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月10日龙泉日记

标签:
宗教义工善行法会德尘居龙泉文化 |
分类: 龙泉每日 |
04月10日龙泉日记
http://218.57.142.173/blog/2010/4/4.10/nEO_IMG_IMG_2751.jpg
出车也是用功
在山上,寺院里,一开始对下山做事情有抵触,觉得下山后,再回来,内心的状态感觉不如一直待在山上好。
最不爽的一次是进超市,一进去,感觉扑面的嘈杂,大幅的广告画,琳琅满目的商品,乱七八糟的促销叫嚷,对那些五花八门的食物的贪着,对各种器具的贪着,还有过往的那些世间乐趣的回忆,一一现起。
无非都是对五欲的贪着。但是,它有一个非常诱惑人的名词,美好的生活。
可是,总要有人出去做事,不出车的话,事情就办不了。道场就没法弄。
既然师父讲过直心是道场,一些祖师传记里都记在过祖师们讲过类似的话,哪里都可以修行,那么出车也一定可以是修行的法门。
于是发心出车,为大众做事。在车上用功跟在大殿里修应该是差不太多的。
说是这么说,但山下的境界也是真实的,一出车回来后心烦意乱的肯定也是麻烦。
最早是磕头,出发前磕头拜佛,回来后磕头拜佛,有效果。后来尝试把在道场里接受到的来自师父和很多法师的教授一一用上,渐渐地,外边的境界对自己产生的影响就越来越小。
师父讲过心是无形无相的,很多法师讲,我们所面对的相都是表法的。
那么,所谓的境界都是我们内心的呈现,这个应该是定论了,既然是我们内心的呈现,那就还得从我们内心里下手,倘若自己心里搞不定的话,就算是待在道场里,觉得如坐牢一般,以后也是麻烦。
这段话好像没写清楚,容易误解成在道场里不如外出。
真实的那个感觉好像语言表达不清楚,师父过去的一个小公案好像能套着用一下,集体分橘子,取大堆的橘子是贪,取小堆的是清高,取什么是什么是道。好像是这个意思。似乎也能理解成平常心。
问过一些上座法师,外出承担和做功课冲突了怎么办。得到的回答是,执着外出是执着,执着做功课也是执着。精进用功也有可能是执着,一心想往外跑,也是执着。
执着就苦,执着就麻烦。
http://218.57.142.173/blog/2010/4/4.10/nEO_IMG_IMG_2755.jpg
把自己的内心调整好了,一切就不成问题,反而会觉得很有意思,来什么算什么,做功课也好,磕头也好,在寺院里承担也好,出车也好,随缘,平常心。
就没什么苦恼了,连抉择都不用抉择,反正都是承担,都是为了修学,都是为了兴隆道场,在厕所里刷马桶和出车出入酒楼殿堂一样都是用功。
向内看,不向外看就好了。
所有在寺院里学来的都一一可以用上,不看景物,一心开车,如果车里有上座法师,酌情请益一些问题,这时候真是要感谢西方人,是他们发明了汽车,一个铁壳子把人牢牢地罩在里面,那个时空下,谁也跑不出去,很适合讲法和听法。没有人打扰。
特别是开车接送师父,一路开车,一路听。听完了,很长时间用以实践和思维。
汽车真好。如果没有汽车的话,哪里还会有机会把自己和师父以及上座法师们关在这么小的空间里讲法和听法呢?
进城一趟,一般都是一个多小时。
很多对内心的触动、改善,都来自在车里的讲法和听法。
如果送好几个法师,可以在一边倾听他们的对话,听他们谈论各种见解和认识,比读书还要来的直接和真实。如果,送某个法师,他不爱说话,感受他的沉默也能让自己的内心有力量。
有的时候,好几个法师坐车,上车后会困倦,小歇片刻,这个时候,内心的责任感就会升起来,会策发自己细心、认真和殷重。
此时,专注心就能提得起来。而且,事先要做准备,尽量调整好自己的精神状态,尽量不疲劳驾驶,随叫能随时外出,外出的准备工作提前预备好。忆持力就得到训练。
汽车真的是个好道具。如果陪同一起办事情,关顾的就要更多。关顾多了就会出错,出错就有境界,有境界就机会改善。思维和行动这个东西,感觉是越动越灵活,不动就死。
送客人更需要细心,举手投足之间,弄的不好,就给佛门抹黑,社会对出家有要求,就是要求你做的比世间人好,没有办法,只能尽量往好里做。
而且,出车的时候和日常承担的时候遇到能力和谦卑之间的压力和自我调适,更细微,更具有挑战性,容易生起放弃和逃避的心,但也容易升起突破的心,让自己尽可能地往中道上靠近,尽量不落入自卑和谗曲,不落入傲慢。
空车返回的时候,在世间时正是最无聊的时候,发个短信啊,打个电话说说闲话什么的,出家了,正好用功,把平时没有时间做的功课补上,空车一个人,看看时间,边开车边诵一部经或者念佛,感觉不是一般的好。
但这只是一些个人的感受,因人而异的,以后也不确定会不会有变化,有多大的变化。
前一段时间,跟悟光法师出去,发现他竟然可以观照到哪条路哪条路线,甚至哪个桥上有摄像头,当时真是惊叹不已。
但在惊叹也是人家的功夫,用心观照,使劲观照,慢慢地发现,这个是可以做到的。
比较有意思。
每一个第一次的相遇,都是久别的重逢
今天,各部组分别组织在二.一九法会上招聘来的新义工的见面交流会。在法会结束后的第一个周末开展这样的交流会,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见面会是骨干义工组织的互动会议,向新义工介绍本组的工作内容,和一些寺院的情况,让新义工进一步明确自己适合承担的岗位;通过这个见面会,新老义工彼此加深了解,更有利于接下来的承担。弘宣部上午组织完新义工办公室的见面会,下午新义工去农场体验寺院生活;农场大棚外面在开垄栽苗,圆白菜已经栽完,老居士们想用一种省水的方法;在垄上栽西红柿和黄瓜,云水堂后面新开一块地,在种土豆;这些都让新义工觉得新奇;法会处的新义工见面交流会也是经过精心策划的,在明心阁三楼,祈请主管法师做开示,法师特别讲了法会的意义,以及法会承担对我们生命的意义。接下来骨干义工分享自己承担的心得收获。这次的交流会还特别安排了爬山赏花,近日正是凤凰岭杏花盛开的时节,也给新义工们带来了别样的惊喜。义工的人数在不断增加,除了寺里的常住义工,全国各地,甚至世界上的一些国家,都有寺里的义工。同时,对义工的管理,也越来越正规化了。今年的方向也是加强组织管理,各部组都在实践师父的三个管理的教授。
http://218.57.142.173/blog/2010/4/4.10/nEO_IMG_IMG_2809.jpg
一般一到周末,不管是山上山下的义工,都是时间最不够用的一天。很多共同工作,平时见面少,周末聚一次,赶紧开会交流,找出问题,统一意见。很多人一到周末,冲向山上,既要学习,又有开会,有的时候,一个人要同时参与几个会,真是分身法术。今天上午有讲师课,各部组有新义工交流会,学佛小组有上课,网站主编会议和论坛会议等等。看似很忙,甚至有在赶场,但大家还是觉得忙一点比较充实,一般周六共修的日子是一周中最有意义的一天。
明天是龙泉寺恢复宗教场所五周年的日子,在上午的讲师课上,悟光法师对着德尘居佛堂里近百位讲师说:“才五年,仔细想想实在是不可思议,在五年的最后一个标志,实际上就是僧团和居士团体,形成的慢慢正规化。这个是非常不可思议的,很难想像怎么会发展这么快,很多来我们寺院参观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甚至以前来过,现在来更是大吃一惊,靠什么?绝对不仅仅是靠一个人,靠的是师长,师父的悲愿,凝聚了这样一群人,靠着这个悲心愿力,牵着大家;大方向是在往前走,整个这个大船是在往前开,开船的过程出了点问题,有点小磨擦是正常的,总体来说这个船在往前开。今天刚好是五周年的前一天,意义很大,我们上这个课,借这个机会来回忆,我们接下来通过一个大事纪,来去体会善知识的悲心愿力;这是五周年的结果,五周年师父的努力,他的愿力体现在哪里呢?就体现在目前的状态、现状;五年前,我们想像都难想到,3、4个学佛小组在山,都感觉很了不起了,当时06年的时候,我们几个法师轮流带这个学佛小组;五年后的今天,有这么多人学,还有这么多讲师;很难想像,到现在都呈现了,包括其他部门。”
http://218.57.142.173/blog/2010/4/4.10/nEO_IMG_IMG_2786.jpg
卢山东林寺的镜义法师,到寺里来参访交流,贤生法师陪同在寺里巡礼。镜义法师是东林净土文化基金会的副秘书长,东林慈善功德会会长,东林大佛工程总监;在基金会的新办公室,看到桌子上的杂志,法师直说“这个办的好,看过”;东林寺的基金会,和仁爱基金会成立时间差不多,有助学、义诊、老年关怀、临终助念等几个项目,现在做的已经相当成熟,在许多地方都有义工办事处;贤生法师说“以后大家可以多交流学习”;在弘宣部听义工讲解,看到师父博客,上周王振耀司长的讲座,镜义法师说:“已经看过了”。
http://218.57.142.173/blog/2010/4/4.10/nEO_IMG_IMG_2832.jpg
看似毫不相关的人,借由三宝的因缘聚在一起,做着目标方向相同的事;人是由业力牵引受生,相同业力的人,业力相近人,会在轮回的路上相逢;一生生彼此相牵,向前走,每一个第一次相遇,都是久别的重逢,每一次分离,都是为了下一次相聚;再聚时,我们还在一起,携手走菩提路。
居士学习笔记分享:上午讲师课
今天讲师班上课时,法师需要用到的投影仪怎么调也调不好,几位同修都在前面施展身手,屏幕上还是显示不出信号,换了几台笔记本都显示不出来。法师说,这都是业障。法师的课程也不得不随之做相应的调整,有些后面的环节就先上,需要投影的环节就推迟到了后面才上。最后终于在换了一台投影仪及连接线后找到了原因,原来是投影仪和笔记本的连接线出了问题,导致无法投影。一根小小的连接线,打乱了原有的安排。透过这个小插曲,法师透由事情的表象告诉了我们佛法的内涵。法师说,现在发现是连接线的问题,是代表由于上下沟通不通畅导致的。我们刚好谈到了这个问题了,就说明通了。一切外在的所有现象完完全全都是业感的,我们只能在一次一次的境界面前生起定解,一次一次地相信。如果读《百业经》等里的佛典故事的话,你会非常相信任何一个外相都有过去世的种种因缘。
法师还谈到了,加持从改变内心开始。诸佛给我们那么多的法,你不改变内心怎么能得到?大家分组研讨的第一个题目是:慢心的形象有哪些?分组研讨小组发言后,法师总结开示,慢心就是从高处看人,拿自己的优点去比别人的缺点。慢心究竟来说是一切时处的,我执没破我们都有我慢。只有向善知识学习,我们才有可能改善一点点,否则一辈子都改善不了。平常我们总是想自己好要的东西,转来转去,甚至一天到晚都在想。实际上善知识告诉我们要想该想的、对我们的现实有意义的东西。我们不知苦——不知生命宗旨,到底我们这一个人、这一生来到这个世上是做什么的?这个也唯有善知识告诉我们。我们可以想一想没有接触佛法之前谁给你讲你要成佛、要生生世世经营你的善业、经营你的增上环境?脑子里想的,一天24小时完全是处在现世的利益基础之上,甚至有时候从来没有想过真正地帮助别人,一天到晚所有的念头都在想我的家庭、我的事业、我的利益等等。
http://218.57.142.173/blog/2010/4/4.10/nEO_IMG_IMG_2794.jpg
学了佛,到了佛门当中,职位一给我们,比如当讲师啊、组长啊、法会部长啊等等,我们就迷了。迷了之后,说话、做事、见解,很多世间的见解,都不是佛门的,不是要求自己的,都是在要求别人,在往外缘,在往外边思考找答案,而不是求心里边找答案。
第二个研讨题是:我为什么而赚钱?法师后来开示,在世间赚钱是要为我所用,而不是变成赚钱的奴隶。第三个问题:观功念恩的下手处在哪里?你是什么角色,你应该怎么配合别人这是非常关键的。
下午,漆山师兄在德尘居佛堂与学佛小组的带动讲师进行了研讨交流,对讲师在带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解答。
居士学习笔记分享:下午法会学佛小组的课
今天下午法会学佛小组1组照常进行了学习。讲师先带学员复习了上节课的重点,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用佛法去用心,在面对境界时,如何改变自己内心不好的作意,去转自己的心。
接着学习了今天的新内容,师父百法开示第十九讲的后半部分,“由自誓受而皈依者”和“由不言余而皈依者”。讲师引导大家讨论了“为什么我们对佛法不受用,与皈依心没有真正发起来有很大关系?”大家对这个问题都有了深刻的认识。皈依一定要自己发愿去受,如果皈依的心没有真正生起来,对三宝的恭敬心、希求心就没有,信心就培养不起来。
师父在开示中还讲到了,我们听法听不进去,会昏沉、瞌睡,都是因为有业障。而业障就是因为对法不恭敬产生的。我们只有生起恭敬心,生起信心,才能够跟清净的法相应。但如果我们也很想学,就是学不进去的话,师父告诉我们就需要先培养恭敬心。恭敬心培养不起来的话,就需要净罪集资,比如去洗菜、洗碗、洗厕所,这样干上一个月,罪障就消除,培福了,有福才能开智慧。所以“由自誓受而皈依”非常重要。
在课程结束前,讲师引导大家分享这一周的善行。肖师兄说帮家人照顾房子,打扫卫生,但同时还有定课需要去做,耽误了自己做定课还有一些烦恼。另一位师兄在遇到类似的问题的时候,选择了做自己的定课,而失去了做善行的机会。讲师分析说,定课确实是我们每天需要去坚持的。做定课和帮助别人都是善行,但我们内心抉择不清楚的时候,内心的天平就会摇摆不定。但我们如果认为帮助别人而耽误了自己的功课,就是我们自己作意的一种对立了。如果众生非常需要我们,而我们又有能力帮助的时候,应该去帮助众生。如果肖师兄在帮自己的家人照顾房子、打扫卫生的时候能够作意说,在帮助众生解决困难,内心应该是很欢喜的,而自己的定课可以稍后再补,或实在没时间可以第二天再补,心里就不会一边在做着善行,而一边又产生如此的矛盾和对立了。我们任何时候都应该要安住当下。
有位师兄说,自己在遇到乞丐时本打算布施,但因为与自己的领导在一起,就没敢过去,等再出来找时,那位乞丐已经不在原地了,失去了布施的机会。讲师说,我们做善行是需要发心的,心发起来了,善行才可能做成,心发不起来,善行也不易做成。黄师兄说,有一次看到路边摊的摊主,在躲避城管时,有位年轻人手上还拿着摊主的货物没有给钱,黄师兄劝年轻人追上去把钱给摊主,但是没有成功。讲师说,我们做善行也需要智慧,摊主即使赚到了那一两元钱也是不圆满的。我们学习了佛法,能够有机会将佛法的种子种到人们心中才是最大的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