如何下手学佛。现在看来,只要时刻为别人着想,就是学佛的开始,对吗?”
感恩师父!感恩所有法师!感恩所有义工!
7月16日玉树前线报道
最近学堂的老师们互相学习语言的热情非常高。青梅才仁老师每天都坚持上雪娇的语文课,课下还不断的问老师,昨天他住在赛马场,口中念着汉语单词,一直学到晚上十点多;才素老师,照着学生用的学习卡片一遍一遍的读,学得非常认真,今天一个浪花的“浪”字,老师一笔一划按照书写的笔顺写了十多遍;诺布老师最初认识我们的时候,几乎一句汉语和不会说,现在,汉语发音已经很不错了,他照着拼音基本上可以拼出所有的字了,而且总能举一反三,英语夹汉语,他和志愿者们的交流基本上不会有问题了。钟莹老师的藏语进步的也非常快,一天学会所有字母,三天开始拼简单的字;丽妮老师也常常“ཀ ཁ ག ང……”地自言自语背诵着;求松老师每天会自学汉语和英语,特别是佛教用词……
http://218.57.142.173/blog/2010/7/7.17/nEO_IMG_01.jpg
好学的老师们
唐卡班的学生越来越多,现在己经有将近20个人了,有的同学还在学习画佛手,有的同学在纸上画佛像,学的最快的同学己经开始上色了。有两位同学非常有天赋,以前都没有学过画画,但是在短短的几天内,己经能够画出完整的佛像,上色的同学非常专注,一整个下午都坐在佛像前,一点一点的绘色,外面上文化课班的学生上音乐课时,非常的热闹。其他同学不免想探头出去看一看,但是他却不为所动,好像眼前的佛像,颜料就是他的整个世界。
http://218.57.142.173/blog/2010/7/7.17/nEO_IMG_02.jpg
画佛像
http://218.57.142.173/blog/2010/7/7.17/nEO_IMG_03.jpg
给画布打底色
http://218.57.142.173/blog/2010/7/7.17/nEO_IMG_04.jpg
学生画的佛像
http://218.57.142.173/blog/2010/7/7.17/nEO_IMG_05.jpg
上色
学生能学得这么快,当然离不开诺布老师的指导有方。老师每天教同学们的时间并不长,讲到位了,让同学们自己去练,去摸索,学生有问题时,再去找他问。或许是因为学唐卡的学生年龄大一些,或许因为兴趣,或者是诺布老师的个人魅力,或者几者皆有之,整体上唐卡班的学生学习都进步很快。
诺布老师说他要做什么事情时会先去问问自己的上师,这件事情该不该做,但是来学校他没有问上师,因为他觉得这是件好事情,是该做的事情。来社区之后,诺布老师每天都接送杨大夫,忙着社区、学校的事务,忙着教学生,以前常去转玛尼石堆的他,现在都没有时间去了,但是他觉得很值得,很开心。他说自己这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帮助别人,问他原因时,他回答:“因为别人帮助我时,我觉得很快乐,所以我也要帮助别人。”他笑嘻嘻的,说的那么自然轻松,像是人生来就应该这样做的样子。
http://218.57.142.173/blog/2010/7/7.17/nEO_IMG_06.jpg
诺布老师和他的学生
关爱生命协会的网站这两天正在制作中,他们请了仁爱基金会的志愿者帮助他们一起策划网站栏目、挑选图片、撰写文案等。目前已经初具雏形。
《现代心理学与佛教思想在玉树灾后重建中的结合与应用》课题中,访问僧侣和民众的问卷调查表,这两天陆续完善,也尝试着访问了社区中的一些阿卡和普通民众,再根据调查结果继续进行问卷修改。
http://218.57.142.173/blog/2010/7/7.17/nEO_IMG_07.jpg
问卷调查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