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月17日龙泉日记

(2010-03-18 08:39:28)
标签:

龙泉寺

日记

文化

分类: 龙泉每日

3月17日龙泉日记

 http://218.57.142.173/blog/2010/3/3.14/nEO_IMG_IMG_1227.jpg

 

当忆师诲

  书要一本一本地读,这句大实话是从师父那里淘来的。

  当时在车上,贤世法师问,师父,您平时都是怎么读书的啊?

  现在忆持起来,师父显然是耐心地要告诉我们一些事情。趁这个机会尽可能多的告诉我们。他认真地、逐字逐句地说:一本一本地读,肯定是一本一本地读。

  当时听这句话,感觉不是平常说,但不知道到底有什么用意,书嘛,不是一本一本地读,还能是怎么读。

  当然,真要这么想问题,那就该跳金龙桥了。当下没听懂,先存着,到时候忆持,一点点地咀嚼、体会。不然的话,就冤死了。

  再读书的时候,就留了个心眼,忆持师父讲的这句话。发现,祖师大德的传记中那些开示看似简单,以前是当策励道心来读的,再细揣摩,发现处处有用意,处处有用心。

  沙弥律仪这样的佛门基本文字,感觉有点像学校里的小学生守则,但是,佛陀以及历代祖师大德为我们制出来,文字虽然简单,背诵后发现,这个可是不得了的东西。

  侍师篇时,其中有,设离师,当忆师诲。

  意思是,如果没在师父身边的时候,要忆持师父平时的教诲。

  果然,努力忆持,就有了新名堂。以前,在世间时,有一些很有成就的人,常去读一些简单的书,现在回忆起来,越是简单的往往是最不简单的。

  启发和成长的机缘往往是在那些简单的话语和事件中。

  那一次,请益师父;师父啊,我们努力兴隆道场,总结出成熟的模式,是不是将来要如何如何啊。

  师开示,不要这么想问题,你这就是头上安头。

  这句话当下也没听明白,但是,也听出不是平常话,先存着。

  师继续讲,我们做事业,发展起来的目的,是为了服务别人,而不是去影响、改变别人。一个人努力做事,努力行持,内心如太阳一样,自然就会感召别人,不用攀缘。

  这好像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啊。

  又请益师,师父啊,我们承担很多事项会不会对学修有影响啊。

  师开示,你是怎么理解学怎么理解修的,你是怎么认识的。

  师又开示,讲他刚来北京的时候,数年时间,埋头用功,基本上哪里也不去。

  出家前,会觉得有个概念,出家就是诵经、打座、苦行、参禅等等。出家后,发现,不完全是那么回事,自己的概念来得很蹊跷,估计是从过往的书籍片段中,或者人云亦云当中经过识别而得出的结论。

  这个结论靠不住。

 

http://218.57.142.173/blog/2010/3/3.14/nEO_IMG_IMG_1193.jpg

 

  现在所体会到的,是真的出家,但是,自己所体会到的出家和别人体会到的出家是一样的吗,或者,跟师父引领我们并希望我们抵达的出家状态是一回事吗。

  很难说。

  一步一步地往前靠吧。根钝,没办法,只能勉强从这个地方往里思维。师父讲一本一本地读书,那就一本一本地读;师父讲不要头上安头,这个值得下功夫往下扎,在道场里,承担做事是一定要的,但不能攀缘,不能执着,执着和打妄想似乎就成了头上安头。

  亲见师父批一个法师攀缘。

  当下的事项是攀缘,看经典中讲,我们的整个心就因为攀缘而不得明了,而被障蔽。

  头上安头就苦,本来就好好地有一个头,不需要再安一个,埋头做事就是。内心有了阳光,自然会照亮别人。

  可是,师父又开示,机缘要争取,创造因缘,讲了一些在首都图书馆以及近期在各高校讲法的因缘。还讲了让我们要多发心。弟子们不发心,师父也没办法。

  佛法确实不容易讲,也不容易听,思维到这里,就有点乱了。左了容易跑偏,跑到执着上去,右了也容易跑偏,跑到执着上去。

  中道。

  可是,中道哪那么容易的。师父教诫不要头上安头,其实,我,有生以来,最擅长的就是头上安头,最爱干的事就是头上安头,从来也没有摸到过那个原本的头哪怕一根毫毛。看来还得找机会向恩师请益,再求一个入道的术。

  现在只能浅浅地理解为努力承担,但不执着;努力依师,但不迷信。依师依成囚徒,那是自己命苦,业力使然,怪不得他人。

  修弟子相应该不是修成傻瓜。

  依师就是依师,不执着,承担就是承担,不执着,苦就是苦,不执着,乐就是乐,不执着。谁执着谁倒霉,跟别人没关系。

  道理仿佛都明白,但自己最擅长的就是,拿起一套农具,就执着地搂紧,死也不撒手。以为这个就是粮食。

  拿起一个法门,一个传承,就当成彼岸了。这是自己的习气,难改。

  师父讲要具弟子相,还讲要思维,吃饭的时候都要思维,不能散乱。《广论》里开始就讲断器三过,污器、漏器、覆器。

  恭敬心和殷重心跟傻应该不是一回事。

  像我这种不成器的笨蛋,其实就想不通了。越想越乱。

  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死,死了以后,会不会发一个讣告,不知道讣告是谁写,如果写成:死掉的这个人,生前很具弟子相。

  我肯定不干。宁可诈尸也要出来后悔地哭一场。

  所以,我就先写好,其中一定有一句:死掉的这个人,生前一直努力尝试以弟子相离苦得乐、获得解脱。

  人都有一死,坐着死,站着死,躺着死,倒立着死,走路不小心撞到树而死,被枣核噎死,被菜包子撑死,遇到高兴事而高兴死,怎么死都是死,深信业果,死得其所,但就是不甘心不明不白地死。

  朝闻道,夕可死。

  听师父以前的开示,发现师父经常讲“悟”,讲佛法是“悟”出来的。

  沙弥律仪里讲,要忆师诲。那师父的这个教诲就不能须臾遗忘,想啊想,实在想不出来了,就想到汉字上了,发现,悟这个字,就是一个心,一个我。

  是不是搞来搞去就是让我们搞清楚“心”跟“我”的关系。

  不知道这么想,对还是不对。

 

http://218.57.142.173/blog/2010/3/3.17/nEO_IMG_IMG_5489.jpg

 

 

代人之劳,成人之美

 

  客堂义工早上缘念之后要一起学习,今天的话题是“代人之劳,成人之美”。

  何谓“代人之劳”,什么又是“成人之美”呢?

  “李冰,你是怎么理解代人之劳和成人之美的?”法师问。

  “法师,我举个例子来说吧:昨天有位师兄告诉我,觉得寮房里空气不好,想拆一张床,这样会松散一些,可能会好一些。”

  “寮房里空气不好,是因为没有很好的通风,你作为男众住宿组组长,你有责任维护寮房里的卫生。现在天也越来越暖和了,可以把通风的时间延长。这是你的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不能算作代人之劳,应该说是失职!你在整理卫生时,看到谁的被子没有叠整齐帮他们叠好,这才是代人之劳。代人之劳是为了成人之美!昨天我们在吃饭的时候,一位顾客想换零钱,刚好我们带了许多零钱,就帮他换了两百,这是成人之美!”法师分析说。

  “代人之劳是随时随地的想着去帮助别人,帮助成就他们的美事,但是不能说我想着代人之劳,把自己的本职工作给忘记了,那就是失职了!比如说,吃完饭之后没事做,你可以帮着搽桌子拖地什么的,或者去洗碗也好啊。代人之劳不是想着别人的好吃的给我吃了吧,免得您麻烦!除非是一位菩萨在布施,你去成就他,否则这就不是在成人之美!”

  “没有什么事情,香灯组的留下来,其他人可以先走了。”

 

http://218.57.142.173/blog/2010/3/3.17/nEO_IMG_20100317-1%20002.jpg

 

  待到只剩下香灯组的义工,法师接着刚才的话题讲:“作为香灯,是专门服侍佛菩萨的人,我们应该如何去实现代人之劳和成人之美呢?信众把香灯供品供养到寺院里,是为了培福增慧。作为香灯,应该把殿堂整理的整洁庄严,把鲜花供品摆放整齐,地面打撒干净。特别是供在佛前的灯,燃灯供佛有很大的功德,作为香灯应该更好的帮助善信去实现信众的善愿!随喜功德应该说是在香灯是最容易修的,每天见到那么多人来供养,努力修随喜!把代人之劳和成人之美努力在自己的位置上好好落实,将每一位信众的善愿能够更好的回向实现!”

  “反省一下自己,其实做得并不是多好。”法师默默地想:“为人师表,定当身体力行!”

 

二月二龙抬头

  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的日子。二月二龙抬头,“四象”分布中有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苍龙显现,所以二月二亦称春龙节。民间习俗有剃头、祭祀、炸油糕、爆玉米花;这一天不能做针线活,针会刺伤龙的眼睛等。

  太舟坞学佛小组,昨天特意做了炸糕送到寺里来供僧,请带课讲师吴志超居士带领送到大寮,又去看了另外一位讲师董居士。几位居士还给义工讲了二月二的讲究。吃春饼谓“吃龙鳞”,吃面条名曰“扶龙须”,吃米饭是“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吃饺子则称“吃龙耳”。

 

http://218.57.142.173/blog/2010/3/3.17/nEO_IMG_20100317-1%20028.jpg

 

  常住义工也向典座贤炳师祈请,能够让居士们供斋;靳淑琴居士买了糯米面、豆沙,准备做炸糕。邵居士做东北小吃。炸糕要现做时间紧,只能保证僧团的量。为了让居士们也能吃到油炸食品,靳居提议做一部分炸油饼,让寺里的每个人有都能吃到。

  请以前专业做面点的邵居士提前和好了糯米面,靳居士经常供斋有经验,把人分成两组,三个人炸油饼,三个人做油炸糕。平时炒菜的小恭居士,守着油锅炸糕和饼。做的过程很顺利,下锅一炸,火候却不像想的那样好掌握,开始火大,炸糕裂开了,有的还会炸开,外面糊了,里面还不熟。火小了又太慢,调了几次,才把火势稳定下来,炸糕颜色好看即熟又不破。

  张焕轻居士对做炸糕很有体会,“一切外境都是内心所现,怎么样的用心,决定出现什么样的果相。开始因为时间紧,内心就有些急燥,再加上彼此意见不和,感得的外境就是火候急,炸糕外皮破裂不融合,发现问题,内心调整好了,外面果相也会变好的。”

  农场供养了自种的绿色蔬菜。今天气温低,大棚内温度不够高,年前栽培的苦苣没长起来,拔了两小筐供养,其他的再继续长。腾出来的地,准备栽上新育的小苗。

  文化部、弘宣部的晨起缘念,与往日不同;欢送编辑室董春喜居士到法会报到,欢迎法戒居士来文化部工作。这场欢送会,贤启法师给的指示是,对董春喜实行优点“大轰炸”。二十几位同行轮流上去,分享自己眼中的董居士。董居士的细心、大气、投入等等所有用心的付出,被同行一一道出。鲜为人知的是翻译组梁丽拿居士的分享,董居士刚来寺里做义工,被分配到大寮,大寮一般不给新来的义工固定岗位,先做零活熟悉情况。干了几天,董居士去找梁居士,要求给他分活,梁居士看看董居士想考验一下他。指着大寮里最脏的一扇窗子说:

  “你把这个擦出来吧!”,心想这个窗子够擦一阵子了,没想到过了一会儿,董居士又来找梁居士。

  “组长,窗子擦好了,您再给我派点活。”

  梁居士一看,那扇窗子已经被擦的铮亮,心想“这回大寮来了个‘大人物’”

  又指着柜厨上面的一个窗口,那是几年来的卫生死角,说:“你把这个,擦擦吧。”

  董居士二话不说,爬上去就擦,柜子很高,上面空间小,当时的董居士有点胖,竟然也擦了出来。梁居士直说:“让董师兄擦柜子,没考虑那么多,当时那个柜子是空的,也没有什么保护措施,很危险,董师兄什么没想就爬上去了,还好没什么事。后来发现,董师兄果然是个大人物。”

 

http://218.57.142.173/blog/2010/3/3.17/nEO_IMG_20100317%20049.jpg

 

  虽然在大寮被“刁难”过,后来梁居士有事回文化组查资料,要上网,董居士立即停下自己的工作,把网线让给梁居士用。梁居士从他接触过的历程中分享董居士的小故事,真实展现了董居士的风采。被“轰炸”了一圈的董居士,写了一篇很文雅的散文诗,表达自己对法师、同行的感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深山访隐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