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龙泉日记

标签:
宗教佛陀文殊菩萨法师龙泉寺文化 |
分类: 龙泉每日 |
5月17日龙泉日记
http://218.57.142.173/blog/2010/5/5.16/nEO_IMG_IMG_7955.jpg
四月初四,是文殊菩萨的圣诞。10点大殿前,僧俗二众上大供。
文殊菩萨生于舍卫国的多罗聚落,属婆罗门种族,与佛陀一样,是从母亲的右胁出生;身紫金色,五髻冠其项,左手持青莲,右手执宝剑,骑狮子;经中言“文殊师利大圣尊,十方诸佛以为母;一切如来初发心,皆因文殊教化力。”经中多有记载,文殊菩萨早已成佛,为什么又在释迦牟尼佛前示现菩萨身呢?菩萨处胎经文殊身变品云:“本为能仁师,今乃为弟子,佛道广大,清净无增减,我欲现佛身,二尊不并立……”
如此如此
僧团讲经交流会第四讲,由贤满法师讲《金刚经》,发心要讲六次。
贤满法师从入场到讲经到结束,一路掌声不断,笑声不断,从经题有没有“能断”两字开始开演,提醒大家在未来的学习中不要轻易质疑和颠覆古德。境界不一样千万不要随意指责别人。
在教内不要互相批评,不要执着教派分别,修行者造善业挺不容易的,但是造恶业却是非常之方便快捷。诽谤诽谤谁就造下了。
鸠摩罗什大师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译得极简练传神,是译经的巅峰之作。
经题之后,贤满法师开示“法会因由分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袛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而时世尊,食时入舍卫大城乞食,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很简单的一段经文,法师引领大家观想佛世佛陀带领弟子入城乞食,然后回园林里,打坐休息的场景。
《金刚经》的开始不似《华严经》那样的豪华,而是一幅平常的古印度修行者的生活画卷,伟大的佛陀是要靠乞食生活的,每日只乞七家,乞食的时候应该没有敲锣打鼓的欢迎,也没有神通变化,大概是往门前一立,接受舍卫城居民的供养。
佛陀和弟子们日中一食,上午九点到十一点之间用斋。
佛陀是赤脚的,乞食完毕,用斋,然后洗脚,然后整理坐垫,打坐休息,入定。
讲经时间为二十分钟,贤满法师就着《金刚经》第一段的因缘,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为大家开演了一段道在平常心的话题。
贤满法师讲,曾有人问他,上厕所的时候可不可以念佛。
贤满法师回答了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人问牧师,祈祷的时候可不可以抽烟。牧师说,不可以。又问,那抽烟的时候可不可以祈祷。牧师答,当然可以。
念佛要打成一片,打成一片就没有什么分别,哪里有什么吃饭拉屎睡觉放屁的区别。
接受大家提问时,法师以他一贯的风格,回避掉那些很容易耽误时间的问题,直指人心,机锋善巧就几个问题开示,给新人很大启示。
有人问法师佛世的时候佛陀讲法到底是个什么状态。
贤满法师回答,个人认为和经典里描述的有区别,经典是文字表述,既然是文字就一定要润色,而且又都是经过翻译过的文字。真正的佛世讲法应该是很生活化的,为了让人听得懂而讲。
法师曾在一本书里读到,佛世的时候并不是每一次讲法都有人恭恭敬敬顶礼、请法,也曾有外道跳出来,大喊一声瞿昙,如何如何……
http://218.57.142.173/blog/2010/5/5.17/nEO_IMG_IMG_9352.jpg
有同学问,看到上座法师论道,而自己刚进寺院,根本就没有上道,作为新人如何才能更快地走在道上呢?
贤满法师答:你要想更快地上道,首先要承认自己已经在道上了,发心出家,本身就已经是在道上。不用再质疑自己是不是在不在道上,或者认为自己根本没有在道上。
有同学问,在这条出家的道路上,我们如何走得更好。
法师回答,我们总是期待豪华,忽略了平常心。要把龙泉寺当成家,当成自己的家,先不要轻易讲菩提心,先要有长远心。
有人问关于般若的问题。贤满法师答,般若是一种境界,从文字般若到观照般若再到实相般若,这样一个过程。
有人问,师父常讲,出家人五年是一个坎,您正好五年,有没有什么体会。
贤满法师答:对我们当下来说,安住是关键,自己还不能被称为上座法师,要先在龙泉寺安住二十年,等二十年以后才能真正成为上座法师,现在已经五年,戒腊二十五,能算是长老了,那个时候,讲法人家也更加信得过,一般人都吃这个。姜是老的辣。
有人提问想赞叹几句,被法师当场截下,教授道:不要赞叹,直接提问题。
当天恰好是贤因法师、贤满法师、贤扬法师剃度五周年,五年前的这一天,三人一起在龙泉寺剃度的。在场的还有贤佳法师,他是六年前的闰四月初四文殊诞的时候剃度的。
http://218.57.142.173/blog/2010/5/5.17/nEO_IMG_IMG_9378.jpg
事先,贤海师和贤慈师找出了三个人当年剃度前后以及剃度时、受戒、在寺院承担的老照片,制作成PPT,现场播放给大家看。
照片勾起了贤因法师以及现场很多人的记忆,对那时的承担、学修、师父的教诫有诸多的感慨。
有人让法师们就五年的体会给大家一句简短的话,好让大家有所启发和收获。贤因法师代表三位法师,将师父当年龙泉寺颁证当晚,关于龙泉寺就是我们的家,和成就他人、为大家铺路搭桥的愿力的开示转赠给大家。
贤因法师说,前人不是靠资格在寺院里享受,而是致力帮助后人成长,为后人铺路搭桥,为了成就后人。
学佛后带来的变化
北京一家餐饮业49位员工,很欢喜能够在文殊菩萨圣诞来寺里学习。带队的陈女士说:老板让员工们来寺院,是想让他们感觉一下,到寺院里来体会体会,有善根的,可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就会被启发出来。
http://218.57.142.173/blog/2010/5/5.17/nEO_IMG_5.jpg
陈女士自己是学佛小组的骨干学员,虽然有家庭要工作,她觉得以前好像时间很紧张,参加学佛小组,好像并没有像原来想的那样,会影响工作家庭,反而时间更充裕了。虽然丈夫现在还不信佛,但是她相信每个人都有善良的本性,丈夫肯定会有善根被启发出来的时候。
陈女士说以前工作,会很在意薪水待遇,如果条件达不到,肯定不会去,现在这家企业的氛围,让自己有了转变,似乎那些利益上东西,没有那么重要了,因为这个环境很好,很开心,能够这样待员工的地方不多。
上午客堂贤宏法师带领在大殿前供灯,然后在寺里参观巡礼,仁爱慈善基金会的仁爱杂志,被“抢”了一空,文化部、弘宣部参观完毕,在居士楼教室观看“龙泉寺2009大事回顾”。
带队的赵先生说;自己来龙泉寺几次了,好多年都没有捐过款了,自从来龙泉寺后,前段时间有个小女孩做手术,社会呼吁捐款,去捐了钱。看到龙泉寺这些义工,没日没夜不求回报的付出,作为企业、国家、个人,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做点什么。我们要好好想想,自己的心放在哪?
和员工们说:“我以后不骂你们了,也不罚你们了,大家随缘吧,全靠你们自觉。”
赵先生说前几天有一件事让自己很触动,自己的一位表姨在北京来打工,和他说:北京是挣钱多,可是大家都很苦不快乐,我在家里挣钱虽然少,可是我们过的快乐,你们为什么要让我过这种不快乐的苦日记。听了表姨的话,赵先生很心酸,到底人应该去追求什么?
很多员工都说,到寺里后感觉很轻松很宁静。原来内心的那些委屈、烦恼好像都消失了,用一位厨师员工的话说:“到这里就像给心灵洗了一次澡,希望以后能多来给心灵洗澡。”
http://218.57.142.173/blog/2010/5/5.17/nEO_IMG_4.jpg
这家餐饮业的老板,今年春节期间被一位朋友拉到寺里,然后在春节法会期间皈依。来寺里的员工私下说,以前老板到店里吃饭,只留一位服务员上菜,其他的员工都躲的远远的,管理层员工更是不敢往老板跟前去,老板出名的脾气大,一不小心就会被骂。自从学佛,老板的脾气有了很大改变,而且针对企业也做出了一些规划,前几天老板过生日,员工们排队去给老板祝寿,细心的员工看到老板的眼圈红了。
员工有了什么事,也敢和老板说了,比如自己工作中不能超越的地方,去和老板讲,老板说:没关系,随着修行,这些外在的慢慢就会改变,你也会越来越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