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7月9日龙泉日记

(2010-07-10 13:02:30)
标签:

沙弥

义工

僧团

佛门

范居士

龙泉

文化

分类: 龙泉每日

7月9日龙泉日记

 

沙弥日志35、

  进僧团一年,只听到过两次比较激烈的争执,都是在刚进僧团的人身上发生的,前一次是沙弥和比丘,这一次是净人和比丘。

  而且,都是跟班导之间发生的。

  寺里在古代丛林的基础上,借鉴了一些现代学院的教学方法,一个班一个班,每个班设一名法师来引导后学的净人、沙弥。

  新进僧团,烦恼都很粗猛,不肯被调伏。但是,不调伏,后面的路就没法走下去,这是丛林教育和世间教育完全不同的地方。没有一定的学修经验很难体会,也不容易理解。

  当天,刚诵完经,大众都安静地回寮,猛然间传来激烈的争吵,有的法师就捂胸口,长期处在安静当中,一下子难以接受这么巨大的声音,而且因为争吵,人的剧烈的烦恼立刻开始波及他人的内心。

  有人转身回去看看,有的人看也不看,直接就回寮房了。

  僧团近一百人,没剃度的净人二十五人,其他的都是沙弥和比丘,我能感觉到,所有的沙弥和比丘都会想,唉,又是一个不愿意被调伏的净人。

  因为,大家都是过来人。他今天所经历的,都是别人经历过的。别人已经走了过来,而他刚刚经历。

  是非已经不重要,大致的情况是班导法师呵斥净人一句,净人不干了,积怨爆发,怒声回应,导致争吵。

  其实,挺有意思的。相信,再过一年,大家再议论这件事情时,定会扑哧一下乐出个鼻涕泡来。

  但,现在,很难受。写这篇日志的时候,你能想象到那个净人在内心里翻江倒海地不是个滋味的感受吗?

  以前,没出家的时候,我读过一些关于出家的文章,有一些还俗的,或者是大致知道一些出家状况的人写的,他们说,佛门也不是净土,也搞等级,也不是公平、公正的,也不是个讲道理的地方,不平等、不民主,不自由。

  这个理解在粗浅的阶段中算是一种理解。但是,稍微深入之后,就发现,这个认知很浅陋。佛门里是超越自由的自由,是超越平等的平等,是超越民主的民主。

  我们每一个人带着巨大的烦恼,走进佛门,肯定要下点猛药、特效药。其实,大家都想在佛门里学到一点独门的功夫,世间没有的功夫,少有的功夫,依我现在的理解,当净人、当沙弥、被呵斥、被责骂、被冤屈,就是最好的功夫。

  说多了,其实没有用,过来人看了这些文字没有意义,都知道的事情,没过来的人看了,也难以理解。

  师父从外边回来,晚上跟大家随谈,没具体提这事,但是,讲了一段很有意思的话,他说,听话,听前面引导你的人的话,尤其是听班导法师的话,不是让你去分析他说的话的对错的问题,而是如何落实的问题。

  在接受净人、沙弥教育的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一类,立刻受益,内心里当下转过来,直接领受,内心被开阔,格局被打开,将原来向外的心转而向内,当下能从善恶是非曲直中跳出来,从而发现一个壮阔的内心世界;另一类,略有反弹,但自己能化解,但是需要一定的时间逐渐恢复内心的平静,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慢慢就转过来了;再一类,可能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才能平复,真正上道,体验到真实学修的状态;还有一类,可能就一直身陷善恶是非曲直当中,不能自拔。然后带着积怨回到世间。

  简单说,佛门里就是让我们放下“善恶、是非、曲直”。

  放下来,当下就有自在,放不下,就再继续扛着往前走一段,一点点地放。

  这么讲还是过于理论化,只是把理讲通了,一点用处也没有用,还是没有一个具体的行持的方法。

  我的恩师与弟子们入夜随谈提到人应该如何面对矛盾的境界时,这样讲,你一定要忍过三十秒,过了三十秒就没事了,人家说你一句,你一定不要着急去回一句,你回了一句,他再回一句,你来我往,两个人不断地在造不好的业,越纠缠越麻烦,最后就无法摆脱。当下就要能够断,你不回应了,就等于是断了。

  这个法门很实用,我觉得可以叫三十秒法门,佛门里可以用,社会上也可以用,忍三十秒,很快的,眨眼就过去了,这三十秒可能会很难过,但你可以想点开心的事情,甚至搓搓身上的泥,搓个泥球出来,在手里玩一会儿。找个短信出来看看什么的。

  如果提的起来的话,最好的方法还是念佛。念观世音菩萨,总之,要过掉这三十秒,然后再去处理问题。

  生命中,我们的三十秒很短暂,谁也不会在意,可是,当我们的内心觉得受到伤害的时候,会觉得这三十秒是如此的漫长,你看,世界上的事情,都很占不住脚,我怀疑这个世间也是个假象,为什么平时打妄想的时候,时间一会儿就过去了,感觉很舒服的时候,时间也一会儿就过去了。

  人家批评自己的时候,就会觉得度日如年。时间会变得如此的漫长。

  三十秒过后,要是还忍不住,我的师父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方法可以提起来用,那就是把对方伤害你的最深刻的那些话,拆开来,拆成一个又一个汉字,然后想一想,为什么这一个个的汉字会让你的内心起烦恼。

  倘使,把这些汉字都还给新华字典的话,我们还会不会起烦恼。

  《楞严经》里有一个“八还辨见”的公案,佛陀让我们假设八种典型的组合而成的物质现象全都归还其本来面目,来观察、思维。

  我觉得,很值得在下一次楞严法会读诵《楞严经》的时候,结合自己内心的问题,细琢磨琢磨。也许会有点收获。

 

理解与反观

  几个人在一起做事,总会碰到一些摩擦。在寺院里这种摩擦有时会比山下更多,因为在这里大家首先的一个想法就是,我不是为利益来做事的,我是发心来承事三宝的。但摩擦多,并没有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加大,反而会因为这种摩擦,相互之间关系越来越近。

  今天看到农场的范居士,他满脸都是笑,笑着说,唉,你说我这人,怎么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呢!

  而两天前,他还曾泪流满面。那天,范居士向上位请示工作,上位没有让他去做,让另外一位义工做了,而且当时还说了一句,你是菜地的,自己不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听了这话,范居士就不高兴了,越想越生气,我尊重你,向你请示工作,你竟然这样对我。不禁又想起以前也曾有这样的状况。啊,你是不是对我有意见,有意见你就说吗,干吗这样啊。左想右想,觉得上位就是对自己有看法。越想越生气,泪也就止不住地往下流,不干了,我换组,再不行,我下山,这也不是为我家的地。旁边的义工劝慰开导,范居士也慢慢想到上位做事的不容易,也想到上位这些天心情也有一些不愉快。心稍有一些平息,我刚才说话还是不应该,平日里自己也把他当做父亲来对待,下午还是要向上位忏悔。心没有全转过来,事还是要做了,自己是来承事三宝的,没有正式调离农场之前,手里的活还是要做的。下午依然去农场干活,在收坡之后,还是对上位认错,上午我不应该那样对你,我错了。上位也很平静地回答,收坡晚了几分钟,赶快回去吧,我也不会和你计较的。虽然这样,范居士心里还是有点不舒服。第二天碰到主管法师了,向法师要求,我要调离农场,请您再去安排人吧。说完就去干自己的活了。

  在寺院做义工,法师不断引导和寺院安排的学习中,一直强调反观自心。对于这件事情,范居士也在不断反照自己。所以才有今天这样灿烂的笑容。反过来看自己这两天的事情,范居士也笑着说,你说这是一件多大的事呢,怎么那天就是过不来呢。这烦恼来了,怎么也控制不住自己。唉,还是功夫不够。这件事对自己还真是一个教训,对上位也是一个教训,这件事我在想,他也一定在想。这也不是一件坏事,啊。

  有了摩擦不是一件坏事,也不要把它隐藏起来,正面去对待,多多反观自己,多从对方的角度来思考,很多的对立会减少甚至消失,人与人心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近。

 

 

欢喜供养

  上午流通处一位山下居士来请居士服。流通处的义工就用心为老人挑选。浅灰色的义工服很合老人的心,先试了一套,流通处的义工对老人说,再给您找一套试一试,这套您穿稍有点大。于是就又试一套比刚才大一号的。老人穿的挺合适,但老人对裤子有点想法,比划一下,觉得太长了。就又拿那套小号的服装里面的那条裤子,两条一比,是短一些,但和上衣再一比,又觉得那短的那条裤子和它颜色有些差异。试一试那条长的裤子,穿上了,发现也长不了多少,但整体特别舒服。也就不挑了。看着那套居士服,老人说,这儿的似乎贵一点,流通处的义工就让老人再看看衣服。老人摸着衣服说,是贵点,但这手工还真好,这种衣服,你就看它的这个扣子,你看这个袢这儿订得方方正正的,这扣子也盘得圆圆的。听着老人说,又仔细看老人的指示,这类服装从这些地方看做工,旁边的义工也学了一招。老人看好居士服,还想来件海青,流通处的义工看看老人的身高,从柜子下面拿出一件。老人穿上,一看,特别高兴,比我原来那件好看多了,平平整整的。伸伸胳膊,拉拉前襟,没有多说,好了,就要这件了。

 

http://218.57.142.173/blog/2010/7/7.10/nEO_IMG1582.jpg

 

  交完钱了,老人出去流通处,说我要到大殿那里去,交功德钱,建寺院。流通处的义工笑着说,您请海青、居士服这也是供养啊,流通处的收入也是建设寺院啊。老人说,那不一样,这我还拿衣服呢,我也得去大殿那儿交功德钱。说完老人高兴地拿着居士服和海青就去大殿了。

 

 

 

7月9日玉树前线报道

 

  因为上午利民学校没有语文和英语课,仁爱志愿者就留在军分区,近11点才出发去赛马场,丽妮、雪娇两位老师也没耽误这段时间,丽妮在抓紧时间联系英语字母和音标的发音,雪娇则在认真听广论和看书。

http://218.57.142.173/blog/2010/7/7.10/nEO_IMG_005.jpg

 

  这几天注意到学堂有一个头发乌黑,眼睛大大的小女孩,声音非常甜美。她是小学二年级学生,地震之后就再没去学校。她说她以后要出家当尼姑,所以就不去上学了。在玉树,虽然小孩子出家很常见,但是亲眼见到这样的孩子还是会有点吃惊。问她为什么要当尼姑时,她甜甜一笑,说:“因为当尼姑好呗”。今天中午,几个志愿者到河边洗碗,她主动过来帮忙,河水有一些浑浊,但她还是在刷碗的盆中发现了两只小虾,并轻轻地把他们放到河水中。她对旁边的志愿者说,我们要小心不要伤害到小虾,弄死一只小虾和害死一个人是一样的。她的眼眸清澈,声音中满是纯真,志愿者们听着好似天籁之音灌入心田一般。

  随着同学之间的熟悉,利民学校的校园生活也变得热闹丰富了许多。今天中午同学们上完课排着整齐的队伍去打饭,由于饭还没做好,同学们就自娱自乐起来,有一个男孩主动出来给大家藏歌,歌声欢快洒脱,正在大家意犹未尽之际,饭好了。吃完饭,同学们又请数学老师陈冲吹尺八。小陈老师带着同学们来到学堂后面的河边,对着滔滔的河水吹奏起来。她吹一曲,就让同学出来表演一个节目,有的同学拿手就来,有的同学有点害羞,气氛非常欢快,不知不觉中,就到上课的时间了。

http://218.57.142.173/blog/2010/7/7.10/nEO_IMG_001.jpg

我来给大家唱首歌吧

http://218.57.142.173/blog/2010/7/7.10/nEO_IMG_002.jpg

悠悠尺八,情系师生

 

  在另一边,闹布老师带着几个男孩子玩非常有难度的游戏。瞧他们多开心。

http://218.57.142.173/blog/2010/7/7.10/nEO_IMG_003.jpg

肉垫子

 

  昨天下午放学时雪娇看几个同学走着回去,就特心疼,想知道他们住哪儿,离这儿远不远,得多长时间才能回去。今天放学时,这几个同学正好走在我们前面。问了问才知道原来他们几个是亲戚,家离得很近。其中有几个同学是索南措毛老师的学生,经老师介绍到利民学校来学习。他们每天早上打车过来,下午放学就走回家。灾后的玉树街上尘士飞扬,走几百米就能吃进去一把土,雪娇不忍心,于是决定打车送他们回家,顺便看看他们住哪儿。一问才知道他们和我们正好顺路,住得离军分区也不远。回军区后雪娇和其他几位志愿者商议,以后每天早上八点半从军分区出发,顺路接这几个同学一起到赛马场,下午也可以和他们一起回来。大家一致同意。本来就像个小孩的雪娇高兴得更像孩子了。

  今天,为辅助当地志愿者团队关爱生命协会编辑“玉树关爱生命协会”网站的内容,王卫和求松老师写了一天的文件。

http://218.57.142.173/blog/2010/7/7.10/nEO_IMG_004.jpg

今天有四个文件要写

 

  晚上,求松老师也同我们一起,上了一次汉传佛教的晚课。虽然他认不全经文里的汉字,也没有唱过汉传佛教早晚课的梵呗曲调,但他还是拿着课本很努力地模仿着曲调。晚课结束后,又参加了我们的结行。会上除了汇报每个人一天的工作外,还讨论了如何推动利民学校各项工作规范化的建议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