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龙泉日记

标签:
宗教八关斋戒六斋日释迦牟尼龙泉寺日记文化 |
分类: 龙泉每日 |
3月23日龙泉日记
http://218.57.142.173/blog/2010/3/3.23/nEO_IMG_IMG_1842.jpg
老父义工
僧团库房里多了个老义工,跟着忙前忙后,他是库头贤龙法师的父亲。从东北老家来山上小住,看儿子,也帮寺里做点事情,于是就被法师安排出坡劳动。
贤龙法师安排老父每天上午九点到十点出坡,下午三点半到四点半再出坡一次。白天没事就在栗子园里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晚上七点到八点要是没事就在库房里再干点事情,总之不让闲着。
这么安排是为了父亲的身体能够活动起来,而且在三宝地干活,更是可以积累福德资粮。
去年,贤龙法师的父母来龙泉寺,母亲似有感应,在寺院里里外外参观个遍,并留下影像资料。时隔一年,老母亲为我们示现无常,已往生,终时,头顶和胸口有余热。
四十九天后,贤龙法师早殿后瞌睡时,梦见母亲亲口告知,得男身,童贞出家,修学佛法。
很不可思议,这正是老母亲毕生愿望。去年,参观法师的寮房时,亲口感慨地说,希望下辈子要童贞出家。
贤龙法师的母亲当年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儿子出家,如今的贤龙法师,自幼在佛法环境下长大,孝顺父母,远近皆知,而且从小就不吃葱蒜,母亲虽然希望儿子出家,但却善巧地从不跟儿子讲出家的事情,只是慢慢熏陶一些佛法的见解,如世间苦,或者平时带儿子一起去寺院做功德等等。
http://218.57.142.173/blog/2010/3/3.23/nEO_IMG_DSC_1737.jpg
渐渐地,因缘成熟,有一年,在福建莆田广化寺,贤龙法师发心出家,母亲非常高兴,宿愿得以成办。可是,父亲是坚决不会同意的,虽然母亲平常也给父亲做一些工作,但世俗观念使然,家族男丁又少。父亲成了必须说服的对象。
贤龙法师没敢跟父亲讲出家的事,竟然想出了这么个主意,先说自己在广化寺做义工很舒服,只要一出寺下山就肚子疼,就要治病,父亲一着急害怕,心疼儿子啊,赶紧给汇钱治病,然后告诉儿子,那就别下山了,好好在山上待着。
快要剃度了,贤龙法师回了趟家,看望了父母,临别时跟父亲说是在北京打工,又嘱咐父母不要吵架,要和睦相处。母亲心知肚明,父亲却依然蒙在鼓里。
然后,大丈夫弃俗而去,绍隆佛法。
临剃度,不能总瞒着父亲,也亏他想得出来,贤龙法师编了这样的一个段子,在电话里跟父亲讲,说自己做了个梦,梦见一个道士,说自己有灾,只有做人上人,就能破。
父亲一听,蒙了。
儿子装傻问父亲,爸啊,人上人是什么意思啊,我搞不懂啊。
父亲想了半天说,那就是出家当和尚呗。
儿子说,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啊,那我还是出家的好。
剃度当天,法师没有告诉家里人。但据母亲讲,当天她在乡下的亲戚家探亲,清晨出屋,满院的喜鹊在头上飞舞,聪明的母亲立刻就意识到可能是儿子今天剃度。亲戚出屋后,也觉得蹊跷,哪里来的这么多喜鹊,母亲心知是喜鹊报信,挥手对飞舞的喜鹊说,知道了。
喜鹊顿时散去。
如此的传奇。但却是老母亲后来亲口讲给儿子听的。
http://218.57.142.173/blog/2010/3/3.23/nEO_IMG_IMG_1829.jpg
尽管如此,老父亲当初似乎是默许了,但心里依然存着芥蒂,难以接受儿子出家的事实,甚至,不肯接儿子的电话。
父子因此隔阂多年。
时间是改变误解的最好良药,在母亲的影响下,渐渐地,脾气火爆的父亲开始接受这个现实,随着年岁越来越大,特别是去年母亲示现往生的事实,给了父亲巨大的震动。
死亡是人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世间人回避,不想,出家人深知无常和虚幻,努力地为自己也为众生找寻出路。
去年,母亲因病重,来北京治病,顺便上山看望贤龙法师,父亲陪同,寺院的影响,加上目睹伴侣的重疾。对无常有了认识,对出家也有了新的理解。
母亲在龙泉寺时,一边治病,一边学修,老人家学佛多年,在圈内很有一些影响,为人口碑极好。
因儿女心很重,在寺院时,爱子心切,天天给贤龙法师买吃的,为了让母亲高兴,贤龙法师和另外一个法师只好天天吃。为了让母亲欢喜,绝非贪着口舌之乐,纯粹是善巧方便,随顺众生。
母亲往生前后,僧团每天的功课后都有回向,以助老人家善愿得以承办。
年后,老父亲上山。贤龙法师本打算让父亲长住,但考虑父亲思念东北的亲人,于是就安排老父两边跑。他觉得,老人家动一动,更好,免得触景生情,世俗心太重,频繁现起,对身体不好,对精神更不好。
平时在寺院里,一边让老父随众用功修行,一边给他布置出坡的功课,即为寺院承担,又能调养身心,培福积资。希望他能够安度晚年,尽到一个出家人的孝心。
老父亲和很多男人一样,年轻时性格烈,脾气大,晚年有幸值遇三宝,有这么一个出家的好儿子,也是宿世的善根使然。实在是了不起的福报。
http://218.57.142.173/blog/2010/3/3.23/nEO_IMG_DSC_1723.jpg
也是出于爱子心切,老人家常常希望儿子能吃的好一点,其实,出家人对于吃这个东西早已看透,少有贪着的,但为随顺老人,就由老人便了。老父亲不像老母亲心细,老母亲总觉得孩子小的时候因家里经济困难而没吃过什么好吃的,所以就各种食物都买,老父亲心眼实在,就问儿子,你想吃点什么呀?
儿子当然会说,什么也不用。
父亲就为难了,不知道该买什么好。贤龙法师怕父亲失望,为了让父亲高兴、欢喜,就说,那你就随便吧。
老父亲说,那好啊,黄瓜你想吃吗?
贤龙法师说,好啊,想吃啊。
老父亲颠颠地就跑到山下买回两根黄瓜,给儿子吃。过了几天,又问,你想吃什么呀?黄瓜行吗?
贤龙法师又不能说不,就说,好啊好啊。
老父亲又跑到山下买回几根黄瓜。
有别的法师看到,奇怪地问,喂,贤龙法师啊,你怎么最近老是有黄瓜啊。
贤龙法师觉得,这样也好,让老人家山上山下为了几根黄瓜来回地跑,正好可以锻炼身体,以免得静下来打妄想,不利于身心健康。
据说,老父亲年轻的时候爱攒私房钱,但自己从没私用过。扛不过老母亲比他聪明,常常诈他说,我梦见你攒私房钱了,快交出来吧。老父亲无奈,只好一分不剩地全都老实交代了。
然后还奇怪地抱怨,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每次攒点私房钱,都会被发现呢?
他似乎不知道,那是人家诈他呢。当然,也可能,老父亲心里如明镜一样,全都知道,只是生活的乐趣而已。就如同内心深处早已知道儿子的的超俗志向,早已默许了这个事实,只是一时还被世俗情、儿女心牵扯,而已。
但是,这已经很了不起,很了不起了,放眼看,天下父母确实少有这样有能力、有智慧、看的开、放的下、也享受得起晚年的这种广大福报。
二月初八,佛出家日
今天是阴历二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出家日,也是师父的出家、剃度、升座日,是六斋日。在这个殊胜的日子里来受八关斋戒的人,比往日多很多,德尘居佛堂都满了。
7:10,禅兴法师给居士授八关斋戒。法师先问了一下各部组工作是什么时间开始,问受戒是否会对各部组缘念、工作有影响。大家汇报了一下情况之后,法师决定在7点40之前结束,以便不影响大家的工作。
法师开示到,“受戒的目的是为了约束我们身口意的行为,让它远离恶法,趋向于善法,乃至于最后达到究竟的、至善的状态。至善的状态是什么状态呢?佛法里就是解脱。成佛才可以究竟地解脱。所以我们受戒的目的跟我们学佛是要相联系的。
今天是二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的出家日,也是师父的出家日。那么佛为什么要出家呢?佛是王子,在印度,是当时迦毗罗卫国国王的太子,悉达多太子。他父亲对他的期许很高,期许他做转轮圣王,能够统一天下,治理国家,做一个很有做为的君主。他从小接受的教育也很圆满,在世间是文武双全,对世间的学问都非常精通。在世间他是个天资非常聪慧,福德非常深厚,接受了圆满教育的非常了不起的富家子弟。但是就他这样前途无限美好,却选择了出家修行这个路,原因就在于,佛的性格里有一个特点——他喜欢沉思。他看到人世间的总总现象,喜欢去深入地思考。他不像一般人看到生病了,或者看到了人生的种种痛苦,可能会觉得无可奈何,或者觉得人生就是这样子的,或者无所谓,或者自己也没什么办法。释迦牟尼佛不是这样,他看到人世间、生物界的种种痛苦,特别是生老病死,动物之间的弱肉强食。他看到后,心里就在想怎么解决这些痛苦,他在思维这个问题,如何把这些痛苦彻底去解决。
http://218.57.142.173/blog/2010/3/3.23/nEO_IMG_DSC01309.jpg
因为悉达多太子心里常常想着这些问题,导致了他跟别人就不一样,他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他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皇太子。经过他很深入地思维,他最后决定说,真正要解决人生种种苦难的话,只有一条路,就是要出家修道。当时整个印度的社会风气是非常流行出家修行的。当时印度有很多的外道,他们都很提倡修行,有各种各样的修行。佛在二月初八这天离开了皇宫,离开了她的家眷,独自一个人走到森林里去,开始了出家的修道生活。
我们早殿念诵的《佛宝赞》里就赞颂了佛的种种功德。那么佛出家修行,他一开始也是跟着外道在学。但是学了之后呢,佛发现外道这些方法不能达到解脱。佛以前是用外道的苦行方法,但后来发现苦行是不行的,不能得到究竟的解脱。所以最后他选择了中道的方法,吃了牧羊女的供养,身体也恢复了。所以佛就自己一个人到了菩提树下,在金刚座上发了个誓愿,说,我如果不能够觉悟到宇宙人生的真理的话,我就绝不离开这个座位。在菩提树下发了这个誓愿后,进入很深入的禅定去思维。在思维的过程当中,也遇到了种种的魔来干扰,这个魔障本质上来说是我们内心的烦恼。外在的魔障实际上是内心的烦恼魔。最后释迦牟尼佛打破了烦恼魔,打破了魔军的干扰,最终在菩提树下获得了无上的正觉,觉悟了宇宙人生彻底的真理。
觉悟了之后呢,佛就开始传法布道,建立僧团,带领弟子们修行。所以佛法才能够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所以今天大家能够有这样一个道场,在这里修行,无论是僧众还是在家居士,我们今天能够有机会遇到佛法,学修佛法,得到佛法的受益,所有这一切应该都要感恩两千多年前的这一天。正因为有悉达多太子的出家修行,最后怔悟成佛,才有了佛法,世间才有了佛教,才有了两千多年来佛教在全世界的流行传播,才有了两千多年来世界各国无数的佛弟子不断依着佛陀的教诲,依着戒定慧三学,追寻着佛陀的足迹这样去修道、修行,追求解脱的这样一种历程。所以我们今天能够享受的这一切,都要归随到最初这个因缘,都是来自于释迦牟尼佛,他为了追求怎么帮助众生解除所有痛苦的方法,而去出家修道,获得觉悟这样一个过程。所以释迦牟尼佛为了拯救众生,这个发心,这个菩提心,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缘。如果没有这个因缘的话,可能他不会选择走这样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那除了佛之外,佛法能够两千多年流传下来,我们历代祖师大德,他们的功绩也是功不可没,对我们的恩德也是非常重的。特别对于我们在座的各位而言,我们的师父对我们的恩是很重的。如果没有师父出家修行,没有师父在北京开辟道场的话,我们这些人今天可能没这个条件在这里学习,或者我们学习还要跑到广化寺去,一年能去两次可能就不错了。所以师父出家修行直接带给我们的一个利益,就是我们今天能够有一个好的修学环境。
刚才我们从二月初八开始,大概回顾了一下释迦牟尼佛以及师父对我们的恩德。那我们每个六斋日受八关斋戒,也是师父特别提出来的,好让我们倡导持律的风气。所以大家在六斋日这一天能够好好去受戒,本身就有非常大的功德。
我们为什么受戒跟我们为什么学佛,这个目标是一样的。你明白了为什么要学佛,也就明白了为什么要受戒。受戒的目的是为了要跟佛学,依着戒定慧三学,这样一步一步地追求解脱,这是我们学佛最终的一个目的。而不是追求一个现世安乐,也不是追求一个简单的人天福报。不是说我们在世间很苦,没有依靠,在佛门里面寻找一个暂时的依靠而已。这个不是学佛真正的目的。学佛真正的目的是像佛菩萨一样,像他们一样去做,这才是真正的目的。他们得到解脱,我们也要得到解脱;他们解脱以后,不是为了自己,为了所有众生,那我们也要这样。这是学佛最根本的目的。
真正在修学上来讲,戒就是最根本的一个基础。对于在家居士而言,我们鼓励大家多受八关斋戒。因为八关斋戒是相当于一天的出家戒律,跟沙弥戒是很相似的。大家在每个六斋日受一天的八关斋戒,就相当于熏习了一天僧人的生活。这对于我们居士而言是相当殊胜的。我们常常这样熏习的话,就是在种我们未来生命中出家的因。这一点非常重要,所以大家对八关斋戒还是应该好好希求。如果你自己不能够都来受的话,那在六斋日这一天可以随喜其他居士,随喜我们山上居士受戒的功德。随喜受戒的功德也是很大的。或者自己受不了戒,就好好护持大家,护持别人受戒的功德这也是很大的。”
接着法师就给大家传授了八关斋戒。受戒完毕,法师离场后,时间刚好是7点40分。法师对时间把握的精准度真是很让人赞叹。
http://218.57.142.173/blog/2010/3/3.23/nEO_IMG_0323%2003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