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龙泉日记

标签:
组长拐杖佛法李居士大寮北京龙泉寺日记文化 |
分类: 龙泉每日 |
3月28日龙泉日记
http://218.57.142.173/blog/2010/3/0328/nEO_IMG_DSC_1917.jpg
今天周日,上来共修的居士还是很多,上午、下午都有学佛小组在上课学习。中午安排有出坡劳作。让一周来一次的山下居士,都在一天中福慧双修,精进共学。
寺里的流通处,借着季节把流通处开张后,又按照正规流程进行盘库。盘库用的软件是李居士供养的,重新做帐,把李居士也请了上来,有些技术上的问题不懂,要向他请教。王丹居士在李居士的指导下,已经能熟练操作录入了。
李居士说:“因为供养寺里这套进销存软件,和龙泉寺的这个缘分才没有断,每次软件上出现问题,山上的义工都会打电话,隔一、两个月联系一次,这样这份缘,虽然像细丝一样,但一直没断过,慢慢和山上的缘分越来越近。”
“每次接到龙泉寺的电话都非常高兴,和接其他的电话完全是两种状态,而且每天都会看龙泉日记,早上没时间,就晚上看,看完就像被洗涤一次。”
一个部组里,一般当头的说话最多,因为要与上沟通,与下协调。工程机动组清理外围环境卫生,接触人更多,组长吴志超居士感觉说话太散乱了,开始减少说话,但对于要清理的对象,比如泡沫、木头等却越来越敏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已经学会了和这些不会说话的无情沟通、对话。那个土堆中的螺丝,不想被放弃掉。小泡沫块很迫切想被拾起,和同伴一起回到集体中。那条小树枝不愿意走,它也有“我执”,需要劝解。一根被剥皮做成拐杖树枝,它认为做拐杖很好,被爬山的主人扔在工地路边,等待下次爬山机会,需要给它解释生命最终的价值,说服它去柴堆,另一种方式体现它的价值。废木屑希望被送到大寮柴堆,最后一次体现生命价值,用生命供养三宝的恩德。师父说“只有点亮自己,才能将光和热散向其他的众生,用自己的实际行持宣说佛法”。吴居士两手抱着满满木柴,又环顾一下四周,不想有自己没观顾到被落下的。
大寮里除了烧柴这些物质上的因素,还要具备人力、心力才能把一餐斋饭做好。新进大寮的准净人们,需要快速适应环境,进入工作状态。
组长周金居士的儿子,现在是僧团的沙弥,周居士带净人们就像带自己的儿子,请张广文了解一下准净人们的身心状况,事相上找组长,组长解决不了的向法师汇报,请法师处理。
老义工靳淑琴带动大寮早晨缘念,为了多些对准净人们的了解,每天都请他们来分享体会。一起交流佛法、理念,在大寮承担的殊胜,以提策他们的发心。同时也学习一些规章制度,实际工作中有的放矢。
相对于准净人,净人们已经在承担中体会到欢喜了,邵世魏被安排承担净人班的副班长,整天忙得不亦乐乎,除了蒸馒头,还要炒茶,他的感受是“很多欢喜的承担,这样让自己觉得是个有用的人,最痛苦的是没事情做,那样会觉得自己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