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6月24日龙泉日记

(2010-06-25 09:58:08)
标签:

志愿者

寺院

公案

教职人员

曹居士

囊谦县

文化

分类: 龙泉每日

6月24日龙泉日记

 

http://218.57.142.173/blog/2010/6/6.24/nEO_IMG_IMG_8583.jpg

 

安居第二十七日

 

  上午,寺里安排贤龙、贤益、贤宏、贤才、贤生五位法师作为代表参加学习海淀区民宗办组织的有关宗教法律法规及相关宗教知识的讲座。讲座在在区政府大楼的会议室举行,五大宗教的代表都来参加了,由刘希英主任主讲。刘主任和我们一同探讨了宗教事务条例相关内容。她指出了政府对宗教的基本态度、基本任务和十六字方针,主要基于宪法第三十六条,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提出了,政府和宗教的血肉关系,宗教可以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维护祖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以及对外关系等作用。同时也提到了要加强宗教团体的建设,主要有三点:1、自身建设(组织制度及思想),刘主任归纳为吸引力和凝聚力,2、教职人员的培养,有3点要求,即政治上靠得住;品德上能服众;学识上有造诣,3、加强宗教院校的建设。在分析探讨宗教事务条例中,重点也谈了三点,宗教场所、教职人员和宗教财产。具体涉及到宗教场所的批准申请认定和管理;教职人员的认定备案和权力;对宗教财产做了重点探讨,刘主任提出了以下几点,1、要有制度,2、有财务管理小组,3、按照会计制度办事,回避夫妻、兄弟的亲近关系,4、实现预算化管理,5、捐款箱由三人开启清点登记交付财务人员,6、支出要由集体决定负责人同意,收支以适当的方式公开,7、要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以上主要反映了民主集中制和公开透明的原则,在这过程中还要发挥监事会的作用。最后还指出了政府与宗教的关系,即管理与服务,服务体现在管理中。

 


沙弥日志(20)

 

  小时候,有一年过年,王小三说他有一个新玩具,叫“粑粑雷”,让我和他一起去玩,我很高兴,因为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于是就跟着他去了厕所,我问他什么是“粑粑雷”,他说,别着急。然后掏出一个二踢脚,插在一泡屎里,点着了,忽然扭头就跑。

  我还没反应过来,就被炸了个满脸花。王小三却在远处笑得直不起腰了。当时我的悲痛和羞愤简直难以用语言描述,我咬牙跺脚发誓,从此以后我再也不理这个王小三了,永远永远。

  回家以后,因为过年新做的衣服被弄脏了,又被家长一顿暴打,在极度痛苦的状态下,我又把那个誓言追加了一个内容,我永远不会原谅这个王小三。

  要知道,我曾经对王小三是多么的好啊,吃冰棍让别人添一口,却让他咬一口,他一口就咬掉了一半。我作好的作业拿给他抄,冒着极大的危险,帮他跟他妈妈和老师撒谎,让他过关,等等,我对他好的事情,一一浮现在脑海里,越想越难过,越想越伤心,他怎么能这样对我。

  可是,两天以后,我们俩就又一起去玩了,裤兜里装着拆散的鞭炮到处炸着玩。

  出家以后,想起这段公案来,是因为,我目睹了成年人对一件往事、对一个伤害过自己的人久久不能释怀的痛苦。

  而且,奇怪的是,小的时候,我被王小三炸了一脸屎的情况很明显,不是我的错,完全是他的错,所以我很悲愤;但成年人的痛苦,往往并不简单的是某一方的错,两方都有错,但每一方却都各执一词,水火不容。

  小时候,我曾发誓,永远不理王小三了,一辈子不原谅他,但两天之后就忘了这个誓言,又一起玩了起来,可是长大了却不这样了,真的就记恨对方一辈子,一生一世,到死都不能结束这个仇恨。不肯低头,不肯找找自己的错,不肯认错,不肯忏悔,死也不肯。

  出家前,有一个禅师跟我讲了个公案,他说,有一个人过去世曾在寺院里做过香灯,所以转世做了非常大的官,却造了非常不好的业,快要下地狱了,地藏菩萨来帮他讲,说,你只要念一声我的名号,就可以不堕地狱,这个人由于素来刚强,说,宁肯堕地狱,也不念,然后就真的堕了地狱。

  地藏菩萨也没有办法。

  这个公案我是当故事听的,并没当真。出家以后,在寺院里,通过有秩序和规律的修行生活,内心开始细致,通过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发现,真的是这样,人,真的可以刚强到如此地步。

  确实有这样的情况,在和别人出了一点很小的摩擦,解决问题的时候,需要就自己的错误认个错,忏悔一下。

  当事人羞愤难当,发出铮铮誓言,我就是死也不会向他认错,过去不会,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我就是下地狱,也不会当众忏悔。

  小孩子讲这样的话,过两天就忘了,心里不记挂这些事情,成年人可不,是真的。真的这么想,也真的这么做。

  如果不是在寺院里修行的话,一个世间人,倘若没有特殊的外力,基本上就要带着这个些仇恨过完自己的后半生。

  有心人读到这里的话,可以追问一下自己,至今,有没有一生都难以原谅的人和事,比如丈母娘、婆婆、单位领导、同事什么的,以及种种的亲人和朋友。

  我们出家,要放下名利、家庭等等外在有形的东西,可是,内在的、无形的对他人的仇恨却难以放下。人,就是这样的一种生命形式,这么读,一定会觉得荒唐,但轮到自己的话,就不觉得荒唐了。

  寺院里讲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彼此的温暖,宽容和谅解,接受他人的缺点,但是,我常常听到这样的话,我可以关爱每一个人,但就是不能关爱他,打死我都不会去做。

  我可以原谅每一个人,谁都行,但就是不能原谅他(她)。

  我可以向任何一个人认错,但向他(她)认错,绝对不可能。

  这就是我们真实的生命状态。而且,似乎我们每个人活在世界上,都有一些冤家对头出现在身边,出现在自己的生活里,让自己痛苦不堪。

  倘使,我们不能够放下这个仇恨、怨气、憎恶的话,那么我们的身体会糟糕,我们的事业会糟糕,我们的生命质量会糟糕,甚至,我们会因此而堕入恶道。

  道理是这么讲的,谁都明白,但做起来却是如此之难。

  就是,原谅那个最难以原谅的那个人,把心里一直牵挂着的仇恨彻底放下。放下了,人就自在了。

  就我的观察,很少有人能够当即放下。有的人,随着修行时间越来越长,对那些人和事就看淡了,不再牵挂;有的人,嘴上说放下了,但心里还是会牵挂很久,但慢慢也就放下了;有的人,多少年都放不下,时不时就会发作,不能在一起相处,不能在一起共事,遇到点事情就会起火,彼此摩擦,争执。

  这么写出来,大家会觉得挺好玩的,但是,落到自己的头上,那就是真实的痛苦,所以,我能够理解悲悯心、慈悲心,因为人的痛苦实在是不值得,实在只是放下就可以得到解脱和安乐的事情,但,大多数人就是做不到,倘使我不是出家,连意识都意识不到。

  客堂知宾法师跟我讲了一个公案,一个女众向来看不惯另一个人,俩人素来不和,严重影响彼此的身心健康和事业,于是去找法师诉苦,历数了对方的种种不是,法师也很厉害,用了一个半小时,做通了她的工作,让她意识到想要获得佛法的利益,让自己身心自在,就要放下对他人的恨,不要对他人的过失耿耿于怀,终于,说动了这位女众,当下,她心开意解,表示确实是应该多看对方的功德,念对方的好处,而不要把那些小事情放在心里,放在心里,除了不断地伤害自己以外,根本就没有丝毫的利益和价值。

  道理都通了,她也高兴地离开客堂。

  可是,几天以后,就传来了她和对方动手打架的消息。寺院里是绝对禁止这种肢体冲突的,于是,只好暂时劝其下山。

  人的痛苦和愤怒是如此的难以调伏。

  当然,这里没有任何挖苦女众的意思,反而是更大的同情和理解,因为女人在世界上更弱势,不仅是体力上的,主要是心灵上的,出家前,我有一个朋友被丈夫抛弃,原因很简单,就是老公嫌她老了,有了一个新的女人,那个女人年轻、漂亮,从事艺术工作。

  她老公义无反顾地跟别人跑了,丝毫也不管她的感受,她对他的付出和对家庭的眷恋。

  这个朋友,我一直不知道如何安慰她,你要学会放下啊,这样的话根本就开不了口。只能跟她讲,一切都会过去的,会过去的。

  是啊,会过去的。

  连我们的生命都会成为大雁飞过天空的痕迹,何况那些爱恨情仇。

  还有一个朋友,他老婆跟别人跑了,深爱多年的儿子也不是他亲生的。我也一直不知道如何去安慰他。从来也没有跟他讲过,你要放下啊。

  生活中,说是一回事,做是一回事。在这些痛苦而不幸的朋友面前,我能做的只是沉默,不去提这些事情。

  可最终,还是要放下的啊,不能带着这样的痛苦和仇恨生活下去,不放下,又能如何。佛法告诉我们一个真相,因果。

  我曾工作过的报社,连续报道过一个女人因为被抛弃而实在放不下内心的仇恨,用硫酸泼了一个孩子的脸,毁掉了很多人的生活,最终被判处死刑。

  同样是在我身边,一对离异多年的夫妇,无法放下对彼此的仇恨,狭路相逢后,男方用菜刀砍杀了昔日相亲相爱的妻子,然后自己自杀。留下一个孤独的孩子和几个破碎的家庭。

  这样的例子,其实在生活里,很多很多。所以,虽然,放下很难,但还是放下吧。不放下,走到头就是绝路。

  今天我们所承受的痛苦,都是我们曾经给予别人的痛苦,有了因果的概念,就容易放下了。

  写到这里,该说我自己了,我是不是全部都放下了呢,我们可以在这篇文章的最后做一个生命追忆,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让我们耿耿于怀的人和事吗?我曾经发誓永不原谅他的那个人,如今已经能原谅了吗?或者开始尝试着原谅他(她)了吗?

  或者,这颗坚硬而刚强的心已经有了一点点的松动,至少觉得现在还做不到,也许将来可能会尝试一下。

  我有好几个不能原谅的人,但是随着心灵的成长,已经逐渐放下,不再怨恨,包括坑了我的钱的朋友,在我最艰难的时候,忽然在背后狠狠给了我一刀的朋友们。

  之所以能够原谅他们,放下仇恨,原因有两个,一是这些仇恨对我而言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只会让我痛苦。

  二是,我相信佛陀的教诲,我感受的痛苦,是我曾经让别人承受过的痛苦,过去世,我一定也这么对我的朋友们干过这样的事情。

  所以,我决定放下了。

  剩下的最后一个,前面的两个理由都不起作用了,因为这个人干的事情实在是太过分,太匪夷所思,绝非常人可以干得出来,我也曾想过,一辈子不理他了,但是,最近,我决定原谅他,放下了。

  放下的原因,可能是佛菩萨的加持,也可能是一种体悟,一种修行者的本能。

  还有,决定放下了,然后真的就放下了,我忽然体会到一种快乐,一种如释重负的快乐,体会到爱和宽容的快乐。

  那种感觉是来自内心世界的。不仅自己可以感受到,也可以感染别人。

  才发现,其实,放下,也很简单,就如同,我曾经怨恨过他并且发誓永远不原谅他的王小三,那个用“粑粑雷”炸了我一脸屎的王小三,那个我曾经予以他诸多恩惠,而他却在那个举国欢庆的新年里对我干出了如此伤天害理的事情的王小三。

  无论,我把那个痛苦表达的多么严重,此时,在您看来,都是当一个笑话看的。

  是啊,不要说无限生命了,只是在流水一般的人类历史中,我们的所有的痛苦、怨恨,其实,不提就没有,提起来,都是一个笑话。

  何必牵挂啊。

 

http://218.57.142.173/blog/2010/6/6.24/nEO_IMG_20100624%20001.jpg

 

 

 

欢喜面对过失

 

  有句话说“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人的心理可以接受一事无成,但是不能面对有过失,就像学了业果后,面对自己造作的如山一般的恶业,会很难过,无法接受;不知道怎么办时,就选择找理由逃避,虽然明知道逃不脱,还是忍不住去找;怎么去面对自己的过失,用什么方法去解决?

  上午9点至11点德尘居佛堂,基金会曹居士给义工做培训,曹居士在上面讲,下面义工们做成两排听。曹居士注意到,第二排最边上位置的方文昭眼神飘移,曹居士请他站起来讲,没有听原因,没想到文昭一站起来,竟改变了曹居士今天的上课计划。

 

http://218.57.142.173/blog/2010/6/6.24/nEO_IMG_20100624%20044.jpg

 

  站起来后,文昭说了为什么不能听课的原因,因为他有许多事,邮件急着发,三年的资料要进行整理,许多事情要做,自己很辛苦,没有人来帮自己,也得不到理解,大家对自己的困难很默然,所以虽然放下手头的工作,人坐在佛堂里,但是没有办法安心听课,太多要做的事,而时间有限。文昭一边说一边哭,曹居士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白板前。

  请文昭说出自己目前的现象,文昭说是:“感到无力,有压力,纠结。”

  接着又请文昭说这些现象背后的心态,以及所有的工作内容。然后再从早晨起床开始到上床休息,每一时间段具体在做什么,一项项列下来,发现用在工作上的时间并不多,而且在一天的时间里,不只一次出现了“擦桌子”,曹居士问为什么出现这么多擦桌子。

  文昭说:“因为擦桌子时,心会比较宁静。”

  曹居士接着又问:你有这么多问题,有没有去和人沟通。

  文昭认为:周围的人并不能解决他的问题。

  曹居士追问:那你应该和谁沟通。

  文昭说:应该是上位。

  上位王昕居士现在不在寺里常住,曹居士开始分析,问题解决不了,看你脸色的不是王昕,也不是不在办公室的志愿者,看你脸色的是办公室里的同行,能够在当前让你快乐起来的,也是你身边的同行,受影响和影响你的是他们,可是你的心理排斥去和他们沟通。

  文昭不觉得自己有排斥身边的同行,只是认为他们不能解决自己的困难。最后发现真实的情况还是排斥的,而且沟通的思路很窄,比如与家里的沟通,打电话给父亲,父亲不接,他就只好等下一周再打,曹居士问他,为什么没有去想写一封信呢?

  一个多小时过去,坐在下面的义工,与曹居士一起聆听文昭的述说,一块白板也写满了,许多文昭自己没有意识的潜在心理,都被列出来,曹居士问文昭:通过这样的分析,有没有认识自己真正的问题在哪里?

  文昭说:认识到了。

 

http://218.57.142.173/blog/2010/6/6.24/nEO_IMG_20100624%20043.jpg

 

  曹居士又问文昭现在心里怎么想,没想到文昭的回答竟是:感到很丢脸。

  曹居士说:对于过失,我们要去面对,欢喜地去面对,这样我们才能进步。

  除了与上位沟通,承担这么大的压力和困难,有没有再试着去找其他人解决,比如法师,比如曹居士。

  没想到,文昭这次又语出惊人:“觉得曹老师不喜欢我。”

  曹居士问他从哪些方面判断的,文昭只是感觉。然后曹居士说:“老师喜不喜欢你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按照老师说的去做,如果你按照老师说的去做了,你的心就和老师在一起。很多人和我在一起,喜欢观注我,其实你对周围其他人的关心,是我最喜欢的。”

  11点,曹居士准时结束,文昭站起来,抱着曹居士哭着说:“曹老师,我错了。”

  曹居士扶起文昭说:不是我错了,是文昭成长进步了。

   课后,曹居士请义工们写一写今天培训课的体会,作为这周的作业。

  傍晚,文昭哭过的眼睛还有一些红肿,他说:这堂课,最受益的就是老师那句:“重要的不是老师喜欢不喜欢,是去做老师教你做的事,你的心就和老师在一起。”

  从小就很在意别人看法的文昭,很注重自己的表现别人是不是喜欢,如果不是今天这样痛彻的分析,可能自己还会一直保护着,不去面对。所以今天能够把心里的话讲出来,文昭说上周自己也有下功夫,比如找出心里不能接受的人,去当面忏悔,把彼此的结解开,因为做了这些,今天才会有这样的结果。从心里来说,非常感恩曹老师。人内心深处的一些东西,会障碍向上走,学的久了又会用佛法去给自己找理由,这时候真的需要像曹居士这样的的当头棒喝。

  为了给大家培训,曹居士要提前调整时间,昨天上午9点去天津处理事情,半夜2点赶回来,今天才能充足的两个小时。上周培训时,因为一位义工来晚半个小时,曹居士在佛前整整跪了半个小时,曹居士说他不能阻止这种情况发生,但是他要对这种情况承担责任,参加培训的义工全体陪曹居士跪着,这周再没有人迟到。

  

 

6月24日玉树前线报道

  今天是“仁爱树人行动”教师培训的最后一天了,明天锁朋老师就要回到四川工作了,教师培训的工作也随着她的离开宣布结束。但是于玉树志愿者心理团队的建设而言,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车子刚停到一完小,就听见孩子们嬉闹的声音和白杨树上鸟儿的鸣叫合奏着一曲清晨的旋律。很久没有听过如此美妙的旋律了,仿佛又回到了孩提时的校园,肆意的奔跑,毫无顾忌的唱和,这就是孩子的天性,在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里,在几乎可以任意妄为的时间里尽情的撒娇和嬉闹。忽然间,在板房的另一侧传来了由很古老节奏念诵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带着好奇绕到板房的另一侧,发现原来是早到的锁朋老师正带着孩子们在学习。

  这一次的会场布置又是在孩子们的帮助下完成的,对于志愿者的到来,孩子们的眼中总是带着希冀和好奇,让志愿者总是忍不住与孩子们去交流一些事情。九点钟按时开始课程培训,因为此次培训老师都是各班的班主任,所以尽管没有校方领导的带领,老师们参与的积极性也非常的高。当锁朋老师要大家提出问题的时候,呈现在黑板上的小纸条上还多了两个方面,一个是老师们对未来的期望,一个是对志愿者和社会的感恩。面对老师们的热情,从事过多年临床诊疗的锁朋老师更是在同老师们交流的间隙给一些怀孕的老师做起了健康咨询。

  同上一次在一完小的培训一样,和老师们合影后,又是时针在指向十二点半才结束。培训小组的成员们在匆忙的用过午餐后向最后一个课程培训场地出发。

 

http://218.57.142.173/blog/2010/6/6.24/nEO_IMG_1.jpg

 

 

http://218.57.142.173/blog/2010/6/6.24/nEO_IMG_2.jpg

 

 

http://218.57.142.173/blog/2010/6/6.24/nEO_IMG_3.jpg

 

 

http://218.57.142.173/blog/2010/6/6.24/nEO_IMG_4.jpg

 

  连续四天的紧张培训之后,锁朋老师不顾劳累,在“中国心”志愿者陆老师的提议下从今天下午2:30开始为仁爱社区附近的志愿者们进行了一次约3个小时的交流培训。来自“中国心”、“艺海”、“完美春天”、“华夏”、“麦田”、“仁爱”等组织的20余名志愿者参加了本次活动。

  在充分调动志愿者的热情之后,索老师让每位志愿者写出自己心中的问题和思考。通过归类总结主要问题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志愿者团队建设的问题,二是志愿者自身素质和服务技能提高的问题。接下来,老师让大家谈一谈来到玉树之后最感动自己的一件事情。确实来到这里之后,每个志愿者心中留下的感动真是太多太多了。

  志愿者A讲述,当面对没有帐篷的灾民B时他说:“我给不了你帐篷,但是我可以给你一个拥抱吗?”因为同情B的处境,志愿者就给B留了电话。第二天当A接到B的电话时,满以为B会询问帐篷的事情,没想到B是请他到他家去做客,只是出于热情和对志愿者的感谢,丝毫没有提及帐篷的事情。藏民的纯朴让他感动。

  当一位志愿者分享一户灾民的感言:“你们是受灾之后第一个来看我们的人。”的时候,突然意识到了做为一个志愿者的价值,意识到人是多么的渴望被关怀,而我们这群志愿者,就是要把这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洒满人间。

  故事一个接一个,感动和真情在每一个志愿者中间传递。此时,我们分享的不仅是别人的故事,更从每一个故事中间去体会做为一个志愿者的意义,去思考如何解决我们所面临的种种问题。

http://218.57.142.173/blog/2010/6/6.24/nEO_IMG_5.jpg

 

 

http://218.57.142.173/blog/2010/6/6.24/nEO_IMG_6.jpg

 

 

 

  赛马场上的工作今天照常进行。手工作坊的唐卡绘画和面具制作都有了一些新的成绩。欧纳老师还收了个小弟子。

http://218.57.142.173/blog/2010/6/6.24/nEO_IMG_7.jpg

 

 

http://218.57.142.173/blog/2010/6/6.24/nEO_IMG_8.jpg

 

 

 

  青海电视台今天来赛马场作采访。

http://218.57.142.173/blog/2010/6/6.24/nEO_IMG_9.jpg

 

http://218.57.142.173/blog/2010/6/6.24/nEO_IMG_10.jpg

有出现了彩虹,这道彩虹直通到地面

 

http://218.57.142.173/blog/2010/6/6.24/nEO_IMG_11.jpg

请喝正宗酸奶

 

http://218.57.142.173/blog/2010/6/6.24/nEO_IMG_12.jpg

发现了一只吃草的高原猫!它真的在吃草

 

  附:仁爱基金会21日、22日囊谦县考察图片报道(三):

http://218.57.142.173/blog/2010/6/6.24/nEO_IMG_13.jpg

在从东坝乡返回囊谦县的路上,发现了一辆翻车,这里不通手机信号,不知道他们会用什么办法解决。仁爱建议把我们带的一些食物给他们,以备困太久之需

 

http://218.57.142.173/blog/2010/6/6.24/nEO_IMG_14.jpg

囊谦街头的猪

 

http://218.57.142.173/blog/2010/6/6.24/nEO_IMG_16.jpg

 

22日上午,走访了离囊谦县城不远的达沙寺。加样活佛接待了我们。活佛和堪布给我们介绍了当地的医疗和教育情况。谈到这所寺院时,他们说这里的出家人几乎都是孤儿或者单亲,寺院是应当地百姓的要求修建起来的,寺院背后是一座神山,受到当地人的敬仰。这里每年有六字真言法会、阿弥陀佛净土法会、颇瓦法会、烟供法会等。尼众每年有一个月的假期,比丘和沙弥没有假期

 

http://218.57.142.173/blog/2010/6/6.24/nEO_IMG_17.jpg

在接待我们的时候,还有信众来祈求加持

 

http://218.57.142.173/blog/2010/6/6.24/nEO_IMG_18.jpg

活佛送给我们每个人不同的结缘品。代表不同的寓意?

 

http://218.57.142.173/blog/2010/6/6.24/nEO_IMG_19.jpg

随后,参观了小喇嘛们的寥房。陈设很简单,只是席地的床铺,简单的桌子

 

http://218.57.142.173/blog/2010/6/6.24/nEO_IMG_20.jpg

这里的出家人,从6:00-22:00全天都有功课,上午有祈福,下午是超度,中间还有讲经,有时也辨经

 

http://218.57.142.173/blog/2010/6/6.24/nEO_IMG_21.jpg

这里的学习三年为一期,囊谦72所寺院,需持有介绍信的僧众才能到这里来学习

 

http://218.57.142.173/blog/2010/6/6.24/nEO_IMG_22.jpg

后山上有许多塔,堪布介绍,是百姓为过世的家人、亲人而建的塔

 

http://218.57.142.173/blog/2010/6/6.24/nEO_IMG_23.jpg

好奇的小和尚

 

http://218.57.142.173/blog/2010/6/6.24/nEO_IMG_24.jpg

达沙寺的大寥

 

http://218.57.142.173/blog/2010/6/6.24/nEO_IMG_25.jpg

同全体僧众合影

 

http://218.57.142.173/blog/2010/6/6.24/nEO_IMG_26.jpg

法门龙相

 

http://218.57.142.173/blog/2010/6/6.24/nEO_IMG_27.jpg

整个寺院的用电,就是靠着这个水车发电

 

http://218.57.142.173/blog/2010/6/6.24/nEO_IMG_28.jpg

后来又参观了尼众寥房

 

http://218.57.142.173/blog/2010/6/6.24/nEO_IMG_29.jpg

大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